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芝多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的老牌麵包店相繼「消失...

2020-12-19 騰訊網

最近

上海人吃了二十年的

宜芝多

正身陷關店潮

尤其8月以來

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

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

關店數量達70多家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這個已經來上海21年的

臺資烘焙品牌也撐不住了?

還得從它的創立開始說起

……

宜芝多地鐵遊泳館店貼出關店告示。

1992年

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在上海創立了「宜芝多」品牌。

那時正是上海臺資烘焙企業的黃金年代,同期的還有「克莉絲汀」「85度C」等知名品牌。

1999年

美羅城的地下一層開出第一家宜芝多。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2016年

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

之後宜芝多75%的營收都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更有人說:在上海,只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

而這,也為宜芝多今日的落敗埋下了伏筆。

今年

受疫情影響,宜芝多1個半月內在上海地區關店了70餘家,門店數僅剩疫情發生前的一半。

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坦言

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5月逐步復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復到原先的七成,但消費力仍因「人們都戴口罩,匆匆忙忙過門不入」而不振。

「地鐵店因合同到期」

是上海宜芝多各處地鐵站門店

關停通知中給出的關店理由

但真正的原因

在於因疫情導致

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

其實

不止宜芝多

上海人記憶中的那些

老牌麵包店也在

先後遭遇「滑鐵盧」

...

馬哥孛羅

全部關店

8月17日,新華路上最後一家馬哥孛羅偃旗息鼓、停止營業。

1994年馬哥孛羅在上海開業,專賣各式麵包、蛋糕、小西餅、月餅、糖果……在南京路、淮海路、靜安寺、徐家匯等都開有分店。

有網友透露,馬哥孛羅關店的原因是因為老闆年事已高,但又沒有可以接班的人,更不想把品牌交給別人,所以只能把店全關了。

克莉絲汀、可頌坊

門店銳減

昔日行業中最火的克莉絲汀,門店數從最高峰時的900至1000家,減少到了400餘家。

主打法式甜點風格的可頌坊,在滬的店鋪數量也在減少。

新僑

門店所剩無幾

「老字號風味」新僑,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經所剩無幾。

這些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如今麵包店競爭激烈的魔都

紛紛大規模關店

不免讓人唏噓

那麼

這些老牌的麵包店

到底差在哪呢?

新鮮出爐的麵包,是上海人早餐當中離不開的主食之一。李茂君攝

究其原因,疫情也罷、過多依賴地鐵選址也罷、接班人斷層也罷,當記者登錄大眾點評網,輸入「麵包房」三字,發現條目仍有10852家之多,這表明上海市場容量依然很大。

上海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克敏認為,儘管這些企業逐漸式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創新不夠是他們的通病,面對新生代的消費群體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他們沒有做出及時的變化。

新生代消費群體

更偏愛現烤現賣模式

如今,市場主力消費人群為90後、95後新生代消費群體,他們更注重健康,全麥麵包,餡料含有五穀雜糧、堅果等健康食品受到歡迎。

為了追求新鮮度,他們更喜歡現烤現賣的經營模式。

那些由食品加工廠的冷鏈車配送而來的麵包,新鮮口味就要打個折扣。

年輕消費者對跨界的零售模式也越來越熱衷。

近年來,喜茶、奈雪的茶玩的是「茶飲+麵包」,星巴克玩的是「咖啡+麵包」,鬧市區的這些複合餐飲場所每每要排隊,就是一個例證;另外,一些「網紅」麵包店在新品發布時,善用社交媒體製造話題,線上種草、線下拔草,這也是老牌麵包店在營銷方面所欠缺的……

高克敏說,「那些老牌麵包店,昔日的成功在於較早走上大規模連鎖經營的道路,集約經營,快速開店,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但這樣的模式,卻少了個性化以及創新的靈活性,面對新的競爭態勢,就敵不過單店經營或者剛剛興起,有一家兩家規模的創新型企業了。」

沒有香味怎能勾起消費者的食慾?

而說起現烤現賣的麵包店受到歡迎,曾在某大型國有商業集團從事戰略研究,如今自主創業、從事商業「氣味管理」的黃海燕補充說,消費者喜歡現烤現賣除了因為新鮮度,「嗅覺經濟」在營銷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宜芝多把門店開在地鐵內,受場地限制,只能售賣預包裝麵包。因此聞不到「濃濃的奶油味」「淳樸的麥香味」。

而在那些新一代網紅店,大多採用了現場烤制

石窖麵包門店內有專門的石窖爐,麵包需發酵7小時;

瀘溪河一爐老雞蛋糕,從打蛋開始到最後出爐,前前後後要1小時,一爐桃酥,前前後後更是要花上4小時;

喜茶、「奈雪的茶」的店堂裡,烘焙香、果汁香、花草香交織在一起。

沒有香味,怎麼能勾起消費者的食慾,從而形成消費動機?

你現在還會去光顧

這些老牌的麵包店嗎?

你覺得它們遭遇」滑鐵盧「的原因

究竟是什麼呢?

綜合:上觀新聞、界面新聞

編輯:魏文娟

審稿:梁文靜

相關焦點

  • 一個多月關了70多家,上海人又要和宜芝多說再見了?老牌麵包店怎麼...
    > 關店數量達70多家 如此大規模關店 究竟是什麼原因?那個年代,正是上海臺資烘焙店的黃金時期,同期還有「克莉絲汀」「85度C」等品牌誕生並迅速鋪開。2016年,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此前的1999年至2011年3月,宜芝多在上海和江蘇兩地門店數總和僅為38家。
  • 這個品牌緊急關店70多家!上海人記憶中絕對有它
    不曉得坊友們走過路過時有沒有發現,8月以來,宜芝多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消失了一半,據了解,關店數量達70多家。 2016年 宜芝多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籤訂名為「百店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區門店的拓展。 之後宜芝多75%的營收都來自於設立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達105家。更有人說:在上海,只要能換乘的地鐵站幾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鋪。
  • 上海知名麵包店品牌宜芝多陷關店潮 這些品牌也難熬
    聯商快訊:據上海本地媒體爆料,滬上老牌麵包店品牌宜芝多正深陷關店潮,其開在地鐵站和街邊的門店小時了一半,關店數量達70多家。資料顯示,「宜芝多「由」臺灣烘焙師出身的蔡秉融於1992年在上海創立,1999年,品牌於美羅城開出首家門店,並在1999-2010年的黃金10年,進駐上海各大商圈。
  • 欠租、關店,宜芝多上海地鐵店正在消失
    .,8月以來,已在上海運營21年的臺資烘焙品牌宜芝多開在地鐵站裡的門店消失了一半。上海遊泳館站門店也已經關停,距離它一站之遙的徐家匯地鐵站宜芝多門店還在營業。這家店的店長告訴界面新聞,部分宜芝多門店關店是由於出現虧損,至於自己所在門店之後是否存續,尚不得而知。正是周末傍晚6點下班人流密集時段,店內顧客寥寥。
  • 馬可孛羅、宜芝多先後遭遇「滑鐵盧」,竟是因為不夠香?
    據了解,烘焙業「科班出身」的蔡秉融1992年從中國臺灣地區來到上海,1999年在美羅城的地下一層開出第一家宜芝多。在今年大規模關店之前,宜芝多75%的營收來自於設在地鐵站的門店,地鐵門店數多達105家。 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坦言,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
  • 上海平價麵包店之光!35年老牌子!78家門店
    1985年誕生的蘋果花園,是一對白手起家的夫妻創立的民營麵包店。原名從「盈盈蘋果園」到「蘋果園」,再到現今的「蘋果花園」,很多8090對ta的認知,應該是從「蘋果園」開始的!比起上海老字號凱司令、紅寶石,蘋果花園更像是社區麵包房,親切溫暖,78家門店,貫穿在全上海大大小小的居民區裡。近70款麵包甜品,時刻滿足口腹之慾。
  • 上海麵包房四十年興衰史
    大眾點評上馬哥孛羅新華路店已顯示歇業狀態馬哥孛羅來上海開麵包店的階段,正是一家又一家中外合資麵包店來上海布點的時間。靜安麵包房開張後,生意興隆得出乎想像,記者去採訪,從店裡了解到,每天售出的麵包竟達兩噸多。
  • 老牌社區麵包店的逆勢與順勢
    蘇威聯成都創業成功。  在成都東二環建設路商圈,有這樣一家老牌社區麵包店,它開張6年多未曾遷址,在網際網路的營銷模式出現之前,便已經靜靜地迎接著附近社區一群又一群的客人們。雖然曾有過細微的主攻方向調整,但也僅僅是在麵包和甜點的供應偏重上做改變。
  • 上海這4款人氣爆棚的甜點,逛街探店一定要吃,甜鹹適宜良心製作
    甜點幾乎是每個人都愛吃的美食,相傳,原始社會食物緊缺、熱量匱乏,原始人把代表著豐富能量的甜食視為珍寶,所以人類對甜食的嚮往是深植在基因裡面的。除了這層原因,吃甜食往往讓人感覺心情舒暢、開心幸福,能夠調節失落的心情。糖糖也很喜歡吃甜食,對蛋糕、麵包、烘焙甜點之類的美食都拒絕不了。
  • 一年關店10萬家、客單價卻一路走高 烘焙業到底有沒有未來?
    上世紀90年代初,一大批臺灣人開始把先進的烘焙技術和服務理念引入內地,開啟了上百平「連鎖店」顛覆二十平夫妻檔口店的先河。   > 1992年的上海,臺灣人羅田安創立了克莉絲汀蛋糕。最鼎盛時期在全國開了1200餘家店,員工多達1萬餘人,並且於2012年在香港上市,被業界稱之為「烘焙第一股」。
  • 南京老牌蛋糕店「莎莉文」不見了
    莎莉文怎麼一夕之間從南京市場「消失」了?這家店到底發生了什麼?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莎莉文換成一家新店  蛋糕券充值卡可繼續用   最近,有南京市民發現,老牌蛋糕店莎莉文門店全部都關門了,而手頭還有一些未使用的蛋糕券、充值卡不知該如何是好。
  • 全國關店,老闆失聯,你交的錢憑空消失了?
    韋博英語成立於1998年,主要為成人提供英語口語、課程等培訓,經過20多年發展,在全國60多個城市開設了150多家培訓中心,一度和美聯、英孚、華爾街英語並稱國內「英語培訓四巨頭」,標準的老牌機構。誰也沒想到,如此「穩健」的韋博,幾乎一夜崩盤。
  • 宜芝多、21客等蛋糕商家計量單位玩貓兒膩
    筆者在五角場食品一店隨機採訪了幾位路人,市民趙先生對此一臉茫然,「總感覺蛋糕幾寸是個比較虛的概念,告訴店員幾個人吃,他們就會推薦一個合適的大小,到底有多大沒注意過。」三大品牌都不足寸市場上蛋糕的實際大小和標籤上的尺寸到底差多少,筆者挑選了三家麵包房的蛋糕進行測量。將測量結果分別換算成「寸」和「英寸」,從結果來看,蛋糕標籤上的直徑實際上更接近英寸。筆者還走訪了滬上其他七家連鎖蛋糕房觀察其蛋糕的商品標籤,結果發現,各店蛋糕尺寸的標籤可謂五花八門。
  • 上海網紅麵包武康店負責人:暫關店,過期麵粉是否投用待檢查
    但關店只是暫時的,目前只是內部調整。庫存中的過期麵粉是否投用還有待檢查。至於現在被有關部門調查的原因,Farine武康店負責人忻某表示,因為這些過期麵粉沒有做及時報廢,而沒有及時報廢麵粉是因為Farine的中央廚房(工廠)3月5日才正式投入使用,「在2017年3月5日之前我們的麵包都是門店現制現售的。」
  • 南京老牌蛋糕店莎莉文「經營異常」 疑似關門
    對於很多南京人來說," 莎莉文 " 是個甜蜜的回憶,不少人過生日都喜歡去莎莉文訂個蛋糕。但最近,有市民發現莎莉文的門店都關門歇業了。莎莉文怎麼一夕之間從南京市場 " 消失 " 了?這家店到底發生了什麼?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 被譽為烘焙業未來的複合型烘焙工坊,怎麼也開始關店撤退了?
    最近,小雅路過海岸城時發現人聲鼎沸的商圈中,往日燈火通明的超級工坊漆黑一片。去年,超級工坊單日客流可達2萬以上人次,平均每天超過300人註冊會員。雖受消費者推崇,但該店一直未曾盈利。這家超大複合型烘焙工坊的業態,本讓烘焙行業有了新的看點和期待,但其失落的結局引起了烘焙市場更大的隱憂。
  • 西安漢來海港等四家店集體撤離!漢神還能是記憶中的模樣?
    2014年在西安開業之後,直到現在也只有上海和西安才有,而上海那家也只是授權經營店。而關於為什麼調整?官方並沒有查到說法,倒是從網絡中翻出來「漢來海港」漢來創始店去年9月下旬展開2個半月的大規模改裝,12月1日以「三代店」新面貌重新開幕。
  • 關停上海六家門店後,凱瑞寶貝被曝再關蘇州三家線下店
    在七月中旬關閉了六家上海門店後,老牌早教機構「凱瑞寶貝」三家蘇州門店也停止營業。從七月底開始,包括蘇州相城區繁花中心店、吳中區麗豐購物中心店,及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鄰裡中心店的凱瑞寶貝接連閉店。官網顯示,凱瑞寶貝早教中心創立於2008年,主要面向0-6歲兒童提供親子早教、嬰幼兒遊泳、託幼銜接等課程,目前在全國已開設90餘家門店,其中上海有67家。據梨視頻報導,陳女士在6月29日報名了相城區繁花中心店15000元的早教課,在上了3節課後就遇到了機構關門,面臨餘款難退、負責人失聯的僵局。
  • 上海「網紅」麵包店生產總監等4人被批捕
    中新社上海4月28日電  (李姝徵)記者28日從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獲悉,當日,滬「網紅」麵包店生產總監Laurent,Daniel·FORTIN(羅恆)及另3人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已被檢察部門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