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服裝網】如今保健內衣的銷售越來越火爆,為了吸引消費者,不少商家在宣傳過程中打出「保健」旗號。「珍珠粉內衣」、「牛奶內衣」、「蘆薈內衣」等用高科技包裝內衣功能的宣傳十分吸人眼球。業內專家提醒,許多品牌會在材質標籤上用產品名替代原料名,偷換概念,選購內衣時不要被包裝上的噱頭所吸引,認清材質並了解保溫率、透氣率等各項指標後再選購。
保健內衣:只有行業標準和協會標準
據《健康時報》報導,目前,市場上保健內衣產品主要有三類:一是原料中加磁,有磁療功能;二是添加中草藥,為藥療產品;三是遠紅外線內衣,具備理療功能。
早在2006年7月,功能性紡織品首次有了行業內自律的《保健功能紡織品協會標準》(CAS115-2005),由中國保健協會和中國標準化協會共同發布。而在2009年,中國保健協會就對保健功能性紡織品(包括保健內衣)規定了《保健功能紡織品行業規範宣傳用語》,其中對功能性紡織品的定義和功能原理都做了重申。根據《保健功能紡織品CAS115-2005》標準規定,保健功能紡織品是指「具有發射遠紅外線功能、產生磁場功能、抗菌功能等保健功能,旨在調節和改善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毒副作用的一類紡織品。」
兩年多過去,越來越多元的功能性紡織品不斷湧現,現有標準也面臨修改和完善。無標準生產、標準制定滯後和檢測手段不給力、技術要求、市場準入等是保健內衣以及整個紡織行業的「短板」。王府井百貨市場部周小姐接受採訪時稱,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保健內衣所宣稱的功能除了最常見的遠紅外線功能、負離子、磁療功能外,還有抗菌、防電磁輻射、負離子、抗血栓、抗靜脈曲張等保健功能,但目前為止,我國僅對遠紅外線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等制定了標準,其他諸如負離子的功能標準還是草案或空白。目前為止,並沒有保健內衣的生產標準,而只有工業部發布的檢測遠紅外紡織品的行業標準和保健協會的協會標準。
據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光偉介紹,現在市場上那些紛繁的保暖內衣名詞,或為商品名稱,或為面料名稱,大多都是不規範的命名,雖然聽起來五花八門,其實仍屬於化學纖維的範疇。儘管隨著科技進步和紡織纖維新產品的開發,通過技術手段確實可以賦予保暖內衣一些附加的保健功能,但消費者必須要認識到,保溫率才是判斷保暖內衣質量好壞的根本指標。根據針織保暖內衣行業相關標準,要稱為保暖內衣,其保溫率必須達到30%以上,透氣率、透溼量也要符合相關行業標準。
投稿/約稿/諮詢熱線:010-61723961
熱點推薦:2012第12屆深圳服交會火熱報名中
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
熱點播報:每日滾動新聞 潮流推薦:時尚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