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單經理模式,還是團隊模式,基金管理哪種更「過度自信」

2020-12-17 澎湃新聞
一、引言

傳統上,參與基金投資決策、日常管理時,基金管理人與基金產品通常是一對一的角色,即一個基金經理通常只管理一隻基金的組合配置,我們可稱為單經理管理模式。近年來,多個基金管理人共同管理一隻基金的團隊管理模式越來越普遍(稱為團隊模式),就我國情況來看,目前團隊模式已佔全部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近30%。

我們知道,證券投資基金在其投資管理中,也會像個人投資者一樣存在著非理性行為。邏輯上可以推論的是,單經理模式下,基金經理個人的主觀判斷會直接對投資組合決策造成影響,從而當基金經理存在非理性行為偏差時,更容易使投資結果與基金的投資目標產生偏離。那麼,上述基金管理模式變化後,作為團隊的非理性行為與單經理的非理性行為會有什麼差異嗎? 特別是,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會對投資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弄清楚兩種模式下基金管理人可能存在的非理性行為差異對基金績效的不同影響。

進一步,這還引發出這樣一個問題:雖然團隊模式近年來越來越普遍,但國內外的現實是單經理模式並沒有消失。那麼團隊模式與單經理模式又為什麼會並存呢?換一個角度說,基金公司應如何選擇是採取團隊模式還是單經理模式呢?這不僅是一個有趣的理論問題,也是基金公司選擇不同的管理模式、改進和提升基金管理效率的一個重要的實際問題。同時這對基金持有人選擇基金進行投資理財也有參考價值。

二、過度自信與群體決策

現實中,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往往認為自己掌握了他人所不具備的某種信息、能力、經驗、對價格的判斷或者理論深度,並由此導致頻繁交易和短線換炒作行為,這就是行為金融所揭示的投資者的過度自信。過度自信這一非理性行為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投資者的過度交易從而降低投資績效,並導致市場的非穩定運行。

過度自信既可能是一個個體行為,也可能發生在群體的行為選擇和決策上,這就涉及到了群體決策理論。群體決策理論目前主要存在兩類觀點:一類是群體轉移理論,即認為團隊成員的決策會向團隊中具有較為極端觀點或「氣場強」的人的方向轉移,因此團隊決策比單人決策可能結果更加極端,這方面常被引用的一個例子就是現實中一些極端組織的形成;另一類是觀點多樣化假說,它認為團隊的觀點是團隊所有成員意見的均值,由於每個成員都可能具有觀點的差異,因此團隊決策將是對各種觀點的妥協,這方面的一個現實例子就是民主決策下各種政策的形成——大多偏離了團隊每個人的初心。

將群體決策理論應用到基金管理的團隊模式和單經理模式下的過度自信行為,我們可以看到,過度自信等非理性行為,是個人偏差的自我歸因和社會互動等外部因素共同決定的。那麼,基金管理人團隊作為一個小型社會互動環境,其決策同時受團隊其他成員的觀點意見的影響,相比單經理模式而言,在過度自信等非理性行為的表現上肯定是存在差異的,因為按照群體決策理論的兩個觀點,「群體轉移理論」下的極端結果或「多樣化觀點假說」下的妥協後果,都會使過度自信等非理性行為的程度及其後果與單經理模式存在差異。

三、為什麼兩種模式會並存?

以上分析表明,過度自信等非理性行為在團隊模式和單經理模式下肯定是有差異的,那麼,為什麼這兩種基金管理模式會並存呢?

首先,就過度自信的程度來看,團隊模式與單經理模式孰高孰低,主要取決於二者能力或自認為的能力的高低。在群體轉移理論下,能力高的團隊模式由於其更傾向於極端的觀點,從而其過度自信程度會大於單經理模式;而觀點多樣化假說下,由於團隊會把觀點「平均化」,導致能力高的單經理模式的過度自信水平因為沒有被平均化從而會高於團隊模式。

其次,就非理性行為對績效的影響來看,在群體轉移理論和觀點多樣化假說兩種不同的情景下,單經理模式和團隊模式具有不同的結果:在群體轉移假說條件下,由於團隊模式過度自信程度大於單經理模式,而過度自信所導致的過度交易顯然會降低投資績效,即可推論出團隊管理的基金業績弱於單經理管理下的基金業績;而在觀點多樣化假說情景下,單經理模式的過度自信程度大於團隊模式,因此團隊基金業績更優。

上述分析說明,無論是從過度自信程度來看,還是從過度自信對投資績效的影響而言,團隊模式與單經理模式都不能被否定,二者孰優孰劣關鍵要取決於現實中群體決策的表現是群體轉移理論成立還是觀點多樣化假說起作用。這也就闡釋了現實中團隊模式與單經理模式並存的原因:現實中群體轉移理論是存在的,同時觀點多樣化情景也有其生存空間。

四、結論與啟示

由以上分析可見,目前基金管理行業中單經理和團隊模式並存的原因,即在於「群體轉移理論」或「觀點多樣化假說」在現實中都有存在的可能或環境。換言之,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單經理模式和團隊模式孰優孰劣,而要具體地看基金公司的「小環境」或者說公司文化是更傾向於極端觀點——從而放大了過度自信等非理性行為並導致業績下降,還是更傾向於民主決策——從而「平均化」了過度自信等非理性行為從而降低了對業績的衝擊。

總之,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兩種管理模式似乎都可以選擇,但由於在群體轉移理論和多樣化假說下,兩種模式的過度自信及其對績效的影響是不同的,所以對基金公司選擇不同模式的啟示是:無論實施哪種模式,前提是要先弄清楚哪種群體決策理論在現實中成立;而且,可以推測的是,隨著投資環境的完善、投資規則的健全、投資文化的變遷,群體轉移理論還是觀點多樣化情景哪個在現實中成立可能是動態變化的,這就需要基金公司依據「環境」的變化進行管理模式的動態調整,而不能固守其一到終老。

此外,對於基金持有人選擇基金進行投資理財的啟示則在於:不能只看到基金或基金經理的業績結果,還應關注其管理模式、深究其業績來源。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對基金的選擇與投資,其專業性的要求一點都不亞於對股票、債券等證券的投資,但這方面知識的普及以及對「基民」的教育和培訓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李學峰為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單合一:未來管理模式龍躍於淵
    於是,梅奧的人際行為理論、巴納德的社會系統理論、西蒙的決策理論漸次登場,導向「以人為本」的管理理論。此後,企業界對管理理論的應用就像鐘擺,不斷在「效率」和「人性」的兩端觸極而返。由於「三駕馬車」大廈未傾,效率一端始終有著更強的磁力。換句話說,即便認知到以人為本的重要性,也多半成為服務於效率的工具。
  • Android設計模式(1)——單例模式
    { public void work(){ //幹活 }}//副總裁類public class VP extends Staff{ @Override public void work(){ //管理下面員工 }}//CEO,餓漢單例模式
  • 創業者容易過度自信,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編者按:自行創業的企業家,比起在公司上班的管理人員而言,更容易受到過度自信的偏差的影響,但這是不是就一定是壞事一樁呢?本文作者Alex Wellens在文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概率推理中對於偏差的定義是指一個人的判斷和常規之間的系統的分歧。過度自信偏差指的是有些人高估了他們第一判斷的準確性,當新信息出現時,要重新評估。
  • ...副總經理徐荔蓉:尋找堅守與靈活的平衡是基金經理的終身必修課
    「在徐荔蓉看來,要實踐好這門學問,成為一名優秀的基金經理,基本的是要對公司基本面進行深刻研究,科學判斷估值;更深層次的是不斷學習進步,拓展和守護好能力圈,在堅持與靈活之間找到平衡。作為具有22年證券從業經驗的投資老將、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徐荔蓉在投研工作中身體力行,知行合一,他的理念方法也感染和影響著國海富蘭克林投研團隊的每一位成員。
  • 專欄|王進:私募股權模式對慈善基金運作啟發
    家族財富和基金的管理模式由最初的單一家族基金(辦公室),逐漸演變成多家族辦公室;創建共同的「投資池」變得很流行,成為最初的風險資本和槓桿收購基金(後稱「私募股權基金」)。慈善基金特別是那些專注於特定問題領域的基金,需要建立具有相似技能和背景的管理團隊。就像一些成功的公司執行長在其職業生涯後期轉移到私募股權一樣,我們已經開始看到一些最成功的社會企業家從領導個體非營利組織轉變為協調者和系統變更領導者。建立更有經驗的團隊,例如運行END基金、New Profit和Blue Meridian的團隊,將增強捐助者的信任與信心。
  • 交銀施洛德辛宇:前瞻性篩選基金經理 提供更優質產品
    辛宇表示,基金公司的銷售模式正在面臨轉型,基金公司銷售人員人力及能力尚顯不足,長期看,基金行業需要第三方機構或者合作夥伴來幫忙,共同將產品營銷做好。市場聚焦在長期業績的角度選擇基金經理,新晉基金經理也需要有機會在市場上推廣。實際上可以通過各個方面的指標,不一定是長期的業績才能納入他們的選擇。建議合作夥伴可以前瞻性地遴選優秀基金經理,從風格、各個維度考察基金經理。
  • 基金靠什麼盈利模式?基金盈利怎麼算
    基金是一種投資門檻低,風險相對適中的理財方式,很多投資者都能理解存款、債券、股票等理財產品的盈利方式,但對於基金靠什麼盈利則不太了解。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基金的盈利模式。
  •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職業經理人」模式
    ,經充分調研後,決定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物業管理模式,建立物權自主、公開量化、收益共享、居民做主、共同參與的物業管理體系,切實解決居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序開展物業管理工作,維護社區物業管理正常秩序。
  • 自動模式、夜景模式、專業模式,哪種適合?
    今兒我們來看看用手機拍夜景都有哪些模式,哪種模式表現更好?。1、自動模式(技巧,需要注意對焦)2、夜景模式(技巧:點擊拍攝後,需要保持手機穩定,不要晃動。3、專業模式(專業模式參數不固定,隨著現場調整,當然你需要明白相關參數的運用效果)看看結果:
  • 是時候認真談一談基金的節奏管理了
    它有著最好的商業模式:高倍撬動、現金收帳、無應收預付壓力;也有著最差的商業模式:強beta係數、低復購率、以及持續不斷的學習壓力。想要長久地做好一門生意,需要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的提前布局與應對,所以這一年裡我更願意和大家探討三個問題:如何管理你的基金策略、如何平衡你的前中後臺、以及什麼才是好的LP投資?
  • HMI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是什麼?
    HMI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是什麼呢?全稱為Haier Model Research Institute,是海爾集團專注於人單合一模式研究和推廣智庫。在這樣的背景下,HMI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應運而生。 早在2005年,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就在海爾全球經理人年會提出了這樣一個理念「人單合一」模式研究院,那麼什麼是人單合一呢?其重要精髓是打破傳統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範疇,順應網際網路時代「零距離」和「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時代特徵。人單合一,最重要的中心是把一個「人」字排在第一位。
  • 第四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啟幕 海爾引領物聯網時代管理模式
    以用戶為中心,尊重並支持人的價值最大化,海爾創造性地推出了具有普適價值的人單合一模式,展現了「自創生」的強大生命力。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如今已經是第四年舉辦,它不僅見證了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進化之路,更是代表著全球產業界、學界對新時代下管理模式探索的全新方向,因此這一盛會也被譽為全球管理學界的「達沃斯」。
  • 興全基金專欄:從便利店一哥7-11看頂級企業商業模式
    來源:中國證券報最近網上熱傳了一個冷知識,在國內數量最多的便利店是超2.7萬家的中石化易捷,是7-11的三倍以上,但這依舊無法撼動7-11全球「一哥」地位,無論是6.92萬家的門店數量,還是近1,014億美金的年銷售收入,都位居全球便利店排名首位
  • 【團隊建設模式】——高效能團隊建設必修課程
    基於領導者領導力的提升做有效輔導,將系統學習如何將正能量在企業中自動生發、持續建設的管理體系。 《團隊建設模式》——是團隊領導人團隊管理、團隊建設、團隊打造的必修課,是企業團隊文化和團隊發展的鋪路石!是團隊建設培訓的首選品牌課程!
  • 各類資產管理子行業業務模式及競爭態勢分析
    (三)運營模式資管機構的運營模式指覆蓋在整個價值流程中的運營管理,包括制度建設、人員團隊建設、運營管理、風險控制等。沒有足夠人才積累的信託公司主要從外部市場引進相關專業人才,利用專業人才的資產配置經驗快速建立業務團隊。在初始團隊成立後,構建以競爭為基礎的團隊生態模式,激發團隊內部動力,迫使團隊成員加速成長。
  • 基金浮動費率管理獎優罰劣 基金經理至少跟投100萬元
    在基金從業人士看來,浮動管理費率基金可以將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基民利益深度捆綁,實現三方共贏,但是其勢必會衝擊到基金固有的「旱澇保收」經營模式,投資管理能力偏弱的基金經理或基金公司將面臨嚴峻考驗。  具體來看,《指引》共分十一條,對基金產品收取浮動費率的收取方式、基金經理人選等諸多細節都有明確規定,未來公募基金收取浮動費率規則將更細化。業績好多收費,業績差少收費。
  • 為什麼小程序分享至朋友圈打開是「單頁模式」?
    「單頁模式」下,頁面頂部固定有導航欄和常見的文章及H5一致,標題顯示為分享時的標題。底部固定有操作欄,點擊操作欄的「前往小程序」可跳轉至該小程序的當前頁面。目前頂部導航欄與底部操作欄均不支持自定義樣式。從視覺上看「單頁模式」只是套了個H5的殼。
  • 基金銷售模式迎創新資產配置式銷售成行業「熱詞」
    從長期來看,公募需要簡單、低成本地把股票基金以及公募基金專業投資管理能力價值通過FOF傳遞給投資者,而銀行和券商渠道可以在銷售基礎上構建生態型FOF,由原來的投資者到銀行和券商買基金改為投資者到先買FOF,由FOF替投資者挑選基金。
  • 詳解微商代理模式 | 三種核心代理模式揭秘
    我們首先要確定採取哪種代理制度,其次要確定代理制度五大核心要素:代理等級及晉升方式;代理定價體系及權益;代理的分利模式;代理考核及管理機制;代理退出機制;從2013年微商誕生到現在,除了微商行業的成熟,微商的代理模式也在不斷優化,從微商到社交電商,
  • MOM模式是現代先進投資理念的孵化品
    更不要說金融市場中還是銀行理財、貨基、債券、商品、外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各類投資。所以市場也在不斷順應機構與廣大投資者的需求,不斷發展出新的產品以滿足投資者的需要,令廣大投資者的投資更便捷、更安全,更符合現代投資原則,於是逐漸發展出ETF指數與MOM等新基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