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拂塵記的第444篇原創文章,字數1480,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先來問大家幾個問題:
1、孩子考試不太理想,班級倒數,你會怎麼批評他?
2、孩子考試得了滿分,你會怎麼誇獎他?
3、孩子在學校,覺得自己不受老師同學待見,你會怎麼安慰他?
4、培養孩子興趣和幫孩子尋找興趣,哪個更重要?
作為家長,你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先想一想自己的答案,再來對照一下哦。
1-1 你真是太笨了,這麼簡單的題,還做錯,太讓我傷心了。
1-2 你太粗心了,本來都會的題,做錯了,真可惜,我相信你那麼聰明,如果能認真仔細一點,一定能考100分。
1-3 這個分數表明你前一陣的學習有問題,讓我們來看看,你到底哪裡沒學好。如果你能努力加把勁,把不會的搞懂,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
2-1你考了100分,你真是太聰明了!
2-2 你考了滿分,我看到你最近的努力了!
3-1 哪個老師、同學,明天我去幫你跟他們好好說說,他們太欺負人了!
3-2 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孩子,你也努力一點,優秀一點,老師就喜歡你了;同學不跟你好,你也別跟他好!
3-3 你覺得他們不喜歡你,為什麼呢?有什麼具體的事情嗎?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呢?你怎麼看你自己的呢?喜歡自己嗎?
4-1 尋找興趣重要
4-2 培養興趣更重要
你的答案是哪個呢?
你看出來有什麼區別了嗎?對了,這就是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的區別
那麼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跟孩子交流呢?
關於學習成績:要鼓勵表揚孩子的努力過程、分析得失,而不是結果、分數和天賦。
關於失敗:要看到問題的原因本質,而不是攻擊,為他找失敗找原因——粗心
關於人際關係:要先搞清是事實還是想像,要理清思路,找到問題表象背後的本質,跟孩子充分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力量。
要注重孩子的努力、要養成不斷挑戰的習慣、要懂得失敗的意義所在、學會正確面對失敗的態度,不要過分迷信天賦。
興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找到的。
心理學家德韋克做過一項實驗,先通過調查問卷,測試是「興趣養成論」還是「興趣固定論」,然後給他們播放一個非常有趣的關於黑洞的科普視頻,絕大多數學生都很感興趣。
接著,又給他們讀一篇非常難懂的關於黑洞的文章。這時再測試興趣程度,「興趣養成論」的學生仍然保持比較濃厚的興趣,而「興趣固定論」的學生興趣迅速下降。
為什麼呢?因為相信「尋找興趣」的學生,認為總有那麼一件事,命中注定等著他去做,他們認為興趣是固定的。如果剛開始嘗試一件事,就感到了挫折,他們會淺嘗輒止,馬上去尋找下一件事。
所以,興趣往往是培養出來的,克服困難,獲得一個又一個小的成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誇獎,興趣就慢慢被培養起來了。
當然,一個新的興趣、習慣養成,剛開始都很困難,很容易放棄,可以給一定的時間界限,比如說先嘗試3個月。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家長,進入一種新的思維模式,猶如進入一個新的思想世界。
事實上,兩種思維模式看似簡單,但是在生活中,要準確識別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不斷學習,調整改變,跟孩子一起成長、踐行。
大家好,我是一味禪,若你有類似的困惑煩惱,歡迎來我的「寶媽成長營」,(限時免費中)。
給你意見建議,讓你心情順暢,在陪伴孩子的路上,一起踐行,一起成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