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豬被壟斷,本土豬瀕臨滅絕,99%都是國外進口,本土豬怎麼了?

2021-01-22 科學的糾纏態

在我們日常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類食物恐怕就是豬肉了,豬肉是我們消耗最多的豬肉,可以說是中國養了世界上一半的豬,也吃了世界上一半的豬。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但現代人見到的豬和以前人見到的豬可完全不一樣。從中國人9千年前在中原地區第一次捕獲到第一頭野豬開始人類開始了對豬漫長的馴化之路。

從中國農業部得到數據可以看出僅僅2017年一年我們就有7億頭豬出欄,豬肉的數量也有5千多萬噸,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年消耗70斤豬肉,然而這麼多豬肉卻99%都是由國外進口的豬肉品種,我們自己的種豬卻瀕臨滅絕。就像上面所說的中國楊志豬的歷史特別早,但在古代老百姓對豬肉的需求基本可以說是奢侈品行列,由於從古代到近代我們的行業發展幾乎沒有受到市場競爭影響,一直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而且我們對吃的追求和講究,我們培養出來的豬大部分是迎合好吃,口感好,肉質品質高這幾個方面。但缺乏市場競爭,我們就沒有馴化培養出可以快速長成出欄,肉質還說得過去的豬的品種。

在進入現代社會,隨著對豬肉需求的增加,我們本土豬滿足不了快速長成出欄的需求。必須從國外引進適應市場和時間的豬種。現代我們吃的豬基本是以英國的大白豬、丹麥的長白豬、和美國的杜洛克豬,這三種豬為代表,它們的特點就是,生長特別快,肉質多以瘦肉為主,這也就符合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以及對瘦肉的龐大需求。比如杜洛克豬原產於美國,其最大優勢為生長快,飼料轉化率高,抗逆性強。是市場競爭的絕佳選擇。

上面這三種豬都是白豬,其實我們本土豬都是黑豬或者花豬,在一些電影中還原上世紀中期以前的農村環境就要看它們養的豬是白豬還是黑豬或者花豬。我們自己的豬就輸在了成長慢,肉質肥膩上。其實很多傳統的豬肉做的菜都是根據這種本土豬肉特點創造出來的,比如紅燒肉、回鍋肉、火腿等等使用的都是本土豬肉做才最好吃,但現在很多人已經吃不到了,因為太貴幾乎成了限量奢侈品了。

目前我們的本土豬,很多都瀕臨滅絕,中國此前有88種本土豬但超過85%的品種數量在斷崖式下降。像是定縣豬、項城豬、窄勒黑豬、龍遊烏豬都已經滅絕,剩下還有30多種即將滅絕。金華火腿標配的金華豬,不超過1000頭;湖南羅代豬,曾只有8頭。由於在我們引進國外種豬時,在繁殖幾代後由於近親關係以及品種多樣性匱乏,豬的品種會急速下降,到時又不得不再次引進豬種,每年進口的種豬就有2萬多頭。但本土豬肉的培育又是一個浩大工程,涉及到生態學遺傳學,也是任重道遠。

未來希望,種豬也能擺脫壟斷,讓本土優質豬也能人人享受美味。

相關焦點

  • 土豬危機!正在消失的中華本土豬
    滅絕為啥父母要去山裡買土豬肉?因為中華本土豬幾乎滅絕了。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人口的增長急需更多的豬肉供應。中國開啟了一輪轟轟烈烈的生豬「雜交改良」運動,各地方品種的血緣和群體系譜變得種類繁多。雖然國產種豬的基因和血緣變得混雜,但這次改良推動力生豬家庭化養殖且基本保留了國產種豬的肉質與口味特點。而80年代以後,豬肉的需求快速爆發,國產種豬生長慢、出肉率低等特點完全滿足不了居民需求。從國外引進種豬緩慢開啟,本土豬與進口豬的博弈正式拉開。
  • 9000年土豬被「逼上絕路」!中華豬該如何翻身?
    從1980年到2000年,廣東大花白豬的母豬數量從1.3萬頭下降至幾百頭;浙江金華豬的母豬數量從1980年近25萬頭降至2007年的1萬多頭;巴馬香豬、江口蘿蔔豬、官莊花豬等豬種曾經陷入瀕危狀態;項城豬、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這4個豬種已經滅絕。從「家家戶戶都有黑毛豬」到瀕臨滅絕,經歷了9000多年才紮好的豬圈,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變得「面目全非」!
  • 8800頭豬花費2.6億「天價」!原因讓人無奈,都吃「外國白豬」?
    數據顯示,在豬肉稀缺的2020年中,我國光是上半年就進口了8800頭種豬用於繁殖。很多人好奇居然種豬怎麼重要,為何不多買一些呢?你們知道我國進口一個種豬要花多少錢嗎?上面這8800頭種豬每一個要花費我國3萬元,直接從國外空運過來,8800頭花費了我國2.64億元左右。這價格真的是貴,但我國沒辦法必須要花費重金購買。
  • 中國原種豬多半靠進口,每頭花費3萬!中國土豬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劉永好一石激起千層浪,繼豬瘟、豬價之後,豬又以「種豬」的話題回到人們的討論中來。中國土豬怎麼了區別於待宰殺取肉的肉豬,種豬主要用於繁殖仔豬。不過這些成華豬還生長在保種體系裡,並沒有進入市場流通。不只是成華豬,我國各地方豬種都或多或少面臨走向「稀有動物」的困境。根據2008年全國第二次家畜禽遺傳資源調查顯示,中國特有的88種地方豬種裡,有85%左右存欄數量急劇下降,其中31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和瀕臨滅絕。那我們日常餐桌上的豬是什麼品種?引進品種。
  • 中國為啥要進口豬精液?
    (作者:@暗號 @千年老妖)「中國將向英國購買價值73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的豬精液和種豬,以滿足中國市場對高品質種豬持續不斷的需求。儘管中國消費的豬肉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多,但豬肉儲備卻不容樂觀。此次向英國進口豬精液,有助於培育出更健壯的豬品種。」
  • 我國種豬主要依靠進口?「祖代」「商品代」等有什麼不同?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養豬業已經從散養大國發展為集約化養豬大國,但養豬水平總體還比較落後,尤其是在種豬改良方面,我國優秀種豬目前任然主要依賴於進口。為什麼要進口種豬?我國地方豬種經歷了兩次衝擊,造成了一些不良後果,留下大量血緣不清的雜種,促使一些地方良種的混雜,甚至泯滅。
  • 中國黑豬越來越少,明明本地豬更好吃,為何外國豬成了「東家」?
    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從80年代開始,中國人平時吃的豬肉已經不再是中國的本地品種了,絕大多數都是進口的。包括英國的大白豬、丹麥的長白豬和美國的杜洛克豬等等。其實我們現在最常見到的大白豬大都是外國的品牌,而真正中國本地的豬種其實是黑豬。只不過,近40年來,因為外國豬種的大規模引起,中國的本土豬種變得越來越少了。
  • 「洋種豬」當道,川豬做強咋破題?
    此前調研顯示,多代繁殖的能繁母豬單窩產仔量偏低,影響了養殖戶的補欄速度和信心打算  開展聯合攻關以選育適宜本土的白種豬品種;保護本土特色豬種,重點是保護成華豬、內江豬等本土地方豬種,改良選育新品種  8月初,連續的高溫讓鄭誠倍感壓力。眼下,他從法國採購的1114頭原種豬過半已確定受孕。炎熱的天氣裡,懷孕的母豬需要更為精心的調理。
  • 四川土豬未滅絕 每種都有保種場 雜交繁育已是「豬六代」
    淵源  四川土豬未滅絕幾兄弟都是「黑毛豬」  每年,四川省畜牧總站畜牧科長曾傳坤都要到全國各地開會,內容大致是如何對種豬保種培育,這裡有一成套的體系和標註。  「在一個保種場內,國家的標準是至少100頭以上核心母豬群,6個以上不同的公豬血源關係。
  • 一頭種豬的進口價是30000元,想吃5塊錢一斤的豬肉,可能嗎
    所以,想吃5塊錢一斤的豬肉想一下是可以的,不過大型的養豬場都在努力的想讓我們吃上便宜的豬肉。那麼,他們是怎麼努力的呢,就是大量的進口洋種豬來壓制淘汰我們的土豬種。洋豬種生長得快,產仔率高,經濟效益也就突出,因此,倍受養豬人的青睞。
  • 為什麼土生土長的黑豬見不到了?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最早的時候在我國常見的黑豬,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很少見到了,能看到的,都是大白豬?我老家是農村的,在我小的時候,家裡也餵過豬,是大黑豬。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黑豬越來越少,白豬越來越多。
  • 攻關20年種豬仍靠進口 肉盤子端不穩背後:數據太離譜,企業缺合作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以黑豬為代表的本土豬長得慢、飼養成本高、數量少,而白豬長得快、飼養成本低,已經佔領了人們的日常餐桌。目前市場上的白豬,90%以上都是「洋種豬」的後代。土豬打不過洋豬,如果都養土豬,肉價更加下不來國內種豬場向國外原種場進口其生產的祖代種豬,通過同品種純繁擴充祖代產能,並通過純種母豬和公豬雜交生產父母代二元種豬,即國內市場上的種豬。父母代二元種豬產下的仔豬育肥後作為商品豬銷售到市場上,就是三元豬。
  • 5000多家本土企業不敵一個美國孟山都,這場飯碗之爭不能再輸了!
    而這,不過是每年降落在中國的上百架種豬專機中的一架而已。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中國的種豬卻長期依賴進口,高峰時,一年進口2萬頭。2020年上半年,種豬進口量再次激增,以10591頭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 10年時間,黑豬全變白豬,它為何會消失不見?
    在過去,白色的豬被稱為「洋豬」:2020年8月18日,在廣州的白雲機場,600多頭來自美國的種豬抵達,這批種豬有600頭左右,它們乘坐飛機歷經18個小時,從美國的芝加哥運送了過來。這批種豬是給中國的豬來傳宗接代的。
  • 臨高乳豬種豬瀕臨絕種 純種公豬僅剩4頭
    臨高乳豬種豬瀕臨絕種  純種公豬僅剩4頭  本報臨城6月10日電(記者王勇丁靜)「全縣臨高乳豬種公豬僅有4頭。」臨高縣畜牧獸醫局427名獸醫在全縣境內經過數月拉網式入戶調查,在今天會商後得出這一結論。  「臨高乳豬種豬已瀕臨絕種。」
  • 萊豬要來,本土豬肉價格也起飛,臺灣民眾如何招架得住?!
    據臺媒報導,今年元旦起萊豬正式開放進口,不過去年12月24日立法部門才表決通過萊豬「行政」命令,依運輸時程推估,萊豬最快也要3、4個月後才會抵臺。國民黨「立委」葉毓蘭實際到市場考察,豬肉卻已從原本1斤130元新臺幣漲到160元新臺幣,甚至連雞鴨魚菜也都跟著漲了。
  • 英國「草泥豬」已瀕臨滅絕 毛可做成毛衫(圖)
    【"草泥豬"你見過沒?】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生物——草泥豬!它的英文名叫Sheep-pig,是一種身上長著"羊毛"的豬 !原產自匈牙利和奧地利,曾經在英國的林肯郡也很常見。現已瀕臨滅絕。跟羊一樣,它每年剪一次毛,剪掉的毛可以做成羊毛衫。
  • 四川引進美國種豬 PIC豬是什麼豬與其他豬有何不同?
    四川引進美國種豬 PIC豬是什麼豬與其他豬有何不同?時間:2018-04-20 12:37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川引進美國種豬 PIC豬是什麼豬與其他豬有何不同? 今天,網上出現這樣一條新聞,說的是四川從美國引進了990頭種豬。
  • 種豬緊俏會影響生豬復產嗎?三元豬留種,為何引發擔憂?
    朱增勇介紹,「元」即是「來源」的意思,在種豬培育中,存在原種、祖代、二元等不同類型,「原種和祖代都是純種,比如大白、長白,是通過單品種選育,選出純種中繁育性能較好的種豬,其中,由原種選育出來的一般稱為祖代。二元則是不同純種之間的雜交品種,即它的基因有兩個來源。一般是大白和長白互相配種,繁育出來的雜交品種,就是二元豬,用來繁育的母豬,就是二元母豬。
  • 安徽和縣一企業收購國外種豬公司 資本換技術
    而豬育種技術是豬產業鏈的源頭和最核心的技術,一直被國外育種企業壟斷,我國養殖企業長期扮演國外種豬公司「擴繁場」的角色。  資本「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發揮開放對農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  「在豬育種方面,我們這次併購在全國是第一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