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加繆:我格格不入,只為建立真實的生活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來源丨每晚推一本好書的熊貓君(ID:maishukuangmo)

作者丨熊貓君

特別鳴謝

本期主播:天舒

阿爾貝·加繆 誕辰106周年

(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在很多人的心中,加繆是當之無愧的文化偶像。

說起這個44歲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奇才,大家腦中先蹦出來的都是:

哲學、虛無、荒謬、存在主義、局外人……以及,英俊且優雅的個人魅力。

法國BVA調查所作的民意調查顯示,在「20世紀作家中誰最讓你心動」這類問題上,加繆拿到了4.5的高分,薩特只有0.8。

加繆與薩特

但在當時,加繆似乎永遠是一個邊緣人。

他就像自己筆下的「局外人」,一生都在這荒誕的世界中格格不入。

01

1914年,加繆出生的第二年,父親應徵入伍,在一戰的戰場上不幸身亡。

當局甚至連完整的遺體都無法寄回來,只寄回了遇難者體內的彈片。

母親大受打擊,雙耳輕微失聰,整日沉默。

迫於生計,她不得不帶著孩子回了娘家,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個貧民窟裡。一起擠在這裡的還有外祖母和舅舅。

家裡沒有自來水,沒有電,也沒有書。

為了養活孩子,母親四處打零工賺錢。而荒謬的是,其中還有一份是在彈藥廠,負責填充彈藥。

在生存面前,母親的溫柔、疼愛全都是無稽之談。

她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就是在外祖母用鞭子抽打孩子們的時候,說一句「別打腦袋」。

童年時的加繆

加繆的代表作《局外人》中,開篇第一句就是震驚世界的「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主人公默爾索參加母親的葬禮,全程卻昏昏沉沉,沒掉一滴眼淚。甚至第二天就和偶遇的女同事約會。

也正因為如此,在後來他過失殺人時,法庭因為他如此不近常理的冷血表現,判了他死刑。

但事實上,看到後面才能明白主人公默爾索對母親真實的愛。

他十分清楚,不論是他媽媽還是他自己,並不期望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而且也不期望從任何人那裡得到什麼。

他也十分清楚,生活和死亡,都意味著什麼。

媽媽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了解脫,準備把一切再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

也許在默爾索身上,加繆投射了自己對母親的情感,一種帶著悲憫、理解和彆扭的孺慕之情。

他曾在散文中說母親「從未給過愛憐」,但他也在獲得諾獎之後說,「媽媽,我此刻最想念你」。

02

1934年,年僅21歲的加繆娶了西蒙娜·伊埃為妻。

西蒙娜·伊埃

西蒙娜在當地很有名,她驚人的美貌和離經叛道的舉止,導致「當她走在大街上,阿爾及爾的年輕人都能認出她」。

但讓加繆更感到苦惱的是另一個問題。

為了減輕痛經之苦,西蒙娜的家人從她14歲開始就給她服用嗎啡。毫不意外地,西蒙娜由此養成習慣。

據說為了獲得毒品,她甚至會和診所醫生私通。

加繆的一個朋友說,加繆是抱有一種「天使的心態」,費盡心思想將自己的愛人從泥潭中拯救出來,可惜最終於事無補。

兩年以後,他們分手,又過了幾年正式離婚。

這段感情的破裂對加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此他更加敏感、情緒化,帶著一種報復性的傲慢。

他在給密友的信中曾說:

我所熱愛和忠實的第一個人逃離了我,因為毒品,因為背叛。

也許許多事情都緣於此,緣於空虛,緣於對更深刻痛苦的恐懼,然而我已經接受了如此多的痛苦,但是從那之後,反過來,我逃離了所有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想要所有人都逃離我。

他一度拒絕長久專一的兩性關係,即使和第二任妻子弗蘭西娜·弗爾結婚以後也沒有停止過沾花惹草,同時愛著幾個女人,和情人的關係幾乎是公開的。

在第一段婚姻失敗時,他正在寫自己的長篇處女作《快樂的死》,一本灼熱而充滿才氣的小說。

但因為失戀的痛苦、當時社會的動蕩、政局的混亂,他將這本書擱置在一旁,將主人公的名字梅爾索稍作修改,寫了自己最經典的代表作《局外人》。

擁有人人豔羨的財富、不斷尋找人生下一個快樂源泉的梅爾索,變成了游離在人類社會規則之外、用最真實的心透過塵埃直擊世界本質的默爾索。

03

1957年,因為《局外人》,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但這項文學界的至高榮耀,也無法讓他真正快樂。

1957年12月10日,斯德哥爾摩,加繆在獲得諾獎後

彼時加繆陷入了文思枯竭的打擊,長達幾個月之久。

他不是任何重要團體推舉的候選人,而且當時大家普遍都覺得諾獎是應該用以褒獎一位作家的畢生文學成就,但加繆不過才44歲。

所以當他得到獲獎消息時,震驚到臉色發白,連連說應該是法國文學大師馬爾羅獲獎才對。

接著新一輪的打擊隨之到來,所有和加繆不合的作家、批評家在各個陣地開始了冷嘲熱諷,刻薄地在報紙上諷刺道:

「人們不禁要問,加繆是不是開始走下坡路?瑞典科學院有沒有錯把僵化老朽封為文學新人?」

在當時動蕩的時局下,人們似乎忘了加繆從來都只是一位文學家,他獲得諾獎是因為他的文學成就。

但不論如何,加繆還是將獲獎作為他人生新階段的起點。

他買了喜歡的房子,創作新作品——「整個思想真正的開始」《第一個人》。

更重要的是,他還重返自己熱愛的戲劇創作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劇團,從充滿妒忌和較量的作家圈子躲到像大家庭一樣的劇團中,和演員們一塊吃飯喝酒。

加繆在一場排練之後親吻女演員

似乎一切都在朝著輕鬆的方向行進。

直到1960年,那場荒唐又詭異的車禍發生,年僅47歲的加繆當場去世,現場還有未完成的《第一個人》的手稿。

關於這場車禍,文學界曾提出了各種質疑。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加繆非常厭惡開快車。

他曾說過:

「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死在路上更愚蠢的了。」

但,就像薩特為這位曾經的朋友寫的悼詞中所說的:

對於所有愛過他的人來說,他的死包含有一種難以忍受的荒謬性。

加繆一生都在用文字清醒地、平實地描述這世界的荒誕。

他曾說自己沒有任何一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以自己為原型,但他始終和默爾索一樣,都是一個局外人。

他作品中常常彌發著令人窒息的孤獨感,每一個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的人,都能在加繆的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他也曾為「融入」做過努力,得到的卻是痛苦不堪。他在筆記中寫道:

有幾年我想讓所有的人滿意,強迫自己像眾人一樣生活。

我為此說了許多不得不說的話,即便在感到被孤立時也是如此。

可到頭來還是一場災難。……

現在我必須建立一種真實的生活。

《局外人》是他看透了社會規則的本質之後,對這個荒誕的世界作出的最冷峻也最驕傲的反擊。

沒有「人之常情」的默爾索,要比所有在虛偽、懦弱、麻木中生活的人,更知道如何以一顆最原始的真心去熱愛世界。

他在《局外人》中,為有著同樣感受的人發聲:

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的人,寧肯避免與他們來往。

相反,我們常對與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

我們並不希望改掉弱點,只希望受到憐憫與鼓勵。

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

在那個把控文化的人和物都浮躁地聚攏在巴黎左岸的年代,加繆竭盡全力,將自己從沙龍聚會、社會名流、榮譽勳章中剝離開,拒絕成為偶像,拒絕一切形式的捧譽,成為真正的局外人。

但那又怎樣?

就像加繆自己說的:

在隆冬,我終於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04

《局外人》摘錄

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

一定要讀《局外人》

當我不想聽對方講話的時候,

我就做出贊同的樣子。

我也沒有時間,

去對我不感興趣的事情,

再發生興趣了。

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

無論如何,

生活都是一樣的。

我可能不確定

什麼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但我非常確定

什麼是我不感興趣的事情。

到頭來,

人什麼都能習慣。

多少健康的人,

都或多或少希望過

他們所愛的人死去。

人永遠也不該演戲。

真正的毛病是衰老,

而衰老是治不好的。

贈書福利

在人類文學史上,《局外人》以其獨特的視角展示了世界的荒誕性,成為二十世紀整個西方文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作品。「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哲學中至為經典的人物形象和至為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局外人》

作者:阿爾貝·加繆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

在本期周末讀書下面留言,獲得點讚數前2名(點讚數需不少於50)的讀者將獲得贈書一本,同時,21君會在前二名以外挑選部分留言走心的讀者,也免費贈送《局外人》一本。

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每四期連續贈書的活動中,同一讀者只能獲獎1次(同一微信ID、手機號、地址均視為同一讀者)

我們將在明晚的夜讀中公布獲獎名單喲~獲得贈書的小夥伴記得按照時間留下你的地址,逾時不候喔~(所以點讚前2的截止時間是11月8日20:00-21:00之間喲~註:準確的時間以21君的截圖為準;如遇突發新聞也有可能提前截圖。)

本文來源 /每晚推一本好書的熊貓君(ID:maishukuangmo)

本期主播 / 天舒

配圖來源 / 《局外人》等

本期編輯 / 阿巷;實習生 思純

相關焦點

  • 加繆《局外人》:表裡如一的默爾索,卻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
    她在演唱會上只想說謝謝,所以,她就只說了謝謝。可見,王菲是個真性情女子。她不屑說一些虛情假意的話語來討觀眾歡心,她深知她所要表達的東西全都在她的音樂上。因此,她擁有眾多忠誠粉絲。提到王菲的真,不得不說法國作家加繆的成名作《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同樣是表裡如一的人,可為何默爾索要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 加繆:我反抗故我在
    加繆既是博古通今的現代文化大家,又絕非一個在書本中討生活的書齋學者,絕非一個靠邏輯與推理建立起自己理論體系的理論家,他的理論形態充盈著生活的汁液,如果他不是從實際生活與書本知識兩個方面汲取了營養,他怎麼能寫出既有深遠的精神境界、又充滿了對人類命運與現實生活的蒼涼感的作品與論著?這是加繆使中國讀者容易有親切感的一個重要方面。
  • 加繆《局外人》:在荒謬的世界裡,想做真實的自己,很難!
    默爾索不是冷漠無情,不是麻木不仁,只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追求絕對和真實的執著和激情——加繆阿爾貝·加繆,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默爾索的叛逆做法,是在向虛偽的世俗挑戰,必然會引起人們的不適,這也為後續的審判埋下伏筆。2.生活中的特立獨行,以無所謂態度對待身邊人,只因他討厭虛情假意的生活。
  • 薩特致加繆的悼詞:在可怕的日子中點亮語詞的燭光
    原創: 宋烈毅 文學報薩特和加繆,兩人的友誼和爭論一直為人們所關切。1960年,加繆死於一場車禍,薩特為他寫的悼詞,幾乎可以視作一篇簡略回顧加繆作品風格和寫作歷程的文章。今天的夜讀,作家宋烈毅為您解讀。
  • 我做了個「分貝試驗」,發現生活中真正的「安靜」已經不多了
    「這兩天沒休息好,隔壁在裝修」,這個原因讓人啞笑,生活總是比我們意想中來的更加骨感和真實。 曾經網上有個段子這麼說:似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一個正在裝修的鄰居,或是有過一個小孩子正在學鋼琴的鄰居。但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似乎已經被當成一種「正常現象」,甚至變成了大眾自我調侃的段子。 基於此,我做了一個「分貝實驗」:我測試了十餘個自己生活中真實場景中的分貝數,想看看自己到底生活在什麼樣一個噪音水平的生活環境當中。
  • 她在農村踐行性別運動「我的生活就是我的社運場域」
    「土拉客」2012年成立,開始於一個多元成家的同志實驗團體,是致力在「農業X性別」的生態耕種與性別運動、實踐多元成家的實驗組織。起初,大伙兒一共四個女生在桃園大溪種田,到了2014年,四人共同遷到宜蘭,一方面和其他來到宜蘭的小農一樣,租地代耕,另方面也繼續從事「農業X性別」的實踐行動。
  • 阿爾貝·加繆 為不幸的人們,帶去真正有意義的幸福
    每個熱愛生命的人,都難逃一死,但這並不妨礙他曾經充分地生活,不妨礙他懷著對生者命運的留戀去面對死亡。正如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在為加繆撰寫的悼文中所說,「當那扇門在他身後關上時,他已經在門的這邊寫出了與他一起生活過、對死亡有著共同的預感與憎恨的每一個藝術家所希望做到的事:我曾在世界上生活過。」
  • 想要靠「島國教程」將姑娘哄上床?姑娘們愛看的AV才是你挑燈夜讀的對象!
    全球的直男們在各大網站費盡一切心思搞「教學資源」,孜孜不倦的在屏幕前「點燈夜讀」。在「下課後」還不忘禮貌的回覆一句:「感謝樓主資源,祝好人一平安!」只不過,在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當無數直男幻想能夠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在能在姑娘的床上「精」榜提名時,卻發現:根本行不通!氣急敗壞的他們只能一邊手握「爛筆頭」,一邊抱怨「老師」的錯誤教學。
  • 「夜讀」總是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哪怕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會經常閃過奇怪的念頭,或者翻翻書、刷刷知乎、到處閒逛……同樣,我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可能也就幾分鐘而已,也許比許多人還要短。甚至,長遠來看,要說我「專注於寫作和做產品」也很奇怪,因為我的生活裡還有許多其他事情。我常常心血來潮去接觸一些新東西,涉獵一些新領域,甚至有時候會耽誤正事……從這個角度來看,很難說我是一個「有專注力」的人。
  • 阿爾貝·加繆: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阿爾貝·加繆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 1913-1960),法國作家、哲學家,存在主義文學、「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加繆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加繆)作為一個藝術家和道德家,通過一個存在主義者對世界荒誕性的透視,形象地體現了現代人的道德良知,戲劇性地表現了自由、正義和死亡等有關人類存在的最基本的問題。」
  • 「夜讀」千年「水眼頭」 百年水井巷
    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如今王紅麗對水井巷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近年來,西寧的大樓、廣場、街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力盟、唐道、萬達等繁華商業街區相繼建成,西寧中心區域似乎發生了『西移』,老水井巷在這之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這不,從去年開始,水井巷也不甘落後,開始了『變身改造』工程。」
  • 加繆:反抗者要求的,不是生命,而是生命的意義
    這顆太陽也許得自北非地中海畔的生活體驗,貫串起他的作品,將人類的真實情境暴露無遺,層層摧毀自欺的帳幕,指出人性的根本荒謬;再逐步引領自覺的新人踏上自由之途。馬塞爾稱許他「使『人文主義者』一詞重獲意義」自然有其道理。薩特的追悼詞說:「這位荒謬的笛卡爾,拒絕離棄道德的安全途徑,以跳上現實的不安全路子。」道德與現實正是他倆的分歧所在。加繆的道德理想是什麼?
  • 阿爾貝·加繆:從荒誕到反抗,這是決定性的進步
    在這些偉大逆行者的背影中,加繆為我們展現了人性之光的高貴與璀璨,並且告訴我們,「在人類身上值得讚美的比應當蔑視的東西更多」。今天,我們依然在閱讀《鼠疫》。甚至,我們完全有理由攜帶著現實經驗進入這部小說。相信加繆本人對此也會深表贊同。因為這代表著我們通過閱讀文學開始了對現實生活的思考,穿過小說的虛構透視我們真實的人生,去追問生命的真諦。《鼠疫》的象徵性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
  • 大學生活真實指南
    這是一生中少有的美好時光,身處其中的人不用為稻粱謀,能做最具想像力的夢,並一步步靠近它。然而,我們擁有美好的當下,自己往往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才有了「工作後才知道,學生時代真是太美好了」的感嘆。如果說大學生最缺乏什麼,不是時間,不是金錢,亦不是夢想,而是經驗。昆德拉說過,只發生一次的東西,沒有意義。而經驗,是我們對「人生一次性」的反叛。
  • 「物我兩忘」、「梵我一如」、「我思故我在」究竟什麼是「我」?
    撰文:川流中國人以「物我兩忘」之藝術境界為高,印度人以「梵我一如」為終極目的,西方人則以「我思故我在」為哲學的裡程碑。究竟這個「我」是什麼?如何去理解這個「我」呢?佛陀從生命所面對的種種憂悲惱苦、疑惑恐懼作層層追溯,他看到世間無盡苦惱的根源,正是世人因無知而執著,以為有一個永恆不變、獨立存在的「自我」而來的。佛陀就是第一個徹底擺脫了這個「我執」的枷鎖,得到自由自在的聖人。「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 要懂生活,也要懂做夢「一周書單」
    這一周為你推薦4本書。
  • 「夜讀」年輕人,你為什麼脫髮?
    而有很多 90 後,由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壓力、精神狀態等原因,會出現斑禿、休止期脫髮等問題。所以我強烈建議, 20+歲的男生,關注一下自己的頭髮,顏值和年齡別差距太大。男性表現為各種類型的發量減少(髮際線後移、地中海等等),女性則表現為「瀰漫」的發量減少。2000 年前人們就注意到太監不易脫髮的現象,但人們一直沒琢磨透雄激素與脫髮有關。目前的理論認為,睪酮,尤其是二氫睪酮,是導致毛囊萎縮的第一大壞蛋。
  • 這個夏令營裡,我見證了孩子的「偉大」與「卓越」
    ,一個事件的前因、經過、後果我好像都很難描述出來」說完之後,我想拼命地想出來一個故事,但是我發現自己會自動忽略、跳過很多的故事細節,我就心裡在想「講故事還真是一個需要訓練的事情」。我一直都在負責撰寫「蜂窩看日常」欄目,「看日常」的文章更多地是從多角度去「較真」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現象,例如鍾美美事件、繆可馨事件、「神獸」的濫用等,所以我更多地是在構建觀點和論述,而非故事。
  • 從《金剛經》、《圓覺經》、《涅槃經》中看「無我」與「我相」
    編輯:普寂緣起與大意本篇主要是談我義及由此體相關係而衍生的「我相」(此「我相」有別於下文中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中的「我相」,故以引號標示) 。眾所周知,無我是佛法基本理論。《金剛經》中述及的「我相」更可細分為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 「搬運」的網際網路千篇一律,有趣的豆瓣小組萬裡挑一
    在這種可預測的標籤化環境中,身邊的一個朋友說:「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豆瓣小組,因為他們有人味。」「人味」是什麼?在身邊的朋友看來,豆瓣小組的「人味」是對人類不可捉摸行為的震驚,會讓你不禁感嘆「還有這樣」或者「這世界還有這種東西」的意外。「加入這個小組你就會被踢出去」就是一個讓人意外的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