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一項極其複雜的過程,要想成功,除了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懂點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學科,尤其是它和投資結合的時候。
在投資領域中,有很多心理學現象。
比如荷蘭的鬱金香熱、英國南海泡沫、美國網際網路的瘋狂和次貸危機等,裡面都有心理學因素。
今天聊一個投資中的心理學因素:過度自信。
一、過度自信的表現
人們認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高於平均水平。過度自信非常普遍,它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思考一下這些問題的答案:
你是否覺得自己比他人更理性?是否覺得自己的顏值要高於平均?是否覺得自己的駕駛水平處於中等偏上?
大部分人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
投資中也是這樣,人們往往認為自己買的股票或基金比他人買的要好,上漲賺錢的可能性大。
二、過度自信對投資的影響
過度自信容易產生一種心理偏差:自我歸因。
一個人在股票市場上投資。
如果投資成功,取得不錯的收益,他會覺得成功源於自己能力超群。如果投資失敗,虧損巨大,他會歸咎於運氣不好。
心理學家發現,過往的投資成功會進一步強化過度自信,進而做出非理性決策。
例如,國內股市2015年上半年牛市初期,公募基金髮行達到高峰:
2015.5.11,中郵信息產業基金募集126億
2015.5.18,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募集132億
2015.5.28,易方達新絲路基金募集286億
大眾投資者剛開始收益不錯,對牛市判斷產生過度自信,紛紛追加投資,最後產生了不好的結果。
此外,過度自信還容易造成投資者做出過度交易錯誤決策,額外增加交易手續費,並最終導致投資收益減少。
三、對指數基金的啟示
敬畏市場,不預測市場走勢,做一個逆向投資者。
當市場上漲時,不過度樂觀,根據估值適時賣出。當市場下跌時,不過度悲觀,根據估值堅持買入。
————————
歡迎關注:財與財想
一起分析與定投指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