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7日 13:22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徐順東 祝有慧 黃翠華 編輯:李香瑩
培養留得住的教學人才
——百色學院承擔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工作掃描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徐順東 通訊員 祝有慧 黃翠華
「選擇百院定向師範生,對於我來說就像生命給予的厚禮,希望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力量。」6月24日,記者採訪百色學院定向畢業生黃金沙時,她滿懷深情地說。2013年7月,來自田陽縣那滿鎮內江村的黃金沙,成為百色學院首屆定向師範生,2016年畢業後到田陽縣百育鎮逸夫小學工作,如今已成為該校骨幹教師,還擔任政教處副主任。
2013年起,百色學院瞄準「招得來、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目標,開始承擔農村小學免費全科教師培養任務,如今已培養了4屆共1042名應用型鄉村小學全科教師,超過96%的畢業生根據協議就業,成長為教學骨幹,為百色乃至河池、崇左等地教育扶貧提供堅強的智力保障。
A 吸引農村優秀生源
與全國的貧困地區一樣,百色鄉村教師缺額嚴重。每到畢業季,教育主管部門都四處尋找、招聘鄉村教師,求賢若渴。然而,鄉村教師隊伍總量不足、結構矛盾突出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我們響應當地黨委政府要求,利用自身辦學優勢以及本地區的生源,積極行動。」百色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吳先勇介紹,學院主動承擔起農村小學免費全科教師培養任務。
該院的全科教師培養與該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聯動。考生與當地教育部門籤訂服務協議,教育部門則委託百色學院培養,畢業考核合格後定向安排到鄉村小學。因為全部免費、就業穩定,且有百色學院的師資支撐,桂西片區的優秀學子紛紛報讀。
根據統計,2013年至2018年,該院全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招生生源數量充足、錄取考生報到率超過99%。比如:2014年、2015年兩年制報到率達99%,其餘的報到率都是100%。同時,不少高分考生報讀,該校開設全科鄉村教師第二年,文史類錄取最高501分,理工類錄取最高445分,之後更是一路走高。
2018年,來自田東作登瑤族鄉坡圩村的羅小妹以文科483分(本科二批線為403分)的成績選擇了百色學院的鄉村全科教師定向培養專業。「學的東西很多,除了常規科目外,音樂、舞蹈什麼都有,實用性很強,現在就是想用這些知識去教鄉村的孩子。」羅小妹說,她可以上更加好的綜合性學校,之所以選擇百色學院的定向生,主要是自己來自農村也喜歡農村的生活,其次是學院培養出來的鄉村教師已有不錯的口碑。
B 量身打造全科教師
要實現「教得好」,首先必須「學得好」。
該院實施基於「全程·融合·協同」的「高校+教育行政+教研院所+小學幼兒園」雙元制應用型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確定了「植根百色,服務百色,能勝任農村小學教學和管理的應用技能型全科教師」的培訓目標。
吳先勇介紹,學院深入研究國際國內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學習借鑑兄弟院校的教師教育經驗,傳承與創新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專科教育「43411」模式,即「4個學期基礎理論研習+3個學期常規見習+4個學期校內專業技能系統實訓+1個學期集中教育實習+1個學期適應性頂崗實習」。
實操性成為培訓的一大特色。學院強化理論向能力轉化,堅持單項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課內實訓與課外實訓相結合,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綜合技能實訓(吹、拉、彈、唱、跳、讀、說、講、寫、畫等)與教學技能(教學設計、課件製作、說課、講課、評課等)實訓相結合,實訓過程與技能驗收相結合,創新「教、學、訓、做、評」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概括地講,我們學生的學業、畢業和就業實現了無縫對接。」吳先勇介紹,5年來,全部畢業生獲得了畢業,教師資格證一次性通過率90%左右;超過96%的畢業生根據協議就業,2015、2016屆畢業生90%以上成長為教學骨幹。
據了解,該院承擔鄉村教師定向培養成績顯著,獲得了百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2018年,百色市政府拿出專項經費,委託百色學院幫助培養660名鄉村全科教師,解決每個縣的鄉村教師缺額問題。
C 紮根鄉村建功立業
連日來,記者從凌雲、田陽、靖西等縣市獲悉,按協議要求取得任職資格的全科教師定向培養師範生,都未出現不服從安排未報到或報到工作一段時間後離職的情況。這些縣的教育局人事股、全科教師定向培養師範生工作學校的領導、同事對他們的評價都相當高。
2013-2018年,凌雲縣一共定向培養了102名小學全科教師,已有47人畢業分配到凌雲縣鄉村學校,實現了正常就業(剩餘54人在讀,其中高中起點就讀兩年的20人,初中起點就讀五年的34人)。他們到基層村級完全小學任教,彌補了鄉村教師不足、結構性短缺問題,為保障教育扶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們紮根基層,功底較好,教育教學能力比較強,絕大部分已經成長為骨幹教師。」凌雲縣教育局局長李代翔舉例:泗城鎮三臺小學教師那仙作為一名瑤族老師,能和家長進行較好溝通,同時通過自己的故事不斷影響和改變家長教育觀念,「再苦再窮也要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觀念深入瑤寨人心;邏樓鎮弄棍村小學朱武團成為學校教師的中堅力量,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師德師風方面,都表現突出。
黃太嶄老師來自靖西市安寧鄉,2016年畢業後回到安寧鄉中心小學,如今已擔任辦公室副主任。期間,黃太嶄帶的都是畢業班,多次獲得靖西市的教育教學質量獎,同時在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全市的小學生語文知識競賽獲得過一等獎、二等獎等好成績。「家裡人希望我不要走遠,我本身對教師這個職業也十分熱愛,選擇全科老師,算是愛一行幹一行。」黃太嶄介紹,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鄉村的環境、教學設施等也都有了很大變化,再加上定向生的分配多採取「近家」原則,這一切更加堅定他服務鄉村教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