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這個品牌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絕對有它

2020-12-19 騰訊網

這幾個月來,

大品牌關店的新聞層出不窮

繼馬哥孛羅之後

上海人吃了二十年的宜芝多

也身陷關店潮……

不曉得坊友們走過路過時有沒有發現,8月以來,宜芝多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據了解,關店數量達70多家。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已經來上海21年的臺資烘焙品牌也撐不住了?還得從它的創立開始說起...

宜芝多地鐵遊泳館店貼出關店告示。

1992年

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在上海創立了「宜芝多」品牌。那時正是上海臺資烘焙企業的黃金年代,同期的還有「克莉絲汀」「85度C」等知名品牌。

1999年

美羅城的地下一層開出第一家宜芝多。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2016年

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

之後宜芝多75%的營收都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更有人說:在上海,只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坦言

疫情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5月逐步復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復到原先的七成,但消費力仍因「人們都戴口罩,匆匆忙忙過門不入」而不振。

「地鐵店因合同到期」是上海宜芝多各處地鐵站門店關停通知中給出的關店理由,但真正的原因仍是因疫情導致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

其實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老牌麵包店

也在先後遭遇「滑鐵盧」...

01

馬哥孛羅:全部關店

8月17日,新華路上最後一家馬哥孛羅偃旗息鼓、停止營業。有網友透露,馬哥孛羅關店的原因是因為老闆年事已高,但又沒有可以接班的人,更不想把品牌交給別人,所以只能把店全關了。(點擊回顧)

02

克莉絲汀、可頌坊:門店銳減

昔日行業中最火的克莉絲汀,門店數從最高峰時的900至1000家,減少到了400餘家。

主打法式甜點風格的可頌坊,在滬的店鋪數量也在減少。

03

新僑:門店所剩無幾

「老字號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這些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如今麵包店競爭激烈的魔都

紛紛大規模關店,不免讓人唏噓

那麼這些老牌的麵包店

到底差在哪呢?

新鮮出爐的麵包,是上海人早餐當中離不開的主食之一。李茂君攝

上海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敏認為,創新不夠是這些品牌的通病,面對新生代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他們沒有做出及時的變化。

如今,市場主力消費人群為90後、95後新生代消費群體,他們更注重健康,全麥麵包,餡料含有五穀雜糧、堅果等健康食品的受到歡迎。年輕消費者對跨界的零售模式越來越熱衷。並且為了追求新鮮度,他們更喜歡現烤現賣的經營模式。

那麼,你現在還會去光顧

這些老牌的麵包店嗎?

對於老牌麵包店的「滑鐵盧」

各位坊友怎麼看?

來源:上觀新聞、界面新聞

編輯:cc

相關焦點

  • 宜芝多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70多家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這個已經來上海21年的 臺資烘焙品牌也撐不住了?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 一個多月關了70多家,上海人又要和宜芝多說再見了?老牌麵包店怎麼...
    70多家 如此大規模關店 究竟是什麼原因? 上海遊泳館站門店已經關停,距離它一站之遙的徐家匯地鐵站宜芝多門店還在營業。這家店的店長告記者,部分宜芝多門店關店是由於出現虧損,至於自己所在門店之後是否存續,尚不得而知。正是周末傍晚6點下班人流密集時段,店內顧客寥寥。
  • 上海知名麵包店品牌宜芝多陷關店潮 這些品牌也難熬
    聯商快訊:據上海本地媒體爆料,滬上老牌麵包店品牌宜芝多正深陷關店潮,其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小時了一半,關店數量達70多家。資料顯示,「宜芝多「由」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於1992年在上海創立,1999年,品牌於美羅城開出首家門店,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 國內知名女鞋品牌陷"關店潮" 每天關店3家
    百麗國際在此次中期報告中表示,報告期內中國大陸地區鞋類零售網點已減少378家,未來一段時間,如果同店銷售繼續低迷、恢復低於預期的話,該公司鞋類業務項下的利潤率,仍有繼續下降的可能性。  而基於"轉型需要",該集團針對"前景欠佳"的店鋪的調整或關閉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內持續。
  • 老字號故事 | 聚豐園飯店:西安人記憶中的川菜第一家
    從上海到西安,「聚豐園」歷經幾代人的奮力拼搏,從建店起就堅持「以德為本,以誠待客,以味見長,以量贏人」。這個曾經是西安人味蕾記憶中的「川菜第一家」,今年將帶著全年面貌重新回歸。名菜傳承 西安人記憶中的「川菜第一家」初從上海遷來時,「聚豐園」是一個僅為200平方米的川菜館,在後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
  • 桃園眷村上海4家店停業 國民小吃該怎麼提身價?
    說起國民小吃升級,這些年有太多成功例子,但說起最經典的,很多餐飲人都會想起桃園眷村。它第一個把早餐店開到了LV旁邊,用極簡的設計凸顯出眷村文化的懷舊,把一杯豆漿賣出了調性。曾經,桃園眷村的早餐,要排隊兩個半小時才能吃到,如今已經不再人頭攢動,年後還關了幾家店。一度是國民小吃升級標杆的桃園眷村,正在面臨哪些問題?
  • 揭秘中國10大單品牌店 它在中國開到2000多家
    2、科顏氏  上榜理由:「骨頭先生」成標誌,另類設計凸顯特點  目前在華門店數:30家以上  在歐美系單品牌店中,除了歐舒丹,還有一個品牌非常有特色,它就是現隸屬於歐萊雅集團旗下的科顏氏。先不說別的,單其門店門口立著的「骨頭先生」就足夠吸引眼球。
  • 上海的10家高端網紅美食,一度火到關店
    春節在前方向我們用力招手,過去一年刷屏無數的網紅店們還未來得及品鑑,又有新人冒上心頭。如果再有人問你哪裡新鮮,請務必拿出這張打卡表,不甘人後的我們,怎麼能不知道魔都這些新開的時髦好店。火爆到被迫停業的甜品店純白色的店面,搭配藍色的椅子,Lady M仿若一個兼具柔美與奢華的溫婉女神。
  • 桃園眷村多地接連關店 全國門店僅剩24家
    據《紅餐網》消息,桃園眷村(需求面積:100-150平方米)近日在全國多地接連關店,重慶、武漢、南京、合肥、杭州等地門店已在近半年多時間裡陸續關門停業,該品牌也撤出了上述城市。目前,桃園眷村全國正常營業狀態的門店還有24家,上海剩餘的門店數最多,仍有10家門店。
  • 上海多家樂高活動中心閉店,南京多家樂高店品牌授權年底到期
    近日,上海多家樂高活動中心突然閉店,而在閉店的背後,原來是樂高品牌終止了對全國上百家樂高活動中心的官方授權。目前,南京擁有授權的有7家樂高活動中心,都仍正常營業中,其中有1家門店樂高教育品牌使用權已到期,剩下的門店品牌使用權也即將在年底或明年到期。
  • 兒童樂園連鎖品牌「悠遊堂」再爆關店,兩年內門店從300家縮水至70家
    對兒童樂園連鎖品牌悠遊堂而言,「悄悄關店」是不存在的。12月11日,這家公司又因北京六裡橋和諧廣場店(以下簡稱「和諧廣場店」)歇業,引發了消費者預付卡維權抗議。此前在今年5月,悠遊堂就曾被媒體爆出「多地門店歇業、充值卡現金無法退還,個別門店甚至直接撤店走人,消費者投訴無門「的消息。跟商場物業方發生矛盾,是悠遊堂和諧廣場店關門的主要原因。
  • 一線城市茶飲店競爭真激烈 一年下來新開店一半都關了
    那些拿了融資的新式茶飲品店,包括喜茶、樂樂茶、奈雪等品牌在一線擴張。總部在上海,主打髒髒茶和髒髒包的樂樂茶在創立兩年多的時間內開了30多家店。不過,非連鎖品牌的茶飲店可能增速更快。也就是說,貢獻開店數量的很多是獨立的單個飲品品牌。根據美團點評的數據,連鎖品牌的門店增速慢於整體行業的增速。連鎖飲品品牌在 2018 年第三季度門店同比增加了 25%。誰在關店?一線城市裡,有全面收縮店鋪的品牌:包括新元素旗下的源素茶 Vital Tea,現在上海只剩 2 家源素茶了,原來至少有 8 家店。
  • 一季度上海出現哪些首店熱牌?72家首店品牌報告出爐
    聯商網消息:來自中商數據品牌庫數據顯示,繼2017年上海引進226家首店後,今年一季度多達72家新牌首進魔都(不含任何快閃首店),其中52家全國首店或大陸首店,20家上海首店,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且長風大悅城、LCM置匯旭輝、凱德Luone、Love大都會、L+Mall、金光中心、世紀匯等新項目已籤約的大批首店正整裝待發
  • 1天關3店 傳統女鞋品牌陷關店迷局
    傳統女鞋在湘日子也不好過,以達芙妮為例,從2007年品牌最火時超500家門店,目前僅不足30家。 網際網路渠道日趨成熟,大量原創女鞋品牌應運而生,消費者喜好的變化,均帶來不小壓力。 A 傳統女鞋「跟不上節奏」 買新鞋怎麼能不到百麗看看?曾佔據70、80後女性消費者內心最重要位置的傳統品牌如今正面臨銷售窘境。
  • 很多廣東人都買過!這個服飾巨頭告別中國,全面關店!
    近日,服飾行業又傳來一個壞消息,繼GAP之後,這個很多廣東人都買過的潮流巨頭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告別中國!截至4月19日前,上海近50+ESPRIT門店全部關閉…ESPRIT在閉店前開啟了瘋狂打折活動,引發了一大波搶購熱潮,短短幾天內店裡的商品就被搶購一空
  • 家樂福離開了、沃爾瑪關80家店,而它選擇25億「賣身」,都怎麼了
    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上漲,也吸引了眾多國際品牌的關注。從上個世紀至今,已有多家外資品牌,湧入到了中國市場中。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觀的改變,以及我國本土品牌的崛起。不少外資品牌,在我國過得並不舒坦。
  • 上海街頭記憶:老吳和他的23年老上海零食情結
    今年70歲的吳國隆,就是這家老牌小店的店主。小店至今已經營了23年之久,之前只能算是不溫不火,倒是在近兩年忽然成了「網紅」,吸引了一批批喜歡懷舊的人前來品嘗。與這些食品相連接的,正是滿滿的老上海味道。  老上海的零食記憶  在吳國隆的記憶裡,小時候的零食是一種相當奢侈的存在。
  • 奢侈品牌Hugo Boss將關20家中國門店 LV關2家
    該品牌目前在大中華區有145家門店。 據悉,去年Hugo Boss在中國市場的利潤未達預期,第三季度的銷售額甚至下降了20%。 2015年,Hugo Boss在中國關閉了11家門店,是奢侈品牌中關店最多的一家。
  • 396個品牌進駐,70+家首店!民盈·國貿城品牌陣容獨家劇透
    396個品牌進駐,70+家首店!   這個「網紅景點」,還帶來了396個「新奇潮」品牌,包括100餘家餐飲、超70家首次進入華南及東莞品牌、21家集合店、15家主力店、11
  • COSTA咖啡大規模關店,濟南已有1家閉店,1家暫停營業
    近日,全球餐飲連鎖品牌COSTA在北京和青島地區關閉近40家門店的消息引發熱議,與星巴克一樣,COSTA也是進駐中國的國外知名咖啡品牌。2日中午,記者探訪濟南4家COSTA門店,其中1家已經閉店,1家暫停營業。 11點30分,振華商廈一層的COSTA店內有3名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