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小瑩私語字數:6179建議閱讀時間:16分鐘
大多數人絕不認為愛情無關緊要,相反他們追求愛情。悲歡離合的愛情電影他們百看不厭,百般無聊的愛情歌曲他們百聽不煩。但是他們之中沒有人認為,人們本可以學會去愛。——艾·弗洛姆《愛的藝術》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這樣一條熱搜,叫做「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幹什麼」。而誰也沒有想到,網上居然湧現出一個這樣的回答「馬上離婚」。
一對戀人愛得時候轟轟烈烈、海誓山盟,終於突破了所有枷鎖走到了一起,從小看慣了童話故事的我們,總以為王子和公主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可真實情況如我們所見到的離婚率,相愛容易相守難。生活環境、思維方式、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兩個人總是磕磕絆絆、摩擦不斷,最後兩個人都認為對方不是對的人,王子跟公主最後去了民政局辦理了離婚手續。
難道愛情真的只能以如此高的期待和希望開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敗告終嗎?我機緣巧合下讀到了一本書《終身成長》,這本書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這本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拿了著名的「一丹獎」。我從這本書裡讀出了關於保持愛情更穩固更長久的基本智慧。
《終身成長》圖書
成長型思維告訴我們,不存在對的人,只存在雙方一起努力,讓彼此成為對的人。
下面我將結合書本中的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以及我自身經歷和感悟,探討愛情長治久安的智慧。
認識兩種思維,找出兩種思維的差異
自古以來,人跟人的思維就天差地別,表現的也不一樣,俗語云:一豬生九崽,連母十個樣。
有些人遇到困難會一蹶不振、自暴自棄,他們認為能力是固定的,失敗只能說明自己不聰明。
有些人則越挫越勇,他們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只要越努力就會越聰明。
書中作者在試驗中就發現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有些人熱愛挑戰。
面對這些有難度的測驗,一個 10 歲的男孩拉了拉他的椅子,搓了搓手,抿了抿嘴,然後喊道:「我愛這個挑戰!」 而另一個男孩努力地做著這些智力測驗,他抬起頭時滿臉開心:「你知道,我就想做這種信息量大的測驗!」
其實能力、智力、關係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只不過固定型思維的人把自己困在了「永恆的當下」;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早已跳出牢籠,大鵬展翅飛上九天。
01 兩種思維模式
1.固定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無論努力不努力結局已定,他們是聰明的智者,努力早就失去了意義。
比如明萬曆年間的孫庾,童年時即能據「鶯梭柳線,織成一段春光」對出「雁字雲箋,寫出幾行秋意」,人「皆以大物期之」。然後他便不再努力學習,經常以「天賦」自傲,導致他長大成人後愚不可及,人皆稱他為「孫痴」,真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古代神童
2.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
本·霍根,小時候完全肢體不協調,看起來不太聰明的樣子,後來經過努力的刻意練習,成為著名的高爾夫球運動員。
傳說李白聽了老婦人「鐵杵磨針」的故事,雖然拿這麼大的鐵杵磨針顯得有些技術落後,李白還是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努力學習,完成學業,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也是努力精進的一生,是一個高質高產的詩人。
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練習來改變。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無論現在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們都會堅持不懈提升自己,讓自己如同蒼天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科學家已經明確指出,普通人在一生中發揮出的能力只不過是其全部潛能的8%,還有92%的能力有待我們去開發。因此,我們永遠可以比現在做得更好,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開發自己的潛能。
02 兩種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跟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不同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的不同,對成功的看法不同,對努力看法不同最後導致腦電波都不一樣,下面詳細分析二者的差別。
1. 對自身評價的準確度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非好即壞,所以難免失真。他們的評估結果,有些被誇大,有些很模糊。一帆風順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很厲害,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又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們有著「脆弱的高自尊」。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養,所以對自己的現有水平,他們能以開放的心態評估。同時,由於以學習為目標,他們會對自己的現有水平有一個準確的評估。這樣他們能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所以成長型思維的人相對於固定型思維的人對自己的評價相對客觀,更加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在感情裡,固定型思維的人他們對自己得到評價也全部是來自社會,比如「老公不上交工資卡」、「老公不給我買包包」就是自己沒有魅力,老公不愛自己。
2. 對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希望自己的保持成功。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敗了,他就認為自己成了失敗者。他們認為聰明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這讓他們極力掩飾不足,最後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我有個表哥,考上上海交大之後,舅舅誇他說: 「你很聰明,到了大學一定能為爸爸爭光。」
後來我這個表哥並沒有為舅舅爭光,而是連連掛科,最後延期一年也沒有拿到畢業證,只拿到了一個肄業證書。表哥一開始只是一門課掛科,可是他學了一段以後,覺得自己學不會,怎麼也不肯學了,甚至連嘗試也不願意嘗試,後來導致了一連串的掛科。
表哥將自己固定在「聰明」的標籤裡無法自拔,而掛科對他打擊很大,因為他給自己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籤,最終導致自己無法畢業。
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來說,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而這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即便失敗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定義自己是個「失敗者」。它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而且,還能從中學習和受益。
陳一丹在給本書作者頒獎的時候說「這些失望卻轉化成了一個又一個機會」。在成長型思維者的眼中,失敗是只是暫時沒有成功,而且每一次失敗就離成功又近了一步,終身成長者最終都會克服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3.對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只有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為某件事付出努力,說明你不擅長做這件事。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覺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們欣賞天賦,更崇尚努力。
為了考察表揚對孩子的影響,德韋克教授找了幾百個小學初中的孩子,先給他們做10道容易的智力測驗題。
當這些學生完成後,一部分學生被誇獎「聰明」:「哇,你做對了8道題!你太聰明了!」於是這些學生就被放到了非常有才的位置。這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測驗裡,很多都不願意再選擇更難的題目,哪怕這些題目能夠讓他們學到新知識。
而另一部分學生被誇獎「努力」:「哇,你做對了8道題,你一定很努力!」這些被誇獎很努力的人,卻越挫越勇,他們保留著對解難題的興趣,表現也越來越好。
從這個實驗我們看出,被表揚「聰明」的孩子是接受了固定型思維,他們要維繫自我「聰明的標籤」不再努力,而被表揚「努力」的孩子則正好相反,他們對努力保持著極高的熱情。
正如感情裡有些人不努力,他們認為「幸福是不需要努力的,需要努力一定是人錯了」,而有些人很努力,他們認為「幸福不是唾手可得的,幸福需好好呵護」。
4. 腦波不同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研究室,科學家對兩種思維模式的人進行了一項測試。他們在回答問題,並得到反饋時,腦波顯示出不同的反映。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只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有興趣。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對錯上,他們對幫助學習的信息沒有興趣。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高度關注提高知識水平的信息。對他們來說,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在感情,固定型思維的人會因為前面一段失敗的婚姻裡否定自我,沉浸在錯誤裡無法自拔,就如同《給自己的歌》中唱的那樣: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聞不得女人香。
成長型思維的人則顯得積極許多,他們會將每一段感情都看作是自我成長的機會,他們最常說的話是「錯誤的愛情會逼一個人快速成長」,他們懂得檢討失敗,繼續努力探尋愛情的真諦。
撕開感情問題的面紗,成長型思維PK固定型思維
真愛總會令人陷入痛苦和矛盾?通往真愛的路的確不平坦,總是伴有失望和心碎。有些人讓這種不愉快的經歷在心裡留下創傷,並阻礙自己在未來建立滿意的兩性關係;而另一些人卻能讓創傷癒合,並開始新的生活。是什麼造成了這兩種人的差異?
01 固定型思維正在殺死你的愛情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即刻的、完美的、永恆的和諧相處。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好比很多故事中描述的,兩個人騎著馬走入夕陽,「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他們覺得,如果愛情需要努力,說明它不屬於自己。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希望所有事都能夠自動發生。他們不認為自己應該學習更多技能。而是會有一個王子出現,救了灰姑娘;或者像是睡美人,只要王子一個吻,她就會醒過來。
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女主王琦瑤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她的人生經歷了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遜、老克臘四個男人,這四段感情裡王琦瑤始終把期待寄托在別人身上,希望依靠別人得到保障,改變命運。但是她自己除了美麗,什麼資本也沒有,也從來沒想過要努力。
《長恨歌》黃奕扮演的王琦瑤
比如在第一段感情裡,王琦瑤住在「愛麗絲公寓」,李主任很有錢對她也很大方,她本來可以利用這些錢出國留學、繼續讀書、學習手藝等,但是她沒有,她完全依附於李主任,每天在公寓裡無所事事,只等著李主任歸來。她覺得只要自己有著「上海小姐」這個名號在,感情就會長治久安。但現實骨感又脆弱,她跟李主任的感情也因為李主任的出事很快就畫上了終點。
在她的一生中,王琦瑤總是在尋求男人的依靠,總把希望寄托在別身上,從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她的感情也總是不順,不是關係不能公開,就是男朋友莫名其妙地消失。
這種認為成功不需要努力的信念讓人們丟失了他們需要的讓戀愛關係茁壯成長的關鍵。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麼多戀愛關係最終會以分手告終——因為人們認為,只想相愛就不需要再費力做任何事情。
02 成長型思維,拯救愛情的法寶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說,這一切都可以被培養。所有一切——包括你、你的伴侶和你的戀愛關係——都可以成長和改變。
在《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一書中,史蒂芬柯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史蒂芬·柯維
他在一個研討會上,一個人悄悄走過來對他說:「史蒂芬,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看看我的婚姻,那真讓我擔心。我太太跟我不再擁有以前的感覺。我想我已經不再愛她,她也不再愛我。我們該怎麼辦?」
「去愛她。」柯維回答說。
「我告訴過你了,我們已經沒有感情了。」
「去愛她。」
「我想你沒有聽明白,我不再愛我的太太了,愛的感覺已經沒有了。」
「朋友,愛是一個動詞。愛——這種感覺——是愛這個動作的結果。所以去愛她,去做出犧牲,去聆聽,去同情,去感激,去給她信心。你願意這樣做嗎?」
史蒂芬說,任何幸福的婚姻和家庭都需要付出努力。那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的結果,需要勤奮和犧牲。我們需要知道——「不管順境還是逆境,不管生病還是健康,在你的一生」——愛是一個動詞。
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他們相信,健康長久的兩性關係需要雙方去努力去愛,需要雙方對彼此不可避免的差異進行磨合,最終兩個人都在感情裡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03 沒有一成不變的思維,轉變思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成長型思維是建立相信變化的基礎上的,也就是沒有一個人是永遠的固定型思維,只要經過一定的努力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也就是說一個的心態可以從固定型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
比如歌曲《再見二丁目》中有一句: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可能就那麼一個瞬間,態度就變了,但是實際上這種轉變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總在給自己找藉口,比如沒有錢,沒時間,太麻煩,沒必要……其實我們已經做了選擇,不改變也是一種選擇。
意識到自己有選擇,這是我們開始改變的前提。人們意識到改變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的這種固定型思維產生的想法時,就能更好的學習了,每一個錯誤,每一次爭吵,每一段糟糕的關係,都在提醒我們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我們其實我們可以變成更好的自己。
堅持對成長型思維的刻意練習,在感情裡保持終身成長
沒有什麼東西是唾手可得的,唾手可得的東西,並不能長久。唐僧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所以感情裡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幸福也是要經營的。
我們經營婚姻和感情的過程,就是一次次升級打怪的過程。我們有時會遇到跟自己性格完全不同的伴侶,嘗試從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角度來解決問題。讓伴侶說出不同的意見,仔細傾聽,耐心討論。而且這麼做的時候,我們跟伴侶雙方都會成長,感情也會越來越深。
01 四步法:愛情裡通向成長型思維的刻意練習
走向成長型思維其實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成長型思維四個步驟,通過刻意練習,我相信我們都可以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1.接受
每個人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混合體。第一步就是去擁抱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我們不必感到羞愧。我們承認它、面對它、接受它,接受是一切改變的開始,承認自己擁有固定型思維,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變。
2.觀察
第二步觀察是什麼引發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它什麼時候會出現?比如,最近一次激烈的爭吵中,你們吵架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話外音。
當我們了解了這個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並了解原因,找到了藏在水面下深層次的暗流湧動,我們才能夠為改變做好準備。
3 .命名
命名就是給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人格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可以和生活中的某個人同名,可以是一本書名、一個電影人物名。並時刻警醒自己,我不喜歡這個名字。
感情關係裡我們可以給經常存在的一些問題命名,比如自己總是太敏感,我們可以給他命名「水晶般的玻璃心」,一旦下一次又敏感了,我們就可以說「水晶般的玻璃心又出現了,我得注意點,不然玻璃心得碎一地」,是不是既有趣又能夠給自己警醒呢?
4 .教育
了解了引發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原因,和它帶來的不良影響。接著,我們要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人格。你得學會和它溝通。我們需要向它說明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讓它和我們一起踏上行動的旅程。
我相信通過這四步的刻意練習,一旦愛情裡出現了已經被命名的固定型思維,「水晶般的玻璃心」也好,「固執的大腦」也好,我們終究會從固定型思維一步一步邁向成長型思維,而愛情也在我們的刻意練習下變得越來越好,兩顆心也越靠越近。
02 在感情裡保持終身成長
成長型思維不是一種疫苗,打一針就可以終身免疫。感情裡的問題,也總是此起彼伏,這就要求我們保持終身成長、持續改變的心態。
比如一對夫妻,學習了成長型思維,決定改變一直抱怨的壞習慣,終於雙方都不再抱怨,開始認可伴侶並彼此靠近,愛意終於在兩個人之間流動。可以一次吵架,又將兩個人打回原形。
王子跟公主想要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要保持成長型思維模式,並且持續不斷地努力地去愛對方,於是我們說王子跟公主「他們永遠幸福快樂地為雙方的關係而努力」。
我們應該致力於終身成長,成長就像小幼苗要長成蒼天大樹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努力、精力與相互扶持的。這樣愛情才能在彼此的一次次努力中烈火烹油、繁花似錦。
小結
本文分析了愛情裡成長型思維相對於固定型思維的優越性,以及如何通過刻意練習學習成長型思維,最後要持續努力在感情裡實現終身成長,希望我的文章能給你的愛情錦上添花。
在愛情裡一路上我們也許會經歷風雨,我們抱著成長型思維的態度,一路多艱難就會發現一路有多值得。在愛情裡,保持成長型思維模型,實現了終身成長,我們總能和愛的人攜手走遍萬水千山,看盡一路雨雪風霜。
我是@林小瑩私語 一路有我,談情亦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