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於言敏於行,行書、朱文印
《論語·裡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行動要迅速。」
肖像印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否能夠做到地誇誇其談,那是小人啊。
《論語·子路》:『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我並不喜歡做君主,只是喜歡那種說出來的話沒有人敢於違抗的感覺。』如果說得對而沒有人違抗,也還好?如果說得不對而沒有人違抗,不就近乎於一句話可以亡國嗎?」
居於高位者更要謹慎說話,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齊王好紫衣國中無異色,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語言說話是十分方便的,然而說話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說話而已,說到的就要做到,往往一句豪言,需要經年累月的行動才能付諸實施,為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也就不得不訥於言而敏於行吶。
言輒有物是誠信的基本要求,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事物的前後因果也是錯綜複雜,沒有完全地了解真實情況,就不能妄加評論,沒有深入的調查了解就不發言。
更多內容:
印學史評(上)
辛丑青田石小方印
思無邪,再讀論語——欣賞藝術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