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人不會?除了我國,居然還有這麼多國家都在使用乘法表……

2020-12-25 關小聖的聖

小編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叫《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裡面講的故事與印度和巴基斯坦有關,其中有一幕讓小編決定寫下這篇文章,具體內容請看下圖:

看到這裡小編納悶了,從看到這部電影之前,小編一直以為乘法口訣是中國人的專利,外國人都不會的,沒想到印度人也會,為此小編專門去查閱了相關資料:

古代中國

春秋戰國時代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十進位制和九九表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的貢獻。今日世界各國較少使用希臘等國的乘法。

在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是2002年在湘西裡耶古城出土的3萬多枚秦簡中的一枚,上面詳細記錄了乘法口訣。與今天乘法口訣表不同的是秦簡上的口訣表不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而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半而一」結束。

古埃及

古埃及沒有乘法表。考古家發現,古埃及人是通累次迭加法來計算乘積的。例如計算 5x13,先將13+13得26,再疊加26+26=52,然後再加上13得65。

古文明裡的話,希臘、羅馬、印度、埃及的計數法沒有進位制,他們的乘法表都非常大。巴比倫有進位制,但是是60進位,所以他們要59x59的乘法表。

乘法口訣不止我們國家在使用,在不同的國家要求背誦的乘法口訣位數也是不同的,在法國、美國要求在12乘以12而印度要求背在19乘以19。

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算術有進位制,比希臘等幾個國家有很大的進步。不過巴比倫算術採用60進位制,原則上一個「59x59」乘法表需要59*60/2=1770項;由於「59x59」乘法表太龐大,巴比倫人從來不用類似於九九表的「乘法表」。考古學家也從來沒有發現類似於九九表的「59x59」乘法表。不過,考古學家發現巴比倫人用獨特的1x1=1,2x2=4,3x3=9……7x7=49,……9x9=81 ……16x16=256 …… 59x59=3481 的「平方表」。要計算兩個數a,b的乘積,巴比倫人則依靠他們最擅長的代數學, axb=((a+b)x(a+b)-axa-bxb)/2。例如 7x9=((7+9)x(7+9)-7x7-9x9)/2=(256-49-81)/2=126/2=63.

古瑪雅

瑪雅人用20進位制,跟現代世界通用的十進位制最接近。一個19x19乘法表有190項,比九九表的45項雖然大三倍多,但比巴比倫方法還是簡便得多。可是考古學家至今還沒有發現任何瑪雅乘法表。

用乘法表進行乘法運算,並非進位制的必然結果。巴比倫有進位制,但它們並沒有發明或使用九九表式的乘法表,而是發明用平方表法計算乘積。瑪雅人的數學是西方古文明中最先進的,用20進位制,但也沒有發明乘法表。可見從進位制到乘法表是一個不少的進步。

歷史考證

2010年12月3日日本「奈良文物研究所」宣布揭曉,在奈良市的平城宮遺址(約公元8世紀)初度出土了寫有與古代中國教科布告實不異的九九乘法口訣的木簡。

出土的木簡長約16釐米,寬約1.5釐米,上面寫著「二九十八、一九如九」。

「如」是古代中國九九乘法中謎底為個位數時使用的漢字。被以為成書於漢朝的算數書《孫子算經》也記實著「一九如九」。對日本古代的官員而言,必需把握讀寫手藝和九九乘法。該木簡年夜概成為剖明奈良期間中國式教科書獲得普及使用的史料。

原來呀乘法表並不是我國的專利呢,在許多國家都有乘法表,只是乘法位數的不同而已,但是99乘法表一定是中國的,希望某國不要再說99乘法表也是你們的就好。

但是有一些歐洲國家,並沒有使用乘法表,還是依靠計算器來算數,

乘法表有望2020年在英國普及

據英國媒體報導,從3月起,英國將會對29所小學的8-9歲的4年級學生進行乘法表測試,參與測試的學生共有7250名。不僅如此,這項測試將於2020年,在全英國普及,2020年將成為強制性考試。

此次推行的乘法表,在中國「九九乘法表」的基礎上改成更適合英國學生的「12*12乘法表」。

根據BBC報導,這項測試將會公開舉行,測試內容是12以內數字的互乘關係,測試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以免給學生和老師帶來額外負擔。

《衛報》稱,這項乘法表測試題可以增強學生的算術技能,而且在上海和新加坡非常受歡迎,近年來正在逐漸在其他國家推行。並且乘法表記誦對英國小學生有難度。

想一想小編小時候背乘法口訣的時候,也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痛不欲生的呢,其實無論乘法口訣出自哪裡,只要它能給人類帶來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使用後卻責怪中國:為啥不能世界通用?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使用後卻責怪中國:為啥不能世界通用?我們都知道這個「乘法表」是小學生的必修課,它對於我們的用處非常的大,幫助小學生進行數學運算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世界上有些國家的算術並不是很好,比如今天要提到的英國人,他們算術基本上是離不開計算器的,大多數英國人離開了計算器基本上就是一個數字盲,這點讓人看得有些心驚,不過當有英國人來華旅遊後,機緣巧合發現了「九九乘法表」,便花大價錢買下了這個東西,引進到自己的國家,不過卻是另一種情境!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後,才發現中國人的算術和我們不一樣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文化大國,有著很多優秀和有價值的文化還有傳統,它們讓所有中國人都無比自豪。  而這其中就有一個傳統文化,是我們從小就接觸的內容。那就是九九乘法表,只要是上小學我們就會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背誦它。可謂是我們每個中國孩子最基本的數學教育了。  所以提到九九乘法表也是絲毫不陌生了。
  • 美國人數學差,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為何卻出了不少數學家?
    我們經常喜歡開玩笑說國外的學生拿到九九乘法表時會表示不知所措,也經常會在手機頁面上刷到某某奧數競賽,冠軍又是咱中國的孩子。於是,久而久之我們會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咱中國孩子的數學比美國學生好。可事實是,世界上每年所出現的最優秀的科學家基本都是來自美國或者是其他外國國家,美國每年培養出的優秀數學家和科學家確實在數量上遠比我國多,這是大家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可為什麼我們老喜歡說人家美國學生數學差呢?九九乘法表都搞不定?我想,這應該可以算是咱們自己的一種自欺欺人。從眾多優秀數學家來看,我們應該要好好反思反思。
  •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剛到手就責怪:為啥不是世界通用呢?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年不間斷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對於未知領域探索者。有了他們初步的探索成果,一些理論觀點才逐漸發展成熟,中國古人很有智慧,留下許多文化瑰寶。例如數學原理,醫書古籍等等,到現在我們依舊可以使用,可其他國家引進了我們的發明,卻十分惋惜,這是為什麼呢?
  • 「九九乘法表」出口英國,外國人都整懵了
    提起中國的九九乘法表背起來朗朗上口,這也是每一位中國人童年的必修課。九九乘法表是中國2000多年前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許多人都認為這一乘法表世界通用,其實不是的。這只是在中國盛行而已,當外國人第一眼見到乘法表都是被這一發明所驚訝,原來世界上還有如此簡單的算法!
  • 白醋除了當調味品,居然還有這麼多妙用,趕快收藏吧
    白醋除了當調味品,居然還有這麼多妙用,趕快收藏吧!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都是充當調味品的,它可以讓食物別有一番風味,做菜的時候大都離不開這一味調味品。但其實你們知道嗎,它除了可以當調味品,還有很多妙用,可以說是廚房裡邊最不務正業的一種調味品了。為何說它不務正業呢?因為它除了是調味品,還有很多的用途,下面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很值得收藏哦。
  • 來中國留學的外國人,為何都是非洲學生,而歐美人卻幾乎沒有呢?
    「留學生」在很多人看來,都是比較高大上的一類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留學生接觸到的東西,和所學習到的知識,往往是超過我們常人的。特別是在上個世紀,留學生在國內是非常吃香的。只要你是留學生,回國之後無數的公司搶著要你,只不過這幾年就不一樣了,海歸和留學生已經是比較普遍了。
  • 英國眼饞中國數學能力,引進九九乘法表後,卻「水土不服」難適應
    古代乘法口訣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並不是歐洲人知道的十三世紀才有這種簡單的乘法表,而是,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在用了。《九九乘法歌訣》在我國古代還有好多名稱,例如九九歌、九因歌、九九表等,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準則。兩千多年來,世代傳承,能快速地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般情況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或者學齡兒童都可以背誦《九九乘法歌訣》。
  • 九九乘法表走紅英國,老外抱怨:居然藏著掖著,為何不世界通用?
    九九乘法表走紅英國,老外抱怨:居然藏著掖著,為何不世界通用?很明顯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中國的學生也在經受數學的困擾,英國的學生也是一樣的,而很神奇的是,當英國人接觸到九九乘法表,這個在中國小學生就已經能夠記住的東西時。
  • 九九乘法表都背錯,宋祖兒是真不會,還是為了傻白甜的人設裝傻?
    最近,宋祖兒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面對主持人提出的九九乘法表都背錯,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有的人覺得她是故意的,有的人覺得可能真的她不會。只見主持人想要考一考宋祖兒的數學能力,她有點緊張的說道自己的數學可能不太好,一直都不是自己的強項。
  • 神奇的九九乘法表
    我們帶孩子背誦乘法口訣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和他們介紹這張神奇的九九乘法表本身!九九乘法表是像下面這樣一張10×10的表格。它的作用,是讓那些對乘法計算不太熟練的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是不背誦九九乘法表的),快速知道9以內任意兩個自然數的乘積。
  • 假如九九乘法表變成英文……
    小E笑而不語,先用一張圖來告訴你英國人有多麼不會算數吧。英國的《衛報》在報導中國老師進校園教乘法表時,用的標題是「Chinese teachers bring the art of maths to English schools」,將「九九乘法表」稱為「數學的藝術」。你覺得英國媒體太誇張?
  •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剛使用就埋怨中國:你們這樣設置看不懂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經五千多年經久不衰。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我們中國也是誕生了很多文化貢獻給世界。其中在數學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比較大的。最讓人通俗易懂的「九九乘法表」,現在不僅在國內普及,就是國外很多教育機構都開始普及。但是他們在剛接觸沒多久就埋怨中國,為什麼?
  • 是誰發明了九九乘法表?
    這不,前兩天,來自上海的兩位數學老師在倫敦一所學校的課堂上教起了小學生學「九九乘法表」,英國教育部負責學校改革的官員還參加了旁聽。在中國學生看來,英國政府下的這個所謂的「任務」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從小就熟背的九九乘法表讓我們擁有不藉助計算器算出任何乘法算式的「神奇」本領。背了這麼多年,你知道九九乘法表是怎麼來的嗎?
  • 為什麼歐美人冬天很少穿羽絨服,歐美冬天不簡單?
    為什麼歐美人冬天很少穿羽絨服,歐美冬天不簡單?真正寒冷地區,比如俄羅斯、瑞典、挪威、加拿大這種,冬天還是要穿羽絨服,不然大鵝羽絨服從哪裡來的?洋人和我們不一樣,似乎不太怕凍傷。小孩子從小就不會穿過多的衣服,能夠不生凍瘡就行。
  • 好奇的孩子會問九九乘法表是怎麼來的,你該怎麼回答?
    九九乘法表就是我們常說的小九九,是計算乘法的口訣。小九九隨處可見,如數學啟蒙書中,鉛筆盒的盒蓋子上等等。人們大多都會使用九九乘法表,但九九乘法表的來歷你知道嗎?古代巴比倫人有乘法表,它的樣子是有些和現代的乘法表一樣,他們在做整數的乘法時,將取分乘相加的方法。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迅速走紅,老外:難怪中國人數學好
    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於「九九乘法表」都並不陌生。從開始學習乘除法運算的小學開始,九九乘法表就一直作為一種數學運算的基礎口訣貫穿於我們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當中,甚至還能夠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九九乘法表除了作為一種運算工具之外,早已演變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產物之一,自問世到現在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老古董」般的存在。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自然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其中英國早在幾年前便將我國的九九乘法表引進到國內,一時間走紅英國,這讓不少英國人表示,中國人這樣算數實在太聰明了。
  • 中國九九乘法表火了!英國趕忙引進:難怪中國人數學好
    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於「九九乘法表」都並不陌生。從開始學習乘除法運算的小學開始,九九乘法表就一直作為一種數學運算的基礎口訣貫穿於我們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當中,甚至還能夠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 我們從小就會的「九九乘法表」,英國引進,當成小學生的畢業要求
    身為中國的孩子,我們從小就接受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接受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一些傳統文化,我們從小,甚至在我們沒有上小學時候就已經開始學會了背古詩,背九九乘法表,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中國孩子最基本的教育基礎。在很多上小學的孩子中,都是會背這九九乘法表的,給出一些簡單的乘法都是可以在最快的時間裡運算出來,中國人的算數水平也是出了名的,在數學方面也是數一數二的,這是很多外國人比不了的,就是因為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九九乘法表最為基礎,我們中國人的算數才會有這麼突出的成就。
  • 熟記九九乘法表不考背,靠玩!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不禁想起當年自己被九九乘法表支配的恐懼,開始對孩子擔心。雖然說九九乘法表是必須要背的,但確實是枯燥無聊,以至於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去背。二年級的娃一般對於枯燥抽象的知識接受度普遍較低,如果把乘法表中冰冷的算式變成一個個有趣的遊戲,一邊玩兒一邊理解記憶,相信一定會讓孩子喜歡的!要知道,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