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涉外收入申報時限縮短為5天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30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公告,宣布從2003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國際收支涉外收入5個工作日內申報。這是自2001年9月1日將國際收支涉外收入申報時限由25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後的又一次提速。

  為了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國際收支統計提出的更高要求,更加及時地反映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狀況,更好地服務於宏觀經濟分析和社會各界,自2003年1月1日起,任何收款人在其解付銀行收到涉外收入款項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均應前往該解付銀行,辦理涉外收入申報。

  涉外收入申報時限的縮短,是國際收支統計工作不斷完善的重要一步,有利於提高我國國際收支統計信息的時效性,推進我國涉外經濟統計透明度的建設,更好地滿足統計分析和宏觀經濟決策的需要,也有助於全社會更加及時、全面地了解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狀況。

  公告稱,對未在規定的期限內按要求申報涉外收入的收款人,其在申報期限到期之日起3個月內又從境外收到款項時,必須先辦理所有未申報涉外收入的補申報手續,並經所在地國家外匯管理局機構確認後,銀行方可為其辦理解付手續。對於違反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有關規定的行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將根據其情節輕重依法給予相應處罰。

  背景資料

  一、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統計申報

  國際收支是系統記錄一個國家在特定時期內與世界其它地方的各項經濟交易的統計體系,能夠完整、科學地反映一國涉外經濟發展的全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收支統計對了解世界經貿發展與國際資本流動趨勢,有效監測外部潛在風險,調控宏觀經濟和預測經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從1996年開始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通過申報採集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系統每年採集約1000萬筆的涉外收支交易數據,涉及非金融機構近50萬家,年資金收付量已達到近5000億美元。在此基礎上,我國已實現按半年公布國際收支統計數據,並於2002年4月正式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公布通用系統(GDDS)。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範圍: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所有經濟交易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非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所有跨境收支經濟交易。中國居民是指:(1)在中國境內居留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國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在境內的留學生、就醫人員、外國駐華使館領館外籍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除外;(2)中國短期出國人員(在境外居留時間不滿一年)、在境外留學人員及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工作人員及其家屬;(3)在中國境內依法成立的企業事業法人(含外商投資企業及外資金融機構)及境外法人的駐華機構(不含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外國駐華使館領館);(4)中國國家機關(含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團體、部隊。除此之外屬於非居民。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原則:根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第六條規定,國際收支申報實行交易主體申報的原則,採取間接申報與直接申報、逐筆申報與定期申報相結合的辦法。通過金融機構進行的國際收支間接申報,由對外收付款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在「解付銀行」或「付款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申報。

  二、如何辦理國際收支間接申報

  國際收支間接申報是指通過金融機構進行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按資金流向可以分為支出申報和收入申報。

  涉外收入申報是指涉外收入的收款人在收到銀行的涉外收入通知書後,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按要求填寫《涉外收入申報單》的各項內容,通過銀行完成相關申報。具體來說,發生涉外收入的單位或個人在收到款項之日(以解付行入帳通知書的日期戳記為準)起5個工作日內,到該解付銀行,分別按照《涉外收入申報單(對公單位)》、《涉外收入申報單(對私)》的格式和要求逐筆填寫申報單,並將填寫完整、準確的申報單交解付銀行。

  通過銀行辦理對外付款的單位和個人,應在提交付款委託書等文件的同時,分別按照《貿易進口核銷單(代申報單)》、《非貿易(含資本)對外付款申報單》、《對外付款申報單(對私)》的格式和要求填寫申報單,並將填寫完整、準確的申報單交付款銀行。

  三、填寫申報單時應注意的事項:

  1、申報號碼。申報單中的「申報號碼」欄由銀行負責編制。

  2、交易編碼與交易附言。申報單中的「國際收支交易編碼」欄,由申報人根據該筆涉外收入和對外付款的交易性質,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編制的國際收支交易編碼表,對應正確填寫。交易附言是對該筆涉外收支交易性質的簡要描述,應與交易編碼相吻合。

  3、收/付款人的國別或地區。申報單中有關收/付款人國別是指收/付款人常駐的國家或地區,而不是指收/付款銀行所在的國家或地區。

  4、申報人的籤章。單位申報時,在申報單上,不含貿易進口付匯核銷單(代申報單),除可以蓋單位公章和財務章外,也可以自行刻制「XX國際收支申報專用章」,在銀行備案後,專用於國際收支申報。個人申報時,可以籤名,也可以蓋人名章。

相關焦點

  • 外匯管理局有關人士就提高申報時效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於提高國際收支涉外收入申報時效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自2001年9月1日起,國際收支涉外收入申報期限由原來的25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到2003年1月1日縮短到5個工作日。記者就此專門採訪了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
    為進一步規範申報主體通過境內銀行進行涉外收付款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修訂發布《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匯發〔2020〕16號文印發,以下簡稱《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的通知》(匯發〔2015〕27號)同時廢止。
  • 買賣外匯國際收支申報資金屬性混淆現象應予以關注
    我分局通過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系統和國際收支涉外收付款系統非現場監測分析發現,部分境內個人通過境內平臺公司在境外外匯平臺公司買賣外匯,所涉及匯出匯入資金主要申報在職工報酬、贍家款和留學學費及旅遊項下。該情況的發生造成資金屬性混淆,大大降低了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準確性,建議給予關注。
  •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疫情防控期間,銀行參照本條(第六條),在確保交易真實性、合法性的前提下,可先行為企業辦理疫情防控物資的特殊出口收匯業務(如:支援境外疫情防控等),同時做好涉外收付款申報交易附言的標註(標註「疫情防控」字樣)和向外匯局的報備手續。
  • ...印發《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指引(2019年版)》的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局、外匯管理部,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全國性中資銀行:為進一步規範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完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便於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境內銀行以及申報主體更準確地理解申報的具體要求,國家外匯管理局修訂形成《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指引(
  • 個人外匯業務 收支申報
    答:服務貿易項下付匯按《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法規的通知》(匯發〔2013〕30號)提供相關憑證辦理,通常不存在預付的概念,不區分是否為預付。 悟鹹:境內資產變現帳戶資金,若匯款人與股權受讓方不一致,能否入帳?
  •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2020年11月份外匯收支...
    (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2020年11月份外匯收支形勢答記者問)
  • 哪些交易需要向外匯管理局申報
    國家為了監測我國的國際收支方便制定宏觀政策,制定了我國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許多涉外收付款都要通過經辦銀行向外匯管理局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也叫間接申報。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哪些交易是進行間接申報的。國際收支間接申報首先我們來說說申報的主體。我們將主體分為兩類,分別是境內居民和境內非居民,再將這兩類分別區分為個人和機構,一共得到四類。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20年11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
    2020年11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28009億元人民幣,對外付款27986億元人民幣,涉外收付款順差23億元人民幣。2020年1-11月,銀行代客累計涉外收入269043億元人民幣,累計對外付款264732億元人民幣,累計涉外收付款順差4311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值,2020年11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4239億美元,對外付款4236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4億美元。
  • 銀行結售匯和涉外收支更趨平衡
    本報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邱海峰)「7月銀行結售匯和涉外收支更趨平衡,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19日表示,外匯市場預期平穩,主要渠道的跨境資金流動狀況穩中向好。  當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銀行結售匯逆差61億美元,環比減少68%。
  • 國家外匯管理局整理髮布外匯統計時間序列數據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政府網站(www.safe.gov.cn)上按照時間序列集中發布了外匯統計數據。這是國家外匯管理局首次系統性地整理和發布外匯統計時間序列數據。    近年來,適應涉外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國際通用指標和技術標準編制了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投資頭寸表、外匯儲備規模、外債餘額與結構等一系列統計數據,對分析涉外經濟形勢、監測跨境資本流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社會公眾對外匯統計數據的關注度也與日俱增。
  • 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4日訊 (記者 姚進)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國家外匯管理局機關各級黨組織積極投身疫情防控
    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機關各級黨組織積極投身疫情防控   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分析形勢,緊緊抓牢外匯管理助力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毫不鬆懈推進各項工作。外匯局各基層黨組織持續發揚攻堅克難精神,立足崗位創新舉措,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外匯管理系統落實落地。
  • 外匯局寶雞市中心支局召開2019年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工作座談會
    為了進一步提升轄區各外匯指定銀行國際收支申報數據的質量,強化業務合規,確保工作高效進行。5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寶雞市中心支局召開了2019年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工作座談會。全轄各外匯指定銀行主管行長、國際業務負責人以及外匯管理科全體人員,共計30餘人參加會議。
  • 深度詳解外匯管理局《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
    第三十七條支付機構應按照《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匯發〔2015〕27號印發)、《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指引(2016年版)》(匯發〔2016〕4號印發)等國際收支申報相關規定,在跨境交易環節(即實際涉外收付款項時)對兩類數據進行間接申報:一類是集中收付或軋差淨額結算時支付機構的實際涉外收付款數據;另一類是逐筆還原集中收付或軋差淨額結算前境內實際收付款機構或個人的原始收付款數據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多項措施優化貿易新業態發展
    來源:央視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多項措施優化貿易新業態發展 為更好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促進外貿提質增效,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天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
  • 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
    來源:央視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11月銀行結售匯順差30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1月,銀行結匯11636億元人民幣,售匯11439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197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值
  • 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公  告2021年 第1號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規範外匯管理行政許可行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外匯管理行政審批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匯發〔2015〕31號)進行修訂,形成《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 外匯局:放寬貿易新業態外匯政策,優化外匯服務
    5月20日,據外匯局官網信息,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就外匯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據了解,為更好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外匯局在廣泛聽取貿易新業態市場主體意見和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發布《通知》,優化貿易新業態外匯政策,提升相關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水平,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貿易新業態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