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勤奮更能決定孩子一生的,是成長型思維

2020-09-07 科學羋盒


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科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讓孩子們嘗試解決一個對於他們而言稍微偏難得的問題,一些孩子積極應對的方式令人震驚。他們興奮地說:我喜歡挑戰。或是:我希望能有所收穫。

但另一些孩子的想法則截然相反。他們認為面對難題是不幸,宛如面對一場災難,面對難題,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從而早早給自己下了失敗的判定。

為什麼孩子們的想法分歧如此之大?是智力的因素嗎?不是。是思維模式的不同。

那些積極面對困難的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另一部分消極面對的,則是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專注過程,而非結果。

他們堅信困難是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則不懂得享受學習的過程,只是盯著眼前的成敗。這些孩子以後的成長如何?

後續的研究表明,他們會逃避困難。

如果孩子們考不及格,他們會在下次測試中作弊;掛掉了一門課後,他們會找那些考得還不如自己高的孩子對比,以此尋求心理安慰;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和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大腦活躍度也是天壤之別。

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大腦幾乎不怎麼活躍,他們選擇了逃避,沒有積極投入;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則堅信能力可以通過鍛鍊得以提升,他們積極面對困難,大腦在高速運轉,剖析錯誤,從中學習,改正。

二、思維是一成不變的嗎?

孩子的思維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當他們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學習新知識,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更強的連接。他們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聰明。

研究表明,沒有接受成長思維模式訓練的孩子,在困難的過渡階段,成績持續下滑;但那些受過該訓練的孩子,成績則強勢反彈,卓有起色。

成千上萬個孩子的成長研究表明,成長型思維將打破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局面,帶動教育資源匱乏地區迎頭趕上。

一些區域的孩子,在學業上長期處在中下遊,很多人認為已無可救藥。但當教育家將孩子們的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後,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紐約哈萊姆區一所幼兒園的孩子,在一年的時間內,水平測試成績飛躍到百分之五。這些孩子中的大多數在入學時甚至還不會握筆。

一年之內,遠遠落後的南布朗克斯區的四年級孩子,其標準數學測試成績攀升至紐約州所有四年級孩子的前幾。

在一年至一年半內,某印第安人居留地的一所學校的孩子,成績從全區墊底到名列前茅。甚至超越了教育資源豐富的「微軟」孩子。

以前,努力和困難讓這些孩子感覺自己很笨,甚至產生想放棄的念頭。但思維改變後,努力和困難讓他們大腦中的神經元得以形成新的連接,更強的連接,正是這個過程,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我們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在表揚孩子的時候,注意不要去表揚他的天賦和才智,而是對孩子積極投入的過程進行表揚。表揚他們的努力和策略、專注、堅持和進步。

對過程的表揚,會塑造孩子面對挫折的韌性。

在學習中,不因孩子做出正確答案而給予獎勵,而是獎勵過程。這一方法將激勵孩子想出更多的策略,身心更投入,當遇到有一定困難度的問題時,他們會展現更為恆久的韌勁。

注重過程的思維模式,會賦予孩子更多的自信,指引他們不斷向前,更堅持不懈。

相關焦點

  • 斯坦福心理學教授:「成長型思維」比勤奮更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
    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思維模式與我們的人生而言,就像一張底牌,這張底牌從出生就伴隨著我們,能決定我們人生的發展方向,能將我們變成形形色色的人。斯坦福的心理學教授就將人類的思維模式分成了兩種: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 思維決定孩子未來,突破思維定勢,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這兩個孩子不僅追求不同,其背後的成長思維也是不一樣。女兒是典型的&34;擁有者,A而兒子則受到&34;的影響阻礙他進步。家長千萬不要小看了孩子小時候的定勢思維,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應該要教育孩子突破思維定勢,用成長型思維來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 斯坦福教授:解密馬斯克的領導力,成長型思維比勤奮更重要
    德韋克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在她看來,一個人擁有成長型思維,將樂於接受挑戰,並積極地去擴展自己的能力。而這也是未來發展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 斯坦福教授:比起天賦,「成長型思維」更能決定孩子的成績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成長型思維」這件事。 我們說一個孩子學習好,會說他智商高、有天賦,所以成績才能這麼好。 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和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有什麼差別,通過下面這一幅圖就可以看出來。
  • 家長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可能大家都覺得上面家長這些話語是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但是真的沒有什麼不妥嗎?仔細品味這些家長的話,是否又是向孩子傳遞了另一種信息呢?《終生成長》一書的作者,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書中表明:我們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 心態決定命運:國外學校都在培養的「成長型思維」,得讓孩子掌握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與其他思維有什麼區別?俗話說,"心態決定命運"。面對同一個困難,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思維,而不同的思維決定不同的心態,所採取的行動截然不同,從而導致不一樣的結果。這個觀點涵蓋了一個風靡全球的教育理念:成長型思維。
  • 判斷成長型、固定型思維的唯一標準!成長型思維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因為我們從懵懂孩子到成年人,我們轉變了思維模式。《終身成長》這本書從兩個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切合的找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它將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困難,獲得進步,走向成功。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去學習的一件事,也是一種自我完善,使我們最終走向成功,它無關年紀。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人,不論個人成就如何,身上永遠有一種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和渾然天成的自尊。 我們想要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先改變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斷陪伴孩子去實踐成長型思維。
  • 成長型思維,是孩子的終生財富
    成長型思維,是孩子的終生財富原創作者|滴答朋友彎兒差點兒被自家兒子氣死了。她發來一連串的微信跟我吐槽:「我兒子居然問我為什麼要這麼關注成績,非要考第一名?」可是父母向孩子灌輸事事都要看成績,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人生道理上,父母的思維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家長,孩子才能越學越好。
  •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實現從平凡到優秀的蛻變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思維影響著一個人的行動方式,我們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成長型的思維模式能讓孩子更有前進的動力,從而幫助孩子一步步從平凡走向優秀。
  • 張斌立:成長型思維賦予你一生向前奔跑的能力!
    等等,這都是思維模式不同的問題。成長型思維模式與固定型思維模式二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思維模式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2012年國際PISA考試統計,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擁有者能考出優良的成績,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幾乎是一敗塗地。多年的研究已經證實,學習成績的好和差與思維模式有很深的關係。接下來的日子裡,博奧高中會把成長型思維培養貫穿到整個學期,訓練、強化、學習,讓成長型思維模式迅速滲透在你的行動中、靈魂裡。
  • 成長型思維:厲害的人都是成長型思維
    這些年我感悟了一個做事的原則——帶著成長型思維去做事。悟得這兩個思維模型,來自於一本書,叫《終身成長》,但是我沒有把它所有的東西提取出來,因為它講得太雜了。而是提取了其中的精華,然後結合我自己這些年所看到的和感悟到的,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 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當孩子通過努力取得進步的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的內生動力,不能給孩子太多外在的獎勵,那該怎麼樣表揚和鼓勵孩子呢? 本講為大家介紹的成長型思維就跟如何表揚和鼓勵孩子有很深的淵源。成長型思維的提出者是卡羅爾·德威克教授,她把人的思維方式分成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後天是不能改變的,也不願意去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也願意通過努力去改變。
  • 《終身成長》-人生不設限,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我這一生要充分挖掘自己的全部潛能」,這是米蘭達10歲時的想法。人們勸她停留在,她已經擁有的輝煌位置。但是米蘭達以耶魯法學院為目標,再次出發。她更希望,從底層重新開始,並看看自己這一次,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天賦型選手,但她願意為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付出所有的努力!
  • 斯坦福教授發現:努力比天賦更重要,教會孩子成長型思維只需4步
    所以說,經常表揚孩子聰明,更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從而停滯不前,無法突破自己的潛力去成功。而經常表揚孩子的努力,更容易讓孩子形成成長思維,敢於去努力,更容易取得更高的成就。羅爾. 德韋克博士堅信: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認為「努力」比「天賦」更重要。
  • 成長型思維模式
    更讓人欽佩的是老教授已經95歲,還在堅持在教學一線,這份不斷堅持學習,不斷讓自我成長的態度值得學習。曾經看過一本書,《終身成長》([美]卡羅爾·德韋克),書中介紹了固定型和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些常見的幼兒行為,來解讀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1.行為差異:固定思維的孩子喜歡框架,過既定的,有把握的生活;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喜歡探索,更願意去接納和挑戰困難。這就是思維差異帶來的行為差異:固定思維會為自己定義:成功等於好能力,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畏懼失敗,有風險或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從來不做。但是成長型思維則不會為自己貼行與不行的標籤,而是更注重努力的過程,如何努力等思維模式去直面失敗。
  • 「成長型思維」VS「固定性思維」,不設限的人生才能更精彩
    雖然不一定能選上,我們還是認為應該嘗試一下,不試怎麼知道?很幸運的是,半個月後,兒子收到了通知,申請助教成功,這件事讓我想起「成長性思維」,也想起了《終身成長》這本書,其實我和兒子一直在運用成長性思維,來引導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心力憔悴的中年老母親輕鬆上岸
    這決定了你是會滿足於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 兩個不同的選擇來源於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思維模式,它體現了人們在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在日常生活中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行為都會傳遞給孩子一些信息 。這些信息很有可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比如說,你不是個聰明的小孩兒,你天生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女孩子更適合學習文科等等這些主觀評價。當然也有可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你是一個可以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未來的成長充滿著好奇。
  • 《終身成長》:好思維終身受用,請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並且提供了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簡單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就是:認為能力和智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並且固定不變;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努力和學習可以改變結果,並保持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