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下廚房菜譜等相關數據[1],我們首先比較了頭部的不同菜譜App,接著對菜品的內容進行了文本挖掘,然後整理了新手做菜需備食材、不同菜品的評分情況以及最受歡迎的菜品名稱。本文對於想學做飯的小白/宅男宅女有著最起碼消遣時光的重要意義。
古羅馬西塞羅曾說:「你應該為生存而食,不應為食而生存」,可惜時過境遷,人心不古,在新時代吃貨腦海中:我活著就是為了吃,越好吃越好。
出門下館子,太貴;天天叫外賣,墮落;讓對象來燒,做夢。年輕人們逐漸意識到,不掌握好做菜這門手藝不僅會變窮,更會餓死。
為此,一向急人之所急的Giao數士,連續幾晚肝出了這篇推文,從數據的角度幫助年輕人邁出成為帶廚師的第一步。
一、還跟媽媽學做菜嗎?根據百度搜索指數顯示,通過網絡搜索「做菜食譜」學習做菜的比例在疫情期間顯著增加。更多的年輕人選擇通過網絡或app進行料理學習,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媽媽帶兒子模式已經逐漸減少。
根據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菜譜app日活量統計[2],日活均值最高的app是下廚房,高於第二名豆果美食近三倍。下廚房用戶以年輕人為主,同時也注重社交功能。
所以,我們利用下廚房官網菜譜進行數據分析,力求從數據視角幫助新時代年輕人把握廚藝的奧妙。
二、 大家都好哪口?我們對所有菜餚名稱與描述進行了文本分析與詞雲展示(如下圖)。
首先,廣大人民群眾對於菜譜的要求,除了好吃,就是簡單,畢竟各位996也沒有精力花2-3個小時來煲一個雞湯,桌上的泡麵加工一下它不香嗎?
再者,我們發現麵食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睞與喜歡,「面」、「饅頭「、「餅」出現的頻率都非常之高。上海生煎包、西安泡饃、湖北豆皮、蘭州拉麵,個個拉出來都是一方特色。
中國麵食不僅在國內深受喜愛,在歷史上也曾揚名世界,公元13世紀,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山西,沿著「絲綢之路」將麵食傳入義大利,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著名的通心粉[3]。
此外,我們還發現,近些年來大家對於西式餐品的興趣大為增加。「麵包」、「吐司」、「芝士」也成為了高頻出現的詞彙,看來只是中餐料理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家都開始熱衷於成為一個平平無奇的烘焙小天才了。
三、 廚房小白該怎麼囤貨?相信各位看官有不少人像小編我一樣,下班之後想做幾個菜,卻發現冰箱空空如也,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整理了菜譜中各種食材出現的頻率,力求幫助大家找到最受歡迎的「單品」,進行高效的「囤貨」。
01 配料所謂配料是中華料理的精髓,經常出國的小夥伴都會覺得,這菜好像沒內味兒呀?你們做菜竟然不放八角、花椒和香料?這也算米其林三星?我們的統計結果顯示蔥姜蒜小三樣是中華料理最受歡迎的配料,在4500份菜譜中出現頻次達到1928、1525、1506次。
其中姜更是憑藉薑片、薑末、薑絲、老薑、姜粉、薑汁、薑黃、仔姜、薑蓉、姜泥、沙姜、姜段、姜米、姜碎、姜粒、姜泡榮獲最花哨配料排行榜NO.1,講究!
蔥姜蒜之後是澱粉、辣椒、香菜和洋蔥,年輕養生隊喜聞樂見的枸杞也擠入前十五,出現了100次。
02 調料調料方面,每天離不開的食用鹽首屈一指,除了烘焙等菜品外,幾乎都與鹽息息相關。此次是生抽、白糖和料酒。
近年來隨著西餐的興起,檸檬汁、黑胡椒等西式調料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使用頻率出現了增加。
03 肉食肉食中,最受歡迎的是雞蛋,雞蛋方便製作、營養豐富的特點,使其成為我們最常吃的食材,活躍於各種炒菜、湯羹之中,所以在家時刻備幾打雞蛋無疑是明智之舉。
當你實在不想做菜時,你可以炒雞蛋、煎雞蛋、煮雞蛋、蒸雞蛋,如果某天你連鍋都不想碰,沒關係,你還可以生吸無菌蛋嘿嘿嘿。
雞蛋之後,最受歡迎的肉食依次是「二師兄」、「魚肉」、「牛肉」和「雞肉」。
04 素菜素菜中,最常見的是「胡蘿蔔」、「西紅柿」和「玉米」,他們雖然很少作為主菜登場,但是都孜孜不倦地出現在不同的菜品中,以配角的身份隱密幕後的角落,將榮耀與鮮花讓給了雞鴨魚肉們。常見的菜品包括宮保雞丁、羅宋湯、羊肉湯等,若少了他們相配,食之索然無味。
除去上述左右逢源、能屈能伸的兩棲類食材,也有很多擁有主角夢的蔬菜寧死不屈,比如菠菜、白菜和青菜,就經常以拒絕合作、只能單炒的態度出現在菜品中。
此時倔驢之首空心菜發表獲獎感言:正所謂單吃我綠色美味,混合炒讓你反胃。
四、 一百個嘴中有一百個小蔥拌豆腐了解了最受歡迎的囤貨食材,我們將帶領大家看一下人們的偏好分布。正所謂一百個人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一百個人嘴中也有一百個小蔥拌豆腐。當你信心滿滿地把一盤清蒸鱸魚端給你女朋友時,殊不知已經充滿了危險。
01 家常、快手與下飯菜生活節奏的加快,讓很多人不再有時間專注於所謂的家常菜,而會選擇更易製作的快手菜(製作方便,用材簡單)或者性價比更高的下飯菜。
對於三者的評價,快手菜整體而言更受青睞,中位數在三者中排名第一,略高於家常菜。而人們對於下飯菜則褒貶不一,評分分布更為分散。
02 雞蛋與魚常見肉類品中,我們選取了雞蛋和魚相應菜品作為對比,二者的中位數相差並不大,而分布則天差地別,人們的口味偏好可見一斑。
對於雞蛋菜品而言,評分非常集中,而人們對於魚的評分則層次不齊,下四分位在三分左右,上四分位則達到八分以上,可見人們對於魚的理解不盡相同,蒸、
炸、煮、燜、炒,怎麼做你最喜歡?
草魚、龍利魚、鯽魚、巴沙魚、三文魚、鱸魚、金槍魚、鮑魚、黑魚、帶魚、鯉魚、鯧魚、黃花魚、鯪魚、鰻魚、鰱魚、鰹魚、鮁魚、鱈魚、鯿魚、鱔魚、魷魚、青魚、刀魚、鱖魚、章魚哥、武昌魚、小黃魚、羅非魚、多寶魚、胖頭魚,哪一種魚才是你的最愛?
03 主食與面對於一些具體的主食,比如面細分出來看可能評分差異較大。北京有炸醬麵、山西有刀削麵、武漢有熱乾麵、蘭州有牛肉拉麵,粗的、細的、硬的、爛的、寬湯的、緊湯的、Q彈筋道的,各地各不同。
如果讓北方人吃南方的面,東邊人吃西邊的面,結果恐怕不會理想,這和下圖結果一致,面的評分出現了較大的分歧,分散程度較高且在每個評分段上均有分布,旅遊的小夥伴們,遊玩在外,下麵館不知道還吃得慣不?
五、最受歡迎的菜這年頭找個對象,可能「我家挺大的」已經不足以得手,還需要加上一句「我可以為你做飯」。單身汪們,為了你們幸福美滿的人生,以下幾道菜還是有必要學習一下。
我們整理了各品類中最受歡迎的(人氣數)幾道菜,無私的貢獻給大家。
雖然這些菜看起來不是特別誘人,但要是講性價比和受歡迎程度確實沒的說。
如果你左手能做油潑麵,右手還能不失優雅的做一個奧利奧鹹奶油盒子蛋糕,那麼可能你離脫單就不遠了,實在不濟,至少每個月都能給自己餵的白白胖胖的,沒有男/女朋友但是至少你還有實打實的肉呀!!!
01 家常菜02 快手菜03 下飯菜04 麵條05 烘焙六、總結的小本本更新綜上,我們分析了菜譜相關數據,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越來越多的人不局限於傳統的學做菜方式,傾向於使用網際網路(web/app)學習烹飪。
第二,對於想學習做的菜餚,大多數人認為好吃和簡單就可以。
第三,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更加青睞於方便省時的快手菜,也會去嘗試西式料理。
第四,所謂「眾口難調」也分對象,人們對於主食、雞蛋等食材做出的菜品分歧並不大,而對魚、面等地方製作差異較大的菜品則有不同的偏好。
第五,多學幾道拿手菜,不愁沒對象吧;退一萬步講,你會很多拿手菜,還要對象幹嘛?!
「學做飯吧年輕人!
你們有幸遇見手機能夠教你當大廚的時代,
但時代更有幸遇見不甘心於泡麵的你們,
不用做成我們想像中的樣子,
我們這一代人的想像力,
不足以想像你們鍋裡的焦飯。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
那麼,
做菜吧,後浪!
至少我們都可以用洗潔精擦完!」
參考資料:
[1] 數據來源於下廚房app
[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民以食為天:菜譜app行業研究報告
[3] 麵食,來源於: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A2%E9%A3%9F/2908690
數據 | YaJie
文章 | 張子豪、YaJie
編輯 | 璇璇璇璇子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Giao數據" 轉載請到微信公眾號後臺或文章末尾留言處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