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隨著《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建議稿公開徵求意見,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即將到來。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市不少地方已經提前行動起來,為了向居民推進垃圾分類,不少街道和社區選擇用各種獎勵方式,進行了一些創意滿滿的嘗試和探索。
垃圾分類求「實惠」,變積分可兌換實物
11月26日上午9點多,位於鼓樓區水佐崗35號的星漢城市花園小區內,早早有穿著綠色馬夾的工作人員到達現場,雖然天氣寒冷,但有居民已經拎著分好類的垃圾下樓。工作人員將這些垃圾進行分類和稱重,再根據類別和重量進行積分。
記者看到,居民手中都持有一張實名制的智慧卡,工作人員就是將積分儲存在這張卡內,攢下的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米麵油等生活用品,每一戶能辦一張卡,遺失了可以補辦。
「因為都是很實用的物品,柴米油鹽和蔬菜水果等,所以居民樂意來兌換。」這是一家為寧海路街道內六個小區提供垃圾分類服務的第三方公司,負責人小秦介紹說。
目前,居民手裡的這張智慧卡裡,分藍積分和綠積分。用來積攢藍積分的垃圾,分好類後送到指定地點,每周一次,集中積分。綠積分則是指餐廚垃圾兌換的積分,每天下午5點至7點之間,居民將打包好的垃圾送到指定地點,由公司統一回收,不論分量,每次可積1分,一個季度做一次兌換。
從一開始的直接用垃圾兌換實物的「物物交換」,到現在利用積分兌換實物的方式推行垃圾分類,居民從中得到了實惠,也更加便利。不只垃圾可以換積分,家裡的廢舊家電等也可以換,積分攢多了還能兌換蘇果卡。正在給自己家垃圾稱重的小區居民黃阿姨說,因為有了這樣的兌換,垃圾分類做得也更好了,因為都是有用的嘛。
前不久,這家第三方公司還舉行了一個小的活動,號召居民用礦泉水瓶來換可口可樂,10個瓶子就能換一瓶300毫升的可樂,居民的參與熱情很高。「這個活動還比較遲了,如果夏天做的話,人會更多。」小秦說,目前公司每周二都會在固定時間來進行垃圾回收,每次都有3、40戶居民來參加。
寧海路街道工作人員何雲說,寧海路街道是南京首批實現全域垃圾分類的示範片區之一,除了採取宣傳教育的方式,幫助街道群眾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還會通過一些「實惠」而簡便的方式,不讓垃圾和廢物劃等號,「從實踐來看,效果挺好。」
與時間銀行綁定,大家積極性更高
在棲霞區堯化街道,垃圾分類的積分不僅可以兌換成實物,並已經與時間銀行實現初步打通,進一步的合作也在探索中。
堯化街道時間銀行項目的負責人魏應保告訴記者,目前已經與垃圾分類公司開始了一個初步的打通。即志願者在時間銀行的服務積分,有20%可以用來兌換成一些油和米等生活用品,而通過換算轉入到垃圾分類的積分中去,志願者就可以通過積攢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到更多更豐富的用品。一方面,能調動起居民更多的積極性,參與到垃圾分類和時間銀行服務中來。另一方面,這種打通從長遠來看,便於街道的統一管理。不少志願者表示,積分攢到一起,不僅可以兌換的物品品類多了,而且時間上也更靈活了,之前僅能半年換一次物品,現在隨時都能夠兌換了。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堯化街道的時間銀行與垃圾分類公司進一步的合作還在探索中,如果技術上能突破,未來也有可能實現積分雙向打通。另外,為了鼓勵更多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公司除了提供實物兌換,也在努力拓展服務類型,時間銀行的志願者數量、服務項目的豐富程度都有很大的優勢,如果能互通利用,垃圾分類在社區居民中將得到進一步的普及。
在金堯花園社區,不少居民反映小區的環境越來越乾淨,樓下的垃圾桶也很少見填滿過。這個社區是堯化街道推行垃圾分類的首個試點社區,時間銀行積分可以作為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後,不少志願者的服務熱情高漲,社區環境管理更是越來越順利。71歲的樸鳳英是時間銀行的志願者,也是垃圾分類的積極擁護者。「我們老人都比較節省嘛,希望能多攢點積分換東西。」得知時間銀行的部分積分也能轉入,不僅分數更好積攢了,兌換時間地點也更便利了,樸鳳英更加積極起來,每天忙著志願服務,看到散落到路上的廢舊紙盒、塑料瓶等,也會及時撿起來,活脫脫成了一個積分收集達人。「我和夥伴們都覺得,這種有益社會又能賺禮品的事,何樂不為呢?」
21天打卡挑戰,獎勵回收金和小禮品
在江寧區江寧街道,從今年6月份開始,牌坊社區通過和公益創投組織合作,開啟了一項「21天垃圾分類打卡挑戰」活動,至今已有序開展了半年,每期21天。
社區的工作人員楊孟奇介紹,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放置了一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對紡織品類、電池、紙質、瓶類採取有償回收、分類回收。將這些再生資源進行分類回收,送往「飛螞蟻環保回收」的回收處理廠。每次參與分類回收,居民都會獲得線上的回收金獎勵,如果堅持打卡21天,還可以獲得額外的小禮品獎勵。
「經過半年的宣傳、互動,居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變高了,塑料瓶的回收比較多。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大約2-3周聯繫一次回收站,現在是一周一次。」很多居民會隨後把可以回收的垃圾放進去,還有的會攢下來做集中的投放。楊孟奇介紹,社區有一位初三的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幾乎每天都會參與進來。「小朋友家是開農家樂的,他每天會把客人留下的礦泉水瓶收集起來,投放到智能垃圾桶裡。」
據悉,因為打卡活動很受歡迎,社區又新增投放了一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放置在村子的另一頭,方便居民參與。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呂潔 宗青 王益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