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21-03-02 政策與法規

國家外匯管理局


公  告


2021年 第1號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規範外匯管理行政許可行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外匯管理行政審批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匯發〔2015〕31號)進行修訂,形成《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請你分局(外匯管理部)收到本通知後,立即轉發轄內中心支局、支局予以落實,同時做好指導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點擊圖片可放大)

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

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53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已經2008年8月1日國務院第20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總 理 溫家寶

二○○八年八月五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

(1996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3號發布 根據1997年1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2008年8月1日國務院第20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外匯管理,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及其分支機構(以下統稱外匯管理機關)依法履行外匯管理職責,負責本條例的實施。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

  (一)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

  (二)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

  (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

  (四)特別提款權;

  (五)其他外匯資產。

  第四條 境內機構、境內個人的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以及境外機構、境外個人在境內的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五條 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

  第六條 國家實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應當對國際收支進行統計、監測,定期公布國際收支狀況。

  第七條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為客戶開立外匯帳戶,並通過外匯帳戶辦理外匯業務。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依法向外匯管理機關報送客戶的外匯收支及帳戶變動情況。

  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禁止外幣流通,並不得以外幣計價結算,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九條 境內機構、境內個人的外匯收入可以調回境內或者存放境外;調回境內或者存放境外的條件、期限等,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根據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管理的需要作出規定。

  第十條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依法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遵循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

  第十一條 國際收支出現或者可能出現嚴重失衡,以及國民經濟出現或者可能出現嚴重危機時,國家可以對國際收支採取必要的保障、控制等措施。

第二章 經常項目外匯管理

  第十二條 經常項目外匯收支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

  外匯管理機關有權對前款規定事項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經常項目外匯收入,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留或者賣給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

  第十四條 經常項目外匯支出,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關於付匯與購匯的管理規定,憑有效單證以自有外匯支付或者向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購匯支付。

  第十五條 攜帶、申報外幣現鈔出入境的限額,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

第三章 資本項目外匯管理

  第十六條 境外機構、境外個人在境內直接投資,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後,應當到外匯管理機關辦理登記。

  境外機構、境外個人在境內從事有價證券或者衍生產品發行、交易,應當遵守國家關於市場準入的規定,並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登記。

  第十七條 境內機構、境內個人向境外直接投資或者從事境外有價證券、衍生產品發行、交易,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登記。國家規定需要事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或者備案的,應當在外匯登記前辦理批准或者備案手續。

  第十八條 國家對外債實行規模管理。借用外債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併到外匯管理機關辦理外債登記。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負責全國的外債統計與監測,並定期公布外債情況。

  第十九條 提供對外擔保,應當向外匯管理機關提出申請,由外匯管理機關根據申請人的資產負債等情況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決定;國家規定其經營範圍需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的,應當在向外匯管理機關提出申請前辦理批准手續。申請人籤訂對外擔保合同後,應當到外匯管理機關辦理對外擔保登記。

  經國務院批准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進行轉貸提供對外擔保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批准的經營範圍內可以直接向境外提供商業貸款。其他境內機構向境外提供商業貸款,應當向外匯管理機關提出申請,外匯管理機關根據申請人的資產負債等情況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決定;國家規定其經營範圍需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的,應當在向外匯管理機關提出申請前辦理批准手續。

  向境外提供商業貸款,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登記。

  第二十一條 資本項目外匯收入保留或者賣給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但國家規定無需批准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 資本項目外匯支出,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關於付匯與購匯的管理規定,憑有效單證以自有外匯支付或者向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購匯支付。國家規定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的,應當在外匯支付前辦理批准手續。

  依法終止的外商投資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清算、納稅後,屬於外方投資者所有的人民幣,可以向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購匯匯出。

  第二十三條 資本項目外匯及結匯資金,應當按照有關主管部門及外匯管理機關批准的用途使用。外匯管理機關有權對資本項目外匯及結匯資金使用和帳戶變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章 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管理

  第二十四條 金融機構經營或者終止經營結匯、售匯業務,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經營或者終止經營其他外匯業務,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經外匯管理機關或者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第二十五條 外匯管理機關對金融機構外匯業務實行綜合頭寸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制定。

  第二十六條 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利潤以及因本外幣資產不匹配需要進行人民幣與外幣間轉換的,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

第五章 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市場管理

  第二十七條 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第二十八條 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和符合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條件的其他機構,可以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交易。

  第二十九條 外匯市場交易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三十條 外匯市場交易的幣種和形式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

  第三十一條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依法監督管理全國的外匯市場。

  第三十二條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外匯市場的變化和貨幣政策的要求,依法對外匯市場進行調節。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 外匯管理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

  (二)進入涉嫌外匯違法行為發生場所調查取證;

  (三)詢問有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的機構和個人,要求其對與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直接有關的事項作出說明;

  (四)查閱、複製與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直接有關的交易單證等資料;

  (五)查閱、複製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的當事人和直接有關的單位、個人的財務會計資料及相關文件,對可能被轉移、隱匿或者毀損的文件和資料,可以予以封存;

  (六)經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或者省級外匯管理機關負責人批准,查詢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的當事人和直接有關的單位、個人的帳戶,但個人儲蓄存款帳戶除外;

  (七)對有證據證明已經或者可能轉移、隱匿違法資金等涉案財產或者隱匿、偽造、毀損重要證據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凍結或者查封。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外匯管理機關的監督檢查,如實說明有關情況並提供有關文件、資料,不得拒絕、阻礙和隱瞞。

  第三十四條 外匯管理機關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或者調查,監督檢查或者調查的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出示證件。監督檢查、調查的人員少於2人或者未出示證件的,被監督檢查、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

  第三十五條 有外匯經營活動的境內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

  第三十六條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發現客戶有外匯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外匯管理機關報告。

  第三十七條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為履行外匯管理職責,可以從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獲取所必需的信息,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應當提供。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應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通報外匯管理工作情況。

  第三十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舉報外匯違法行為。

  外匯管理機關應當為舉報人保密,並按照規定對舉報人或者協助查處外匯違法行為有功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有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或者以欺騙手段將境內資本轉移境外等逃匯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限期調回外匯,處逃匯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逃匯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有違反規定以外匯收付應當以人民幣收付的款項,或者以虛假、無效的交易單證等向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騙購外匯等非法套匯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對非法套匯資金予以回兌,處非法套匯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非法套匯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規定將外匯匯入境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

  非法結匯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對非法結匯資金予以回兌,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規定攜帶外匯出入境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金額20%以下的罰款。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海關予以處罰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三條 有擅自對外借款、在境外發行債券或者提供對外擔保等違反外債管理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違反規定,擅自改變外匯或者結匯資金用途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

  有違反規定以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或者劃轉外匯等非法使用外匯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者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未經批准擅自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業務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經批准經營結匯、售匯業務以外的其他外匯業務的,由外匯管理機關或者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依照前款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七條 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經營相關業務:

  (一)辦理經常項目資金收付,未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的;

  (二)違反規定辦理資本項目資金收付的;

  (三)違反規定辦理結匯、售匯業務的;

  (四)違反外匯業務綜合頭寸管理的;

  (五)違反外匯市場交易管理的。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對機構可以處3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

  (二)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提交有效單證或者提交的單證不真實的;

  (四)違反外匯帳戶管理規定的;

  (五)違反外匯登記管理規定的;

  (六)拒絕、阻礙外匯管理機關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或者調查的。

  第四十九條 境內機構違反外匯管理規定的,除依照本條例給予處罰外,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給予處分;對金融機構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外匯管理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外匯管理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對行政複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境內機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部隊等,外國駐華外交領事機構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除外。

  (二)境內個人,是指中國公民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連續居住滿1年的外國人,外國駐華外交人員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除外。

  (三)經常項目,是指國際收支中涉及貨物、服務、收益及經常轉移的交易項目等。

  (四)資本項目,是指國際收支中引起對外資產和負債水平發生變化的交易項目,包括資本轉移、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衍生產品及貸款等。

  第五十三條 非金融機構經營結匯、售匯業務,應當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批准,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關焦點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處罰辦法》
    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有關要求,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印發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處罰辦法》(全文)
    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告〔2020〕第1號為規範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簡稱外匯局)行政處罰程序,保障和監督外匯局依法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複議程序》
    《國家外匯管理局行政複議程序》(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告〔2020〕第2號,以下簡稱《複議程序》)。《複議程序》共二十一條,修訂重點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規範外匯行政複議工作程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外匯管理部門實踐,細化從複議申請、受理、審查到作出複議決定等行政複議實施程序,保障複議程序合法規範有序。二是強化對行政複議的權力約束和監督。
  •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5.2020年3月3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聯合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關於外匯管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發展的通知》(粵匯發[2020]15號),共8條措施。
  • 國家外匯管理局: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0日訊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擴大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以下合稱「合格境外投資者
  • 深度詳解外匯管理局《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
    國家外匯管理局於2019年4月29日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的通知》(匯發〔2019〕13號,以下簡稱《通知》)。外匯政策老中E立即對政策進行了解讀,授權本公眾號分享發布,須轉發的請徵得E的同意。
  • 國家外匯管理局:支持「網上辦、預約辦、郵寄辦」等辦外匯業務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封面新聞記者粟裕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金融系統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有關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國務院金融委的指導下,切實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一是建立外匯政策綠色通道,積極支持疫情防控。簡化疫情防控所需物資的進口付匯、捐款收匯、資本項目收入支付、跨境融資等業務辦理要求。包括湖北在內的全國外匯分支局指導銀行特事特辦、急事速辦。
  •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2003年8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新的《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 國家外匯管理局政策「加力」 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特事特辦、急事速辦,國家外匯管理局天津市分局根據情況隨即指導業務經辦銀行開啟防疫物資採購的綠色通道,在1個小時內為企業辦理了開戶、人民幣資金劃轉、購付匯等全流程業務,成功將4萬多美元的防疫物資採購款匯出,並免除了全部手續費。近期,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各類外匯業務,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多項政策措施,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企業支持力度。
  • 【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國家外匯管理局面試名單/最低分數線
    【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國家外匯管理局面試名單/最低分數線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19國家外匯管理局面試名單,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修改
    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20日從銀監會獲悉,近日,為貫徹落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神,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工作,增強銀行抵禦風險能力,銀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
    為進一步規範申報主體通過境內銀行進行涉外收付款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修訂發布《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匯發〔2020〕16號文印發,以下簡稱《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的通知》(匯發〔2015〕27號)同時廢止。
  •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試行)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試行)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年10月12日以粵工商企管字〔2015〕415號發布 自2015年10月12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加強對企業信息公示的監督管理,優化抽查工作流程,統一執法標準,規範企業公示信息抽查工作,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等行政法規、國務院有關規定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暫行辦法》具體要求,制定本實施細則。
  •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公開招聘公告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是國家外匯管理局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外匯管理政策與法律法規、國際收支、資本流動和匯率等相關系統性、前瞻性和戰略性問題的研究,並開展對外政策宣傳及學術交流合作等工作。三、招聘職位及具體要求詳見《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公開招聘崗位及資格條件》。
  • 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0年版)》
    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0年版)》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外匯服務質量,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經常項目外匯業務指引的通知
  • 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10例外匯違規案例
    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12月4日消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六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2號),國家外匯管理局加強外匯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通過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行為,維護外匯市場健康良性秩序。
  • 深圳市體育局關於印發《深圳市體育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的通知...
    深圳市體育局  關於印發《深圳市體育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的通知      (2005年11月23日)深體字〔2005〕109號    《深圳市體育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已經市政府同意,現予印發施行。
  • 國家外匯管理局 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
    為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進一步改進貨物貿易外匯服務和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並相應調整出口報關流程,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簡稱外匯局)對企業的貿易外匯管理方式由現場逐筆核銷改變為非現場總量核查。外匯局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全面採集企業貨物進出口和貿易外匯收支逐筆數據,定期比對、評估企業貨物流與資金流總體匹配情況,便利合規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對存在異常的企業進行重點監測,必要時實施現場核查。
  • 深圳市公安局關於重新發布《深圳市公安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的...
    各有關單位:  我局對《深圳市公安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現重新發布實施,2006年4月14日發布的《深圳市公安局關於印發〈深圳市公安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的通知》(深公(法)字〔2006〕267號)予以廢止。
  • ...存非法買賣外匯行為】從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上查詢得知,近日...
    2020-10-14 18:39:32來源:FX168 【富途網絡被行政處罰存非法買賣外匯行為】從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上查詢得知,近日,深圳市富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行政處罰,違法類型為「違反了《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第三十二條的規定」,違法事實為「非法買賣外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