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還沒開口講話,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2020-09-04 小丸子麻麻育兒

根據調查,大多數的寶寶第一次說話都說在7-12個月大時,這時的寶寶能說一些單字節,而等到2歲後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


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有人說說話越早的孩子越聰明,但其實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影響孩子說話有很多因素,像男孩普遍比女孩說話更晚,雙語家庭的寶寶也會更晚開口,但有的時候,寶寶說話晚,完全是父母的「鍋」。

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珊珊的女兒今年已經2歲了,但卻還沒有開口說話,這讓珊珊非常苦惱,為此她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

但是醫生告訴她,女兒只是開口晚,並沒有什麼病理的問題

她向閨蜜抱怨,一定是寶寶太懶了,珊珊的閨蜜卻跟她說:「什麼寶寶太懶,我看就是你太勤快了,什麼東西都給寶寶弄好,寶寶根本沒有鍛鍊說話的機會。」

寶媽回想了一下,發現的確是這樣,這給了她啟發,回去之後她經常提問孩子,果然沒多久孩子就開口說話了,並且很快趕上了同齡小朋友,會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

寶寶說話晚?可能全「賴」父母

專家表示,只要寶寶聲帶沒有問題,即使說話晚也不用害怕,因為寶寶沒開口說話前也是在默默積累詞彙。但如果超過了3歲就要去醫院檢測,不能盲目等待了。

雖然說話晚並不可怕,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寶寶能更早說話。但有時候寶寶說話晚,都要「賴」父母們。

1)缺乏和孩子溝通

大家都知道學習語言是需要環境的,但現在的很多家長都非常忙,沒有時間經常陪孩子交流,這就導致寶寶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

專家表示,寶寶學習語言的開始正是聽詞,孩子聽過的詞越多,詞彙量就越多,而對於寶寶來說,最常接觸的聽詞可能就從父母口中聽見的詞了。

2019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關於兒童閱讀的調查顯示,如果緊家長每天給孩子念五本書,一直到5歲時,他聽過的詞彙將比其他孩子多140多萬。

2)家長太勤快

另一個說話晚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家長都像珊珊一樣,太過勤快。把寶寶照顧的事無巨細,當寶寶的所有需求都被滿足後,他們自然沒有說話的欲望了。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不要馬上滿足孩子的需求,試著讓他們自己提出請求,給他們的時候也可以對他們進行提問,激發寶寶表達的欲望。

3)打擊孩子說話自信

寶寶9個月後,可能出現語言萌牙,這個時候寶寶會咿呀咿呀的說一些聽不懂的「火星文」。

面對寶寶搞笑的「火星文」,一些父母就會嘲笑寶寶。寶寶被打擊後,就會討厭說話,不敢開口。

所以即使寶寶發音不標準也不要打擊孩子,而要鼓勵孩子,給予他們肯定,幫助他們建立對語言的興趣和自信。

學會3勤1懶,寶寶說話快

1)勤在說話

3歲之前是寶寶語言的積累期,對寶寶語言表達非常關鍵。

寶寶5-6個月後,就會有一些情緒的表達,這時他們雖然不會說話,但卻可以發出一些刺耳的尖叫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這個時候起家長就要注意經常與寶寶溝通,儘可能的多和寶寶說話,並且把動作或物品與語言對應上,傳遞出詞語的意思。

另外,當寶寶自己咿呀咿呀的時候,也要及時回應,表現的非常在乎他們說話的樣子。

2)勤在提問

父母還有經常向寶寶提問,通過交流的方式讓寶寶有參與感,鼓勵寶寶說話。尤其是寶寶已經能開口說話後,更要經常「逼」孩子說話。

當寶寶回答後,及時給出回應,並對不正確的表達進行糾正,讓他們逐漸少用疊詞

在這方面爸爸其實更具有優勢,根據英國科學家研究,在寶寶2-4歲時,經常與父親相處能顯著的提高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3)勤在表揚

陪孩子練說話是一件十分需要耐心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不止我們覺得不耐煩,其實寶寶更不耐煩。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寶寶,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4)懶得替寶寶「翻譯」

這一懶就是不替寶寶翻譯,家長和寶寶之間是存在很多默契的,有的時候寶寶一個眼神,家長就知道寶寶想要幹什麼。

但請父母抑制住自己的這種「勤快」,學會變「懶」。給寶寶表達的機會,學會等待和適當的延遲滿足

相關焦點

  • 寶寶2歲還沒開口講話,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影響孩子說話有很多因素,像男孩普遍比女孩說話更晚,雙語家庭的寶寶也會更晚開口,但有的時候,寶寶說話晚,完全是父母的「鍋」。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珊珊的女兒今年已經2歲了,但卻還沒有開口說話,這讓珊珊非常苦惱,為此她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
  • 寶寶2歲還不會開口說話,不是因為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源於家長「太勤快」>閨蜜的女兒今年2歲了,會走會跳很活潑可愛,但是讓閨蜜很懊惱的就是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閨蜜經常在家裡教女兒說話,但是孩子依舊還不會開口,而且還帶孩子去醫院看了下,但是醫生說孩子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說話晚了一點。
  • 寶寶說話晚?可能全「賴」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說話快
    ,而等到2歲後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珊珊的女兒今年已經2歲了,但卻還沒有開口說話,這讓珊珊非常苦惱,為此她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可能全「賴」父母專家表示,只要寶寶聲帶沒有問題,即使說話晚也不用害怕,因為寶寶沒開口說話前也是在默默積累詞彙。但如果超過了3歲就要去醫院檢測,不能盲目等待了。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不過有的家長可能也發現了,在家裡看孩子哪兒哪兒都好,一帶出去,就免不了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問題,因為和別的孩子一比較,自家孩子就跟發育不良似的,樣樣落後於人。小圓就是這樣的家長,小圓的兒子牛牛今年2歲了,是個人見人愛的胖小子,每次帶牛牛出去玩,他都表現的非常開心,也樂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寶寶還不怎麼會說話?學會這三點 寶寶很快愛上說話
    據有關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寶寶在7-12個月的時候就會可以說一些簡單的額詞語,2周數後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當然,每個寶寶都是不同個體,他們說話的時間早晚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說早會說話的孩子是比較聰明的,但是這個並沒有科學依據。其實影響寶寶說話的因素是有很多的,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講話很大的因素是取決於父母的。
  • 寶寶不開口說話,奶奶卻露出神秘笑容:我孫子「太聰明」
    相信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大約在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能夠開口說出一些簡短的詞句來進行自我表達,如果寶寶遲遲不能開口講話的話,家長就要多上心了。最近我的一位老同學小林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家裡的寶寶已經兩歲了卻還不能開口說話,這讓小林和愛人是著急又上火,生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身體方面有什麼缺陷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育兒真相: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寶寶
    這不禁讓我思考:父母太勤快了,幫孩子料理好一切,真的好麼?我的同學靜靜就是那種什麼都不幫孩子做的懶媽媽,但她卻養出一個天使寶寶。她家寶寶添添在一歲八個月時,已經會自己穿脫衣服,就連紙尿褲也知道自己鋪好把小屁股放上去,看到擺餐桌時自己拿著小碗爬到椅子上,直到自己吃完一整頓飯才下飯桌。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她太懶了,怎麼能這樣養孩子呢?但在她家觀摩一天後,我覺得她才是最會帶孩子的人。
  • 醫生說 寶寶 3、4 歲還不開口講話?小心是耳朵的問題!
    但是,總有一些寶寶比較「高冷」,可能已經 3、4歲 了,還不開口講話!這個時候,家裡有些長輩可能會拿出 「金口難開」、「某某著名節目主持人,4、5 歲才會講話」等一套說辭來自我安慰;確實,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開口晚,但是,如果到了 1 歲左右,對聲音沒有反應;或者 2 歲了,孩子說話不清楚或者不會說話,各位寶爸寶媽就要警惕了,這個時候一定要儘快帶寶寶到正規醫院仔細檢查一下!
  • 寶寶溼疹會自己好?月嫂懟回:家長別太懶
    第一個誤區:有很多家長認為溼疹寶寶可以自愈。月嫂都回答你了,希望家長別太懶,這不是不護理溼疹寶寶的藉口。寶寶的肌膚體質各不相同,有的寶寶可以自己抵禦溼疹三番五次的騷擾,但是有的寶寶肌膚太脆弱,長了溼疹還不及時的處理,會加重寶寶溼疹的病情,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還是幫幫寶寶擺脫溼疹較好。
  • 寶寶一歲多還不會說話?其實不是他的錯,而是父母沒做對!
    堂哥家的二寶,已經一歲半了還不太會說話,連基本的稱呼還沒學全,只會叫媽媽、奶奶,其餘全用「嗯、嗯」來表達,這讓一家人非常著急。正常來說,寶寶在一歲多時已經會說簡單的短句了,為何堂哥家的寶寶卻遲遲不會說話呢?
  • 寶寶遲遲不開口,可能是父母拖了後腿!讓娃說話早,這四件事別做
    >父母太勤快,剝奪寶寶說話機會,結果導致其一直不開口說話佳佳寶媽看到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口歐說話了,自家孩子閉口不言,儘管已經試了很多的辦法,讓他開口,他還是一如既往的高冷不言。那就是平時自己和丈夫說話說的太勤快了,根本沒有給寶寶說話的機會。寶寶都沒有機會說話,他還說什麼呢?
  • 寶寶秋季頻繁生病?可能是家長在這方面「太勤快了」
    經常有家長問:為什麼孩子一到秋天就特別容易感冒?每次看到孩子感冒真是既心疼又煩躁。孩子一個勁的哭,家長就只能哄著讓孩子睡覺。什麼也做不了。對寶媽來說,孩子的健康飲食生活作息一直是最關心的問題,孩子是不是幾天沒拉粑粑,最近出汗多,食慾下降,睡覺老哭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被寶媽盯得死死的,生怕出現一點疏漏。「我都做得這麼細微了,為什麼孩子還是會出現問題?」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可別太勤快1、懶得做家務這裡說的並不是不用做家務,而是適當的偷懶,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比如說平時簡單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這些孩子都能自己做,這樣做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艱辛。
  • 寶寶說話晚,多因家長犯的這個錯,4個方法讓寶寶早開口說話
    2、沒有說話動力都說現在孩子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都有求必應,孩子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家長就能秒懂孩子肚子裡的小彎彎,如此一來,語言就顯得不重要了,孩子也就不愛去說。那麼怎麼樣讓寶寶快速學會講話呢?
  • 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如何正確引導寶寶開口講話?樹袋寶寶來支招
    寶寶開口說話無疑是給爸爸媽媽的一大驚喜,但是有些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卻遲遲不能開口說話,很是讓家長著急,那么爸爸媽媽如何引導寶寶說話呢?如果媽媽偶爾才和寶寶說話,或者和寶寶說話的其他人很少;家人的口音很雜,方言,英文,普通話交錯。通常,處在這三種不利語言環境下的寶寶開口說話會比較晚造。如果給寶寶提供的語言環境太過單調或太過複雜,寶寶沒有得到有效的刺激,導致了語言發展的滯後。媽媽需要立即作出改變,應多和寶寶說話,暫時統一全家人的口音,讓寶寶容易理解和模仿。
  • 寶寶很聰明,就是說話晚、不開口、說不清?講真,「元兇」可能是家長!
    老人們天天念叨:貴人語遲,長大了就好了;朋友們說:我家寶寶以前也這樣,是你太著急了!可等到了娃2歲多,她的詞彙量還是不太多,我就不淡定了!這就直接導致糖糖,越來越懶,越來越懶,最後直接懶得說了.反正你們都懂我的意思.我老媽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哎呀,你看寶寶多聰明啊,這麼小,玩手機玩得可溜了,比我都厲害!眼神中透漏著無以言表的「驕傲」!可實際上,電子產品、電視對孩子而言,是單向輸入,孩子不能產生雙向互動,屏幕時間太長對語言發育也是有害無利。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麼?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家長該如何引導?
    寶寶一般1歲多就開始學說話了,到2歲已經能和家人簡單的交流溝通了。可是也有一些寶寶到了2歲多還遲遲不肯開口,寶寶說話晚正常嗎?如果不正常,問題又出在哪裡?2聽力有問題:不會連著說三個詞家長對寶寶講話時他沒有回應,對電視聲音
  • 媽媽在以下方面越懶惰,孩子將來越有出息,道理科學,別太勤快了
    文|好孕姐「我算發現了,老大照書養,沒養得多聰明;老二照豬養,反而比老大機智多了。為人母啊,還是不要太勤快為好,越懶孩子越出息。」,這實在為我們這種勤快的媽媽所不能忍。看出了我的嗤之以鼻,閨蜜倒沒生氣,而是認真告訴我她變懶以後孩子們的變化。隨著她的講述,我也越來越心驚,甚至開始反省自己的勤快是否錯了。畢竟從結果來看,她家孩子的確在她變懶後開始懂事的,種種細節可以論證。不如今天就來聽一下,媽媽在以下方面越懶惰,孩子反而越有出息的道理,都別太勤快了。
  • 會走路還要抱抱,是因為太懶?寶寶的真實想法你知道嗎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我們期待他來到這個世界,出生後我們期待他開口叫"爸爸"和"媽媽",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我們期盼著他蹣跚學步,然後帶著他去閱遍這個世界的美好。可是,寶寶學會走路是一回事,學會了卻總是不願意下地走路。
  • 不是說「三翻六坐」?為啥寶寶6個月還不會翻身?2種情況不太準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老話說「三翻六坐」,似乎寶寶出生3個月後,就應該學會翻身,但事實卻遠沒有說的那麼簡單,不少家長都反應,孩子4個月,甚至6個月還沒學會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