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記憶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但看著曾經的院子,過去的事兒都變得歷歷在目。」2020年5月28日,有著百年歷史的青島最大裡院廣興裡修繕一新,成為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老裡院住進了年輕人,真好!」重新開院後,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李阿姨,駐足於這座曾經承載她7年記憶的院落裡感嘆道。
也是這天,市北區館陶路上的春光裡、山海會、新金融產業園等項目也同步啟動,青島下一個百年發展歷程就此拉開大幕。同年12月1日,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正式啟動,市北搶抓機遇,以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為「引爆點」,高標準規劃「一核、兩廊、五片區」,其中,歷史文化記憶示範區成為產業先行承載區「五片區」之一。
可以預見,承接了青島百年歷史文脈,落戶膠州灣東岸的RCEP先行區將為老城復興貢獻一出開場大戲。
保護與傳承,市北這樣定義歷史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作為青島市主城核心區的市北,百年的歷史畫卷記載著不朽的文化,以建築、人文、飲食為載體刻畫進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人來人往中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氣質。
百年港口、百年火車站、百年啤酒廠一大批百年老字號,星羅棋布於歷史城區,市北區的歷史城區總面積約14平方公裡,佔青島市歷史城區面積近一半,內有四方路(部分)、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無棣路(部分)、黃臺路、信號山(部分)6個歷史文化街區及長山路集中片,現存歷史保護建築565處。
在青島市發力建設國際時尚城的新時代,這些歷史的印記應被如何對待,是珍藏還是賦予新的「歷史印記」?為探索出一條老城區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市北區上下求索奮楫篤行。
2013年以來,市北區已累計投入資金約115億元,完成了6個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約1.1萬平方米的房屋徵收,徵收房屋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其中歷史保護建築佔一半以上。
2019年,市北區委託北京清華同衡設計團隊完成了四方路、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3個核心街區的空間規劃編制和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2020年,中規院和山東卓遠兩個設計團隊繼續對無棣路、黃臺路、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和長山路集中城區進行了空間規劃和產業定位設計,為做好街區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和盤活利用提供了重要指導依據。
經過反覆論證探索,市北區確定了歷史街區的修繕法則:尊重歷史,修舊如舊,並確定了自2020年起的完成6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工作的「三年之約」。
現代產業資源賦能 RCEP與歷史完美碰撞
新年伊始,按照慣例回過頭對舊年工作進行總結,盤點去年歷史城區修繕工作,算得上成績斐然。2020年,市北區啟動一期、二期工程共計14.2萬平米,完成修繕工作8.1萬平米;今年將在此基礎上啟動三期4萬平米工程,預計完成7萬平米修繕工作;到明年,6個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工作將進入收尾階段,屆時將全面完成。
但說到底,對歷史城區的修繕只是「畫骨骼」搭載體的過程,如何在這基礎上「填血肉」添動能,還是要由產業來支撐賦能。歷史文化記憶示範區不同於四大產業先行承載區,在這一片區謀劃現代產業必須從過去談起。
青島建埠以來,由中山路的商貿、文化、政治功能沿鐵路線向北連結大港碼頭(館陶路、上海路)逐步過渡到工業、物流、金融服務功能。
按圖索驥,市北區全面梳理歷史文化街區現狀條件、歷史文脈,緊扣歷史城區作為國際郵輪母港區的先行承載區的定位,綜合考慮港、產、城融合協同發展等因素,瞄準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等產業方向,精準導入重點產業項目。
四方路街區以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廣興裡)為核心,依託深圳工業設計協會等優質資源,集聚德國黑馬創新設計思維實驗室、海爾創新設計中心等18家海內外設計機構,為創新中心核心區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新思維和新活力。目前,世茂喜達高端酒店、老城芭莎、索尼旗艦店等項目已經籤約落地街區;青島啤酒文旅、中車八維通智慧停車、嘻嗨公寓等項目達成入駐意向。
館陶路街區以春光裡·青島創投生態綜合體(館陶路1號)、洪泰山海會(館陶路3號)、第一糧庫新金融產業園(館陶路34號)3個項目為引爆點,重塑百年華爾街為目標,積極吸引一批創投風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科技金融等企業集聚。目前,洪泰山海會、春光裡·青島創投生態綜合體分別於5月底、8月底開園運營;第一糧庫新金融產業園於11月底開園運營,成為青島新金融產業的重要地標。
「金融」、「科技」、創新」、「文旅」……歷史文化記憶示範區已經成型的載體中涉及到的關鍵詞無一不是與RCEP戰略相關的產業,於歷史文脈中,RCEP的基因生根開花。
不止於此,歷史文化城區作為產業先行承載區,重點聚焦航運服務、創投風投、跨境貿易、文旅康養等產業。依託已入駐重要企業行業影響力和產業吸附力,圍繞RCEP產業布局,引入國內頭部街區運營商作為合伙人,加快城區產業落地、集聚,形成港城聯動的良好局面,實現老城區復興發展。分別聚焦四方路RCEP工業設計、青年文化街區,館陶路--寧波路RCEP金融街區、上海路RCEP國際商務街區、三江路RCEP文創展示街區、黃臺路-無棣路RCEP特色教育及產業拓展街區等七個街區。
按照這個路子,圍繞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發展格局,整合優質要素資源,市北區老城煥新的「三年之約」必將越走越順。
強配套引人才 為RCEP注入發展動能
如果說老城修繕是「畫骨骼」,產業賦能是「填血肉」,那麼人才導入尤其是青年群體的聚集可以算得上這一閉環的「心臟」位置了,有了人才便有了RCEP與老城和產業實現互動的動能源泉。為此,在歷史街區轉型RCEP先行承載區的過程中,人才公寓、停車場、口袋公園等基礎配套也被納入了建設重點。
青年公寓配套項目將解決產業辦公群體的住房需求問題,為街區導入富有活力的年輕群體,從而改善老城空心化,打造出宜居宜業的園區生態。目前已對四方路和上海路街區內徵收的一般建築進行改造,配套建設青年公寓。海泊路4號青年公寓、上海支路項目預計將於3月份完成改造並投入使用,建成後將為街區提供青年公寓122套。
結合街區規劃提升改造方案要求,市北區還申請了3億元專項債用於停車場(含立體停車場)建設,一期規劃建設車位1098個。其中,李村路停車場規劃建設15個大巴車位、455個小車位,聊城路停車場規劃建設445個車位,萊州路停車場規劃建設102個小車位、考斯特車位2個。目前,萊州路停車場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李村路停車場規劃許可已完成,計劃今年一季度實現開工建設;聊城路停車場已完成初步方案設計,計劃今年一季度完成土地出讓,上半年實現開工建設。
歷史示範街區不僅要做人才理想的擇業地,還定位功能融合、空間共享的城市活力目的地,全力實施美麗街區改造提升。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改造,市北區投資近1億元實施了兩期美麗街區工程,其中2019年啟動「美麗街區」一期工程,對四方路、館陶路2個街區館陶路等12條道路進行改造提升,2020下半年啟動「美麗街區」二期工程,對四方路街區膠州路以南未改造的濰縣路等5條道路進行改造提升,主要包括地下管線更新擴容、電力線下地、城市家具、街頭綠地改造等內容。據悉,一期館陶路等12條道路施工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現已完成芝罘路、濰縣路和濟寧路施工改造,另外兩條道路正在準備地下管網施工。
可見,隨著歷史街區改造提升的全面啟動和RCEP 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規劃建設,市北歷史城區更新工作迎來了加速起勢的黃金時期,計劃到2023年,老城保護更新修繕工作將全面完成,在這基礎上,老城更新與RCEP碰撞之下的產業發展和人才聚集將迸發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拭目以待。
(記者:丁淑華 通訊員:姜娟)
發現「分享」和「贊」了嗎,戳我看看吧
原標題:《【RCEP港城故事十五】把握青島歷史文脈 RCEP基因紮根老城開新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