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茶飲店競爭真激烈 一年下來新開店一半都關了

2020-12-20 聯商網linkshop

走在城市的購物中心或街邊,你可能會發現主打茶的飲品店數量越來越多了。

根據美團點評《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現制茶飲店在全國達到了41萬家,同比增長超過70%,延續了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的增長趨勢。

不過,我們也發現在全國茶飲點整體開店速度加快的同時,高低線城市之間出現背離。

越低線的城市門店數量增長越快,尤其是在把時間維度拉得更大的情況下來看。三線及以下城市現制茶飲店比兩年前增加了138%。而在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北上廣深,這個數值分別是120%、96%和59%。

茶飲店數量幾乎是咖啡店的四倍。不過,現制茶飲行業比咖啡行業品牌更加分散。CoCo都可可能是門店數量最多的現制茶飲品牌了,門店數超過了3000家。但它的門店數僅佔41萬現制茶飲店的0.7%。相比之下,星巴克在中國已有了3600家店,門店數來看佔整個咖啡店數量的3.4%。

一二線城市競爭加劇,關店率高於開店率

根據聯合利華飲食策劃茶公司總監楊順在咖門「豹變進化·2019萬有飲力年度大會」活動上的分享,2018年第二季度跟2017年第二季度相比,一線城市茶飲店的關店率是開店率的兩倍,高達55%;而二線城市,關店率也略高於開店率,一二線城市截止2018第二季度門店總數同比下降。

但是,在一線城市裡,那些迎合消費升級的品牌在一些城市的購物中心裡的茶飲店的確越來越多了。包括喜茶、樂樂茶和奈雪的茶在內的新式品牌幾乎成了新開業商業地產的標配。拿上海新開業的幾個購物中心舉例,新天地廣場、LuOne凱德晶萃、世貿廣場和LCM置匯旭輝廣場分別有3、5、1 和 3 家茶飲店。

什麼叫「新式茶飲」?如果說第一代奶茶是奶精等粉末衝調的快三秒街客等,第二代奶茶的品牌標識更明顯,也有了一些差異化的產品,比如快樂檸檬、CoCo都可以及一點點。以喜茶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在第二代品牌的基礎上,價格翻了近一倍,但也拿出了據說是更好的原料,比如鮮果、牛奶、原葉茶等。新式茶飲門店的平均面積更大,一般開在購物中心,它們有就坐區域,不像前兩代奶茶店是檔口店的形式。

那些拿了融資的新式茶飲品店,包括喜茶、樂樂茶、奈雪等品牌在一線擴張。總部在上海,主打髒髒茶和髒髒包的樂樂茶在創立兩年多的時間內開了30多家店。2017年7月,喜茶還只有50多家門店,而在2018年底,喜茶門店將達到150家。相當於增加了2倍。雖然它們跟CoCo都可、快樂檸檬的門店數量相比還比較少。但考慮到喜茶全部是公司直營的形式——門店全部由公司總部開設,而沒有加盟,這個速度已經算比較快了。

可能是因為單價更高的新式茶飲更受歡迎,擴店上也激進,美團點評的報告顯示人均消費(客單價) 15 元以下門店佔比在下降:從 2017 年第三季度的 63%下降到 57%,而人均消費 15~29 元的茶飲店佔比從 32%上升到了 39%。

不過,非連鎖品牌的茶飲店可能增速更快。也就是說,貢獻開店數量的很多是獨立的單個飲品品牌。根據美團點評的數據,連鎖品牌的門店增速慢於整體行業的增速。連鎖飲品品牌在 2018 年第三季度門店同比增加了 25%。

誰在關店?一線城市裡,有全面收縮店鋪的品牌:包括新元素旗下的源素茶 Vital Tea,現在上海只剩 2 家源素茶了,原來至少有 8 家店。整體在擴張的茶飲品牌也會進行門店調整,關閉一些單店經營情況不佳的門店。比如戀暖初茶在上海近鐵城市廣場關了門店,桂源鋪投資的樸茶也在上海綠地繽紛城關閉了一家門店。

也有一些山寨茶飲店關門。前兩年你總能看到一些山寨品牌比如叫「喜茶 Hee Cha」的門店。今年熱門的山寨對象是以黑糖珍珠奶茶出名的鹿角巷。2018 年 7 月,它的直營店只有 11 家時,山寨店已經超過了 500 家。但這些店鋪很難長久生存,山寨就是一個短視的策略。

快樂檸檬也減少了店鋪數量。根據快樂檸檬官網,目前它在中國大陸地區有 535 家門店,而在 2017 年初我們寫奶茶行業消費升級時,快樂檸檬門店在 740 家左右。2017 年 7 月,它的門店數在 687 家左右。

茶飲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城市店鋪最集中,競爭也最激烈。

根據美團點評的數據,上海是現制飲品門店數最多的城市,門店數量多達 2.085 萬家。實際上這比 2017 年的 2.12 萬家已經在下降了。上海也是全國點飲品外賣最多的城市,近一半的現制飲品點都提供外賣(7250 家),每月有 146.5 萬的外賣訂單。

深圳有 1.7 萬家飲品店,它也是單價高的「新茶飲」最集中的城市。有 813 家包括喜茶、奈雪、gaga鮮語、有茶的新茶飲品牌開在了深圳。這可能跟深圳年輕人比較多有關,深圳平均人口年齡是 32 歲,是全國人口最年輕的城市。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現制茶飲的消費人群比咖啡消費人群平均年齡更低。

跟一年前比,二線城市的競爭在加劇。一個表現是,客單價高的奈雪的茶、喜茶等品牌都在往成都、西安、鄭州這些二線城市開。另外,根據美團點評和餐飲老闆內參的「中國餐飲報告 2018」,一些二線城市比如杭州和南京的飲品店數量在下降,這可能是競爭激烈的表現之一。

人們的茶飲消費越來越集中在現制茶飲店,其他的快餐和正餐廳的茶飲消費在流失

因為茶飲店越來越多,購買現做的奶茶等飲料越來越方便,消費者越來越少在非茶飲店購買茶飲飲料了。2017 年 64%的消費者說半年內在快餐店買過茶飲,2018 年這個比例下降到了 55%。在正餐廳裡消費過茶飲的人也從 2017 年的 49%下降到 44%。而去茶飲專門店買飲料的人從 72%上升到 80%。 

「我們發現很多的消費者拿了一杯奶茶店的茶,跑到快餐店只點一個正餐、漢堡,對快餐廳、正餐廳是利潤的損失,他們也在想辦法怎麼反擊。」聯合利華立頓的楊順在咖門的年度活動上說。

這大概是為什麼很多正餐及快餐也在推茶飲單品。比如,呷哺呷哺的中高端品牌火鍋湊湊就在賣奶茶:它把茶飲櫃檯先開在湊湊門口,後來又加進了呷哺呷哺的菜單中,今年還開始單獨為奶茶加點心的「茶米茶」品牌開店。漢堡王推出了果茶系列;麥當勞也在推「那麼大」系列的奶茶和檸檬紅茶等,周黑鴨也開始在新開的電競門店中賣奶茶了。

奶茶品牌也在增加更多的菜單選項:麵包、咖啡、冰激凌甚至是雞尾酒。樂樂茶和奈雪就是把麵包和茶飲放在店內一起出售。喜茶也開了「熱麥」店,它還打算在每一家店都出售冰激凌。CoCo都可在加大力度推咖啡產品,目前已有超過 1500 家門店出售咖啡。根據美團點評,44%的現制茶飲店銷售甜品;40%的茶飲店銷售輕食;有 27%的茶飲店銷售咖啡。

未來,你可能會看到小吃輕食和茶飲越來越融合的情況,餐廳也賣奶茶(甚至主推),茶飲品牌也做「喝」之外「吃」的生意。

(來源:好奇心日報 董芷菲 製圖:馮秀霞)

相關焦點

  • 奶茶店「9死1生」,是常態也是機會
    與此同時,關店數也同步大幅上升,並在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期間,飲品店關店數甚至超過新開門店數,整體門店數處於負增長狀態。其中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從2017年4月份的全國門店增速情況來看,北上廣深及新一線城市整體增長乏力,門店數增速分別僅錄得6%、1%。與之相反,二線城市茶飲門店數增幅仍高達29%。
  • COSTA大規模關店 咖啡賽道競爭白熱化
    據央視財經9月6日晚間報導,由於門店客流減少,英國老牌連鎖咖啡Costa,如今也加入了關店「陣營」。目前,COSTA在中國多個城市的關店數量,約佔到全國門店的10%左右。有消息稱,咖啡連鎖品牌COSTA青島門店全部撤店,北京及江浙地區也有部分門店關閉。
  • 都說奶茶店暴利,為什麼我一年虧了100萬?
    奶茶店這麼多,大家看到差評,立刻就滑出去了。眼看著生意不行,交房租的日子又快到了,我就想著及時止損,忍痛關了店。粗粗算了筆帳,辛苦忙碌一年,基本上賠了快100萬元。誰做生意不是為了掙錢呢?我也聽說過茶飲是個暴利行業,但真的入行才知道,如果商家摸著良心做生意的話,很大概率都是要賠錢的。
  • 喜茶2019年「成績單」:新增227家店,線上訂單8成
    喜茶2019年「店王」、日銷冠軍和城市分別在哪裡? 在門店端的整體布局,喜茶有著怎樣的戰略思路?喜茶過去一年都在忙些什麼?答案正式揭曉。喜茶在那一年尤其加強了對新一線城市的覆蓋廣度,新進入了成都、西安、重慶、武漢、天津、廈門、福州、鄭州、無錫、常州、青島、濟南等城市,其中在成都、西安、武漢、重慶等城市的落地,還填補了品牌在中西部市場的空白。至當年末,已經完成對一線/新一線城市90%的覆蓋度,並首次落地新加坡,進入海外市場。
  • 2020年,喜茶們的競爭進入到「下半場」
    要在這個城市生根,我希望我們成為大家的一個很美好的日常,而不是偶爾去一次的地方。」彭心日前在接受36氪採訪時說道。 但奈雪的操作也相當謹慎。「我們每年必須嚴格控制我們的開店計劃,因為我們開店都在購物中心,然後又都是開比較大的店,基本上一半年前就把這個鋪位籤好了。」彭心在上述採訪中表示。 有意思的是,她在36氪採訪中提到,小店可以提升開店效率,但奈雪目前「不會開」。
  • 娃哈哈以輕資產加盟方式布局茶飲店市場
    12月26日,記者獲得的一份《娃哈哈天生營養自然好茶合作手冊》(以下簡稱《合作手冊》)顯示,娃哈哈與一家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以輕資產加盟方式布局茶飲店市場。業內人士認為,僅依靠工業化生產的飲料,娃哈哈短時間內難以提升業績,開設茶飲店,可以使得娃哈哈在上遊供應鏈、產品研發和產能布局優勢顯現,通過加盟的方式實現輕資產模式拓展。但茶飲領域整體市場已進入紅海,伴隨娃哈哈品牌老化,能否被新生代接受,有待觀察。
  • 喜茶2019年新開220家店,線上用戶達2150萬
    喜茶2019年新開220家店,線上用戶達2150萬 2020-01-15 16:08:26 來源:新京報  |  作者:王思煬截至2019年12月31日,喜茶已在43個城市開出390家門店,新增主力店157家、Go店63家;喜茶Go小程序全年新增1582萬用戶,小程序用戶總數達到2150萬。
  • 夢碎奶茶店:本以為是暴利,開了一年就關店,賠進去百萬
    眼看著生意不行,交房租的日子又快到了,我就想著及時止損,忍痛關了店。粗粗算了筆帳,辛苦忙碌一年,基本上賠了快100萬元。誰做生意不是為了掙錢呢?我也聽說過茶飲是個暴利行業,但真的入行才知道,如果商家摸著良心做生意的話,很大概率都是要賠錢的。暴利不假,但說的是毛利率,一般情況下,奶茶的毛利率要到70%至80%。開一家奶茶店最大的成本是房租。
  • 茶飲行業「慢」下來 這個賽道還有哪些機會?
    在競爭最為激烈的廣東市場,誕生了喜茶、奈雪兩大頭部茶飲品牌。上海的樂樂茶緊追其後,這幾家高價位品牌都是主攻一線、新一線市場。   在一線、新一線城市,CoCo、一點點等老牌奶茶店則是更低價、更密集地在布局市場。   在另一方戰場,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古茗等品牌則發力在鄭州、成都、武漢等新一線城市,然後滲透到更加下沉的四、五線城市。   雖然這些不同戰場上的品牌不構成直接競爭關係,但在各個不同的圈層定位中,已經都出現了多個頭部品牌,可以說整個茶飲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
  • 茶西西發乾貨——茶飲店這樣開,引流不是問題!
    答案是:超越火鍋的佔有率,一年255%的銷售增幅,以及在68%的餐飲「倒閉率」中的逆勢增漲。如果你夠細心,會發現,過去的一年,飲品品牌大咖們在頻頻刷屏事件裡,他們或以腦洞大開的產品、或以海藻般的繁殖速度、或以讓資本眼前一亮的模式。都曾為刷屏主角,以及媒體報導的寵兒。
  • 海底撈同店銷售放緩 二線城市競爭加劇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線城市,海底撈同店銷售增速下跌幅度最大,從2017年的14.5%下降到4.3%,但較2018年上半年的4.2%有些許改善,一線城市保持了發展勢頭,增速為11.7%,三線城市為10.6%。同店銷售往往是衡量連鎖店企業(如餐飲、服裝零售等)整體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翻臺率也是重要指標之一。
  • 娃哈哈開茶飲店,人均15元,要開一萬家店!
    雖說開了2家店,一大一小,不過整體的裝修設計都是一樣的。娃哈哈多年以來都以零售產品佔領龐大市場,更是80、90後一代的童年回憶,它開的茶飲店賣什麼呢?產品以AD鈣奶作為主打,和其他茶飲店相比算是頗具特色,那麼價格又如何呢?推薦top榜前三名的定價分別是:AD茫茫波波冰14元、草莓乳酸AD鈣16元、AD紅豆波波冰12元……人均15元。雖說客單價只有喜茶、奈雪的一半,不過15元的客單倒是和coco、一點點、快樂檸檬等品牌差不多。
  • 夢碎奶茶店:一條街15家,一年賠100萬,想賺錢就得昧良心
    作者|唐吉 編輯|王畢強 當了一年奶茶店老闆,陳戈看著同一條商業街上新來了三家茶飲店,又有兩家黯然離場。他沒太多時間為同行的命運感嘆,很快,他的店外就貼上了「關店轉讓」的告示。開店時貸款的三十多萬元,還沒能還清。
  • 臺灣手搖飲一年10億杯,店臨店肉搏戰激烈
    資料照片  臺灣絕對是手搖茶飲王國,一年營業額就突破500億元,如果以均價50元來估算,等於臺灣人一年可喝掉10億杯,加上臺灣人愛嘗鮮,手搖飲市場競爭激烈不在話下,一個捷運出口,可能就有2~3家廠商進駐。更不用說觀光夜市、大型購物商場,店臨店廝殺的肉搏戰更是大有人在。鑑於臺灣市場飽和,不少品牌如六角、雅茗-KY、美食-KY紛紛開展全球布局。
  • 茶飲行業競爭熱火朝天 小南國、巴奴等餐企早已攪局
    2018年,各行各業都在喊著資本寒冬,但茶飲行業競爭卻是熱火朝天。與此同時,小肥羊、小龍坎、巴奴等頭部腰部餐企紛紛入局茶飲賽道,使得本身就很熱鬧的茶飲賽道顯得更為火爆。而「餐+飲」的CP組合形式,一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 茶飲店和咖啡店越開越多,最爽的可能是乳品公司
    比如奈雪的茶就有一款叫做「霸氣楊梅」的茶飲品就將「東魁楊梅」每顆都有兵乓球般大小的特點作為主打賣點。在競爭激烈的茶飲市場,產品同質化是長期以來始終繞不開的話題。在低於20%的市場存活率面前,茶飲店必須想方設法調製出同類產品具有辨別度的口感,才有可能在重重競爭中突圍,否則很容易就會淪為開5家店關掉4家的其中之一。
  • 一年關店10萬家、客單價卻一路走高 烘焙業到底有沒有未來?
    從上世紀90年代的華東市場主導,到現在連鎖品牌、私房烘焙、電商蛋糕和新茶飲跨界遍地開花,一年關掉10萬家店的烘焙業,正進入全新的變革期?   1、麵包甜點一年減少10萬家   但客單價卻增幅最高!   店鋪數是餐飲品類的晴雨表。
  • 星巴克賣茶,網紅茶店賣咖啡
    」要殺出激烈的行業競爭,就必須多元化、複合式經營。照此來看,做咖啡更是一種必然。現在,整個行業都在貼著顧客求新意,但產品上顛覆性的創新可遇不可求。對咖啡、冰淇淋這些熟悉的口味做升級,被認為是突破平庸的新路徑。
  • 喜茶推子品牌「喜小茶」 價格便宜一半!茶飲市場風波將至?
    與喜茶不同,喜小茶的所有飲品似乎都沒有強調芝士奶蓋——它是在「皇茶」時期就幫助喜茶打出名聲的重點配料。更重要的是,喜小茶的售價定在8至16元的區間,相當於喜茶價格的一半。而這也是茶飲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價格區間。從茶飲品牌如CoCo都可、1點點、益禾堂等,到售賣平價咖啡的瑞幸、肯德基、麥當勞,喜小茶的價格定位意味著它將直面這些品牌的廝殺。
  • 「4.0時代」奶茶江湖浪淘沙:奶茶店存活率僅20%,但有老闆「月賺兩...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也顯示,近年來雖然奶茶店開店數量增長迅速,但關店數量也持續攀升。根據行業統計數據,奶茶店的存活概率為20%左右,即大部分新開奶茶門店處於經營虧損狀態。空間效益、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何平衡,仍是茶飲行業面臨的主要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