&34;——《浪淘沙》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相信高考都是我們人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能夠把握住高考的機會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改變自己日後的人生。可以說,正是因為高考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我們對待高考時,才會萬分謹慎。
曾經,在我國社會中就出現過這樣一個關於高考的奇聞,一位考生僅差兩分就能考入清華,而他的母親因無法接受這一事實而要求對試卷進行複查。在複查結束之後,這位考生的母親也明白了兒子為什麼沒能順利考上清華。那麼,在這位考生的身上,究竟發生過怎樣的事情呢?
這位特殊的考生就是梁從誡,提到這個名字,或許大家都並不陌生,他的父母都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其中,他的父親就是梁思成,而母親則是林徽因。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之下,梁從誡自小就接受到了非常系統的教育。
由於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我國的建築事業領域內都有著巨大的貢獻,因此,他們也都希望梁從誡在長大之後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人才,為我國建築事業的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就這樣在梁從誡很小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對其灌輸一些建築領域方面的知識,相比於普通的孩子來說,梁從誡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建築領域方面的內容。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看來,既然自己都是建築領域方面的專家,那麼他們的孩子就自然的會對這一行業產生極大的興趣,就這樣,他們理所應當的將梁從誡作為未來的建築人才,並對其進行了細緻的培養。隨著時間的推移,梁從誡也學到了很多有關於建築方面的知識,而在來到學校之後,梁從誡優異的成績也讓他的父母感到非常欣慰。
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建築學最出名的學校當屬清華大學。而基於梁從誡優異的成績,林徽因和梁思成也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在高考結束後順利進入清華大學,並繼承他們兩個人的事業。但就在成績出來之後,梁從誡也因兩分之差而沒能考入清華大學的建築學專業。
當林徽因看到這一成績後,她感到非常驚訝,畢竟梁從誡在此之前從未考過如此低的分數。而此時,心有不甘的林徽因就決定對梁從誡的試卷進行複查,看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然而,就在這次複查結束之後,林徽因卻明白了,為什麼梁從誡會考不上清華大學。
原來,在梁從誡的試卷上有著這樣的一句話,他寫著:我不喜歡學建築,我只想學歷史。看到這句話後,林徽因才發現,其實,他們在梁從誡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關注過他的興趣愛好,而只是理所應當地認為梁從誡應該從事建築行業。這樣一來,即使梁從誡能夠考入清華,他也不想按照父母的要求來選擇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在了解到這一問題之後,林徽因就決定尊重兒子的個人選擇,同時,她也鼓勵兒子再度參與高考。
因此,在第二年的高考結束後,梁從誡也以非常優異的成績來到了北京大學,並進入到了歷史專業進行學習,由於梁從誡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再加上她對歷史有著極大的興趣愛好,因此,在本科學習的過程中,梁從誡的成績也一直都是十分出色的。而在研究生畢業後,梁從誡也來到了雲南大學歷史學擔任老師。可以說,這樣一來,梁從誡的人生願望也終於得到了實現。
在後來的日子中,梁從誡也又一次回到了北京,並來到了國際研究所中對世界歷史進行研究。雖然說在曾經動亂的年代,梁從誡知識水平較高而受到了國家的改造,但是,他也從未放棄過自己心中對於歷史研究的夢想。在1978年的時候,梁從誡又來到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內擔任編輯。在此期間,梁從誡也為我國的知識普及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1988年時,梁從誡曾就決定辭去自己身上的公職,並來到民辦中國文書院中擔任導師,可以說,在梁從誡看來,能夠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歷史文化知識傳播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就已經是非常值得。
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梁從誡也積極地參與到了保護中國文物的活動中,基於他對中國文物所做出的貢獻,因此,在後來的日子裡,他也成為了中國文物學會的副會長。雖然說梁從誡並沒有遵循父母的願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師,但是,他卻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內發揮出了人生真正的價值。而在2010年時,已經七十九歲的梁從誡也因病離世。基於他一生中為我國歷史文物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在他的追悼會上,也有很多人自發前來對其進行悼念。
通過對梁從誡的經歷進行了解,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目標,並不是父母所喜歡的就是孩子所喜歡的。可以說,梁從誡的故事能夠對很多父母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雖然說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作為父母卻並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到孩子身上。畢竟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說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的話,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
雖然說梁從誡從小成績就非常出色,也學習到了很多建築建築方面的知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就能夠在建築領域內發揮自己的長處與優勢,從梁從誡後續人生發展中就能夠看出,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內,梁從誡所發揮出來的能量也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正是基於林徽因的開明,梁從誡才能夠尋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方向。
參考資料
《草根行者梁從誡》
《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