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汽車三大基地全面停產:欠薪已超700萬 鄂爾多斯工廠未兌現產值...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6月21日上班時間,地處鄂爾多斯的華泰汽車基地工廠空無一人。 本版圖片長江商報記者 吳婷 曹雪嬌 攝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特派記者 吳婷 曹雪嬌

天津、鄂爾多斯報導

成立逾十九年的華泰汽車,作為曙光股份(600303.SH)的控股股東,當前可謂禍不單行,四面楚歌。

正遭遇停工停產、銷量銳減、員工流失、拖欠薪資、債價暴跌、汽車金融被罰,種種跡象和事實表明,張秀根父子的汽車夢似乎走到了窮途末路的邊緣。

6月16日至22日,長江商報記者實地探訪華泰汽車天津、榮成、鄂爾多斯三大生產基地發現,所有廠區蕭條寂靜、門可羅雀。

「2019年1月至今,我們就再沒發過工資」,6月18日,天津華泰汽車車身製造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據記者了解,華泰汽車山東榮成的工廠早已停產三年,曾經員工超千人,現在僅剩下不足百人。不僅如此,主要負責整車生產和動力平臺生產的鄂爾多斯華泰基地,也已停產、人去樓空。

事實表明,華泰汽車的三大生產基地已先後停工停產欠薪,粗略估算合計欠薪金額已有700萬元。

6月21日,一位剛離職的華泰汽車集團中層向長江商報表示,「當前汽車行業整體不好,華泰汽車很難度過難關。」

榮成華泰停產三年,天津華泰成「空城」

山東榮成,是華泰的起點。作為我國SUV的開創者,華泰汽車誕生之初頗為亮眼。然而,這家2000年落成的工廠,19年後顯得頗為蕭條。

2019年6月19日,長江商報記者來到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榮成觀海中路的榮成華泰,整個工廠一片寂靜,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足球場大小的空地上,擺放著若干車架,從遮布灰塵來看,至少已存放兩年以上。

資料顯示,榮成基地擁有生產SUV及轎車的衝壓生產線、焊裝生產線、塗裝生產線、車身內飾裝配線、整車裝配線、汽車檢測線等,主要生產聖達菲、寶利格和新能源車。

記者了解到,這個廠區的員工曾一度超過千人。然而,正值中午下班時分,整個車間員工只有幾十人,他們穿著灰色工裝三三兩兩地從車間走出,隨後在附近就餐。

在緊鄰工廠的華泰汽車4S店內,銷售大廳沒有一位顧客,而且無車可售,廣告宣傳單還停留在2017年,店內修理車間工具都已鏽跡斑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大廳空地上,僅停放有4輛皮卡。榮成華泰員工介紹,這是入股曙光股份後,榮成華泰代為銷售。

中午間隙,一名40多歲老工人介紹,榮成華泰已三年沒生產了,從今年6月1日就開始放假,原來員工還有500人,現在只剩不到100人了,「6月起食堂不再開門,員工吃飯只能自己解決。」

據介紹,停產後工人每月拿2000元底薪,上班沒活幹,當前已有2個月沒拿到工資了。據粗略計算,榮成華泰欠薪金額約有50萬元。

此外,作為華泰汽車新能源生產基地,天津華泰無疑被賦予了重任。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基地從義大利、德國、美國等國家引進各類尖端設備2000餘臺(套),其中多項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然而,這座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華泰汽車生產基地,廠區不僅大門緊閉,其廠區空地上更是停放有上千輛已上好牌照的新能源汽車。從灰塵上看,至少停放了大半年。

6月18日上午,有知情人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工廠處於「半停產」狀態,由於從2018年10月開始拖欠工資,天津華泰已出現大面積員工離職。據了解,2017年時該廠工人超過1000名,而當前在每月無法按2050元底薪發放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正式裁員減壓,有人士告訴記者:「將從200人裁到30人」。

此外,天津華泰保安向長江商報記者證實,6月起工廠已經停電停水,保安公司於6月19日全部撤離,保安撤走後,將由未離職員工看守。

軒軒出行名存實亡,千輛新能源車停擺

事實上,華泰汽車一直在努力掙扎,在天津市場還專門推出了軒軒出行,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說起華泰,據天津本地司機介紹,2017年,為推廣新能源車,華泰在天津專門開發了軒軒出行,對標滴滴打車。

軒軒出行官網顯示,「軒軒出行」是由天津樂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集網際網路出行、車輛動態監管於一體的網際網路出行app。在自我介紹中,軒軒出行表示為「中國首個全SUV出行專車平臺」,使用車輛為華泰新能源XEV260。

天津司機介紹,華泰推出軒軒出行時表示要全職司機,有底薪、車險全包、有績效要求。「完成規定訂單數,剩餘訂單按比例提成。」該司機表示,軒軒出行不限行不限號,全職做一個月大概有4000元,條件還是相當誘人的。

不過,軒軒出行從誕生到銷聲匿跡,幾乎只用了一年。

6月18日,長江商報記者在天津市區和濱海新區多次使用軒軒出行呼叫打車,均未顯示周邊有車,記者撥打軒軒出行客服也顯示無人接聽。

事實上,早在2018年8月,有司機表示軒軒出行沒按時發工資,並質疑手裡的新能源車是否會被收回。

與之對應的是,軒軒出行官網最新動態也僅截至2018年9月20日。而天津華泰廠區內,近千輛白色SUV落灰停放在停車場,成了「汽車墳墓」。

鄂爾多斯基地面臨搬離或拆除

作為華泰汽車重要的西部生產基地,鄂爾多斯華泰在所有基地裡整個廠區面積最大,建在市區,主要負責整車生產和動力平臺生產。

6月20日,長江商報記者來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市區烏蘭木倫街,整個鄂爾多斯華泰分為三大區域:行政樓、整車生產廠、歐意德動力集團。三個區域各設獨立大門、門牌,橫穿所有廠區大約需要20分鐘。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廠區,僅有兩位保安值守。

長江商報記者徑直走進鄂爾多斯華泰整車生產廠,整個廠區空無一人,所有生產車間大門緊鎖,窗戶緊閉並貼有封條,有的顯示為2016年,有的是2018年。懸掛著標語的高塔水泥牆,已破敗不堪,水泥塊撒落一地。

穿過一條馬路,街對面就是歐意德動力集團。這裡號稱為「生產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清潔汽、柴油動力總成基地」,但目光所致,有2/3以上都是荒地,雜草足有半人高,野兔、野雞則在其中亂竄。

在歐意德集團內,嶄新的歐意德變速器大樓大門緊鎖,透過玻璃門可以看見車間整齊如新,地上還擺放有尚未拆塑料包裝的機器。而在一旁的停車場上,則停放有數百臺報廢的華泰汽車。

資料顯示,彼時華泰汽車立志做中國先進動力總成的引領者,自詡「國內唯一擁有自動變速器,柴油發動機兩項核心技術」。

在歐意德動力集團宣傳欄上貼滿了華泰汽車宣傳海報,並標明華泰寶利格引進歐意德柴油發動機技術,採用歐洲頂級變速器核心技術。

鄂爾多斯內部員工向長江商報記者證實,從2018年6月開始,生產車間全部停工,從去年開始先後離職有900多人,現在只剩下不到100人,主要是行政人員和車間領導等。

「從2018年12月起就沒發工資了。」鄂爾多斯華泰員工稱,能幹到年底就不錯了。

如今,鄂爾多斯華泰荒涼之極。然而,彼時華泰汽車承諾以特拉卡和聖達菲在當地生產為由,以1萬元/畝的低價獲得了鄂爾多斯6000畝土地、10億元政府貸款,以及兩處煤礦。

華泰汽車承諾2015年達到30萬輛整車生產產能、年產值600億元。但鄂爾多斯市經信委披露的信息顯示,2017年華泰汽車鄂爾多斯基地整車產量1.76萬輛,產值13.5億元,華泰汽車的承諾全部落空,國內頂級動力夢更是化為泡影。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歐意德的控股子公司,江陰華歐德變速器項目也落空。據媒體報導,該工廠從2014年建廠、2015年設備進入至今,華歐德並未真正投產過。

鄂爾多斯華泰內部人士透露,根據鄂爾多斯市城市發展規劃,所有工業都將搬離市中心,而該華泰基地是唯一一個還在市區內的工業生產基地,因此華泰基地搬離或者拆除將是必然。

銷量前後差15倍涉嫌嚴重注水

欠薪停產,華泰銷售量也不容樂觀。

長江商報記者走訪武漢4S店發現,原本的4S店已變成普通汽車維修店。「華泰汽車欠經銷商錢,車已做抵押。」武漢某華泰汽車銷售人員坦言,華泰汽車賣得不好,全部車已在過年前後收回至新洲。

而該華泰汽車經銷商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新洲華泰汽車是之前租賃出去收回後的舊車,並特別強調「最好不要買。」

長江商報記者致電華泰汽車查詢湖北其他4S店,卻一直無人接聽。

事實上,華泰汽車銷量數據也一直難以匹配其誇下的「海口」。2017年車展上,華泰汽車公開宣布「爭取在2018年銷量達到20萬輛,在2020年突破50萬輛,未來三年內,華泰汽車還有近30款新車陸續投放市場」……

但數據顯示,2015年華泰汽車銷售僅7.12萬輛,2016年銷量7.30萬輛,較上2015年僅增長2.5%;2017年銷量暴增81.64%,達到13.26萬輛,銷量首次破10萬輛。但2018年又下降9.0%,銷量下滑到12.07萬輛。

按此計算,華泰汽車4年累計銷售汽車39.75萬輛,年均銷售僅9.94萬輛。與之期望的單年破50萬輛相去甚遠。

但即便這樣的銷售數據,在業內人士看來仍「水分十足」。2018年1月,華泰汽車公布銷量1316輛,但2017年12月銷量卻是2.1萬輛,後者銷量居然是前者銷量的15倍。而早在2011年,由於華泰汽車銷售數據長期嚴重作假,中汽協曾一度不接受華泰汽車的上報數據,但為了維護數據的完整性,其銷量數字將以「0」代替。

2008年到2011年4月,華泰汽車在公安部的實際上牌數為4.5萬輛,但其上報給中汽協的數高達18.3萬輛,兩者相差3倍多。

華泰汽車某經銷商直言,華泰汽車銷量不好,數據嚴重注水,很多經銷商2018年開始停止提車。

來源:長江商報

相關焦點

  • 華泰汽車夢碎鄂爾多斯
    在廠區裡,超過一半的土地長滿荒草,鄂爾多斯市國土資源局公布的土地產權證顯示,華泰汽車真正利用的土地為2280畝左右。   建設好的廠房如今也都已經處於停產狀態,絲毫聽不見任何機器的轟鳴聲,本用來停放成品的停車場空空如也,工廠門口偶爾有人進出,周邊幾乎不見人影。  從西區的員工口中得知,目前所有的生產線都已暫停,前不久公司下發了放假通知。
  • 華泰內部人士透露:鄂爾多斯生產基地搬離或者拆除將是必然
    華泰汽車曾經在山東榮成,天津和內蒙古的鄂爾多斯,設有三大生產基地,董事長張宏亮表示,2020年要賣出50萬輛車。但如今,在汽車行業轉型的變局下,華泰汽車三大基地遭遇全部停產。華泰汽車:鄂爾多斯生產基地全面停產,廠區空置作為華泰汽車重要的西部生產基地,鄂爾多斯華泰在所有基地裡整個廠區面積最大,建在市區,主要負責整車生產和動力平臺生產。6月20日,記者來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市區烏蘭木倫街,整個鄂爾多斯華泰分為三大區域:行政樓、整車生產廠、歐意德動力集團。
  • 華泰汽車三大基地全部停產 汽車行業開始洗牌!大品牌吃肉,小品牌...
    近日,記者在探訪華泰汽車在山東的生產基地時發現,廠房已是人去樓空。華泰汽車曾經在山東榮成,天津和內蒙古的鄂爾多斯,設有三大生產基地,董事長張宏亮也表示,2020年要賣出50萬輛車。但如今,在汽車行業轉型的變局下,華泰汽車三大基地遭遇全部停產。
  • 引入華泰13年後承諾投資落空 鄂爾多斯憤而起訴
    2013年11月16日,在華泰汽車鄂爾多斯分公司二期工廠投產8個月後,就華泰汽車鄂爾多斯基地建築物拆遷及補償等相關事宜,康巴什區國土資源分局與華泰汽車籤署了《拆遷補償協議》。  落地康巴什十三年的華泰汽車鄂爾多斯基地包括車身、發動機和變速箱等整車、零部件生產板塊,與對外公布的目標相比,寫在華泰汽車城宣傳欄裡的規劃更大:2015年產業園完全達產,年產100萬臺發動機、100萬臺變速器、100萬輛整車,完成工業產值2250億元以及等額汽車零部件產值。
  • 無法掩飾,華泰汽車將逐漸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
    在萬安科技晚的公告中,小編得知萬安科技已於向諸暨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華泰汽車及其子公司支付約1317萬元貸款。之前,此案已受理。公告指出,萬安科技按時交付華泰汽車部件,但未收到華泰汽車付款,截至起訴日天津華泰車身仍有1317萬元貸款和付清罰息。
  • 華泰倒下:民族汽車少一個品牌,富豪榜上卻多了一個人
    文丨千紅一窟嗚呼華泰,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從2000年進入汽車製造業,漫漫20年修行路,倒下卻僅在數月之間。比起海馬、力帆尚有一絲轉機,華泰汽車的倒閉或已「石錘」。一個多月前,天津斌新區人民法院對華泰汽車資產調查,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誰能想到一家集現代工業之大成的汽車製造商,公司帳面餘額僅剩13萬元。至此,華泰汽車旗下所有子公司被質押,列為失信執行人。
  • 華泰汽車絕處求逢生
    張氏父子的華泰汽車好像這樣一個靶子,被各種刀槍棍棒打的千瘡百孔。能雪中送碳的,似乎很少。圖片來源:牛車網媒體幾乎群起而攻之,業績造假、年報造假、員工欠薪、股權質押、司法凍結、基地停產、法人失信,等等,幾乎所有能想到的負面信息,都出現在了華泰汽車的身上。
  • 華泰汽車全系停產!
    ,目前華泰汽車的三個生產基地已經全部停產。華泰汽車最輝煌的時候在國內有三家製造基地,其中總部在山東榮成,其後擴張到天津濱海新區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只不過令華泰沒有想到的是國內汽車市場變化太大,銷量急轉,曾經董事長張宏亮還誇下海口,揚言到2020年銷售50萬輛汽車,出口佔比10%,只可惜華泰沒有把握時機,想要東山再起已是難上加難。
  • 終究是彈盡糧絕,華泰汽車死於什麼?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法院對華泰汽車進行資產調查後發現,華泰汽車現如今的帳面上僅僅只剩下13萬元,老實講,在看到華泰汽車這個新聞的第一感受就是,否已極,泰沒來。華泰汽車從今年年初開始,便遭到了多方債權人的共同起訴,但因無力招架如此多的債務糾紛,旗下大部分財產及債券被凍結。截止到2019年3月末,華泰汽車總債務為294.23億元。從今年7月份起,華泰汽車便已經開始全面崩盤,資金鍊完全斷裂,且位於山東榮成、內蒙古鄂爾多斯、天津濱海、江蘇江陰的四大工廠全數停產。
  • 劣跡斑斑的華泰,會是富力造車的「最佳搭檔」嗎?
    然而,本次事件中的另一主角——華泰汽車,卻多少讓業界內外有點咂舌。畢竟華泰汽車最近被人們所熟知的事件,是其工廠停產、工人欠薪、負債纍纍等的負面新聞......這些因素綜合疊加起來,也為本次雙方的合作,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紗幕。
  • 華泰汽車信披多宗違規遭責令改正 直接負債逾期29億
    二、未及時披露多項重大事項  1.華泰汽車山東榮成、天津、內蒙古鄂爾多斯等主要生產基地已停產。華泰汽車未披露生產經營發生的重大變化。  2.2019年7月23日,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將華泰汽車主體長期信用評級調整為BB,評級展望為負面,「16華泰01」、「16華泰02」、「16華泰03」信用等級調整為BB。
  • 負債294億,生產線全停產!曾經的國產汽車龍頭如今成為「老賴」
    在吉利,長城,長安等優等生不斷提升技術,搶佔市場的同時,一些起點很高的自主車企卻一蹶不振,甚至走向了全面停產,成為老賴的下場,今天我們要將的就是這樣一家車企,那就是—華泰汽車。還有2003年上市的越野車特拉卡,憑藉高性價比的優勢,上市當年就收穫了15000輛訂單的好成績,後期的聖達菲更是累計銷量達到了13.5萬臺,這個數據在當時SUV的空白期可謂是霸主級的表現。
  • 華泰去年還說沒事,結果半年銷量為0,已悄無聲息離場,工廠停產
    這兩年汽車市場很蕭條,很多人對國內的汽車市場擔憂,尤其是今年遇到了這樣的特殊情況。本來國產車企的實力就不如合資車企,在經歷了這次危機之後,很多品牌都支撐得很艱難,銷量上也異常慘澹,甚至半年都沒有賣出一輛車,這個品牌就是華泰汽車。
  • 華泰汽車進軍轎車領域 元田B11橫空出世
    在一般讀者看來,這不過是一組字母和數字的組合而已,但汽車行業的專家卻給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原來,這是有我國SUV專家之稱的華泰汽車首次推出的B級轎車—華泰元田B11(配置 圖庫 口碑 論壇)系列,是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中檔起步、跨越式發展的一個寶貴探索。可以說是華泰一小步,自主品牌一大步。
  • 四大工廠全部停產,華泰已彈盡糧絕!
    因為大環境影響,近兩年不少企業宣布破產,那些小公司更是難以維持,拖欠員工工資,老闆跑路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只這些小公司,即使當初風光一時的大型企業也即將面臨破產,華泰汽車就是其中之一。要說起華泰汽車,當時可以說是風光一時,作為最早的自主品牌之一,華泰做得還是挺不錯的,在企業成立兩年之後,就與現代汽車取得合作,利用現代汽車的技術的品牌影響力,推出了一款SUV特拉卡,使用的也是現代的車標,這款SUV一經推出就深受好評。
  • 崩潰早已發生,只是沒有說再見,半年0銷量,華泰汽車早就倒下了
    記得在去年9月份,我們曾經推送過一篇內容,大致內容是華泰汽車當時帳上的流動資金只有13萬元,而且4大工廠已經悉數停產,華泰汽車早就已經彈盡糧絕。在乘聯會的統計數據中,目前有兩家車企銷量為0,一個是本來就名不見經傳的領途汽車,另一家車企就是華泰汽車。其實出現銷量為0 的狀態,在我們看來,一點都不奇怪,對於一家所有工廠早已停產,高管悉數離職,經銷商體系再就已經崩潰的華泰汽車來說,退場只是早晚問題,只是華泰的離場悄無聲息。
  • 加多寶「退火」:工廠停產欠薪 涼茶行業風光不再
    摘要 【加多寶「退火」:工廠停產欠薪 涼茶行業風光不再】讓涼茶成為家喻戶曉的飲料品類,從小鎮工廠發展成擁有十幾個基地的大型企業。經歷輝煌的20多年後,如今加多寶正遭遇成年後的煩惱。
  • 走進華泰汽車天津工廠 刷新了我對品牌的認知度
    當筆者受邀走進華泰天津工廠的時候,也是刷新了我對華泰這個品牌的認知度。 位於天津的華泰汽車總部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零部件及整車生產製造的基地,該基地是在2016年9月正式成立,共佔地2900畝,包括總部基地、整車生產基地、研發試驗基地、出口基地、新能源車研發生產基地五大基地,規劃產能
  • 華泰汽車的現狀,或是故事的精彩開篇
    左右觀車新媒體早前第一時間報導華泰汽車員工在總部門前維權討薪的消息,而最近一次報導的結果是,華泰汽車支付了部分薪資給員工,維權事件暫時告一段落。儘管這樣,員工心理得到的一絲安慰可以用語言證明:能要到一部分也好,總比一分要不到強吧。而再次將華泰汽車推上風口的,是最近曝出的華泰汽車等四家車企面臨破產的傳聞。
  • 國產陣營華泰汽車倒下一員,22萬跌到7萬仍賣不掉,開始停產清庫
    我們都知道目前我國的國內市場是有一定的蕭條,自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國內的汽車市場就一直都不太景氣,汽車銷量更是連續二十多周同比下降,讓很多的人對於國內的汽車市場前景產生了擔心,特別是在最近的疫情緩和之後,國內的汽車市場似乎沒有反彈,讓很多人還是感覺有些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