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城市的購物中心或街邊,你可能會發現主打茶的飲品店數量越來越多了。
根據美團點評《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現制茶飲店在全國達到了41萬家,同比增長超過70%,延續了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的增長趨勢。
不過,我們也發現在全國茶飲點整體開店速度加快的同時,高低線城市之間出現背離。
越低線的城市門店數量增長越快,尤其是在把時間維度拉得更大的情況下來看。三線及以下城市現制茶飲店比兩年前增加了138%。而在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北上廣深,這個數值分別是120%、96%和59%。
茶飲店數量幾乎是咖啡店的四倍。不過,現制茶飲行業比咖啡行業品牌更加分散。CoCo都可可能是門店數量最多的現制茶飲品牌了,門店數超過了3000家。但它的門店數僅佔41萬現制茶飲店的0.7%。相比之下,星巴克在中國已有了3600家店,門店數來看佔整個咖啡店數量的3.4%。
一二線城市競爭加劇,關店率高於開店率
根據聯合利華飲食策劃茶公司總監楊順在咖門「豹變進化·2019萬有飲力年度大會」活動上的分享,2018年第二季度跟2017年第二季度相比,一線城市茶飲店的關店率是開店率的兩倍,高達55%;而二線城市,關店率也略高於開店率,一二線城市截止2018第二季度門店總數同比下降。
但是,在一線城市裡,那些迎合消費升級的品牌在一些城市的購物中心裡的茶飲店的確越來越多了。包括喜茶、樂樂茶和奈雪的茶在內的新式品牌幾乎成了新開業商業地產的標配。拿上海新開業的幾個購物中心舉例,新天地廣場、LuOne凱德晶萃、世貿廣場和LCM置匯旭輝廣場分別有3、5、1 和 3 家茶飲店。
什麼叫「新式茶飲」?如果說第一代奶茶是奶精等粉末衝調的快三秒街客等,第二代奶茶的品牌標識更明顯,也有了一些差異化的產品,比如快樂檸檬、CoCo都可以及一點點。以喜茶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在第二代品牌的基礎上,價格翻了近一倍,但也拿出了據說是更好的原料,比如鮮果、牛奶、原葉茶等。新式茶飲門店的平均面積更大,一般開在購物中心,它們有就坐區域,不像前兩代奶茶店是檔口店的形式。
那些拿了融資的新式茶飲品店,包括喜茶、樂樂茶、奈雪等品牌在一線擴張。總部在上海,主打髒髒茶和髒髒包的樂樂茶在創立兩年多的時間內開了30多家店。2017年7月,喜茶還只有50多家門店,而在2018年底,喜茶門店將達到150家。相當於增加了2倍。雖然它們跟CoCo都可、快樂檸檬的門店數量相比還比較少。但考慮到喜茶全部是公司直營的形式——門店全部由公司總部開設,而沒有加盟,這個速度已經算比較快了。
可能是因為單價更高的新式茶飲更受歡迎,擴店上也激進,美團點評的報告顯示人均消費(客單價) 15 元以下門店佔比在下降:從 2017 年第三季度的 63%下降到 57%,而人均消費 15~29 元的茶飲店佔比從 32%上升到了 39%。
不過,非連鎖品牌的茶飲店可能增速更快。也就是說,貢獻開店數量的很多是獨立的單個飲品品牌。根據美團點評的數據,連鎖品牌的門店增速慢於整體行業的增速。連鎖飲品品牌在 2018 年第三季度門店同比增加了 25%。
誰在關店?一線城市裡,有全面收縮店鋪的品牌:包括新元素旗下的源素茶 Vital Tea,現在上海只剩 2 家源素茶了,原來至少有 8 家店。整體在擴張的茶飲品牌也會進行門店調整,關閉一些單店經營情況不佳的門店。比如戀暖初茶在上海近鐵城市廣場關了門店,桂源鋪投資的樸茶也在上海綠地繽紛城關閉了一家門店。
也有一些山寨茶飲店關門。前兩年你總能看到一些山寨品牌比如叫「喜茶 Hee Cha」的門店。今年熱門的山寨對象是以黑糖珍珠奶茶出名的鹿角巷。2018 年 7 月,它的直營店只有 11 家時,山寨店已經超過了 500 家。但這些店鋪很難長久生存,山寨就是一個短視的策略。
快樂檸檬也減少了店鋪數量。根據快樂檸檬官網,目前它在中國大陸地區有 535 家門店,而在 2017 年初我們寫奶茶行業消費升級時,快樂檸檬門店在 740 家左右。2017 年 7 月,它的門店數在 687 家左右。
茶飲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城市店鋪最集中,競爭也最激烈。
根據美團點評的數據,上海是現制飲品門店數最多的城市,門店數量多達 2.085 萬家。實際上這比 2017 年的 2.12 萬家已經在下降了。上海也是全國點飲品外賣最多的城市,近一半的現制飲品點都提供外賣(7250 家),每月有 146.5 萬的外賣訂單。
深圳有 1.7 萬家飲品店,它也是單價高的「新茶飲」最集中的城市。有 813 家包括喜茶、奈雪、gaga鮮語、有茶的新茶飲品牌開在了深圳。這可能跟深圳年輕人比較多有關,深圳平均人口年齡是 32 歲,是全國人口最年輕的城市。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現制茶飲的消費人群比咖啡消費人群平均年齡更低。
跟一年前比,二線城市的競爭在加劇。一個表現是,客單價高的奈雪的茶、喜茶等品牌都在往成都、西安、鄭州這些二線城市開。另外,根據美團點評和餐飲老闆內參的「中國餐飲報告 2018」,一些二線城市比如杭州和南京的飲品店數量在下降,這可能是競爭激烈的表現之一。
人們的茶飲消費越來越集中在現制茶飲店,其他的快餐和正餐廳的茶飲消費在流失
因為茶飲店越來越多,購買現做的奶茶等飲料越來越方便,消費者越來越少在非茶飲店購買茶飲飲料了。2017 年 64%的消費者說半年內在快餐店買過茶飲,2018 年這個比例下降到了 55%。在正餐廳裡消費過茶飲的人也從 2017 年的 49%下降到 44%。而去茶飲專門店買飲料的人從 72%上升到 80%。
「我們發現很多的消費者拿了一杯奶茶店的茶,跑到快餐店只點一個正餐、漢堡,對快餐廳、正餐廳是利潤的損失,他們也在想辦法怎麼反擊。」聯合利華立頓的楊順在咖門的年度活動上說。
這大概是為什麼很多正餐及快餐也在推茶飲單品。比如,呷哺呷哺的中高端品牌火鍋湊湊就在賣奶茶:它把茶飲櫃檯先開在湊湊門口,後來又加進了呷哺呷哺的菜單中,今年還開始單獨為奶茶加點心的「茶米茶」品牌開店。漢堡王推出了果茶系列;麥當勞也在推「那麼大」系列的奶茶和檸檬紅茶等,周黑鴨也開始在新開的電競門店中賣奶茶了。
奶茶品牌也在增加更多的菜單選項:麵包、咖啡、冰激凌甚至是雞尾酒。樂樂茶和奈雪就是把麵包和茶飲放在店內一起出售。喜茶也開了「熱麥」店,它還打算在每一家店都出售冰激凌。CoCo都可在加大力度推咖啡產品,目前已有超過 1500 家門店出售咖啡。根據美團點評,44%的現制茶飲店銷售甜品;40%的茶飲店銷售輕食;有 27%的茶飲店銷售咖啡。
未來,你可能會看到小吃輕食和茶飲越來越融合的情況,餐廳也賣奶茶(甚至主推),茶飲品牌也做「喝」之外「吃」的生意。
(來源:好奇心日報 董芷菲 製圖:馮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