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1月1日起,南京正式強制實行垃圾分類已一月有餘。近日,南京大學終於開啟垃圾分類了。分類第一天,暴露各種問題,引得許多學生發出無奈吐槽。
01突然「被分類」,慌中求穩
南大校園近期正式開始垃圾分類,校園擺放著垃圾分類指南展板以及張貼著不起眼的通知,宣傳的力度薄弱,導致學生的意識沒有完全建立好,分類第一天呈現「慌不擇桶」現象。更有同學表示:「吃了袋方便麵,百度了一下調料包屬於什麼垃圾,它說溼垃圾,結果南京垃圾分類裡沒有溼垃圾!」
建議:關於垃圾分類時間通知和垃圾分類指南的傳播,建議除了線下張貼,線上也需加強,如在校園自媒體以及班群等,避免只是線下張貼導致學生錯過相關消息。相關宣傳需前置完成,以免到了時間節點依舊亂成一團。同時友情提示,「溼垃圾」就是南京的「廚餘垃圾」,「幹垃圾」就是南京的「其他垃圾」。
02分類設施不足,非分類時間到處亂丟
南大校園採取的垃圾分類形式基本也是」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投放時間為每天7:00-9:00,11:30-14:00,17:00-19:00。有學生表示,教學樓裡的垃圾桶也全部消失了,七八九十連著上課,吃完三明治之後拿著包裝紙瑟瑟發抖……
建議:」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模式是為了便於垃圾集中管理與監督,但仍需綜合考量,校園裡宿舍裡住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產生的垃圾和一般居民生活垃圾是否有區別,撤桶後,如何安排桶的數量比較合理,都需要考慮!其次,教學樓裡真的需要做到完全撤桶嗎?是不是可以每一層集中放置四分類桶,這樣會方便一些?最後,由於指導分類有時間限制,非收集時間垃圾亂扔情況嚴重,如果桶一直是開著的即使指導時間內按要求分類,非指導時間又開始混合投放,是不是存在前功盡棄?鎖桶或是建設智能垃圾分類亭房,或許可以改良。
03有「守桶人」在,丟垃圾反而感覺很奇怪
逸夫樓的垃圾桶被撤了,結果大家都把垃圾扔去了逸夫樓門口的沒有保潔阿姨守著的公用垃圾箱,因為怕過去被問,你拿的是什麼垃圾,也許還要被破袋……
建議:實際上,我們建議垃圾分類的動作最好是在你產生垃圾的時候就分類好,所以針對產生的垃圾屬於什麼分類,心中需要明確,這樣丟垃圾的時候也可以很自信且不用擔心現場還要被分啦!
目前,上海東華大學已將垃圾分類考試列入了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新生需回答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選擇題,達到90分以上才能過關。通過做題考試形式,加固同學們對垃圾分類常識的了解,便於後續參與分類中來,值得各高校進行推廣。
文章部分資料和圖片來源:新潮NewTide 湃客|南京大學原創校園媒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全網搜索:華展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