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是如何成為一個技術領先國家的?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在1991年恢復獨立,當時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有電話,唯一獨立與外界聯繫的一部芬蘭手機,藏在外交部長的花園裡。二十年後,它在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愛沙尼亞的技術人員開發出了Skype、Hotmail和Kazaa(早期共享文件網絡)的代碼。2007年,愛沙尼亞成為第一個在普選中允許在線投票的國家。愛沙尼亞有著世界最快的寬帶速度,在人均創業方面保持著最高紀錄。130萬的市民用手機支付他們的停車費,將他們的健康記錄存儲在數字雲上。95%的愛沙尼亞人只用了5分鐘就在網上申請了一張年度納稅表。這個最小的波羅的海國家是如何發展為科技強國的呢?

基礎在1992年打下,時任愛沙尼亞的首相馬爾特·拉爾(Mart Laar)想要改變處於低潮的經濟形勢。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這個年輕的政府(平均年齡35歲)給愛沙尼亞人許多福利:低收入稅、自由貿易、健全貨幣體制和私有化。新公司可以很方便地註冊,沒有拖延,這刺激了等待機會的科技人才創業。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破舊的基礎設施意味著的政治階層有了新的機遇。當芬蘭決定升級他們的數字電話系統時,他們免費提供愛沙尼亞20世紀70年代的老的模擬電話交換機。愛沙尼亞拒絕了這個提議,並建造了自己的數字系統。同樣的,這個國家從原先沒有土地登記處到現在創建了無紙化系統。「我們只是錯過了一些東西,那時Mosaic(第一個流行的web瀏覽器)剛剛出來,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託馬斯·漢德裡克·伊爾維斯(Toomas Hendrik)總統回憶道。這個國家的年輕部長們並沒有停留在蘇聯遺留下來的技術上,而是在發展網際網路。

先是在全國範圍內為教室配備電腦的工程,後來到1998年,所有的學校都能上網。在2000年,當愛沙尼亞政府宣布將訪問網際網路訪為一項人權後,網際網路進入貧窮地區。免費的wi-fi隨外可見。橡皮章、紙張和長隊消失了,取而替代的是「電子政務」。私人領域也緊隨其後:2005年Skype出售給eBay的價格是260億美元,創造了新一批的愛沙尼亞投資者,他們花了數千萬歐元買進股權,這充分利用了它們的經驗和機遇。如今,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的一個商業中心Tehnopol駐紮著充足的資本和150多家科技公司。塔維特·辛裡庫斯(TaavetHinrikus)認為,考慮到國內市場較小,初創企業不得不考慮全球市場。他是Skype的第一個僱員,也是Transferwee的聯合創始人——Transferweer提供一項點對點的轉帳服務,客戶遍布歐洲和美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2011年,愛沙尼亞有1.4萬多家新註冊公司,比2008年同期增長40%。高新技術現在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左右。

那些不像愛沙尼亞有如此小面積的國土和如此多的空白領域的國家如何模仿它呢?「這麼說有點令人討厭:做我們需要做的。」 伊爾維斯說道,但是,他還認為,愛沙尼亞的成功與其說是放棄歷史遺留的技術,不如說是擺脫「歷史遺留的思維」。比如說,在電腦上複製一個紙質納稅申請過程,還不如不複製;有這樣的預先填寫的格式以至於納稅者只能檢查計算才能使這個系統運行。教育也是重要的:去年,在一個公私合作中,一個叫做Proge Tiiger的項目得到批准。這個項目是教5歲孩子基本編碼。「在80年代的高中,每個男孩都想成為搖滾明顯,」辛裡庫斯說。「現在高中裡的每個男孩都想成為企業家。」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

相關焦點

  • 愛沙尼亞:從0到1的「數字國家」進化史
    作為一個從蘇聯獨立出來時全國僅有一部電話的國家,愛沙尼亞何以快速成為全球政府數位化轉型的標杆,並在全球範圍內引領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數位技術賦能城市治理與政務服務?本文將通過對愛沙尼亞「數字國家」建設歷程、關鍵節點、最新動向的分析研究,以探索政府與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的成功密碼。
  • 愛沙尼亞國家概況
    【首 都】 塔林(Tallinn),始建於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市位於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共分8個區,總面積為158.3平方公裡。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溼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氣溫6.8℃。塔林港是愛最大的港口。
  • 愛沙尼亞:從0到1的「數字國家」進化史 丨WeCity檔案
    作為一個從蘇聯獨立出來時全國僅有一部電話的國家,愛沙尼亞何以快速成為全球政府數位化轉型的標杆,並在全球範圍內引領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數位技術賦能城市治理與政務服務?本文將通過對愛沙尼亞「數字國家」建設歷程、關鍵節點、最新動向的分析研究,以探索政府與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的成功密碼。「數字國家」的發展脈絡與養成邏輯「可以被忽略的國土面積,不可忽視的數字空間影響力。」
  • 愛沙尼亞是如何創造經濟奇蹟的?
    愛沙尼亞實施教育免費服福利,孩子免費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為止。愛沙尼亞在世界上很早就開始提倡建立信息社會。愛沙尼亞人相信,培養更聰明的孩子是一個國家能做出的最明智的投資。  愛沙尼亞十分倡導終身學習理念,以提高整個國家的數字技能為目標,在愛沙尼亞學校,學習和教學中更有效地實施現代數位技術。
  • 愛沙尼亞設立國家物資儲備中心
    愛沙尼亞經濟事務和通信部已通過一項法案,將在該部行設立一個名為「愛沙尼亞物資儲備中心」的新的國家機構,從2021年7月起開始負責管理國家的物資儲備。液體燃料、個人防護裝備、藥品、獸藥、解毒劑、醫療用品、食品和基本必需品的採購、儲存、質量控制、更新和分發等職能將集中在愛沙尼亞物資儲備中心。
  • 愛沙尼亞國家數字貨幣「Estcoin」計劃已無限期縮減
    FX168財經網>區塊鏈>正文 愛沙尼亞國家數字貨幣「Estcoin」計劃已無限期縮減
  • 愛沙尼亞塔林工業大學校史簡介
    歷史在20世紀初,愛沙尼亞意識到迫切需要本地培訓的工程專家。在那之前,來自愛沙尼亞的年輕人在聖彼得堡,德國或裡加接受過專業教育。必須為有工程意識的人尋找機會,以接受基於愛沙尼亞語的,適合當地條件和需求的教育;愛沙尼亞正在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 1918年9月17日,愛沙尼亞工程學會在愛沙尼亞成立了名為特殊工程課程的工程學校。該日期被認為是塔林工業大學的成立日期。
  • 留學愛沙尼亞:具有性價比的歐洲新選擇(圖)
    在歐洲,也有一些不被中國人熟知的國家,可以為中國平民子弟提供歐洲領先的高等教育。你不必擔心高昂的生活、學習成本,也不必擔心畢業後的就業難題。甚至,當你還在學校就讀期間,很可能就已拿到正式的工作機會。這個國家,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愛沙尼亞。
  • 世界歷史:為什麼愛沙尼亞被稱為全世界空氣品質最優最舒適的國家
    愛沙尼亞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發達,而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愛沙尼亞也是全世界空氣品質最優最舒適的國家,首都塔林被譽為「洗肺聖地」。公元12世紀至13世紀,愛沙尼亞民族形成。
  • 愛沙尼亞藝術學院校史簡介
    該系統提供了技術和實踐技能。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獨立時期繼獨立的愛沙尼亞戰爭,塔林工業藝術學院成為國家工業藝術學院在1920年在所有專業提供教育應用藝術。教育改革於1922年完成,並跨越了歐洲的多階段學校類型。結果,就可以申請專業文憑或應用藝術家(從1934年開始)。
  • 資料:愛沙尼亞概況
    藍色象徵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黑色象徵財富,象徵國家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白色象徵吉祥、自由、光明和純潔。現在的這面國旗在1918年就正式使用過。1940年愛沙尼亞成為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45年起採用上部有五角星和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藍、紅色波紋的紅旗作為國旗。1988年恢復使用原國旗,即現在的國旗。  國徽:為盾徽。
  • 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校史簡介
    學術人員中有弗裡德裡希·梅尼厄斯(Friedrich Menius),歷史(歷史學教授利沃尼亞,並首次科學的方法來愛沙尼亞民俗)喬治·Mancelius,神學教授(第一作者拉脫維亞在1638年-德語詞典 )。 隨著1690年古斯塔沃·卡羅琳娜學院(Academia Gustavo-Carolina)的大學重建,塔爾圖(Tartu)再次成為大學城。
  • 愛沙尼亞貨幣介紹
    中文全稱:愛沙尼亞克朗  中文簡稱:克朗幣值換算:1克朗=100分幣值:流通硬幣有1、5克朗及5、10、20、50分紙幣共有1、2、5、10、25、50、100、500克朗匯率:1美元=12.47愛克朗1元人民幣=0.623克朗1歐元=15.646克朗硬幣
  • 愛沙尼亞國家音樂與戲劇學院​2021年留學招生簡章
    愛沙尼亞國家音樂與戲劇學院愛沙尼亞的教育質量和水準是完全按照歐洲標準(ESG)來實施的,這就意味著在愛沙尼亞取得的學位,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是被承認的。在愛沙尼亞社會音樂部門混聲合唱團的倡議下,愛沙尼亞國家音樂與戲劇學院的前身塔林高等音樂學校於1919年9月28日建立。1923年命名為塔林音樂學院。儘管當時的學習條件十分艱苦,但是第一批10名學生仍然以及其高的水平於1925年畢業, 其中以迪特-古斯克為代表,他於1938年獲得了維也納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1935年塔林音樂學院成為國家直屬的音樂教育機構。
  • 愛沙尼亞塔林大學校史簡介
    塔林大學因此成為愛沙尼亞第三大高等教育提供者。在學位學生中,國際學生佔8.7%。大學有837名全職員工,其中409名是學術人員。11.1%的教師是國際學生。 塔林大學的教育和研究專注於五個核心跨學科領域:教育創新,數字和媒體文化,文化能力,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和開放治理。
  • 全面數位化 愛沙尼亞打造「隱形」政府
    【新華社微特稿】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打算將政府運行完全數位化,以簡化政務手續,提高執政透明度,推動經濟增長。美聯社26日報導,愛沙尼亞的新生兒父母現在用自己的身份證件便可在線為子女註冊公民身份。醫生開處方、市政廳辦公、機動車管理等全部可以在網絡上操作。
  • 愛沙尼亞旅遊局持續聚焦中國市場 多平臺多渠道展開整合營銷活動
    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愛沙尼亞旅遊局引領當地旅遊企業作出快速調整,以保證國內遊客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愛沙尼亞旅遊局著眼於國際長途市場,將目光聚焦於中國這個巨大的潛在客源市場。對於中國遊客來說,愛沙尼亞是一個相對小眾而獨特的旅遊目的地,而其旅遊資源和體驗實則豐富而多彩。
  • 數位化先鋒愛沙尼亞開啟了AI治國
    愛沙尼亞是一個波羅的海國家,擁有130萬人口和400萬公頃土地,其中一半是森林。1991年,愛沙尼亞脫離蘇聯獨立,開始了一系列快速改革。「愛沙尼亞是一個相對貧窮的國家,」現任總統Kersti Kaljulaid說,「但是,我們的公營部門、政府和公務員都希望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我們直接使用數位技術,因為這樣便宜又便捷。」當時,愛沙尼亞政府承諾在每個教室都安裝電腦,這是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舉措。到了2000年,國內所有學校都可以上網。
  • 一起走進愛沙尼亞「神聖的森林」
    如今,愛沙尼亞境內仍有這樣的聖地。在這個國家裡,成千上萬人信奉基督教之前的本土原始信仰:森林崇拜。但Sepp兒時所熟悉的那種氛圍(森林裡的某些地方必須保持神聖、純潔)卻不那麼普遍了。
  • 張高麗訪問愛沙尼亞
    新華社塔林4月14日電(記者白潔 郭春菊)應邀訪問愛沙尼亞的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13日在塔林會見愛沙尼亞總統卡柳萊德。張高麗首先轉達了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張高麗說,中愛建交26年來,雙邊關係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