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2億人挨餓,卻低價賣給中國大米,莫迪是怎麼想的?
世界各國經濟受到疫情的嚴重打擊,各行業的生產活動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擺脫經濟困境,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增加出口貿易。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的農業生產大國。然而,儘管印度的科技能力有限,但其農業生產水平很高,農產品出口量很大。但是印度卻將國內的大米低價賣給我國,那麼下達命令的莫迪是怎麼想的呢?
據環球網報導,中國準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口印度大米,訂單涉及10萬噸印度大米。雖然印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米出口國,但中國從未從印度進口過大米。那麼,中國為什麼會主動打破中印之間塵封已久的大米貿易呢?
據中國農業部介紹,中國目前是糧食生產大國,小麥、大米等主食產量大幅增加。但是,為了保證國內的糧食儲備,中國選擇進口印度大米。
當然,增加國內糧食儲備只是選擇進口印度大米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大米價格便宜。如今,緬甸、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糧食產量大幅減少,這勢必會影響全球糧食的市場價格。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不僅不提高大米出口價格,反而降低大米價格,甚至比泰國、越南等大米出口大國的價格低很多。因此,印度可能是想藉此機會搶佔全球大米出口市場。看到這種情況,我國自然有了進口印度大米的想法。
印度雖然是農業生產大國,但印度有十幾億人口。而且,印度的貧富差距極為嚴重,有近2億人吃不上飯。而莫迪寧可讓2億人挨餓,也要把大米低價賣給中國。那麼,莫迪政府為什麼要做出這個決定呢?
首先,印度的經濟在疫情中受損嚴重,所以莫迪政府想藉此機會解決國家的經濟危機。其次,印度沒有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的能力,所以很多農產品堆積在國內,無法轉化為實際效益。由於種種原因,莫迪政府選擇以極低的價格吸引我國的注意力。
因此,雖然印度的經濟實力在發展,但工業發展卻極不平衡。在這疫情面前,印度的經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顯示出綜合國力的薄弱。因此,我國將成為印度經濟復甦的關鍵因素。現在,莫迪政府還敢挑釁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