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口罩去領結婚證,這樣的記憶,對於在2020年登記結婚的新人來說,將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2020年,寧波人的「婚事」如何?
日前,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共辦理結婚登記34772對,其中境內居民34712對,涉外結婚60對;有17078對夫妻辦理離婚,各自開啟新的生活。
戴著口罩去登記成特殊記憶
2020,因為諧音「愛你愛你」,成了一個潛藏著無數結婚「好日子」的年份。但因為疫情影響,不少新人經歷了一段好事多磨的結婚登記之旅。這也使得去年34772對新人登記結婚的數字看起來不是那麼「閃耀」,比2019年全年的32604對僅有2000來對的增長。
回望2020,不少「好日子」都白白「浪費了表情」。比如,2月2日,原本可以湊成舉世無雙的「20200202」,但疫情期間我市各地婚姻登記場所關閉了;2月14日,西方情人節,疫情仍未解除;直到5月20日,「20200520」,絕對的「王炸」級「好日子」,隨著疫情的緩解,這一次,新人們終於群體出動了,讓整個寧波都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提前網上預約、限流等候、嚴格「綠碼」查驗才可進入,戴著口罩走進婚姻登記處,消毒水的味道淡淡瀰漫,每對新人之間隔離一個座位這樣的「規格」,或許在多年後回憶起來,也只有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才出現過,而這也成為新人們獨特的記憶。
「觸底」後的一次微弱「反彈」
34772對的結婚登記量,在寧波歷年來說,算是處於較低水平。記者查閱最近30年寧波的婚姻登記統計數據發現,早些年變化不大,基本保持每年四五萬對1991年,全市登記結婚46328對;2016年,全市登記結婚45714對。其間,2001年特別低,只有38492對;最高峰出現在2014年,達到57597對。2017年,全市結婚登記36131對,較2001年的38492對下降了2000多對,再創新低。2019年的32604對,是寧波近30年來結婚登記數量最低的。而2020年,看起來更像是「觸底」後的一次微弱「反彈」。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分析說,這與當前適婚人群的基數在逐年減少有關係。「正當婚嫁年齡的85後、90後,基本是獨生子女,較以往的適婚總人數要少許多。」
結婚登記量的一路走低,其實並非寧波獨有現象。民政部2020年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的數據顯示,我國結婚率自2014年逐年下降,近幾年維持在3.2‰水平。
17078對,仍在歷史高位
去年,寧波共有17078對夫妻辦理了離婚,走向勞燕分飛。這個數字,較2019年的17766對下降了不到700對。事實上,17000多對的離婚量,仍處於歷史高位。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時間比較長,夫妻間可能第一次有這麼長的時間朝夕相處,這對一些本來性格就有些不合的夫妻來說,成了雙方感情的一次考驗。」婚登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80後的離婚夫妻佔了近一半,70後是緊隨其後的「主力軍」。
抑制「衝動型」離婚,這辦法不妨試試
今年1月1日起,備受關注的一種制度全國統一推進:在提請離婚的一個月後,只要夫妻雙方中有一方反悔,離婚事實便無法成立。這對於抑制「衝動型」離婚有作用嗎,離婚辦理量會下降嗎?一位常年在婚姻登記中心進行離婚勸導的志願者樂觀地回復記者:「當然會!而且作用應該很大!」
事實上,這種制度在寧波早有實踐。為了抑制「衝動型」離婚,慈谿市婚姻登記處2012年4月開始推行離婚登記預約制度,設置為期一周的「冷靜期」,以便當事人對婚姻現狀做出更為理性的選擇。效果據說挺不錯,現在每年預約離婚3000-3500對,實際辦理1700-2000對,取消離婚的比例高達40%左右,這也使得慈谿的離婚率一直保持在穩定狀態,低於全國和全省水平。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年輕人正確認識婚姻、抑制衝動離婚,目前我市的縣級婚姻登記機關都開展了婚姻家庭輔導。2020年開始,市民政局就已將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列為重點推進工作,努力為新婚當事人、婚姻家庭免費提供法律諮詢、情感輔導、心理疏導、危機處理、離婚輔導等服務。
寧波晚報記者滕華 通訊員樓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