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例子:比如你到超市買了很多東西,你心裡有種想法等下可能拎不了。恰恰在你把東西搬進車裡,或者從車裡拿出來的時候,就會有東西從袋子裡掉下來。
這是很出名的「墨菲定律」的一個現實例子。
「墨菲定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和「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的墨菲定律
那麼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在1949年提出,指的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機率會出錯」,即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我在管理工作中曾經碰到這樣典型的「墨菲定律」案例。比如我團隊裡有過一個下屬,她為人非常粗心,每次發給外聯單位的郵件,都會出現錯別字,而我曾經在心裡有過一閃而過的念頭:這個人負責產品,可能會出現包裝上的錯誤。但是這一閃而過的念頭,並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因而終於有一次,她所負責的產品,恰恰就在包裝上出現錯別字,印刷出來後造成了損失。
順著上述例子看下來,我們會知道,其實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心理。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情,很大概率都會出錯,這句話其實指的就是當你有一閃而過的念頭時,說明你已經感覺到出錯的概率,但是你依然沒有措施或辦法去避免這個概率時,就必然會出現錯誤。
墨菲定律害了很多人?
墨菲定律是一種客觀存在。曾經有人故意對這個定律進行挑刺,說墨菲定律好像是「算命」一樣,認為墨菲定律和算命,其實背後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通過控制你的關注點,進而控制你的思想,讓你的人生被規定好的劇本一樣,一切有規律可循,無論你做了什麼,總有一個壞事發生的概率,而且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生。
其實這種想法是沒有對墨菲定律的內在意義準確理解,只是通過字面上的理解和電影裡的故事,泛泛了解,並不能真正理解墨菲定律對於精益管理、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指導意義。
就我個人看來,假如當時在我頭腦裡閃過「她有出錯可能」的念頭時,我能採取措施,去避免和防止問題的發生,就有可能避免錯誤。然而那個時候,我還並沒有了解墨菲定律。
經過多年管理經驗積累,以及對墨菲定律的理解,我認為可以從這些方面,來避免工作中的問題發生。
如何運用「墨菲定律」,在工作中避免問題發生?
首先我們把墨菲定律做更深的分解,讓其更加具體化,從而落實到可以指導我們的每個關鍵點。
墨菲定律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我們做一個拆解,即把它分為:1、事情有變化的可能性。2、變壞可能的概率,以及這個概率總會發生。只要從這兩個方面訓練,就有可能規避工作中發生的問題。
第一、事情有變化的可能性。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其實就是我們對未來事件的預判,而這個念頭可能是很微小的,小到一閃而過,很難被捕捉。而我們如何訓練自己捕捉住一閃而過的念頭呢?我覺得有兩個辦法:一是我們定時給自己一些獨處、冥想的時空,即某個時間段,放鬆自己在一個單獨的空間,準備白紙和筆(我一般是在白板上寫),然後讓心裡的念頭迸發,然後一一記錄下來。二是當有一個念頭閃過時,可以隨手記錄在手機裡,或者你觸手可及的筆記本,以便回頭翻查。這些念頭,其實很可能就是火種:不管是好的事情還是壞的事情,其實都是你曾經一閃而過的靈感。
第二、變化可能的概率,以及這個概率總會發生。
如何讓變化可能的概率縮小,乃至趨近於0,這就是本定律重要著力點所在。比如我前面舉的下屬的例子,假如她日常發郵件、發朋友圈出現錯別字的概率超過90%,那麼她在工作中重要事項的出錯概率其實已經接近100%。為什麼?因為其實這是她一向的習慣,而不好的習慣,往往在工作中也不能避免。對於外聯郵件的錯別字都不以為然,在重要工作中,這種習慣也很容易帶入進去,所以她出錯的概率其實非常高,只是早晚的問題。
所以對於這樣的下屬,主要有三個措施規避:1、幫助她日常養成好的習慣,即督促、要求其在日常溝通、對外聯繫等方面,都不許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適當設置一些獎懲機制。2、對於該同事負責的重要工作,一定要多幾道把關環節,即多一些工作細心的同事,覆核工作細節,避免出錯。3、減少這類型員工參與到很重要的工作事項。只有這樣,才能把你感覺可能發生壞事的事情的概率,大大降低,避免問題的發生。
現在,當我分析以往的工作案例後,我就會更加對下屬提高要求,並且告知他們這是為了養好工作習慣,避免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出現問題。
以上就是我對「墨菲定律」這個管理及心理學方面的重要定律,相關的理解以及在日常中的相關應用分析,看完文章的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和我交流探討!
關注我,了解更多職場乾貨!
#上學時的那些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