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經結束從1月5日到12月21日中國大陸考區一共舉辦了54場託福考試5月22日ETS召開了2019託福考試新政發布會。ETS官方宣布:自2019年8月1日起,託福考試時間縮短至3小時,整體考試形式、題型和評分標準保持不變,閱讀、聽力、口語部分問題數量減少。
聽力新政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聽力部分進行了「瘦身計劃」。聽力由改革前的4-6篇講座,到改革後的3-4篇講座對話部分保持2篇不變,各篇文章的題目數量不變考試時間由原本的60-90分鐘減少到41-57分鐘另外ETS在9月份開始增加了部分的下午場,考位的增加,使託福考試的報考不再像之前那麼緊張。如果同學們擔心上午狀態不夠好,可以選擇下午的場次,使得自己可以以最好的狀態面對考試。
接下來將為為廣大考生提供了2019年全年的考情概覽,同時針對新政實施前後分析了聽力方面的各個場景及學科的變化並對新的一年考情趨勢進行預測,提供相應的備考建議,以幫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複習方向,早日和託福分手。
2019年託福聽力考情綜述
聽力經典加試不再出現,眾所周知,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ETS對於聽力經典加試洩露這些事件表示極大重視,此後經典加試逐漸淡出歷史舞臺。2019年54次考試中無一例外,經典加試均沒有出現過。甚至,常考的學科背景出現比例正逐漸下降,相較去年考試,更常出現同學們不曾聽過的學科知識。考試中仍會出現「ABCD」卷現象
自從新託福在2013年8月份出現考試「AB」卷以來,每年都會出現幾場的「AB」卷現象,即考試當天同考場的考生會考到完全不同的兩套題,這種設置主要是為了防止作弊。而到了2019年,幾乎場場都是「ABCD」四套卷子,因此同學們在備考時一定要充分,不要受到他人影響。對話難度總體上升,學術性增強,縱觀2019年的各場考試,考生普遍反映難度總體有增大的趨勢,對話的學術類話題的比重佔比較大。
學術類對話相當於短講座,難度相比於服務類的對話更難,尤其是8月新政出現後,隨著新版考試講座數量的削減,對對話的正確率要求更高,這就要求廣大考生要重視對話練習,尤其是學術類的對話。
講座四大學科比例略有變動
今年的講座部分藝術類學科佔比略大,與以往學科較為平均的狀態有些許不同。新政後的四大學科佔比波動較為明顯的是社科類和生命科學類文章,大家較為熟悉的生命科學類講座比例減少,而社科類的部分學科比例稍有提高,具體來說心理學和環境科學出題增多。總體來說,講座的具體話題大部分是老生常談的學科內容,認真研究過TPO的考生在理解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整體語速加快,細節考察增多,今年聽力部分語速增快,且考生反映,多選題和細節題與TPO套題相比有增多趨勢。尤其是八月份新政後的考試中,大部分同學都表示難度較高,有的考生表示聽懂內容,但是題目卻無從下手,問題刁鑽無比。
所以,選項設置對考生的語言結構理解也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辨析選項核心詞與修飾語來鎖定答案,結合聽力材料進行信息處理和邏輯分析,是當下考生要不斷提升的能力。
口音多樣化
託福聽力考試中出現不同的口音已不足為奇,雖然託福聽力考試是以美音為主,但是曾經也出現過英音和澳音,之前這些口音只在完整的一篇聽力材料中佔到很小的一部分。
然而,在今年3月10日的考試中,託福聽力考試中出現了一篇全文英音的講座,這對於平時不熟悉英音的考生來說,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從而影響到考生的發揮。
此外,在部分場次的考題中還出現了亞洲口音,當然,這並不一定是件壞事,畢竟考生以後會面對許多跨文化交流場景。對於不熟悉英音的同學來說,其實也不用過度擔憂,只要美音聽力夠紮實,稍微帶一點英音也不會有太大問題。而對於其他口音,建議考生在平日練習中通過多聽,總結不同口音英語的部分發音規律,多多磨練耳朵會讓考場上的自己多一份從容。
生僻學科佔比上升
除了主流學科之外,一些之前考察較少的生僻學科也在19年的考察中出現更多。例如關於哲學的講座,主要內容是哲學家關於道德標準的觀點。哲學學科的講座在TPO及歷年的真題中都是很少出現的,但由於這個學科的內容整體都偏抽象,使得考生難以抓住講座的邏輯,導致做題難度上升。此外,與之前相比,材料科學的考察也有所增多,尤其是納米材料在TPO考題中就有出現過,今年也考了兩次納米相關的材料科學講座。
學科綜合多樣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聽力部分講座內容呈現交叉學科的趨勢比較明顯
例如:天文學如何如何幫助我們分析繪畫作品、如何使用物理射線鑑定作品年代和真偽等,考驗學生各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大家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另外,學科內容出現「新血液」,社會科學領域頻頻出現心理學、哲學,政治學等小學科,例如多篇講座考了關於嬰兒行為的介紹。綜合加試情況來看,藝術類和自然科學類在數量上要稍佔上風。
對話考情分析
2019年對話的話題比較常規,辦公室場景和校園服務場景分布較平均,總體上每場考試都會出現學術類和服務類各一篇。然而,值得考試們注意的是對話場景的分布在改革前後有了一些差別:
在八月份之前,兩大話題均勻分布,在八月份之後,辦公室場景話題出現的話題相對多一些。其中,校園服務類場景對話的各個話題的分布情況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19年全年校園服務各話題考察中,各話題考查頻率比較平均。其中圖書館和書店場景和校園活動這兩大話題出現的頻率較高,其次停車話題和維修類等其他類對話頻繁出現。打工兼職、宿舍場景和校園政策出現頻率較穩定。另外,校園服務類場景對話的各個話題的分布情況在新政改革前後有所浮動。
首先,全年頻率較高的圖書館和書店場景話題,改革後頻率有所下降。同樣是全年頻率較高的校園活動場景話題,改革後出現頻率更多。其次,停車話題和維修類等其他類對話頻率增加。而宿舍場景和校園政策話題考察頻率降低明顯。
藍色:改革前,橘色:改革後
總體來看,TPO中出現的對話基本涵蓋今年服務類對話的話題。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後有些非學術對話也含有小篇幅的學術相關內容,這種非學術討論突然向學術化轉變的趨勢可能是一種新的考察動向。此外,這一趨勢也提醒考生,考試中出現兩篇偏學術型對話的概率可能會增大,對話考題中學術概念的增強也提升了對考生語言理解能力的要求。
再來看看辦公室場景對話的各個話題的分布情況:
在今年的辦公室場景對話中,學術課堂內容及論文作業相關的討論所佔比例最大,其次是項目研究、選課建議和獎學金申請等其他類話題,出現頻率較平均。另外,辦公室場景對話的各個話題的分布情況在新政改革前後有所浮動。首先,比例最大的學術課堂內容和論文作業相關兩大話題在新政後出現頻率更多。其次,在其他話題中,與教授討論組織學術性活動及活動的反饋這類話題多次出現。
藍色:改革前,橘色:改革後
整理來看,學術性對話的內容有些與講座考題內容相似,甚至類似於一篇mini lecture。學術類對話一方面對考生專業詞彙量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由於對話語速相較於講座更快,學術類對話對學生的反應與理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前後講座考情分析
講座部分依然會在每場考試中從生命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四大學科中分別選取一種特定的小學科,其中藝術類略勝一籌,出現的頻率要略高於其他學科,緊隨其後的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生命科學相對低於其他兩類學科。當然,講座部分四大學科的分布在新政後也有些許變動。首先,社會科學類學科文章從八月份之前出現的頻率較低,一躍成為新政後出現頻率最高的學科。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則是生命科學類文章出現頻率降低。藝術類和自然科學類文章出現頻率較穩定。
首先我們從考頻最高的藝術類話題談起:
今年藝術類講座佔比明顯增高,其中藝術史仍然是當之不讓的主力軍,內容涉及繪畫較多。託福藝術類文章整體結構和套路是比較明顯,比如說5月18的和11月10的考試中,都出現了典型的藝術人物描述類的文章,畫家達文西考查了3次,成為今年「網紅」畫家之最。
這類文章在TPO真題中出現很多,比如TPO 9 L1,TPO 19 L4,TPO 32 L4,TPO 48 L1等,文章內容大致以如下邏輯展開:背景信息—人物生平—創作風格—代表作品—其他藝術人物的比較影響。同時我們也看到的建築類、音樂方面和文學的講座也有上升趨勢,其中除古希臘和古羅馬音樂的話題外,今年考了3次電子音樂。另外,託福新政改革後,藝術類講座中各個科目的分布情況有所動。
首先,藝術史依舊獨領風騷。其中日本藝術話題涉及到:日本板畫、日本藝術家、日本藝術對法國的影響等。不熟悉日本藝術的考生,可以多搜集一些相關背景知識並積累相關學科單詞。其次,建築學在改革後出現頻率下降最為明顯。而音樂和文學類文章出現頻率也稍有降低。在文學類和藝術史的話題考查中,多場考試從不同角度介紹莎士比亞這位作家,從作品到他的個人經歷。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集一些著名的作家或藝術家,擴展背景知識的同時還幫助積累口語語料。
藍色:改革前,橘色:改革後
接下來看看緊隨藝術類話題的又一高頻話題,即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中,天文學講座首當其衝,如此高的頻率也會讓不少考生產生畏難情緒。縱觀全年的考試內容,天文學話題依舊圍繞各大天體展開,同時也包括一些理論在天文學中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土衛六(Titan),又稱為泰坦星的考察上半年出現了兩次,在下半年出現的木星生命的存在條件。
緊接著是地質類、地理類和化學類的考題稍多一些。其中關於permafrost這個話題的考察可以在TPO 49 L1找到比較詳細的介紹,同時描述了凍土環境的特徵,強烈建議考生考前複習的時候回顧下這篇文章。
物理化學中也出現了一些舊題,如鍊金術alchemy,有關「酶」的講座,以及牛頓引力和愛因斯坦相對論。
改革後的自然科學在各個話題的分布上稍有變動。天文學依舊是重點,並沒特別新穎的話題出現。另外,環境科學類文章出現次數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學科交叉現象頻繁出現。10月12日下午場考到治理害蟲,然後研究毒液並開發新藥。地質類考察趨勢有所上升,其中10月13的黃石火山的形成算是舊題重複出現。化學類和物理類文章出現頻率較低,其中有一篇討論如何使用物理射線鑑定作品年代和真偽,屬於交叉學科。
藍色:改革前,橘色:改革後
從下圖來看看考生比較熟悉的生命科學類話題分布情況:
生命科學部分,動物類話題的講座仍然是主流,內容多為生物進化與馴化等相關理論以及與生存息息相關的種種行為,如捕食、防禦、求偶、共生等行為特徵。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生命科學類文章出現的頻率有所下降,考察的也都是比較常規的類型。生命科學部分在新政後的出現頻率明顯下降,這同時也是大部分考生感覺新政後的聽力文章難度升級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後海洋生物學的文章大幅度減少,常出現的動物學和植物學文章並未出現新穎話題。舊題重複現象在此學科中也是偶有發生,如10月13日的蜜蜂傳遞食物,11月9日的下午場再一次出現蜜蜂跳舞。再如9月份考查了植物的共生,12月初考查了海洋動物的共生關係。
藍色:改革前,橘色:改革後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看社會科學的學科分布:社會科學所含學科較多,從圖中可知考頻由高到低分別為考古學、心理學、歷史、人類學、經濟學、哲學等。其中考古學仍然是最熱話題,該學科主要通過對遺址的考察更新對古文明的推測和認知,其中包括對出土文物的鑑定,如陶瓷、古老的捲軸等;也包括運用一些先進的技術完成對遺址的還原與猜測,了解該遺址的發展過程、社會結構及其形成的文明等等。
今年心理學講座則主要集中於嬰兒及兒童成長發育、學習能力和社會教育等話題。歷史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剛剛考過的美國建國後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形成,提示大家要加強對美國歷史經濟政治背景常識對積累。
不同於之前的三大學科,社會科學類文章在新政後不僅出現的頻率增加,各個科目的分布情況也有天壤區別。比重最大的考古類文章八月後出現次數減少最為明顯,然而歷史學話題文章則有大幅度增加。分析後發現,這兩類話題的頻率改變,主要是文章內容的改變。之前出現過從考古角度介紹獅身人面像,而下半年考查則以歷史的角度介紹獅身人面像。此外,心理學話題出現次數較多,所涉及的話題也是舊題重現,圍繞嬰兒的各種行為進行研究。最後,哲學類講座出現頻率升高,可見社會科學中小學科依然需要考生進行必要的練習。
藍色:改革前,橘色:改革後
2020年考試趨勢預測
語音語速方面:
從語速角度來看,整體語速和TPO套題偏後的材料保持一致,所以大家不用太驚慌。從語音角度來看,仍然會以美音為主流;但是個別場次也會出現英式發音的講座。
考查篇目方面:
對話方面,對考生的要求提高,學術性增強,話題多樣式。
講座舊題重複率較高,聽力考試出現過的題目被「再利用」趨勢明顯,並且題目重複周期越來越短。自然科學和藝術兩個學科講座內容易出現學科交叉現象。
考試學科方面:
藝術和天文C位出道的趨勢依然在繼續,考生可多關注在藝術史中各個畫作派系的特點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事跡;天文學背景知識的積累及相關文章的練習也尤為重要。心理學和動物學會也屬高頻考察學科,考生在補充學科詞彙的同時,也可以多搜集一些相關學科的背景資料。
考查題型方面:
多場考試中,多選題會隨機多次出現在同一套題目裡,這對於我們備考的全面性和細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備考建議
1、提升背景知識和詞彙儲備
正式考試和TPO中已有的學科知識重複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強烈建議考生在考試前的練習中儘量全面地涵蓋TPO的題目,並且挖掘和拓展其中已涉及的學科知識。對於在自己已有的儲備知識之外的話題,更要迎難之上,擴大認知。
同時,由於今年一些生僻學科的考察也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對於這類學科的複習也不能鬆懈,需要考生隨時關注考情,遇到不熟悉的學科一定要積累相關的背景知識。例如今年文學類考查到馬克吐溫,莎士比亞,及作品《魯賓虛漂流記》,如果考生提前積累了一些相關作者及作品的背景知識,聽文章時想必會更輕鬆。關於背景知識的補充,除了BBC相關主題的紀錄片,各學科的Crash Course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2、 提高精聽能力
雖然託福聽力以學科專業性強著稱,但是作為語言能力考試本質還是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考察。經過認真分析就會發現,託福聽力的考察點都是固定的,考試內容變化只是換湯不換藥,同學們要學會撥開現象看本質。
根據官方指南提供的考察要點和題型以及ETS更加注重對考察細節的特點,考生在平時練習應強化對精聽能力的訓練。因此平時練習中除了要熟悉技巧,更要注重夯實基本功。
精聽和跟讀都不能鬆懈。精聽練習對於理解句子、抓取主幹關鍵詞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大家備考時一定要堅持練習逐句,逐段的精聽,尤其是遇到長難句更要練習抓主幹的能力,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對關鍵詞的敏感度提高不少,一記一個準。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夠更加輕鬆自如地應對各類聽力考試中的變化。
3、語音語速多樣化練習
託福聽力材料漸漸涵蓋不同英語口音,這就要求考生對於不同英語的常規發音規律有一定的了解,不斷磨練耳朵,這樣在面對生活中的更為複雜的英語運用時才能更加從容。在平時聽廣播,看劇看電視節目時可更加留意不同類型的英語,以此來漸漸適應託福這種出題趨勢。除此之外,平時訓練的時候在把一篇文章的內容梳理清楚之後,還要加速來聽,訓練自己對於語速較快的語篇的把握能力。
4、加強訓練強度,提高答題速度
如前文考情綜述中所言,2019年的考試中,經典加試已經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因此任何的「歪門邪道」,所謂的「考試捷徑」都是不可取的,好好準備考試,努力修煉語言內功才是王道,而熟悉和適應非經典聽力加試題導致的題量和難度雙增加則變得尤為重要。儘管8月份起託福考試聽力部分的題量較之前有所降低,但整體文章信息量增加,語速稍有變化,語音多樣化,考查的點更細,這些都需要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去提前進行適應。平時練習應當以考試時長的上線57分鐘作為練習時長的底線,即每日聽力有效練習時長應大於一小時(具體情況根據各位考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既而達到熟悉和適應最大題量強度的目的。另外,嚴格把控每題的答題時間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平時練習時精準計時,把握好做題節奏和答題速度,才能不斷加強對答題時間的把握,作到臨場不懼,發揮實力。
5、調整心態,積極備考
做任何一件事情,心態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學術類的考試來說。如果無法將備考和應考心態調整到最佳,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考試的結果。平時的訓練中,尤其在考前一個月的備考期,要讓自己達到一個考試的狀態。如果在備考的過程中遇到瓶頸期,也不要急躁,多分析原因,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在練習材料的選擇上面,一般都是先易後難的,循序漸近的。在練習過程中,應將一套題多做幾遍,直到自己完全弄懂為止。這樣精聽和泛聽相結全的方法是提高託福聽力最有效的方法。
綜上所述,雖然託福聽力考試的難度增加已是事實,但只要同學們多總結背景知識,加強訓練強度,提高精聽能力,增強較快語速的適應度,加大多樣化語音的熟悉度,從以上這五個維度來夯實基礎,相信終會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