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難」成為商機 大學生找工作也有經紀人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寒假開學後,華北廣播電視學校播音主持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馬慧婷就開始準備找工作,做了60份簡歷,花去1800元(通過網絡製作,每份30元,含電子光碟版);買職業裝900元(面試穿);參加了25家單位的面試,化妝費花去1250元;一個多月的電話費 260元。

  一個月過去了,馬慧婷為求職已經花了4000多元。對還沒畢業的馬慧婷來說,這是一筆巨額開銷。

  就業難使得大學生求職成本越來越高,然而,一些精明的商家卻從中發現了不少商機,圍繞「大學生求職」大做文章,在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上不斷推陳出新,使得「求職經濟」愈發火爆。

  求職前先要化個面試妝

  「2009年大學生找工作難就業難解決辦法:找××做個面試妝,增加您的就業成功機會!」今年初,號稱南京最權威、最專業的私人彩妝造型服務機構,開始針對大學生提供最時尚、最前沿的彩妝造型服務,如面試妝、大學生情侶妝等。

  記者從該機構發布的廣告看到,他們的服務價格是:60元/位(10人以上);80元/位(5人以上10人以下);100元/位(5人以下,含5人),並且提供上門服務。

  這項服務在南京女大學畢業生中很受青睞。這家機構的廣告還做到廣東湛江去了,該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還為男士服務,而且價格可以優惠,花60元就可以做個面試妝,但必須提前電話預約。

  租套職業裝去面試

  人靠衣裝馬靠鞍。穿一套大方得體的職業裝去面試,能大大增加面試官對大學生的印象分。但職業裝動輒上千元,缺乏經濟基礎的畢業生難以承受,求職服裝租賃公司便應運而生。

  北京、上海、鄭州、武漢等地兩年前就出現了服裝租賃公司,近來全國大部分高校附近或校園內,都出現了這樣的店面。據上海松江大學城內一家服裝租賃公司的經理胡女士介紹,公司目前購置了100套男女正裝,依然供不應求。有些商家還做起了租賃化妝品的生意。

  「代做求職西服,量體裁衣,300元一套!」幾天前,上海財經大學BBS上出現了這樣一則帖子,低廉的價格引發了不少同學的關注,他們紛紛詢問如何訂做,並且互相探討求職著裝經驗。

  「人麗資源」催生視頻簡歷

  HR(人力資源管理)對求職的大學生,往往是「未見其人,先見其照」。在注重「人麗資源」的今天,「面子工程」顯得相當重要。今年新學期開學的幾天裡,江西師範大學附近的幾家照相館裡都爆滿,有的門外還排起了隊,大部分是畢業生前來拍簡歷照、電子照和個人寫真照的。

  前幾天,記者在南昌航空大學一棟學生公寓樓下面發現,一臺老式的複印機轟隆隆地為該校兩名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各「產出」了100套求職簡歷,這兩名女生居然把店裡半盒訂書釘用光了。

  大學校園裡或周邊的店鋪「近水樓臺先得月」,首先沾上了「求職經濟」的光。據浙江大學附近一家文印店的老闆介紹,一個大學生普通的文字自薦材料每份在二三十元左右,廣告設計等專業的學生做自薦材料時因為要附上很多作品,一般做兩三本就要花費上百元。

  把個人情況和才藝通過電視圖像的方式錄製下來,作為影視資料提供給招聘者,這種視頻簡歷最近開始在大學畢業生中流行。青海師範大學畢業生小傑(化名)最近在QQ個人空間、個人博客等網絡平臺上強力推薦自己,上面不僅有他在校的幾段「優秀表現」的視頻,而且連他家鄉「江南水鄉」的風光也製作了一段。

  北京經營視頻簡歷比較早的賽文潤博信息諮詢中心的負責人劉先生表示,這個創意來源於當初幾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經常抱怨要處理大量紙質簡歷。他介紹說,可以在視頻簡歷中加入情景設置,如理工科的學生可以現場進行動手操作,語言類的學生更是可以展示外語水平,另外,導師的評語也可以運用圖像表現,視頻簡歷的權威性要比普通簡歷高。

  大學生找工作也有經紀人

  歌星、影星、球星一般都有「經紀人」,但是如今不少畢業生也有「經紀人」。

  在招聘會上,有不少大學生帶著自己聘請的「就業經紀人」去應聘。他們選擇中意的企業後,「經紀人」會有針對性地講解應聘技巧和注意事項。據了解,這些「就業經紀人」通常是已找到滿意工作的往屆畢業生,有著豐富的應聘經歷。「就業經紀人」一般會針對畢業生的自身特點及喜好,為其篩選合適的目標企業,同時從選購服裝、製作簡歷、面試技巧等方面予以指導,甚至還會準備一些中英文的面試問題及答案。

  「只有經歷過實戰的人才是我們最好的就業指導老師。」江西某高校畢業生小韓,大三就開始向幾位在深圳工作的師哥師姐「拜師學藝」,如今他順利被廣東中山一家外企錄用。

  目前,南昌就有兩家教育諮詢公司和一家人力資源公司開始涉足「就業經紀人」業務,主要針對大學畢業生。

  計程車司機跟著大學生趕場招聘會

  南昌計程車司機羅師傅的車,每周三、五、六一般都會停在江西人才市場附近,因為江西人才市場每周三、五、六都會舉辦現場招聘會。2月7日江西省春季人才招聘大會那天,羅師傅一天掙了1000多元。

  一場又一場的招聘會,一次又一次的面試,四處趕場,畢業生焦頭爛額,叫苦不迭。尤其是學校位於郊區的學生,常常為了一次求職機會早出晚歸。因為要趕場,搭公交車很費時,打計程車又過於奢侈,於是,幾個人合包一輛車又便宜又快捷,包車市場也就跟著大學生的求職腳步而熱起來。

  「現在不僅大學生每天要瀏覽招聘信息,我們天天晚上也要看,近期哪裡有考試或招聘會,我們都會趕過去。」南昌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 諶江平 本報記者 李菁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難在哪裡?該怎麼辦?
         就業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也是每個大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什麼大學生很難找工作?真的是因為工作職位太少?事實上,就業難的不是因為工作職位少,而是供需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也就是有些職位沒人應聘,有些職位求職人數過多。
  • 畢業生難就業,改掉這些問題讓大學生找工作更有優勢,建議收藏
    大學生就業難,找個如意的工作更是難,很多同學、父母老師一直問,有什麼方法讓大學生能夠在找工作中脫穎而出?我覺得應該分析畢業生的這幾個問題,如果改掉這些錯誤,就能在找工作時更有優勢。這些人的建議和意見有的是適合學生的,有的只是根據當前就業形勢得出的判斷,不一定適合。很多畢業生會聽從父母、老師的建議,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這就會工作時產生不適應感,也會產生厭煩的情況。我們都知道選擇與自身情況相符合的工作,能夠快速地展示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已經掌握的專業技能,也能夠快速成長,這樣就能良性循環,達到事半功倍的想效果。
  • 不是找工作難 是找好工作難
    但當你面對大學生跟他們說就業形勢很好,很多學生可能並不認同,一些人的就業狀況並不完全符合他們的願望。」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原校長黃德寬告訴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16年工作時提及,「就業增長超出預期。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
  • 大學生畢業不找工作,真的是因為就業難?父母和老師應該怎麼辦
    我們傳統的觀念是大學生畢業後直接工作,如果不參加工作也是在備考公務員或者準備考研,絕對不會閒下來。但是國外大學生畢業後不是直接參加工作,而是給自己一次機會,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會做一次特殊的旅行,這次旅行的時間長達半年或者一年,目的是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段時間被稱為「間隔年」。
  •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難,怎麼辦?
    有許多畢業普通本科、專科畢業的大學生、大專生就業十分的困難,在家好幾年也找不到工作。這是一件非常急又急不來的事情。 工作為什麼這麼難找?找到了又不合適。2.大學期間多看看不同的專業類型的模式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多看看不同專業的學生是如何有效的使用大學在校期間學習模式。從而可以增長見識,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否可以應用到。
  • 為什麼有些二本大學生找工作那麼難?回答太現實了!
    就業環境本來就不是特別好目前整體的就業環境本來就不是特別好,就連985、211乃至很多海外名校的畢業生都很難在畢業前找到合適的工作,何況「二本」
  •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不知從哪一年,網絡上開始喊大學生就業難,於是,似乎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年」。大學生就業真的這麼難嗎?為什麼這麼難?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然而,大學生的就業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項目,需要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實施。近年來,中國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農村人口的不斷湧入,對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戶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學生不願放棄城市戶口,在村鎮工作,這無形當中導致人才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流向沿海地區。大城市交通擁堵,城市人才短缺。
  •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又到一年大學生畢業季,人們又開始討論大學生就業的事情。大學生就業難似乎已經成了這幾年大家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於是很多「學習無用論」「學歷無用論」開始被更多的人提起,那麼大學生真的就業率很低嗎?那4.2%的本科待就業學生,沒有找到工作,是真的沒有找到工作,還是不願意工作,不願意做那些基礎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如果把這個作為找工作的目標,是很難找到工作的。雖然上面的說法有一點調侃和誇張的意味,但是卻折射出一些大學生找工作的目標。
  • 南京大學給學生找工作上熱搜,大學生為什麼求職難?
    南大是妥妥的華東985,國內排名前十的老牌名校,連南大都就業難,更別提其他普通高校學生了。我的表弟明年也將研究生畢業,前段時間他找我聊天,談到就業問題,我建議他放低姿態,先找份工作先幹著,養活自己最重要。這兩年找工作都很難,社會上沒有那麼多對口的工作,很多人畢業不得不轉行。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政策建議。
  • 大學生就業難,花了父母幾十萬,找不到工作該咋辦?這是觀念問題
    大學生其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很多工作不願意去做!所以,也導致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好的工作時,本來想去做一個普工,但是礙於父母及親友異樣的眼光,不得不收起去做普工的心思,寧願在家呆著,沒事做,也不去做普工。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的事情!
  • 在西安定居,看大學生找工作為什麼這麼難
    說西安留不住人次,無非就是沒有把大學畢業生全留下,留下的找工作也難。這就是一個悖論,很多人都是站在自身角度看問題,沒有全局眼光。1.西安每年高校畢業生30w+,如果都留在西安,那就是三年淨增人口100w,無限增長下去,這對任何一個城市都是災難,因為資源是有限的。
  •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外部衝擊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因素,還存在著疫情導致的摩擦性因素文|「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從城市維度觀察,新一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分別提供了37.5%和11.1%的大學生崗位需求,但在6月份收到的大學生簡歷比重只為35.9%和9.8%,是吸收大學畢業生的窪地。值得一提的是,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為大學生提供了21.4%的工作崗位,但擁有這四個城市戶口的大學生比重僅佔3.5%,特別是前往北京和上海的大學畢業生將面臨嚴峻的落戶難問題。
  • 大學生找工作難?歸根結底,原因出在這
    2020年,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而社會上的需求卻遠遠沒有這麼多,每年的畢業季應屆畢業生們都面臨著難就業的情況。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是社會上的香餑餑,而在今天,大學生成了一文不值的社會成員,十幾年寒窗苦讀,卻換不來一份工作,原因出在哪?
  • 聽力不好找工作難找餘杭首個殘疾大學生就業難
    【核心提示】  周勝是餘杭首個殘疾人大學生,如今這名因重燒失去聽覺的聰穎大學生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 大學生就業難需破解「有業不就」
    【論教】 大學生就業難中存在「有業不就」現象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用人單位招聘帶來衝擊,也打亂了畢業生求職和就業的節奏。由此,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除了繼續擴大崗位供給,給予學生更多崗位選擇之外,還需要特別關注「有業不就」的問題,探究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就業難」。
  •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了?想不到原因竟然是這6點
    現在的問題就是就算你學歷很高,甚至超過了所要應聘的崗位所要求的學歷,但是你也有可能應聘不上,為什麼現在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了?想不到原因竟然是這6點。看看這是不是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吧。1.但是我國的崗位就是那些,就算每年會增加一些,但是增加的這個幅度是遠遠比不上畢業大學生的幅度的,而且每年找工作的可不僅僅是當年畢業的那些人,還有之前就畢業了,但是一直沒找到工作的那些人,或者是公司裁員致使丟掉工作的那些人。總而言之,每年人才的供應量是遠遠大於國家崗位的需求量的。2.
  •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了?想不到原因竟然是這6點
    現在的問題就是就算你學歷很高,甚至超過了所要應聘的崗位所要求的學歷,但是你也有可能應聘不上,為什麼現在大學生找工作越來越難了?想不到原因竟然是這6點。看看這是不是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吧。 1.但是我國的崗位就是那些,就算每年會增加一些,但是增加的這個幅度是遠遠比不上畢業大學生的幅度的,而且每年找工作的可不僅僅是當年畢業的那些人,還有之前就畢業了,但是一直沒找到工作的那些人,或者是公司裁員致使丟掉工作的那些人。總而言之,每年人才的供應量是遠遠大於國家崗位的需求量的。
  • 大學生「找工作」為啥這難?6點原因不可避免,應屆生別不承認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時代重要的社會問題,雖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但絕大多數的畢業生仍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周轉奔走,甚至為了生活選擇和自己專業毫不相關的工作,過早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向現實低頭。
  • 大學生就業難的真相究竟如何?(大數據揭示)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度升高,現在又到一年高校畢業季。自大學生大規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其增長速度過快,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而且擴招的結果是,本科畢業證的含金量大為減少。如果用畢業生人數與我國近年經濟增長情況對比,才更能體會畢大學生為什麼找工作越來越難我國GDP自2011年開始一直處於下滑趨勢,經濟增速大幅降低,這意味著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這對還在快速增大的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