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的1000%通脹!愛沙尼亞是如何創造經濟奇蹟的?

2021-01-07 網易

  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之一。愛沙尼亞在波羅的語中的意思是「水邊的居住者」。西面波羅的海,北面芬蘭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獨立以後,愛沙尼亞也緊跟著獨立,愛沙尼亞的首都為塔林。

  

  塔林(Tallinn)始建於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的首都。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愛沙尼亞最大的港口。被譽為「洗肺聖地」。塔林三面環水,風景秀麗,是唯一一座保持著中世紀外貌和格調的城市。

  愛沙尼亞的國名(Eesti)可能來源於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亞志》中描述的被稱為Aestii的人群。

  愛沙尼亞資源相對貧乏。愛沙尼亞國僅擁有大量油頁巖和石灰石以及覆蓋47%領土的森林。由於其經濟高速增長,尤其是資訊科技較發達,愛沙尼亞經常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

  2004年加入歐盟,成為歐盟成員。2011年加入歐元區。

  愛沙尼亞國土面積45227平方公裡,邊界線長1445公裡,海岸線長3794公裡,人口132萬。

  

  愛沙尼亞民族形成於12~13世紀。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受沙俄統治長達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次日,德軍佔領塔林。同年11月,蘇維埃俄國宣布對愛沙尼亞擁有主權。

  波羅的海三國,全是小國,根據《波羅的海商報》統計結果,三國領土總面積加在一起只有17 .51萬平方公裡,大約為波蘭面積的一半左右,人口總數還不到700萬左右,軍隊更少,在波羅的海三國中,面積最小和人口最少的是愛沙尼亞,曾經只有4450名士兵,年軍費開支為1.03億美元,近鄰拉脫維亞也曾經有6500名士兵。

  因此,勢單力薄的波海三國歷史上曾經多次被歐洲列強吞併、佔領,正因為擁有痛心疾首的歷史,波羅的海三國格外珍惜國家的獨立和安全。

  

  波羅的海三國地理位置恰好夾在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在當今世界兩個強大的政治及軍事集團之間,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註定了波羅的海三國的命運,成為大國博弈的必爭之地。

  為什麼說愛沙尼亞經濟奇蹟不是大風颳來的?

  2019年,愛沙尼亞GDP為310億美元,約和人民幣2000多億左右,相當於寧夏銀川的經濟總量, 人均GDP為23404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5.3萬左右。

  愛沙尼亞的人均 GDP 早在2014年就達到 20179 美元,名列全球第 41。 按照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經濟學趙永升教授的觀點,愛沙尼亞的經濟是一個「奇蹟」,愛沙尼亞經濟不但有 GDP 總量和人均的「數量」,而且有「質量」。

  世界上。衡量經濟質量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全球競爭力 排名」。 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4 - 2015 年 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愛沙尼亞在144 個國家中排名第 29位,而愛沙尼亞的「老東家」俄羅斯,則屈居第 53 位。

  

  愛沙尼亞的經濟「奇蹟」 還表現在經濟的「實力」上。比如北約憲章要求每個成員國的軍費開支需達到 GDP 的 2%,最終,只有 4 個成員國達到及格線,除了美國、英國兩個傳統軍事大國(分別達 4.4%、2.4%)外,只有希臘(2.3%)和愛沙尼亞(2.0%) 符合達到標準,在強國如雲的北約,愛沙尼亞能夠做到這一點不容易。

  此外,同樣是「巨富小國」的盧森堡僅承擔 GDP 的 0.4 %,即使實力強勁、號稱南歐大國」的西班牙也不到1 %,甚至於像法國這樣的「軍事大國」也才達到1.9 個點,所以,更不要說曾經與愛沙尼亞同稱為「三小龍」的立陶宛 (0.8%)和拉脫維亞(0.9%)了。

  因此,僅有 130 萬人口的愛沙尼亞竟然在北約軍費開支上願意佔用 GDP 的兩個百分 點,足見其經濟實力。但愛沙尼亞的經濟奇蹟還有其「柔軟度」。

  歷史上,曾經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和俄國統治,一直到「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的1991 年, 愛沙尼亞這個波羅的海小國才獲得了國家的第二次獨立。但愛沙尼亞人卻能憑藉巧妙及特殊的外交、「先俄後歐「歷史經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二戰期間竟然沒有受到大規模轟炸,原因據說是蘇德兩國都認為愛沙尼亞是其國家的一個組成部分、

  

  愛沙尼亞在其獨立且入歐盟後,又巧妙地與俄羅斯這隻北極熊及歐盟左右逢源地「共舞」,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愛沙尼亞經濟奇蹟有何"秘籍?"

  一是極強的創新能力。據彭博社之前發布的全球《50個最具創新能力國家》排行榜中,愛沙尼亞排名第31位,在波羅的海三國中名列前茅。其中,愛沙尼亞 在7項指標中, 排名最高的是「研究人員集中度」,全球排名第 23 位;其他各項排名分別為「研發力度」(26 位)、「教 育水平」(29)、「生產效率」(39)、「製造能力」 (46)等。

  二是愛沙尼亞的國家政策給力。據美國稅務基金會網站之前公布的報告顯示,在對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的稅收體制進行的評估中,愛沙尼亞以滿分100分的成績高居「國際稅收競爭力指數」排行榜第一名。前五名分別為紐西蘭、瑞士、瑞典和澳大利亞。

  

  在發達國家中,實力強大的芬蘭也才排在第 11 位,歐盟的三大霸主德國、英國、法國竟然分別排在第 20、21 和 34 位。該指數是根據入選國家有關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財產稅與海外所得稅的賦稅規定,來衡量該國稅收政策競爭力的高下,以及稅制結構是否符合中性原則、稅制環境是否適宜投資與商業發展的。

  愛沙尼亞的經濟奇蹟不是從天而降、更不是大風颳來的,經濟奇蹟來自於愛沙尼亞人的勤勞。

  據聯合國經合組織曾發布的一份比較各國工作時間的報告顯示,每天工作時間最長的五個國家分別為: 墨西哥9小時54 分,日本9小時,葡萄牙8小時48分,加拿大8小時37分,愛沙尼亞達8小時36分。愛沙尼亞名列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甚至於比美國人多工作22 分鐘,比中國人多工作30 分鐘。

  對於愛沙尼亞經濟奇蹟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在網上嘲諷愛沙尼亞依靠緊縮政策來經濟復甦的觀點。而愛沙尼亞當時總統伊爾韋斯不甘示弱,迅速還擊:「不管他們自鳴得意、傲慢跋扈,還是盛氣凌人,他們都只是外國佬。」無論如何,愛沙尼亞經濟成就是毋容置疑的。

  為何愛沙尼亞的教育與眾不同?

  

  愛沙尼亞於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社會福利很高,醫療、養老、社保全部免費。每出生一個嬰兒,國家給500—800歐元補助,一直補貼到18歲。還有很多福利不一而足。

  愛沙尼亞實施教育免費服福利,孩子免費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為止。愛沙尼亞在世界上很早就開始提倡建立信息社會。愛沙尼亞人相信,培養更聰明的孩子是一個國家能做出的最明智的投資。

  愛沙尼亞十分倡導終身學習理念,以提高整個國家的數字技能為目標,在愛沙尼亞學校,學習和教學中更有效地實施現代數位技術。愛沙尼亞教育系統數位化轉型的一個例子是:到2020年,愛沙尼亞所有的學習材料都將被數位化,並通過一個在線電子書包獲得。

  愛沙尼亞為了推動科技化與數位化開始從教育著手。在愛沙尼亞,一年級就開始教授網頁製作,在中學階段,16歲左右能夠學習到各種程序語言。並且早在1997年,愛沙尼亞為其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老師提供電腦教育,將教育信息接入網絡。因此,這個古老的國家看上去傳統,但已經走在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

  

  愛沙尼亞是歐洲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數位化信息化的科技強國,而一切都是依賴於愛沙尼亞脫蘇後的「浴火重生」與後來對教育的大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愛沙尼亞是高稅收國家,稅收甚至於高達55%,幾乎100元要上交55元稅費,因此,高福利是高稅收作為支撐的。

  為什麼說愛沙尼亞是世界上網絡最發達國家?

  英國巴克萊銀行評曾選愛沙尼亞為「世界數字發展第一名的國家,愛沙尼亞也是「全世界國民人均創業企業數量最高的國家」。愛沙尼亞也成為了第一個真正全面數位化的國家,是第一個提出接受電子居民的國家。

  愛沙尼亞在網際網路時代先行一步,成為了世界上網絡最發達的國家。在愛沙尼亞,可以通過網絡正式註冊一家公司並開始做生意,辦理時間只需要十幾分鐘就能輕鬆完成,無需跑去辦證大廳填各種反覆確認的表格。公司註冊信息和納稅系統互聯,稅務系統又與銀行系統互聯,公民一卡在手,所有相關業務都可以輕鬆辦理。

  

  愛沙尼亞公民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自己的各種過往經歷,包括教育記錄、醫療就診記錄、地址信息、就業經歷,交通違章記錄等等,如有錯誤還可隨時通過網絡申請修改。

  早在2014年起,為了方便投資者,愛沙尼亞就開放了電子居住證申請,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並成為電子居住證的擁有者,一旦申請通過,各種商業業務和數據訪問請求都可通過唯一的電子居住證號碼得以實現。作為高效率的重要舉措,愛沙尼亞已向歐盟各成員國推廣這一措施,大大降低貿易成本。

  在1997年,愛沙尼亞有一半的居民沒有接通電話線路,但愛沙尼亞已經實現了絕大部分居民的網絡覆蓋。到了2000年,愛沙尼亞內閣會議實現了全面的無紙化;到了2002年,愛沙尼亞政府建成了覆蓋絕大多數人口居住區域的免費無線網絡覆蓋。

  由於大量光纖網絡的鋪設,超高速數據已讓愛沙尼亞94%以上的稅收通過網絡實現。目前,愛沙尼亞幾乎所有政府服務都可通過網絡完成。

  

  愛沙尼亞早在2005年,其所有學校都已經被網絡覆蓋,內閣會議早已無紙化,並且每百人的手機擁有量是121部,通過網絡平均註冊一家實體公司只需要18分鐘。整個愛沙尼亞98%的銀行交易與32%以上的繳稅活動都是通過網絡進行。根據統計,愛沙尼亞98%以上的城鎮均已被免費的無線網絡覆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都已經通過網絡進行數位化連接。

  愛沙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電子投票的地方,10分鐘可以完成民手續,早在2000年就已經開始電子籤證。2013年,可直接用身份證件免費乘坐公交車、輕軌甚至火車。

  通過對愛沙尼亞企業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加快數位化轉型對生產率有非常大的影響。比如使用雲計算和後臺軟體等數字工具,可以讓公司年生產率增長約1.5個百分點,在全國範圍內將網際網路速度提高10%,可以把整體生產率提高2個百分點。所以,在一個幾乎一半的工作崗位都面臨被自動化機器取代的國家,還應確保員工掌握最新技能。

  

  愛沙尼亞不但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區塊鏈上建立數字公民身份的國家,且愛沙尼亞數字公民的項目底層是由區塊鏈技術作為支撐的。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知名人士都是該國的數字公民。

  愛沙尼亞曾提出了名為e-Estonia的項目,就是「數字愛沙尼亞」計劃。該計劃有三個支撐性項目:一是X-Road;二是數字身份證項目;三是區塊鏈系統項目,這個計劃已經發展20年,目前成熟而穩定。

  「X-road」項目是愛沙尼亞創建的一個跨國家、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基礎設施,它是大數據共享的聯盟鏈形式。X-road打通le1愛沙尼亞與瑞典、芬蘭等幾百個不同的政府部門、大型公關企業、銀行機構的資料庫,並且實現了數據的互聯和互通。

  

  數字身份證項目,讓愛沙尼亞公民皆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電子身份證卡,服務於公民的各種需求。比如在網絡上投票,檢視與編輯自動化報稅表格,比如申請社會安全福利等。愛沙尼亞曾宣布將數字公民身份向全世界公民開放,由此推出了 e-Residency 項目。

  愛沙尼亞的KSI無籤名區塊鏈系統,目前已在國家的行政、司法、商業、醫療、交通體系中得到充分應用。該KSI無籤名區塊鏈系統是由愛沙尼亞人提出的,其概念的提出甚至早於中本聰在2009年發表的論文。

  愛沙尼亞官員還曾宣布,計劃發行一種由政府支持的加密貨幣——愛沙尼亞幣Estcoin,並推出世界上第一個由政府支持的首次代幣發行。愛沙尼亞政府積極廣泛聘請在區塊鏈領域的專家顧問,構築從數字身份,到公共事務、行政、司法、商業、醫療、交通等多領域的發展體系。

  由於數位技術的發展,愛沙尼亞的行政管理成本非常低,比如Smart Contract是一種智能合約,比如每個人公民都有非常多信息,包括出生的信息,保險的信息,家庭父母的信息等等,一個人的信息有上百個,而智能合約可以清晰的分辨在某種環境下需要使用哪些信息。

  因此,當一個行業新出現的時候,愛沙尼亞可以快速地制定出一個合約,因此,能夠讓整個國家的運營成本降到最低。

  

  據俄羅斯Bitnovosti報導,愛沙尼亞是歐盟第一個將加密相關活動合法化的司法管轄區,愛沙尼亞目前向兩種類型的加密貨幣公司授予許可執照,一種是運營數字資產交易的平臺,另一種是加密貨幣錢包服務提供商。

  根據律師事務所Njord旗下律師尼古拉·德姆丘克(Nikolay Demchuk)提供的數據,到目前為止,愛沙尼亞已經發放了大約500個數字貨幣交易平臺運營許可和400多家加密貨幣錢包供應商運營執照。

  愛沙尼亞空氣品質世界第一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9月26日公布了其第一個空氣品質資料庫,愛沙尼亞在空氣品質國家和地區排名中名列第一。該資料庫包括全球91個國家和地區近1100個城市的空氣品質數據,這些城市包括首都城市和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

  

  愛沙尼亞家庭福利分類指標高居全球榜首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41個國家家庭政策的調查,瑞典的家庭福利政策高居榜首,挪威、冰島、愛沙尼亞、葡萄牙和德國緊隨其後。

  愛沙尼亞母親的帶薪育兒假最長,達到85周;其次是匈牙利,有72周;保加利亞有61周。在接受調查的41個國家中,美國是唯一對帶薪育兒假沒有全國性規定的國家。

  愛沙尼亞是在1991年8月脫離了前蘇聯,在1992年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愛沙尼亞經濟危機嚴重到什麼程度?愛沙尼亞的通貨膨脹達到驚人1000%,其中,愛沙尼亞的經濟增長下跌了30%,失業率超過30%。愛沙尼亞其國企佔經濟總量的95%,尤其是貿易的92%依賴俄羅斯,所以,愛沙尼亞經濟幾乎接近崩潰狀態。

  極度嚴重的經濟危機,愛沙尼亞人一致認為必須需徹底實行改革。

  

  為什麼愛沙尼亞經濟奇蹟很勵志?

  1992年愛沙尼亞新總理 馬爾特·拉爾(Mart Laar)上臺執政。拉爾當時僅有32歲,重要的是缺乏國家管理經驗,最令人擔心的是,拉爾原本是一個歷史學家,並且對經濟學一無所知。

  拉爾唯一閱讀過的經濟學書籍是弗裡德曼的《自由選擇》,因此,他錯誤地以為大部分歐美國家都是實行弗裡德曼的自由市場政策,所以拉爾十分幼稚地下決心採取弗裡德曼的自由市場方法及策略來改革處於崩潰邊緣的愛沙尼亞。

  首先,拉爾和其幕僚改革了愛沙尼亞的貨幣政策及財政制度。一是新發行愛沙尼亞貨幣,並且採取釘住德國貨幣馬克;二是嚴格控制貨幣發行數量;三是實施低單一稅率(flat tax)。

  為維持財政穩定,防止出現赤字,愛沙尼亞大幅削減財政支出。大幅減少公務員數量,並且去去除95%的國企的補貼。愛沙尼亞讓其國企自負盈虧、或自動倒閉,尤其是大幅削減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很多褔利。

  

  愛沙尼亞由於針對國營醫療及教育補貼很少,最終普遍走向私營化。在解決了貨幣政策和財政問題之後,愛沙尼亞開始走向了開放的自由貿易,把所有的出口限制全部取消,進口限制也幾乎全部取消,而且絕大部分關稅也被取消,實施貨幣自由兌換。

  由於拉爾的改革方案及方式比較極端,因此,面臨著非常大的反對聲音。事實上,當時愛沙尼亞的財政收入幾乎面臨破產,國企工資發不出,補貼發不出,整個愛沙尼亞只有地下經濟是唯一可以正常運行得領域。

  愛沙尼亞大部分人只能面對著改革的陣痛。到了1993年,經濟改革成效顯現:比如1992年通貨膨脹是驚人的1000%,但到了1993年通脹下跌到89.8%,1995年通脹快速下跌到了29%。 雖然在某些國家看來,29%的通脹已經非常恐懼了,但對於愛沙尼亞的從1000%跌到29%來講卻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同時,愛沙尼亞的經濟和出口也開始不斷拉升,經過二十年左右的自由貿易,愛沙尼亞人均G D P已超過發達國家門檻,為2萬9千5百美元,在全球排第40,增長了400倍。

  財政赤字也非常低,國債僅是G D P的9.5%,失業率是5.3%,可喜的是愛沙尼亞的失業率遠低於歐洲平均水平,G D P增長高達8%,在全世界範圍,愛沙尼亞已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即使放在西歐經濟發達地區,愛沙尼亞也稱上中上富裕的國家。

  

  雖然如此,令世界驚訝的愛沙尼亞很好解決了商業腐敗問題。在商業腐敗風險指數上,愛沙尼亞一度成為全世界第三低的國家,非常了不起。值得一提的是,愛沙尼亞經濟自由指數更排名全球第六!以上種種數據,充分證明愛沙尼亞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

  拉爾從一個經濟」門外漢」創造了經濟奇蹟。拉爾最可貴之處在於非常謙虛,沒有不懂裝懂,正如拉爾自己所說:他不懂經濟,他只是覺得弗裡德曼的自由市場很合邏輯,所以就跟著去做了。最終結果他神奇地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奇蹟是如何創造的?
    70年來,從「一貧如洗」到「中國奇蹟」驚羨全球,從「洋火洋釘」到「中國製造」風靡世界,我國經濟實現了巨大騰飛,取得了世所罕見的發展成就,讓世界為之驚嘆,引發了世人的探究熱情。一、人類經濟史上的偉大創造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
  • 愛沙尼亞是如何成為一個技術領先國家的?
    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在1991年恢復獨立,當時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有電話,唯一獨立與外界聯繫的一部芬蘭手機,藏在外交部長的花園裡。二十年後,它在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愛沙尼亞的技術人員開發出了Skype、Hotmail和Kazaa(早期共享文件網絡)的代碼。2007年,愛沙尼亞成為第一個在普選中允許在線投票的國家。
  • 華爾街大佬保羅·都鐸·瓊斯:如何應對大貨幣通脹時代
    這篇報告的觀點已經在標題體現了,Paul Tudor Jones認為,全球央行大發貨幣,必然會出現一次偉大的貨幣通脹,那麼什麼資產會最受益呢?在這篇文章他,他對全球央行的行為,以及如何抵禦貨幣通脹,都做了詳細的闡述。
  • 長期低通脹低利率對經濟有什麼傷害,美聯儲能否提高通脹率?
    它是第一個接受超額完成通脹目標 來彌補通脹不足的時期的人。 為了在利率接近零的時候刺激經濟增長,央行必須 "可信地承諾不負責任--提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說明它將允許通貨膨脹發生,從而產生經濟所需的負實際利率。" "不負責任 "這個詞,人們不會用在鮑威爾和他在制定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清醒同行身上。他意識到了觀念問題:"這就是信譽問題。
  • ...貨幣大放水是如何毀滅一個國家的——讀張嘉璈先生的《通脹螺旋》
    第二,理解戰爭時期的經濟、金融和財政(戰爭經濟學)。我也曾寫過戰爭經濟學的相關文章,很難想像在一個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節節敗退,整個交通進出口都被封鎖的情況下),政府如何來動員經濟,如何解決財政問題,以及怎麼設計財政方針來建設後方?
  • 伍超明:通脹短期負增長,長期回歸常態|金融危機|央行|實體經濟|...
    但與數字經濟重要性提高相反的是,數字經濟產品和服務價格呈逐年下降趨勢,拉低了整體通脹水平。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數據,2005-2018年美國數字經濟GDP平減指數平均每年下降1.6%,而同期美國GDP平減指數平均提高1.9個百分點,表明數字經濟商品和服務價格下降是美國通脹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二戰後義大利靠什麼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
    戰後的歐洲一片狼藉,到處是瓦礫廢墟,百姓流離失所,整個歐洲經濟出現嚴重的倒退。作為戰敗國,義大利也同樣遭遇了戰爭的創傷。眾所周知,義大利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是列強中最弱的一環,不過就是這個沒有什麼存在感,一直飽受人們詬病的義大利,卻在二戰後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在短時間內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義大利甚至超越了英國,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體。
  • 中國經濟奇蹟不是經濟學家創造的,孩子的教育不是教育專家能教好的
    創造中國經濟奇蹟的不是經濟學家 在東方衛視一次「中國道路及世界未來」為主題的訪談節目中,王紹光、張維為和金燦榮等5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聚在一起,討論近40年來中國經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如何應對未來的變化。
  • 愛沙尼亞:從0到1的「數字國家」進化史
    資料來源:e-estonia.com 從1994年-2019年愛沙尼亞「數字國家」發展歷程來看,可以發現愛沙尼亞在推動政府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四大策略:第一是戰略優先,通過制定引領和指引全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政策,以推動自上而下的執行;第二是服務優先,愛沙尼亞創造了全球數字政府領域的多個第一
  • 愛沙尼亞將從歐盟新長期預算獲得68億歐元
    原標題:愛沙尼亞將從歐盟新長期預算獲得68億歐元 來源:駐愛沙尼亞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拉塔斯總理稱,愛沙尼亞在歐盟預算談判中表現好於預期,在新的歐盟長期預算下獲得30億歐元的凝聚力政策或結構基金,對自有資金規模的要求也將大幅降低,而直接資助的規模將增加三分之一以上。
  • 高連奎:弗裡德曼凱恩斯與我通脹理論異同
    而我的通脹理論不僅說明了為什麼「過度投資」可以帶來通脹,而且指出了通過「縮減投資」治理通脹的方法。 凱恩斯創造了宏觀經濟學,但是凱恩斯本人的宏觀經濟學中只有經濟危機治理理論,沒有屬於資金學派的通脹理論。
  • 一切通脹仍是貨幣現象——致美國終將到來的通脹
    美國通脹的宏觀視角衛生事件在爆發以來,全球範圍內的大封鎖導致了二戰之後最深度的經濟衰退。為了對抗經濟下行和通貨緊縮的壓力,各國紛紛採取了極致的貨幣政策和大規模的財政政策。資本市場也從3月份的低點迅速反彈,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觸底回升的通脹預期使得各類資產都有較好表現。
  • 學歷通脹?人才流失?研究生突破1000萬背後的人才考題 | 睡前聊一會兒
    截至2020年,作為國民教育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多萬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研究生突破1000萬,意味著我國研究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天,我們就從「1000萬」聊開去。1000萬,折射出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性跨越。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周小川指出,傳統的通脹度量在四個維度上面臨不足和挑戰:一是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二是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三是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四是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
  • 愛沙尼亞國家概況
    較有影響的政黨還有: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俄族人黨(Russian Baltic Party in Estonia)、愛沙尼亞基督教人民黨(Estonian Christian People’s Party)、愛沙尼亞社會民主勞工黨(Estonian Social-Democratic Labor Party)、愛沙尼亞民主黨(Estonian Democratic Party)、愛沙尼亞獨立黨
  • 愛沙尼亞旅遊局持續聚焦中國市場 多平臺多渠道展開整合營銷活動
    由此,愛沙尼亞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建立了愛沙尼亞官方帳號,並定期更新內容、開展數字營銷活動,為目標受眾提供有趣的信息,吸引他們的關注。為了能夠在網絡媒體環境下創造更多聲量,愛沙尼亞與旅遊意見領袖達成合作,推出了KOL目的地分享系列直播項目,以最大化KOL對實際消費行為的龐大影響。
  • 創造奇蹟 放飛夢想
    秦朝一統六國,實現了大一統的「和平夢」,歷代統治者創造了漢代雄風、大唐偉業、康乾盛世。然而鴉片戰爭則打破了「天朝帝國」的夢想;火燒圓明園,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激起了中華民族不屈抗爭的夢想;抗日戰爭、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揭開了中華民族放飛夢想嶄新的一頁;朝鮮三八線的劃定,宣告了美帝國主義的陰謀破產,「一切帝國主義是紙老虎」響徹雲霄;一五計劃的實施,開啟了中國的「工業夢」;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夢」創造了經濟奇蹟,尾隨而來航天夢、探月夢、奧運之夢、強國夢、強軍夢
  • 馨月說財經:溫和通脹真的是經濟增長的良性信號嗎?
    因此當前的CPI數據已經難以解讀經濟的實質,並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現實,往往少數商品物價的大幅波動就會造成CPI數據的失真。國內現在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經濟增長需要溫和通脹支持,如果沒有溫和通脹中國經濟增速就上不來,關於這種講法我十年前就做過批評。
  • 愛沙尼亞:從0到1的「數字國家」進化史 丨WeCity檔案
    資料來源:e-estonia.com從1994年-2019年愛沙尼亞「數字國家」發展歷程來看,可以發現愛沙尼亞在推動政府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四大策略:第一是戰略優先,通過制定引領和指引全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政策,以推動自上而下的執行;第二是服務優先,愛沙尼亞創造了全球數字政府領域的多個第一,包括首個電子銀行服務、首個電子內閣、首個網上投票選舉、首個數據大使館等,通過與用戶本身權利密切相關的服務創新
  • 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周小川長文思考當前通脹度量
    傳統的通脹度量會面臨幾個方面的不足和挑戰: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當前不少國家的貨幣政策面臨著不能有效達到通脹目標的問題。需要明確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對目標進行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