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理由愛德華·墨菲於20世紀中葉提出,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它也被稱為墨菲法則、墨菲定律。
愛德華·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有一次,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參加一項實驗,其中有一個項目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當時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加速度計固定在支架上,不可思議的是,有人井井有條地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了錯誤的位置。
於是墨菲作出論斷: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簡單點理解就是: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變壞的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比如你覺得上班快遲到了,於是想打車,但是等了很久,一輛車都沒有;不想打車時,車一堆一堆的出現。
墨菲定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不可否認,墨菲定律是一種客觀存在,會發生的事情總會發生,會出錯的事情也總會出錯。
它告訴我們,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無論科技多發達,意外總會在不經意之間發生。
可是我認為,它更想表達給我們的是:
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避免,但在人們力所能及可以預料到的情形下,要做出最好的選擇,最充足的準備。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墨菲定律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繼而衍生出其他的推論,使得人們對其本意模糊。
弱者常常會把它當做失敗後自我安慰的藉口,而強者會把它當做時刻提醒自己的警鐘。
針對墨菲定律,我們應該從其本意上去理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消極的心理暗示會給人帶來負面影響,增大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概率。
所以人應該不斷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達到臨危不亂。
積極樂觀的看待問題,面對任何情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發揮更好的水平。
冷靜客觀的處理問題,而不是因為自身造成更多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除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墨菲定律,還可以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理解。
社會中有很多種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選擇和看法。
有人選擇善良的、積極的方式,就會有人選擇相反的方式。
所以我們要多角度的思考問題,自己做出選擇的同時,也要照顧其他人的選擇,從各利益相關方的角度進行考量。
在處理事情上,對與此事相關的其他人有充分的理解,記住防人之心不可無,也要記住有備無患。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墨菲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種現實中的現象,無所謂好壞,它對你的影響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它。
你無法阻絕所有意外的必然性,但你可以從這個定律上學會謹慎,學會預判,而不是在出現狀況後,只能在心裡默念一句「我就知道……」
墨菲定律,你get到了嗎?敬請期待【每周一個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