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還在秋行夏令?1道飲品3碗粥躲開溫燥「秋老虎」

2020-08-10 人民網科普

季節更替時,寶寶最容易生病。這段時間,家長養育寶寶最容易做錯的是秋行夏令。也就是秋天到了,卻仍然按照夏季的方法養娃。現在開始,寶寶的吃、睡、行以及秋季常見病的預防,都和夏天不一樣了。該如何迎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給寶寶做好保健呢?

暑熱正濃,勿忽略漸起的涼意

睡眠習慣要慢慢轉變

一整個夏季我們都在講,外界陽氣盛、陰氣衰;但立秋之後,天地間的陽氣就會慢慢衰減下去,陰氣漸漸旺盛起來。這意味著什麼呢?立秋之後,白天太陽依然猛,夏天暑熱的餘韻仍在,但氣候的整體趨勢是越來越陰冷的,約等於無的秋意很容易被忽略。在陰長陽消的節點上,寶寶尤其要順應時節,積極調整自身陰陽平衡的狀態。秋主收斂。此時要逐漸減少過度消耗,將夏季外散的陽氣收回體內了。現在夏意正濃,還不宜做過重的滋補調理。立秋前後的收斂,可以從寶寶作息開始調整:

秋季寶寶如何作息?

夏天可以稍微晚睡,但立秋之後,寶寶最好早睡早起。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晚上睡覺時,之前蓋夏涼被、吹空調很舒服的感覺會慢慢變得不舒服,更容易感冒著涼。正確的做法,可以視寶寶夜晚的感受,適當把空調溫度調高1~2℃,涼蓆也可以慢慢收起來了。

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平時喜歡跑跳玩耍的寶寶安靜下來,多做些放鬆身心、舒緩的活動。

夏天多吃生薑蒜

立秋減辛適增酸

夏天可以給健康寶寶多做些炒菜,適量加點生薑蒜這類味辛的調味料,有發汗驅寒、解暑開胃的功效。而隨著秋天逐漸逼近,味辛的食物就要逐漸少吃了。但少吃,並不是立即禁吃的意思。在「減辛」層面,家長可以循序漸進、逐漸減量。比如,給寶寶蒸魚的時候,薑絲可以比夏天時少放一點。等秋意更濃之時,還可以把薑絲換成檸檬片,做成檸檬魚。這也是因為,減辛的同時,要逐漸增酸。「藥王」孫思邈說:「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

立秋後,肺金當令,肺氣太盛會反傷肝。人的五臟六腑是彼此相連的。肝主疏洩,肝木受損,就無法很好地疏洩脾土的鬱滯,不僅情志受影響,還會牽連脾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秋季養肝,可以適當多吃酸味的食物,比如山楂、葡萄、檸檬、陽桃等。被眾多家長評選為最好喝的「明星」保健食療方之一的秋檸飲,最近就可以給寶寶做起來,1周喝1~2次。它是最適合這個時候服用的寶寶保健飲品:

秋檸飲

材料:陳皮1~2g,新鮮檸檬1~2片,蜂蜜10ml。

做法:陳皮用熱水洗淨,與檸檬一起用熱水泡開,放溫,再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理氣潤燥。

適用年齡:1歲以上辨證服用。蠶豆病可服。

注意: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吃蜂蜜,可用適量黃糖代替。

有一點要提醒:秋天到了,但並不代表炎夏健脾方、安夏健脾方、安心蓮子水這些名字中帶「夏」的食療方寶寶就不能喝。絕大部分嶺南地區要到10月後才有明顯涼意,日常的暑溼仍然較盛。只要對證,依然可以時不時煮給寶寶喝,調理身體。尤其秋天比較溫燥的地區,養陰生津的小兒酸梅湯也可以常喝。

不過,偏辛溫的夏季飲,比如紅糖姜棗茶等,沒什麼特殊對症病情的話,立秋之後就不宜給寶寶繼續喝來保健了。

秋風起,秋咳就來了?

立秋前後,寶寶最容易被溫燥傷肺。最近兒科門診看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也開始增多。溫邪侵肺導致的咳嗽很有特點:常常乾咳少痰,嗓子又幹又癢;有發熱、頭疼的症狀;平時不太怕冷,但一出門就熱得咳嗽。因此,從現在起,家長要尤其關注寶寶的呼吸系統,潤燥潤肺是關鍵。食療方面,家長可以開始準備一些清熱潤肺的食物,如蓮藕、百合、銀耳等,每周吃1~2次。

芡實蓮藕羹

材料:芡實15g,荸薺15g,蓮藕30g,去核紅棗2枚,冰糖適量。

做法:將芡實、蓮藕、荸薺搗碎,和紅棗一起,加約3碗水煮至稀糊狀,加適量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養胃生津。適用於食欲不振、口渴咽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花剝苔的寶寶。

適用年齡:3歲以上對證可食,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食。

沙參玉竹瘦肉粥

材料:瘦肉50g,沙參5g,玉竹8g,去核紅棗2枚,姜1片,粳米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後文火煲1.5~2小時,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養陰清熱,益胃生津。

適用年齡:3歲以上可食用。蠶豆病可食。

等秋意更濃的時候,除了幫寶寶潤肺,還要兼顧收斂陽氣。大前提是脾胃要足夠健運,能夠承受較夏天力度強一些的進補。所以,寶寶的脾胃消化也是家長要持續關注的重點。

有家長問,寶寶總是一到秋冬季就反反覆覆咳嗽,一拖小半年都不好。這多是因為脾失健運,水溼停滯,上犯於肺。就是說,脾胃運化不了的水液,凝結成了痰液,堵塞管道,痰隨氣逆,咳嗽就好不了。所以,想要寶寶秋天少咳嗽、少生病,顧護脾胃依然是根本。茯苓粥可以祛溼健脾,又不會讓寶寶過燥。

茯苓粥

材料:茯苓15g,粳米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3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至粳米軟爛,加少許鹽調味即可。可隔渣喝粥水。1周1~2次。

功效:健脾祛溼。

適用年齡:3歲以上消化好、無病痛時可食。蠶豆病可食。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焦點

  • 養娃還在秋行夏令?給寶寶這樣吃躲開「秋老虎」
    這段時間,家長養育寶寶最容易做錯的是秋行夏令。也就是秋天到了,卻仍然按照夏季的方法養娃。現在開始,寶寶的吃、睡、行以及秋季常見病的預防,都和夏天不一樣了。該如何迎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給寶寶做好保健呢?尤其秋天比較溫燥的地區,養陰生津的小兒酸梅湯也可以常喝。不過,偏辛溫的夏季飲,比如紅糖姜棗茶等,沒什麼特殊對症病情的話,立秋之後就不宜給寶寶繼續喝來保健了。秋風起,秋咳就來了?立秋前後,寶寶最容易被溫燥傷肺。最近兒科門診看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也開始增多。
  • 白露記得給家人喝粥,這5道秋季養生粥,潤肺去秋燥,可別錯過了
    秋燥和夏季的「上火」可不一樣,應對秋燥季節,不能盲目的吃一些寒涼去火的食物,秋季飲食講究「燥症宜柔潤」,多吃一些清淡易於消化健脾胃的食物,各種養生粥類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秋天喝粥也是有講究的,粥裡搭配上一些百合蓮子、紅棗糯米、上藥紅薯、麥仁、糯米、芡實等熬粥,可以起到益肺潤燥的功效。這裡分享了5到秋季養生粥,做法簡單,老少皆宜。一起來看看詳細做法吧。
  • 防燥潤肺,推薦早晚喝這三種粥!
    防燥潤肺,推薦早晚喝這三種粥!現在立秋了,早晚天氣逐漸變涼,但白天還是很熱,飲食原則:多吃滋陰清熱食物、防秋燥多吃潤腸通便的食物,同時適當進補。立秋後,雨水減少,氣候漸燥,容易便秘,多吃潤腸通便的食物。如:白蘿蔔、萵筍、油菜、菠菜、茭白、蘋果、香蕉等蔬菜和水果。
  • 秋老虎是什麼意思?2019秋老虎有多少天?
    立秋已經過去快一個星期了,立秋之後天氣並不會立即轉涼,還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秋老虎才會轉涼。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秋老虎。那麼,秋老虎是什麼意思?2019秋老虎有多少天呢?一、秋老虎是什麼意思?秋老虎指的是立秋以後仍然十分炎熱的天氣,我們把它稱之為秋老虎。現在離立秋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但是長沙的高溫天氣一直沒有下降的以上,持續維持在35度以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秋老虎。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月至9月之間。天氣特徵是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
  • 秋季膳食養生大全(24道簡單易做的湯、粥及菜餚介紹)
    秋季,天氣逐漸由熱轉涼,秋風漸起,空氣越來越幹,通常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燥」,主要分為兩種∶初秋時,盛夏餘熱尚未消盡,燥邪多與溫熱邪氣相兼,稱之為「溫燥」;寒露之後,氣溫越來越低,寒與燥合而為患,即是涼燥。人體的生理活動,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
  • 3款粥推薦給你
    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入秋關鍵時間段,小孩應注意多進補哪些食材呢?
  • 秋季孩子的營養早餐,我推薦2碗粥、1碗面
    還可以給孩子吃點白粥、雞蛋粥、菜粥、雞肉粥、魚粥等,靈活搭配上雞蛋、麵包、花卷等飽腹感強、蛋白質高的食物。● 早餐搭配總原則1、品種豐富,量要少:我建議孩子的早餐種類要豐富多樣,但是量要少。而秋季燥邪當令,在飲食上,家長可以給孩子吃點潤燥養肺的食物,在早餐上可以做一些適當的調整。● 秋季早餐最適合喝粥秋季最適合孩子的早餐,就是喝粥,能養胃益氣,滋補津液。不少家長和我說,孩子上學了就沒有時間幫孩子調理身體,那麼煲食療粥方是一個很好的調理方式。
  • 寶寶粥要煮得養脾胃,選米下鍋很重要
    粥很好消化,早上空腹喝粥極易被吸收,也能很好地啟動休息了一夜的脾胃。因此喝粥防燥,最好是在早上。小一些的寶寶喝米油、喝粥就基本能滿足營養需要;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搭配雞蛋、饅頭、番薯等一些高纖維食物,以免早餐吃不飽。
  • 米兜熊寶媽課堂,秋老虎來了,寶寶怎麼辦?
    雖然已立秋,但盛夏餘熱未消,比起夏季的炙烤,即將到來的「秋老虎」也毫不遜色寶寶要接受TA的考驗了!寶貝自身抵抗力低,容易被趁虛而入,感冒/腹瀉/厭食/皮膚病這些疾病侵襲小寶貝的身體,那麼現在,就為寶貝們支招,如何擊敗「秋老虎」?
  • 入秋易生病,3碗湯提升孩子抵抗力
    在孩子消化好的時候,每周可以吃1~2次甘涼清潤、潤燥潤肺的湯或糖水,廣東地區很受歡迎的蓮子百合糖水、蓮子銀耳糖水等都可以給孩子吃。食療方方面我推薦雙雪百合湯,這道食療方是由鮮百合、雪梨、銀耳組成的,具有養陰潤肺的功效,每周可以給孩子喝1~2次作為日常保健。
  • 孩子營養早餐怎麼吃,許尤佳推薦2碗粥、1碗面
    而秋季燥邪當令,在飲食上,家長可以給孩子吃點潤燥養肺的食物,在早餐上可以做一些適當的調整。● 秋季早餐最適合喝粥秋季最適合孩子的早餐,就是喝粥,能養胃益氣,滋補津液。不少家長和我說,孩子上學了就沒有時間幫孩子調理身體,那麼煲食療粥方是一個很好的調理方式。
  • 3款粥推薦給你
    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入秋關鍵時間段,小孩應注意多進補哪些食材呢?
  • 閩南薑母鴨的家常做法 溫而不燥秋冬進補(圖)
    薑母鴨這道美食發源於泉州,而後傳至中國其它地區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漢族傳統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於秋季和冬季食用。溫補而不燥的薑母鴨  薑母鴨的製作步驟  1、將鴨肉洗淨後切塊,老薑切成片。
  • 崇左酸粥:「養」出來的壯族醇味
    □ 本報記者 農彩雲 唐婕  盛一碗酸粥菌种放入酸壇,加入熱氣散盡後新煮的米飯,攪拌均勻,密封存放……  6月28日晚,在《魅力中國城》第二季廣西崇左與重慶大足競演錄製現場,「老娘」郭志勤嫻熟且認真地演繹著酸粥製作的每道工序。
  • 1碗粥解決它
    而且,燥性乾澀,易傷津液,意思是人體內火氣過旺,導致津液減少。嘴唇因為富含毛細血管,所以對水分、津液的多少比較敏感,所以一旦體內缺水,自然就會反映在嘴唇上。但在給孩子補水前,還需要注意一點:「多喝水」有時解決不了寶寶的「乾燥」問題。喝下去的水,需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轉化成可以在體內周轉的津液。
  • 1碗粥解決它
    而且,燥性乾澀,易傷津液,意思是人體內火氣過旺,導致津液減少。嘴唇因為富含毛細血管,所以對水分、津液的多少比較敏感,所以一旦體內缺水,自然就會反映在嘴唇上。但在給孩子補水前,還需要注意一點:「多喝水」有時解決不了寶寶的「乾燥」問題。喝下去的水,需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轉化成可以在體內周轉的津液。
  • 秋老虎不用怕,韓國的消暑飲品,五款美味營養的傳統茶品介紹給你
    補充能量的營養飲品:多谷茶。1、多谷茶(,Misutgaru)多種穀粒經過烘烤和研磨後製成的米色粉末,乍看之下毫不起眼,在韓國人眼中卻是補充能量的營養飲品,濃鬱的豆香讓人一口接一口。一般由糙米、糯米、紅豆、大麥、白豆、高粱、黑米、黃豆製成。
  • 1歲半寶寶要吃對早餐,4道粥譜、2道羹譜、3道湯譜,既補鈣又開胃
    2)、準備一個小碗,碗中放入蝦皮,碗中放入適量清水浸泡20分鐘左右,中途換2-3次水,之後放入有篩網的容器中,瀝乾水分後放攪拌機中,攪打成蓉狀備用。3)、把15克大米用清水淘洗乾淨,之後放入小奶鍋中,一次加足水,大約25分鐘熬煮成粥。
  • 中醫專家建議春季養肝時也注意養肺
    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春季應養肝,但往往有人在剛入春時會覺得口渴、嘴唇乾裂,這多半是養肺「工作」做得不夠。中醫專家提醒,春季養肺的重要性不亞於養肝。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晉獻春教授介紹,春季氣溫變化不定,加上空氣汙染,肺是最容易受到外來有害物質侵害的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