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麗訪問愛沙尼亞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新華社塔林4月14日電(記者白潔 郭春菊)應邀訪問愛沙尼亞的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13日在塔林會見愛沙尼亞總統卡柳萊德。

張高麗首先轉達了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張高麗說,中愛建交26年來,雙邊關係平穩健康發展。近年來,中愛高層交往日益密切,務實合作深入發展,人文交流方興未艾。去年雙方共同慶祝了中愛建交25周年,標誌著兩國關係進入成熟穩定的新階段。中方重視發展對愛關係,願與愛方攜手努力,進一步鞏固傳統友誼,加強政治互信,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將中愛關係推向更高水平。

張高麗表示,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國家,也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重要合作夥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得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中方讚賞愛方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希望兩國積極推動發展戰略對接,為中愛友好合作注入新的動力。雙方要結合各自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裝備製造、農業、信息技術等領域,充分挖掘合作潛力,推動兩國經貿合作提質升級。中方願同愛方積極探討波羅的海聯合鐵路等大項目合作的可能性。

張高麗指出,中方始終視歐洲為世界一支重要力量,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愛沙尼亞將於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希望卡柳萊德總統及愛方在歐盟內部發揮積極影響,推動中歐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卡柳萊德歡迎張高麗訪愛,並請張高麗轉達她對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她說,愛中建交以來雙邊關係持續深化,合作富有成果。愛方重視在「16+1」框架下加強與中方各層次合作交往,希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擴大對華經貿合作。歐盟與更多夥伴開展自由貿易符合雙方利益,愛方將致力於推進歐中關係發展。我願早日訪華,相信愛中合作的未來更加光明。

同日,張高麗還同愛沙尼亞總理拉塔斯舉行會談。張高麗轉達了李克強總理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他說,中愛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有利於兩國和兩國人民。中方主張國家不分大小,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尊重各國根據國情選擇自身發展道路。中方願與愛方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強高層交往,增進政治互信,擴大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產能、交通物流、農業、文化、旅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張高麗表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深刻變革的情況下,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更加重要。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

拉塔斯請張高麗轉達他對李克強總理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他表示,張高麗副總理此訪對推動愛中雙邊關係深入發展十分重要。當前愛中經貿合作處於歷史最緊密時期,願進一步深化兩國經貿、交通、物流、第三方市場等各領域合作。愛方欽佩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支持自由貿易,願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積極推進歐中關係發展。歡迎更多中國遊客來愛旅遊。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張高麗會見沙特國王並主持中沙雙邊合作機制會議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應邀訪問沙特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4日在吉達會見沙特國王薩勒曼。張高麗首先轉達了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張高麗說,過去兩年裡,習近平主席和國王陛下成功實現互訪,開啟了中沙關係全面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同沙特的關係。我這次訪問,就是為了落實習近平主席和國王陛下達成的重要共識,把中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推向深入。張高麗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成為廣泛的國際共識。
  • 張高麗任常務副總理 中共7常委職務分工落定
    張高麗3月16日出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曾自稱「苦孩子」的張高麗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入選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張高麗(1946年11月生)於2012年11月「入常」,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7常委中排名第七。今次以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在4位副總理中排名第一),顯示他接任的是李克強在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擔任的常務副總理職務。
  • 張高麗: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 抓好三層面聯動
    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24日深入武清區進行調研。他強調指出,要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第九次黨代會的部署,加快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儘快壯大區縣經濟實力,促進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努力開創天津工作的新局面。
  • 張高麗會見正大集團副董事長謝炳一行
    張高麗會見正大集團副董事長謝炳一行 來源:天津網-天津日報 2009年11月06日08:22   本報訊 (記者馬波王立文)市委書記張高麗
  • 愛沙尼亞:從0到1的「數字國家」進化史
    公眾和企業的紙質信息都被輸入到數位化系統中,政府無法追蹤可能在紙上查看了該信息的職員,但它可以在系統中準確記錄誰訪問了哪些文件。這兩項基本原則可視為愛沙尼亞「數字國家」發展的基石。愛沙尼亞公民可以在政府數字門戶的個人狀態中看到「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查看了我的數據」,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重建國家與公民之間力量平衡的方式」。
  • 留學愛沙尼亞:具有性價比的歐洲新選擇(圖)
    2004年5月1日,愛沙尼亞正式加入歐盟;2007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區;2011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2009/2010學年起,愛沙尼亞的大學已加入歐洲學分互認體系(ECTS)。小編在4月走訪了愛沙尼亞的部分高校,並與畢業生和在讀生進行了交流。
  • 愛沙尼亞是如何成為一個技術領先國家的?
    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在1991年恢復獨立,當時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有電話,唯一獨立與外界聯繫的一部芬蘭手機,藏在外交部長的花園裡。二十年後,它在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愛沙尼亞的技術人員開發出了Skype、Hotmail和Kazaa(早期共享文件網絡)的代碼。2007年,愛沙尼亞成為第一個在普選中允許在線投票的國家。
  • 愛沙尼亞的區塊鏈整合平臺X-Road支持與芬蘭共享數據
    愛沙尼亞的X-Road安全在線數據傳輸平臺於2000年首次推出,不久將支持愛沙尼亞和芬蘭之間的數據傳輸。 支持機構間信息共享的通信系統將開展一系列用例。這些計劃包括在一個國家的藥房裡填寫一份由另一個國家的醫生給出的處方,以及將在芬蘭工作的愛沙尼亞人的收入,報告給愛沙尼亞的稅收海關局。 根據e-Estonia網站中有關該平臺的網頁,X-Road以某種形式在芬蘭、亞塞拜然、納米比亞和法羅群島實施。該平臺自2017年6月起就能夠在愛沙尼亞和芬蘭之間傳輸數據。
  • 「感知天津」英文網站正式開通 張高麗會見朱靈
    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右)會見中國日報總編輯朱靈。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在天津迎賓館會見了出席開通儀式的中國日報社總編輯朱靈,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表示歡迎,對網站開通表示祝賀。張高麗簡要介紹了天津發展情況。他說,《中國日報》是我國最具權威的英文媒體,在展示中國形象,提高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日報》大力支持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大量深入的報導,增進了海外受眾對天津的了解和認識,提升了天津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資料:愛沙尼亞概況
    愛沙尼亞人屬芬蘭烏戈爾民族。愛沙尼亞人佔67.9%,俄羅斯人佔25.6%,其餘為烏克蘭族和白俄羅斯族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愛沙尼亞語為官方語言。城市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0%。12—13世紀形成愛沙尼亞民族。13世紀初期愛沙尼亞先後遭日耳曼騎士團和丹麥人侵佔。13世紀中葉到16世紀中葉,愛沙尼亞被德意志十字軍徵服,成為立窩尼亞的一部分。16世紀末,愛沙尼亞的領土被瑞典、丹麥和波蘭瓜分。17世紀中葉,瑞典佔領了整個愛沙尼亞。
  • 愛沙尼亞貨幣介紹
    中文全稱:愛沙尼亞克朗  中文簡稱:克朗幣值換算:1克朗=100分幣值:流通硬幣有1、5克朗及5、10、20、50分紙幣共有1、2、5、10、25、50、100、500克朗匯率:1美元=12.47愛克朗1元人民幣=0.623克朗1歐元=15.646克朗硬幣
  • 愛沙尼亞旅遊局持續聚焦中國市場 多平臺多渠道展開整合營銷活動
    ,所以為了提升愛沙尼亞在中國消費者和旅遊行業中的品牌認知度,愛沙尼亞建立了統一的、權威的中文信息源渠道,供消費者獲取準確而詳盡的愛沙尼亞信息。基於H5互動技術,愛沙尼亞啟動了名為《如何享受在愛沙尼亞的一天》的短視頻互動頁面。不同主題內容的短視頻加載於此頁面之中,訪問者可以依照個人興趣自由選擇不同關鍵詞,其中包括親近大自然、感受城市脈搏、探索冬季的潔淨安寧、體驗夏季的陽光和音樂等不同主題。各式主題內容將拼湊為「如何在愛沙尼亞度過一天」的故事線,而每位訪問者都將是自己的愛沙尼亞故事的導演。
  • 愛沙尼亞:從0到1的「數字國家」進化史 丨WeCity檔案
    例如,愛沙尼亞人的地址僅保存在人口登記冊中,如果其他人需要該地址,他們則需要向登記處尋求幫助。這些數據被保存在多臺伺服器上以防止黑客惡意攻擊。另一個指導原則是「默認數位化」。公眾和企業的紙質信息都被輸入到數位化系統中,政府無法追蹤可能在紙上查看了該信息的職員,但它可以在系統中準確記錄誰訪問了哪些文件。這兩項基本原則可視為愛沙尼亞「數字國家」發展的基石。
  • 愛沙尼亞國家概況
    愛沙尼亞族形成於12~13世紀。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沙俄和蘇聯佔領統治。1918年2月24日愛宣布擺脫沙俄統治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同年2月德國乘虛而入佔領愛沙尼亞。同年11月,蘇維埃俄國宣布對愛擁有主權。在此期間,愛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武裝鬥爭。1920年2月,蘇維埃俄國承認愛獨立。
  • 愛沙尼亞留學辦理程序
    第三階段--正式入學通知書  當大學收到申請者寄回經過籤字的學習協議書和申請者所付第一學年全部學費後,學校將寄給申請者一個正式入學通知書,只有這份正式入學通知書申請者可以申請愛沙尼亞短期居住許可供申請者在愛沙尼亞學習。
  • 愛沙尼亞是如何創造經濟奇蹟的?
    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之一。愛沙尼亞在波羅的語中的意思是「水邊的居住者」。西面波羅的海,北面芬蘭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獨立以後,愛沙尼亞也緊跟著獨立,愛沙尼亞的首都為塔林。
  • 愛沙尼亞電影《1944》的歷史彩蛋
    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和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幾乎屬於同一民族,語言則更接近於芬蘭語。歷史上愛沙尼亞先後被丹麥、瑞典、神聖羅馬帝國統治,到了1710年,沙皇彼得一世取得了愛沙尼亞的統治權,從此就是長達200年的被俄國殖民時期。
  • 通訊:愛沙尼亞的中國「小春晚」
    新華社塔林1月27日電 通訊:愛沙尼亞的中國「小春晚」  新華社記者郭春菊  「對我來說,和學鋼琴等西洋樂器相比,我更喜歡舞龍,喜歡中國文化,也夢想有一天能去中國看看。」扎著一根辮子的愛沙尼亞女孩伊迪絲·梅裡拉27日在愛沙尼亞塔林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新春聯歡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15歲的梅裡拉是當天8位舞龍表演者中唯一的女孩。蛟龍騰飛時,她身影靈動,拉開架式,氣勢非凡。梅裡拉興奮地說,她練習舞龍有一個月的時間了,這次表演是她的「處女秀」。  正值中國農曆雞年除夕,這場新春聯歡會可以說是塔林的中國「小春晚」。
  • 愛沙尼亞塔林:童話裡的城市
    愛沙尼亞民族形成於12世紀,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國佔領和統治,從18世紀初開始被沙俄長期統治。1918年2月24日,愛沙尼亞共和國建立,卻於次日再度被德軍攻佔,直到1919年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獨立。然而好景不長,20年後,蘇聯通過與愛沙尼亞談判,獲得了其部分港口和軍事設施的使用權,次年出兵佔領了愛沙尼亞,並在1941年將愛沙尼亞併入蘇聯。
  • 一起走進愛沙尼亞「神聖的森林」
    森林正在變成工業林地,在這種全球趨勢下,小小的愛沙尼亞成為有針對性的研究案例。天然森林的喪失極大地傷害了愛沙尼亞的歷史和宗教。 21世紀初,愛沙尼亞的律師Raul Kirjanen看到了機會,成功打入蓬勃發展的全球綠色能源領域。周邊國家瑞典在尋找煤炭的替代品,為了滿足這一需求,Kirjanen創立了一家名為Graanul的公司,把愛沙尼亞的鋸末製作成木質顆粒,供給燃煤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