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塔林1月27日電 通訊:愛沙尼亞的中國「小春晚」
新華社記者郭春菊
「對我來說,和學鋼琴等西洋樂器相比,我更喜歡舞龍,喜歡中國文化,也夢想有一天能去中國看看。」扎著一根辮子的愛沙尼亞女孩伊迪絲·梅裡拉27日在愛沙尼亞塔林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新春聯歡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15歲的梅裡拉是當天8位舞龍表演者中唯一的女孩。蛟龍騰飛時,她身影靈動,拉開架式,氣勢非凡。梅裡拉興奮地說,她練習舞龍有一個月的時間了,這次表演是她的「處女秀」。
正值中國農曆雞年除夕,這場新春聯歡會可以說是塔林的中國「小春晚」。節目包括開場龍舞、民歌、中國民族服裝走秀、古箏民樂、太極拳、中國舞、舞獅等,表演者多為愛沙尼亞學生。
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館參贊林航在聯歡會上致辭說,今天是中國農曆雞年除夕,塔林大學孔子學院此時此刻舉辦這場聯歡會非常有意義,有利於促進中國與愛沙尼亞之間的人文交流。
塔林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張達球把致辭變成了一堂中文課,用英文向觀眾解釋了中國「雞」字的結構和含義,並帶領觀眾用中文說「雞年快樂!」
自去年9月開始擔任孔子學院執行院長的卡佳·科爾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愛沙尼亞人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中國食品在愛沙尼亞也很有名。她認為,古老的中國文化和愛沙尼亞文化可以實現融合,因為雙方有可以共享的相似之處,也有可以學習的不同之處。
她說,中國文化對愛沙尼亞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學習中文的愛沙尼亞人不斷增多,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孔子學院有利於在愛沙尼亞傳播中國文化。
和梅裡拉一樣有著「中國夢」的塔林大學學生卡爾·派屈克,現在也在孔子學院學習中文。他在觀看聯歡會演出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己喜愛中國文化,要多學中文,努力工作,爭取有機會去中國看一看。
除孔子學院的聯歡會外,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館與愛沙尼亞相關合作夥伴聯合舉辦的「歡樂春節」系列文化活動還包括在南部城市維爾揚迪舉辦的「中國周」、在塔林舉辦的中國電影周、文藝演出、新春音樂會和《絲路新顏》戶外圖片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將使當地民眾更好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