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運動蛋白kinesin與微管的結合狀態

2020-12-17 生物谷

    研究人員對普遍存在的運動蛋白kinesin已經進行了廣泛研究,但一個基本的機制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回答:當kinesin在每8納米的步長之間等待時它是兩頭都與微管結合在一起的還是只有一頭與微管結合?現在,Mori等人研製出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傳感器(smFRET),用來在該運動蛋白沿微管運動時對其進行跟蹤。他們發現,在生理濃度的ATP中,kinesin是以一種雙頭結合狀態在兩個步長之間等待的,而在低濃度的ATP中,它主要以單頭結合狀態出現。

原始出處:

Nature 450, 750-754 (29 November 2007) | doi:10.1038/nature06346; Received 18 April 2007; Accepted 2 October 2007; Published online 14 November 2007

How kinesin waits between steps

Teppei Mori1, Ronald D. Vale2 & Michio Tomishige1,2

  1.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 113-8656, Japan
  2.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Department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94158, USA

Correspondence to: Ronald D. Vale2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R.D.V. (Email: vale@cmp.ucsf.edu).

Kinesin-1 (conventional kinesin) is a dimeric motor protein that carries cellular cargoes along microtubules1, 2 by hydrolysing ATP3 and moving processively in 8-nm steps4. The mechanism of processive motility involves the hand-over-hand motion of the two motor domains ('heads')5, 6, 7, a process driven by a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the neck-linker domain of kinesin8, 9, 10, 11, 12. However, the 'waiting conformation' of kinesin between steps remains controversial13, 14, 15, 16—some models propose that kinesin adopts a one-head-bound intermediate17, 18, 19, 20, 21, whereas others suggest that both the kinesin heads are bound to adjacent tubulin subunits7, 22, 23. Addressing this question has proved challenging, in part because of a lack of tools to measure structural states of the kinesin dimer as it moves along a microtubule. Here we develop two different 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smFRET) sensors to detect whether kinesin is bound to its microtubule track by one or two heads. Our FRET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moving in the presence of saturating ATP, kinesin spends most of its time bound to the microtubule with both heads. However, when nucleotide binding becomes rate-limiting at low ATP concentrations, kinesin waits for ATP in a one-head-bound state and makes brief transitions to a two-head-bound intermediate as it walks along the microtubule.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we suggest a model for how transitions in the ATPase cycle position the two kinesin heads and drive their hand-over-hand motion.

相關報導:

Science:「分子馬達」運動可能不需要微管網架介入

研究揭示肌球蛋白Ⅵ的運動機制

Cell:保持微管穩定的蛋白Mal3p被發現

相關焦點

  • Science:「分子馬達」運動可能不需要微管網架介入
    4月6日《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分子馬達」蛋白kinesin的運動方式與科學家之前猜測的並不相同,可能不需要微管網架(microtubule  lattice)。    一般認為,kinesin是一種與細胞微管結合而起運輸作用的馬達蛋白。
  • 研究揭示帕金森氏病中LRRK2的結構和微管相互作用模型
    Reck-Peterson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帕金森氏病中LRRK2的結構和微管相互作用模型。2020年8月19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表示,富含亮氨酸重複的激酶2(LRRK2)是家族性帕金森氏病(PD)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也與其特發性形式相關。LRRK2被認為在膜運輸中起作用,並與微管共定位。儘管LRRK2對於理解和治療PD至關重要,但是關於它的結構信息卻很少。
  • 微管蛋白糖基化控制精子運動機制
    微管是由一種叫做微管蛋白的蛋白組成的小管,是細胞骨架的一部分。纖毛和鞭毛,是我們身體中大多數細胞中伸出的天線狀結構,含有許多微管。鞭毛的一個例子是精子的尾巴,它是雄性生育的重要條件,因而也是有性繁殖的重要條件。鞭毛必須以非常精確和協調的方式跳動,才能使精子逐步遊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導致雄性不育。
  • Nature:「著絲點」/微管相互作用
    這個過程涉及微管有絲分裂紡錘體與染色體上被稱為「著絲點」的專門區域的相互作用。Alushin等人介紹了對微管與「著絲點」的一個必要蛋白成分「Ndc80複合物」的相互作用的一項冷電子顯微鏡重建研究。所獲結構顯示,「Ndc80複合物」自身寡聚成線性陣列,後者在微管上形成一種套管一樣的覆蓋物,這樣一種排列能夠讓染色體穿過微管的內在動態系統。
  • Science:微管蛋白糖基化異常,男性不育的又一個潛在原因!
    微管是真核細胞骨架的關鍵組成部分。儘管微管涉及多種功能,但在大多數細胞類型和生物體中,它們在結構上高度相似。有人提出,是微管蛋白翻譯後修飾的組合形成的「微管蛋白密碼」使微管適應活細胞內的特定功能,但仍缺乏相關機制研究。糖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少的微管蛋白翻譯後修飾之一;據了解,僅纖毛和鞭毛的微管存在糖基化。
  • Science:揭示CLIP-170微管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機制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證實在細胞中發現的CLIP-170微管(即結合著CLIP-170蛋白的微管)緊密地結合到蛋白formin上,從而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
  • Nature和Cell共同揭示: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LRRK2作用機制
    一種難以捉摸的蛋白被許多人認為是全面了解遺傳性帕金森病病因的關鍵,而且如今卻更加清晰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帕金森病影響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它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逐漸攻擊運動功能,導致運動和協調等方面的持久損害。
  • 微管蛋白糖基化可調控雄性生育能力
    微管蛋白糖基化可調控雄性生育能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7:55 近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Carsten Janke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微管蛋白糖基化調控軸絲動力蛋白活性、鞭毛遊動以及雄性生育能力
  • 科學網—研究發現蛋白酶如何影響微管生長
    (圖片來源:Gary Brouhard) 微管(microtubule)是一種細長的絲狀結構,很多細胞結構例如細胞骨架、紡錘絲、基因絲等構成都需要微管。這些結構並非靜態,當細胞發生運動、改變形狀等時,它們會分解然後再建。
  • 1篇Nature和1篇Cell論文揭示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LRRK2作用機制
    2020年8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一種難以捉摸的蛋白被許多人認為是全面了解遺傳性帕金森病病因的關鍵,而且如今卻更加清晰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帕金森病影響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它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逐漸攻擊運動功能,導致運動和協調等方面的持久損害。
  • Nature:首次捕捉到HIV包膜蛋白過渡狀態的結構圖
    在這裡,我們能夠捕獲到Env的兩種不同構象狀態的高解析度結構圖。」Ward說,「通過理解這種融合中間狀態的分子細節,我們能夠推斷這種三聚體如何在不同狀態之間轉換,並且設計阻斷這些轉換的突變或分子。」一種難以捕捉的靶標HIV的Env蛋白複合物由三個相同的蘑菇形狀的結構組成,每個結構含有一個莖狀的亞基(gp41)和一個被稱作gp120的帽狀區域。
  • nature中文摘要 9 April 2015
    本文表明,在小鼠大腦皮層運動區域,不同的運動學習任務能在單一V層錐體神經元的不同樹突棘激發Ca2+電位。這些任務相關的樹突棘分枝特異性Ca2+電位能誘導在電位產生時有活性的樹突棘上的後突觸的長時間處於活性狀態。當表達生長激素抑制素的中間神經元失活時,不同的運動任務頻繁激發相同樹突上的Ca2+電位。在這些樹突上,在一個任務中活化的樹突棘在第二次Ca2+誘導活化前將失活。
  • nature中文摘要 March 26 2015
    Volume 519 Number 7544,26 March 2015MAP4K4 regulates integrin-FERM binding to control endothelial cell motilityMAP4K4通過調節整合素-FERM的結合來控制內皮細胞的運動能力
  • 中國科大在細胞有絲分裂期動粒-微管連接糾錯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楊保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磊)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臧建業教授課題組與符傳孩教授、姚雪彪教授課題組合作,闡明了著絲粒蛋白C(CENP-C)能被極光激酶B(Aurora B)磷酸化,作為旁路途徑在細胞有絲分裂期動粒-微管連接糾錯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研究成果11月28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 Nature:模仿肌聯蛋白的人造蛋白產生
    Shanshan Lv等人將已經被研究得非常透徹的人造彈性蛋白GB1與節肢彈性蛋白(昆蟲身上的一種蛋白)結合起來,生成了能夠模仿肌聯蛋白(一種主要控制肌肉的被動彈性性質的蛋白)的人造蛋白。這些新的人造蛋白集結構域和非結構域於一體,能夠交聯成固體。
  • Nature 中文摘要 12 May 2016
    在脫輔基且未磷酸化的APC/C中,亞基Apc1的一個自抑片段作為分子開關,與C-盒子結合位點相互作用,在空間上阻礙了Cdc20與C盒子位點的結合。自抑片段的磷酸化使其脫離C盒子結合位點。需要由Cdk-周期蛋白與Cdk調控亞基 (Ck) 形成的複合體徵募到Apc3過度磷酸化的環 (loop) 處,自抑片段才會有效磷酸化並導致自抑解除。
  • Nature:沉默調節蛋白生物學研究
    自從這一發現以來,人們對被通稱為「沉默調節蛋白」(sirtuins)的一組蛋白一直饒有興趣。在本期Nature上,Toren Finkel, Chu-Xia Deng 和Raul Mostoslavsky對沉默調節蛋白生物學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做了綜述。這些NAD依賴型酶被發現與一系列有關細胞命運的決定、與維持基因組穩定性和調控總體能量代謝有關。
  • 鐵調素結合鐵轉運蛋白的結構揭示鐵穩態機制
    鐵調素結合鐵轉運蛋白的結構揭示鐵穩態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25:5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ashish Manglik、程亦凡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鐵調素結合鐵轉運蛋白的結構揭示出鐵穩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