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懂幣」盤點隋唐時期發行的開元通寶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等錢

2020-12-20 30秒懂幣

前一期,小編為大家梳理盤點了南北朝貨幣,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隋唐我國主要流通的貨幣。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隋五銖

公元581年,楊堅以'天下錢幣輕重不等'為由,下令統一貨幣,推行五銖,於是就出現了'隋五銖',也叫'開皇五銖'。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同時代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唐高祖武德四年進行幣制改革,鑄造發行"開元通寶",廢除了輕重不一的歷史古錢,正式開啟了我國通寶時代,開元通寶的使用貫穿於整個朝代。唐朝共有九位皇帝和判將史思明新鑄八種不同名稱的貨幣,分別為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大曆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

開元通寶

唐高祖進行幣制改革,廢除古錢,鑄造發行開元通寶,開啟我國通寶時代。

乾封泉寶

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時,由唐高宗推出,虛值錢,以一當十開元通寶。

乾元重寶

乾元元年(758年),唐肅宗李亨鑄,虛值錢,以一當十開元通寶。

大曆元寶

唐代宗李豫大曆四年(769年)增爐鑄造,隸書"大曆元寶"。

建中通寶

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0~783年)廢爐所鑄,製作粗略。

會昌開元

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845年)廢各地銅佛鐘毄等造錢,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也稱會昌開元。

得壹元寶、順天元寶

唐肅宗李亨乾元二年(759年)判將史思明熔寺佛銅器鑄"得壹元寶"大錢,以一當百與開元錢並行。公元760年判將史思明自號"大燕皇帝"鑄"順天元寶"大錢。因得壹元寶當時鑄造較少留存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故收藏圈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

經過幾千年的沉澱後到如今,很多流通時間較短鑄造量較少的稀缺的版別,比如"順天元寶、和得壹元寶"等是可以說更是少之又少。

現如今很多版別的隋唐時期貨幣也也成為了收藏圈比較熱門的古錢幣品種之一,版別眾多,很多稀缺版別幾千年後的今天出土的少之又少,保留完整品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版別都是有價無市,一幣難求。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們加入了古錢的收藏行列裡,收藏購買要注意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避免貪小便宜吃大虧!

相關焦點

  • 「30秒懂幣」盤點元朝皇慶元寶及延祐通寶元寶主要版別!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時期發行的古錢,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是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八位大汗。元武宗海山之弟,元英宗碩德八剌之父。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時期進行了改革,發行了古錢皇慶元寶、皇慶通寶、延祐元寶和延祐通寶。
  • 唐古錢幣「開元通寶」、「開通元寶」讀法考
    讀作「開元通寶」的理由有很多。如:銅錢常見通寶,唐有年號「開元」史稱「開元盛世」,甚至有古書《舊唐書》佐證該讀法。《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其字在篆隸之間,其詞先上後下,次右左讀之(即直讀,讀作開元通寶)。
  • 「30秒懂幣」盤點順天元寶和得壹元寶的主要版別!
    安史之亂判將史思明為了補充軍費開支進行了貨幣改革,熔寺佛銅器鑄"得壹元寶"大錢,以一當百與開元錢並行。公元760年判將史思明自號"大燕皇帝"鑄"順天元寶"大錢。因得壹元寶當時鑄造較少留存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故收藏圈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
  • 「順天易得,得壹難求」的得壹元寶為何會被認為是「不祥之兆」?
    民國時期孫中山像背帆船壹圓銀幣反面單面銅質試鑄樣幣一枚,齒邊,少見。民國十一年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壹圓銀幣一枚,鑄造精美,版底潔淨,光度絕佳,均勻淡彩氧化,品相近乎完美。戰國時期趙「大陰」尖足布、「大陰」尖足布傳形各一枚,高:55毫米、55.5毫米,美品。
  • 順天易得,得一難求,給大家講一下你不知道的得壹元寶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亂世錢幣「得壹元寶」。很多朋友之前可能有所了解,但放心,小編講的故事很大可能比您知道的多。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很快就平定了河北,僅20多天就攻陷了洛陽,史思明奉安祿山之命固守河北,公元758年,投降唐軍,而後再次反叛,759年進兵鄴城,誅殺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定都範陽,即皇帝位,國號大燕,年號順天。
  • 利來,利往,通寶、重寶、元寶三者的區別何在?
    唐代改變了秦、漢以來錢幣以重量命名的習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幣面上下右左有「開元通寶」四字。「開元」意為開闢新紀元,「通寶」意為通行寶貨。有人按順時針方向迴環來讀作「開通元寶」,成為後世銅幣以「通寶」或 「元寶」命名的由來。
  • 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篆書|錢幣|書法|開元通寶|書法家|...
    宋朝帝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間:960~976年號:建隆、乾德、開寶發行錢幣及備註:宋元通寶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中,宋代是一個鼎盛時期,因而產生了蘇東坡、趙信、蔡京等著名書法家。體現在錢文上,就有宋徽宗「大觀通寶」、「政和通寶」、「大觀通寶」蘇東坡的「元右通寶」蔡京的「崇寧重寶」,宋太宗的「太平通寶」,宋真宗趙恆的「景德元寶」,宋仁宗趙禎的「皇宋通寶」等。
  • 「30秒懂幣」盤點成吉思汗時期大朝金合和大朝通寶版別!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大蒙古國時期成吉思汗鐵木真發行的古錢,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蒙古國,大蒙古國由蒙古部落首領鐵木真於1206年稱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國包括元朝、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廣義上還包括後來的北元和其他蒙古政權。
  • 開元通寶古錢幣鑑賞
    「開元通寶」四字大有講究,所謂「開元」,就是「開闢新紀元」,而「通寶」則是「流通的寶物」。兩個詞合起來的意思就是「開闢新紀元之後的流通寶物」。意味著在唐代,「開元通寶」猶如秦半兩、漢五銖一樣,可以在一個新的時代流通到全國各地。另外,許多人都認為開元通寶是年號錢,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年號是開元,這是錯誤的。
  • 嘉祐元寶有收藏投資價值嗎?嘉祐元寶真偽辨別有什麼技巧?
    北宋錢幣嘉祐元寶就是這樣一枚具有收藏價值與升值潛力的古錢幣,因此受到很多收藏新手的喜愛。那麼你知道嘉祐元寶真偽辨別有什麼技巧嗎?你了解過嘉祐元寶收藏投資價值嗎?今天,愛藏網的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嘉祐通寶真偽辨別有什麼技巧,一起來了解嘉祐元寶收藏投資價值。
  • 「八分書」錢文如此深峻的「熙寧元寶」是不是你中意的美品呢?
    熙寧元寶,「八分書」錢文,字體渾厚深峻,錢體鏽蝕較少,無裂。熙寧元寶,「熙」字放大三十倍掠影,可見錢文上砂眼,磨損與包漿自然渾厚。熙寧元寶,「寧」字放大三十倍掠影,錢體瘦長,其中「心」字最為別致。熙寧元寶,「元」字放大三十倍掠影,此處「元」字與開元通寶上的「元」字如出一轍,均為「左挑元」。熙寧元寶,「寶」字放大三十倍掠影,此處「寶」字與開元通寶上的「寶」字如出一轍,均為「王爾寶」。將其置於古玉上別有一番風味,好古之人,大抵都會喜歡之。這枚熙寧元寶的錢背通體黑漆古,很是肅穆。
  • 唐大曆元寶的新發現
    圖1 大曆元寶  圖2 鉛質大曆元寶  圖3 鐵質開元通寶   ■上海 姚旭東  「大曆」是唐代宗年號,但唐代文獻中卻從未見有關於大曆元寶的記載。根據出土資料報告:大曆、建中二錢除新疆庫車地區鑄行外,在陝西、江蘇、內蒙古等地也有少量發現,而新疆發現的兩種錢和內地發現的這兩種錢的區別,前者是新疆地區特有的紅銅鑄造,後者是青銅鑄造,說明唐代在內地也鑄造過這兩種錢,只是數量少得多罷了。
  • 開元通寶一枚800萬?什麼版本價值最高?
    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刀幣、五銖錢等,而自開元錢後,改稱「寶」、「通寶」、「元寶」等。開元通寶背面有彎彎的月文,像指甲痕,故而有人稱其為「甲痕」。開元通寶鑄期長、版式複雜,是存世特殊的中國古錢之一。開元通寶錢直徑八分,重二株,積十錢為一兩,千錢重六斤四兩。因為唐代一斤比西漢一斤重一倍多,故開元通寶比西漢五株錢略重。
  • 工部寶源局造鹹豐通寶、鹹豐重寶、鹹豐元寶版別圖文辨析
    上文我們分析的是戶部寶泉局鑄造的鹹豐元寶,今天我們來看工部寶源局的鹹豐系列,這樣中央兩大錢幣鑄造局所鑄的鹹豐系列就都包含在內了。元順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也就是南京設立寶源局,鑄造"大中通寶錢",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江西設置寶泉局, 鑄造五種大中通寶錢幣。因此專司錢幣鑄造的由官方設立的錢局,寶源局甚至比寶泉局設立的時間還早。
  • 五月袁大頭光緒元寶等價格查詢
    安徽戊戌光緒元寶七錢二分,包漿,外觀良好。
  • 稀珍古幣——宣統元寶
    宣統元寶是清朝貨幣名,是宣統年間發行的宣統年號銀圓。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為前清之正式國幣,原期辛亥十月發行。尚未發行,武昌事起,國體忽變。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