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課堂」一味中藥,通瀉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瀉胃火,下瀉...

2020-12-17 瀟湘名醫

中藥之花有兩種最香,其中一種就是梔子花。明朝沈周在《梔子花詩》裡描述:「雪魂冰花涼氣清」,是說它花開似雪,且吐清涼之氣,卓爾不群。

提到梔子大家首先想起的是青春情懷,但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梔子最早走進人們的視野,是因為它的果實可用作染料,故而有「梔黃」一說。

後因潔白馥鬱被愛花之人慧眼所識,遂成觀賞植物。《漢書》曾記「漢有梔茜園」及《晉書》所載「晉有華林園種梔子,今諸宮有秋梔子」等,可見我國梔子的園林栽培、使用已有兩千餘年歷史了。

梔子花好,果實更是中醫裡的一味良藥。

中藥裡的清火高手——梔子

《神農本草經》說:「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功於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梔子苦寒,善清三焦之火,善治頭面五官各類火毒上攻。縱觀歷代有關中藥的記載,梔子是為數眾多的清熱藥中唯一一味有著清洩三焦功效的藥物。

黃芩偏清上焦熱,黃連偏清中焦熱,黃柏偏清下焦熱,梔子清三焦火。

自古以來,人們運用梔子的苦、寒藥性來治療三焦溼、熱症候。梔子清洩三焦之說,便是人們在數千年來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這裡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三焦」。三焦是一個中醫概念,是「六腑」之一,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分,包括心肺兩髒、頭面部及上肢。

中焦,指膈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膽等臟腑。

下焦,指肚臍以下的部分,包括小腸、大腸、腎、膀胱、下肢以及男女的生殖系統。

三焦是人體之氣上下運行的通路,也是人體的水液上下運輸的通道。

三焦之火常表現為實火

上焦(心、肺)有火表現為頭痛、目赤、口乾、口苦、潰瘍、耳鳴、咳嗽等。

中焦(脾、胃、肝、膽)有火表現為口臭、消谷善飢或不思飲食、呃氣上逆、脘腹脹滿等。

下焦(腎、膀胱、大小腸)有火則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

梔子似心,歸心、肺經,善於清胸膈中鬱熱,所以梔子豉湯治療虛煩不得眠。同時,梔子色紅黃,善於清熱利溼,退肝膽、脾胃中焦溼熱鬱蒸之黃疸。所以古方茵陳蒿湯用梔子,以其善於清利中焦溼熱。

再者,梔子善於降火,導熱從小便洩去,它能從上往下把熱火降入三焦水道,通過小便排出體外,讓黃赤的小便轉為清白。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療各類膀胱炎、尿道炎,裡頭用到梔子。

梔子清洩三焦溼熱之功效不僅與其苦、寒藥性有關,更重要的是梔子本身「質輕揚」、「性屈曲」。

梔子「質輕揚」故而其升可散上焦之伏火;梔子「性屈曲」故而其降可洩下焦之邪火,居於中焦則可清瀉中焦溼熱。進一步說明了梔子是依賴其「可升可降」的藥性特點來清洩上、中、下三焦之熱邪的。

方氏(桂谷山抄)曰:「蓋梔之為性,可升可降,氣味雖居苦寒,而氣本輕清……專取此清空寒化之物,能解心肺之伏火,轉炎歊為清肅者也,所以三焦浮遊之火,六鬱氣結之火,皆可清也。」

朱丹溪曰:「梔子瀉三焦之火,及痞塊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從小便中洩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溫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梔子以導熱藥,則邪易伏而病易退。」

盧不遠先生曰:」凡苦寒之物,能下能堅,惟梔子反使堅結者,解而上出,火空則發之義也,故並作湧洩之劑。」

《黃帝內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所以凡眼中結膜發炎,目赤腫痛,口腔、鼻腔炎熱腫痛,以及咽喉紅腫熱痛,甚至中耳炎、鼻竇炎,但見脈勢弦實有力偏數者,都是三焦熱盛,這時梔子均可放膽使用。

梔子大能降火,從小便洩去。

用法:煎湯:5-10克

所以這梔子清三焦火,上能清心肺熱,中能清肝膽脾胃熱,下能清膀胱水府熱,又能引眾熱下歸水道,使濁火下排,不上炎上擾,自然神明清靜,身心和調。

除此之外,梔子還有妙用。

梔子炒焦具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血熱出血症;梔子外用還可以消腫止痛,具有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用於內氣扭傷、局部腫痛的「吊筋藥」中的主藥,可以用生梔子研末,與麵粉、白酒和勻調敷,對治療跌打損傷、軟組織挫傷造成的肢體關節腫痛有很好的效果。

不過,梔子苦寒,可能會引起輕度腹瀉,所以脾胃虛弱的人最好不要用。

【來源:健康肥城公眾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味中藥,通瀉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瀉胃火,下瀉腎火,療效獨特!
    縱觀歷代有關中藥的記載,梔子是為數眾多的清熱藥中唯一一味有著清洩三焦功效的藥物。黃芩偏清上焦熱,黃連偏清中焦熱,黃柏偏清下焦熱,梔子清三焦火。自古以來,人們運用梔子的苦、寒藥性來治療三焦溼、熱症候。梔子清洩三焦之說,便是人們在數千年來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這裡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三焦」。三焦是一個中醫概念,是「六腑」之一,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
  • 一味中藥很像迎春花,能清心火,散心肺之熱,中醫稱「瘡家聖藥」
    中藥均是源自我們身邊之物,尤其是中草藥大部分源自農村地區的花草,自神農嘗百草開始,人們就慢慢認識到了各種植物的用途,這其中有一味中藥比較常見,因為開花非常漂亮所以常被栽植以觀賞,也經常被栽植於綠化帶之內。
  • 清心火、平肝火、瀉胃火、降肺火!這種食物堪稱「人體滅火器」!
    病因可為風、寒、暑、溼、燥等外邪侵襲機體所致的熱化火。又可是精神過度刺激,吃辛辣食物,經常熬夜,臟腑功能失調,引起上火。中醫學所說的「上火」,主要有五種: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腎火。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 一、心火 中醫學認為「舌中開心」,舌尖與心有內在的聯繫,舌尖能更直接、準確地反映心火熾盛的情況。
  • 一味常用的「除溼」良藥,能「通瀉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溼」
    中醫裡有常用「除溼」良藥,服之能「通瀉三焦之水,清利一身之溼」,可謂是利水除溼之佳品,此物名曰「澤瀉」。古語有云:去水者曰瀉,而此物服之如瀉澤中之水,故名「澤瀉」。觀其名而思其意,澤瀉之名可謂一語中的。
  • 中藥學(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溼藥)歷年真題試卷彙編2
    4.以上清肺,中以涼胃,下瀉腎火的藥物是( )(2000年第33題)(分數:2.00) A.黃柏 B.梔子 C.知母 √ D.地骨皮 E.生地黃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知母的藥性特點,屬於識記型考題。知母:歸肺胃腎,清肺胃火,又滋腎陰瀉腎火,所謂上能清肺,中以涼胃,下以瀉腎火,故選C。
  • 歌訣速記解表、清熱、瀉下3章,背中藥就是這麼快|學霸攻略
    清熱藥清熱瀉火藥石膏瀉火煅收溼,止渴排膿花粉施;知母生津潤腸肺,蘆根生津嘔咳止;淡竹除煩利小便,梔子涼血通淋溼;清肝散結夏枯草,明目潤腸決明子。瀉下藥大黃逐瘀解熱毒,芒硝軟堅水化服;蘆薈殺蟲瀉肝火,番瀉行水消腫足;麻仁補虛潤腸道,鬱李利水辛甘苦;松子潤肺止燥咳,甘遂大戟芫花毒;牽牛不與巴豆配,散結逐飲醋商陸。
  • 胃火、肝火、心火、肺火分而治之!
    第一把火:胃火   表現症狀:胃腸道症狀表現為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口乾口臭、大便稀爛、便秘、牙齦腫痛、胃口不好等。胃火還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幹硬。   胃火,即是胃熱。對於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中醫稱之為胃火,通常是由溼熱、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
  • 清心火,消胃火,火退人安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藥海》、《臨床實用中藥辭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來,你先記好—— 準備中藥竹葉10克,石膏15克,粳米50克。先把竹葉洗淨,和石膏一起放在鍋裡頭煎水。藥液煎好之後,把藥渣去掉,放入粳米,可以再加一點水,一起來煮粥。粥成了,加入一點砂糖,空腹服用。
  • 一味中藥清胃火,除口臭,可考慮
    很多人往往因為口臭問題被心儀之人或者理想單位拒之門外,這也成為了人們無法言說的一個「難言之隱」。正因如此,口臭、便秘問題就成為了一個飽受人們關注的話題。那麼,口臭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有效解決口臭這一頑疾呢?其實,口臭產生的最關鍵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胃火大的緣故。
  • 胃火過旺,可致牙齦出血紅腫口還臭,中醫:這味中藥可試!
    當然,口腔殺菌是牙齒恢復健康的一方面,但是還有一個方面是西醫沒有提醒到的,那就是——牙疼和我們的身體內部器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中醫看法中醫認為,牙疼,尤其是門牙疼,可能就是來源於胃火旺盛,胃火通常來源於口。如果日常我們吃得過於辛辣、油膩並且不消化,那身體會引起胃火,胃火太過旺盛就會牙疼。
  • 關於梔子你不知道的事:「清三焦火邪,除臟腑溼熱」,消一身火毒
    中醫認為人們的健康是處於一種『陰陽平衡』的狀態,而生活中一旦因為某些原因打破這種平衡,就會表現出病態。比如生活中我們常說的『上火』,就多是一種陽盛陰虛的狀態。上火可以表現出來的病態有許多,像是我們因為生活壓力等煩心事導致的心火旺盛,常會伴有心煩不安、夜深難眠等情況;熬夜加班、追劇等引起的肝火旺盛,常會伴有目赤腫痛、脾氣暴躁等情況;喜食辛辣食物等引起的胃火旺盛,常伴有口臭、咽喉腫痛等情況……相信這些症狀在很多朋友們的生活中都有存在,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可以用來泡茶喝
  • 中醫:牙齦腫痛多與胃火上炎有關,一味中藥可解!
    對口渴咽幹、胃火頭痛;胃火牙痛、熱毒壅盛、潰不收口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寒水石清瀉心胃實火,在古代各種的藥方當中,是經常用到,比如鵲石散可用治傷寒陽明熱盛之癲狂,就是用的寒水石配黃連、甘草。牙痛齦腫是口腔當中很常見的一種病。
  • 別一上火就「清」,當心越「清」越糟!這樣對症「去火」才有用
    人們普遍認為:嘴角長泡、口腔潰瘍,是因為上火;臉上長痘、咽喉腫痛,也是因為體內有火。因為是「火」,所以想當然地胡亂吃些清熱降火的藥或者茶飲來降火,譬如兩廣地區,喝涼茶更是成了人們去火的一大特色。雖說「夏應心,心屬火」,但,現代人真有那麼多實實在在的火嗎?你真的了解什麼是上火嗎?喝涼茶是否真的能降火?
  • 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4.中醫基礎——實用中醫學基礎理論2
    「五步學習方法」:1.藥性賦上文: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2.脈決上文: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3.湯頭歌上文: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4.中醫基礎——實用中醫學基礎理論11.五臟肝、心、  脾、 肺、 腎2.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3.五體筋、脈、  肉、 皮膚、骨4.
  • 【認識中藥】 中藥絕學:知母一味,大有可為!
    通過中藥吟詩作賦喜結連理者,從古至今都有。相傳,有一喪妻藥鋪老闆,經人介紹,看中一姑娘,又不好當面表白,於是也用中藥名寫了封情書給這姑娘,沒想到,還真成就了一段佳緣。藥鋪老闆的情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知母心,莫待烏頭白,欲知斷續未得。」說起這知母,還真是良藥一味,今天,小編就和您一起來看看不同時期的中醫大家都是如何用知母的!知母氣寒,味苦,無毒。
  • 中藥學(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溼藥)歷年真題試卷彙編1
    商陸: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甘遂:瀉水通飲,消腫散結。大戟:瀉水逐飲,消腫散結。蕪花:瀉下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故選B。√解析:.既能瀉下逐水,又能去積殺蟲的藥物是( )((分數:2.00) A. B. C. √ D.解析:解析:此題考查中藥的功效,屬於識記型考題。巴豆: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外用蝕腐肉、療瘡毒。蕪花: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牽牛子:瀉下逐水,去積殺蟲。商陸:瀉下逐水,消腫散結。
  • 中醫治療便秘五法:瀉、潤、補、疏、溫
    下面介紹5種中醫治療便秘方法。 一、瀉法:這在中醫中也叫作行法,有大行和小行之別。主要是應用具有通瀉作用的藥物促進患者排便,比較常用的藥物有巴豆、大黃、牽牛子、番瀉葉。在臨床應用中,常用大黃、番瀉葉等,對巴豆一類藥物說得多,但用得相對較少。
  • 中藥考點,口訣記憶法!讓你分數直線上升~
    二冬沙竹養肺胃。麥冬清心天清腎。百合潤肺能止咳,清心安神虛煩息。石斛滋養腎胃陰,養胃生津消渴離。滋補肝腎女貞子,烏髮明目眩暈醫。涼血止血旱蓮草,虛熱出血肝腎悅。養肺潤腸蜂蜜用,乾咳咽痛便秘洩。桑椹滋陰養血功,明目潤腸消渴宜。滋補肝腎枸杞子,益精明目最相益。
  • 想減肥、補脾清心、涼血滋陰,吃這一種植物,全能搞定
    荷葉,從中醫的藥性上來講,味苦,性平,歸心經、肝經、脾經,有清暑化溼、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的作用。關於荷葉,大家應該都熟知蘇東坡的一句詩,叫作「荷盡已無擎雨蓋」,「擎雨蓋」這個說法非常形象。荷葉出於水中又凌於水上,像一把傘一樣輕輕地託舉著。因此中醫認為它具有宣散化溼的作用,常常用於溼熱類的疾病中。對於很多人都感興趣的減肥,其實就可以用到荷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