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2020-10-23 優優親子樂園

作者:橡皮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成為強者,獲得成功,成為贏家,世界亦優勝劣汰,弱肉強食,規則殘酷,從來就不是公平的。作為成年人,我們努力工作生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也明白有些事情,不是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會有結果。面對成功不難,而失敗不經意間的到來,往往讓人手足無措。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我們如何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面對遊戲失利,輸掉比賽,或是參加活動被淘汰出局時,出現負面情緒,哭鬧不停,不能接受事實。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孩子發展階段的特點導致。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自我認知發育尚不完全,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會出現盲目自信,或過於自卑的心理,遭遇失敗後,自信心受到打擊,難以接受結果。另一方面,家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喜歡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在意別人對孩子的評價。這些會對孩子產生過多的壓力,讓孩子更加害怕失敗。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卡羅爾把人的思維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型思維,這類人認為能力、天賦固定不變;一類是成長型思維,這類人認為能力、天賦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父母與其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一路過度保護,不如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不再畏懼,勇敢接受。

比如與孩子玩遊戲時,在開始前,把規則講清楚,讓孩子接受,這樣如果孩子輸了有情緒,就要告訴孩子,「你已經同意這個規則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輸贏沒關係,遊戲的目的是享受遊戲的過程,沒有人能一直贏。我們為勝利歡呼,也坦然接受失敗。同時,我們反思總結失敗的經驗,在失敗中成長,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準備。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在遭遇失敗的時候,會產生失落、沮喪、難過的負面情緒。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情緒的平復開導尤為重要。父母要告訴孩子,失敗是生活中的常事,我們總結經驗,下次繼續努力。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成功或者失敗,我們都是一樣愛他。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 培養孩子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

自動手做事情的機會,遇到挫折面對失敗時,往往不知所措。父母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經歷了一些失敗,體驗到失敗的後果,才能不再害怕失敗,學會如何面對失敗。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4. 總結失敗的經驗

失敗不能讓孩子成長,只有復盤失敗,總結經驗教訓,才能讓孩子在下一次做的時候,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讓孩子善於總結失敗的經驗,牢記失敗帶來的教訓,避免以後走同樣的彎路。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都知道,人生道路上難免會有很多失敗在等待著我們。如何去面對失敗就成了每一個人必須要做的事。孩子想贏怕輸的核心問題,不僅在於輸贏觀,更在於孩子對「過程與結果」的看法。其實,很多孩子在乎結果,往往是因為家長在乎。平時問孩子的都是:成績多少?吃了多少飯?跑了多久步?而不是:學習過程開心嗎?飯好吃嗎?跑步感覺累不累?強化過程的情緒體驗,弱化結果導向,孩子也一定會慢慢知道: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勇於面對失敗,才能不斷努力,提高能力,獲得成功。面對失敗,孩子成長型思維的建立,需要父母的耐心,也需要父母從自己做起,改變對失敗的態度,孩子自然而然也會被影響。

相關焦點

  • 重視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面對挑戰和困難,孩子能夠更好成長
    孩子成長型思維,都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有所作為,但卻苦於不知道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成長型思維,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具備這些,將來長大了就能夠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讓其成長的方式和經驗,那麼就可以說這個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這就是思維差異帶來的行為差異:固定思維會為自己定義:成功等於好能力,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畏懼失敗,有風險或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從來不做。但是成長型思維則不會為自己貼行與不行的標籤,而是更注重努力的過程,如何努力等思維模式去直面失敗。
  • 《卡特教練》:成功不是目的,成長才是,趁早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所以這些積極的「標籤」,會引導孩子向這些好的方面發展。培養成長型思維,需要打破負面的「標籤」,用正面「標籤」引導孩子思考、行動。培養成長型思維,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回到影片,面對一直屢戰屢敗的籃球隊,想要一夜反敗為勝是不可能。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也會遭遇挫折和失敗,但是他把每次失敗、挫折當成是學習、成長的機會和自己進步的可能性。他不太介意別人的看法,也不會輕易把失敗歸結為自身的能力或者智力原因,對他來說,失敗只是一個結果,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所以他更傾向於相信通過努力不斷提高自己、拓展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成功。他們欣賞天賦,但更崇尚努力。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過,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保持精神成長的義務。一個無法保持精神成長的人,思維模式就容易產生片面,狹隘,不思進取等現象。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 成功的家庭教育,在於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說起面向未來培養孩子,一定離不開這個思維 —— 成長型思維。有人說,它是「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活法」。成長型思維也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在教育界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道理咱都懂,都知道「成長型思維」很重要。
  • 面對失敗、困苦、瓶頸,成長型思維可以救贖你
    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得到提高的。>成長型思維的人擁抱變化,從變化中尋找機會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常常會面對失敗、困苦、瓶頸,了解成長型思維對我們來說很有幫助。或許正是努力、奮鬥價值觀的薰陶讓我獲得了成長型思維。如今投入教育事業的我,對於讓孩子獲得成長性思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最好停止喋喋不休的評價孩子或學生的智力和天賦,這樣會讓孩子更執著於展現自己的智力和天賦,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
  • 教你打破固定型思維,培養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4-1 尋找興趣重要 4-2 培養興趣更重要 你的答案是哪個呢? 你看出來有什麼區別了嗎?對了,這就是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區別
  • 職場媽媽,如何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分四個步驟
    02 為什麼我們要培養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孩子終將長大,他都是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而我們能給予他什麼呢,幫他培養成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思考問題,有效解決困難,才能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因為一直覺得自己英語很棒,父母、老師們經常誇獎我,但是我害怕我一旦參加了比賽,如果我輸了呢,我不願意承擔這個從成功到失敗的風險。失敗對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是風險,就讓我變成一個不再風光的人,一個不再得到老師家長表揚的人。而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失敗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並能從中學習的問題。
  •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實現從平凡到優秀的蛻變
    在我看來,女兒陷入這樣的怪圈,正是因為欠缺「成長型思維」,什麼樣的思維稱得上「成長型思維」呢?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看見成長的自己》一書中提到了「成長型思維」的概念。
  • 同樣是教育孩子,「成長型思維」能培養出學霸,原因不容忽視
    父母教育的成功體現在很多方面,而在這其中,父母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學霸。不過學霸畢竟是少數,真想要讓孩子在學習上出類拔萃,這著實需要父母們多加用心。教育學家們認為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容易在學習表現上脫穎而出。
  • 成長型思維,是孩子的終生財富
    成長型思維,是孩子的終生財富原創作者|滴答朋友彎兒差點兒被自家兒子氣死了。她發來一連串的微信跟我吐槽:「我兒子居然問我為什麼要這麼關注成績,非要考第一名?」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人生道理上,父母的思維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家長,孩子才能越學越好。
  •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快人一步,家長可以試試這3招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其實就是在說我們要不斷向上成長才會變得更優秀,這其中就少不了「成長型思維」,讓孩子比別人更優秀,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這種思維方式。
  • 心態決定命運:國外學校都在培養的「成長型思維」,得讓孩子掌握
    家長認為孩子之間存在差距,是因為家長通常比較的是孩子的成績,即智商,而沒有在乎孩子的過程。其實這就是不同的思維方法所帶來的結果,不同的思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方式。有種成長型思維會帶領孩子們面對困難或挫折時,大腦高速發展,分析自己的錯誤,然後學習成長。千萬不能小看成長型思維,往往會影響孩子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孩子的命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上海家長學校舉辦在線...
    課程概要 2020年12月20日(周日)晚上7:30分,上海家長學校在線課堂第二十四講邀請「五維成長」創始人陳鈞鈞老師帶來主題為「如何培養孩子抗壓能力」的精彩講座,幫助家長科學、理性地開展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 家長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體現了人們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心態。他們害怕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不夠聰明、不夠有天賦,所以他們不願意去做有挑戰的事情。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傾向於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對自己的能力發出更高級別的挑戰,或許他們會挑戰失敗,但是他們不會氣餒,他們認為失敗可以暴露他們的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續發起衝鋒,直到勝利。從上述分析來看,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具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
  • 斯坦福教授發現:努力比天賦更重要,教會孩子成長型思維只需4步
    答案是肯定的,那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家長需要做到四步。第一步:從父母自身的改變開始。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問題基本都是家長的問題。所以,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前提是從培養父母自己的成長思維開始。所以說,成長型思維的家長,會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會去評判,而是正確的去引導孩子成長,這就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家長培養成長型思維的過程。
  • 你還誇孩子聰明?錯了!培養成長型思維,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禮物
    但長期來說,卻留下了隱患,改變了孩子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有這麼嚴重嗎?我們先說說《終身成長》這本書吧。它裡面講了兩種思維模式,分別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思維模式。這本書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它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總結數十年研究成果的經典作品。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讓自己明白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以及孩子發揮潛能。 《終身成長》通過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終身成長」的概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的成長型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
  • 《銀河補習班》:成長型思維的父親,教育孩子收穫《終身成長》
    這兩種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3.兩種思維模式對成功的理解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來源於儘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來源於學習和自我提高。——《終身成長》思維模式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不敢去嘗試能力以外的事,懼怕挑戰,面對挑戰會產生退縮或者逃避的想法。影片中的馬飛,對於爸爸和閻主任的打賭,心驚膽戰,他覺得自己很蠢,絕對不可能是全年級前十名,他害怕失敗,不敢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