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許多年,帶班許多年,在班主任的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有歡笑也有淚水,回顧過往,有太多的話湧上心頭,今天,就在這裡一吐為快。
一、小處著眼。
人說不拘小節,對孩子要求不能苛刻,但於我卻總固執地認為,細節決定成敗。學生課前準備,練習本的使用,記事本的使用,不能轉筆等等,這些小事我對學生都有要求,而且是天天要求,有要求就會有改變,試想,如果老師在前面講課,學生在臺下來個全武行,手裡轉個不停,老師眼睛花不花?學生心裡亂不亂?
二、不屈不撓,持久戰。
面對學生的是一場持久戰,不能時松時緊,如對衛生的要求,每天進班都要檢查門玻璃是否乾淨,物品擺放如何等等。及時提醒,養成習慣,教育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你告訴他一次,他就記住了。教育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反覆強化才能成為永久性的記憶,這一過程也就體現了教師的耐心,不能嫌煩,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只要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願意改就肯給他們改正的機會。教師在行事過程中要善始善終,有原則,有底線,這對學生也是一種言傳身教,比如說讓學生交說明書,到時間必須讓學生交上來,這讓學生也從中學會有問題及時處理,避免拖延症的發作。
三、懲罰形式多樣。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懲罰的形式是可以多樣的,我對學生的懲罰是隨機的,取決於自己的靈感,常見的是寫說明書,又因為自己是語文老師,所以要求學生寫說明書要寫得有文學性,為此,我經常會對學生的說明書寫作進行指導,美其名曰既對學生思想進行端正,又指導了學生的寫作,對此我總有一種罰寫說明書是偏得的感覺。近期我的懲罰風格突變,在某留級生多次交作業缺斤少兩罰他跑步後,他一瘸一拐回來說傷著了。我又罰他補作業,結果,十一假期後,他竟然又給自己接著放假,要輟學,後經我多次做工作,最後又承諾不要求他作業,他才又來上課,但也不能這樣不了了之啊,於是我又換招兒了,罰他禁足,就是下課,不讓他離開座位,大家肯定要問她下課不坐在那怎麼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早有對策,我沒別的優點,就是不屈不撓,持之以恆,有韌勁,所以每到下課我就去看著他,也就是看著他,目不轉睛地,專注的地,直勾地看,時常的還誇她他幾句,比如眼毛好長啊,皮膚好好啊。三天後他對我說:「老師,你別讓我禁足了,我要抑鬱了。作業我雖然完成不了,但課上說話的事,我保證不犯。」我呢,見好就收,我也不能把他真給逼崩潰了,關鍵這招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其他學生為了不引火燒身,對自己言行也要有所要求才行。
四、培養領頭雁。
培養助手很重要,一個好漢三個幫,班級管理僅靠教師個人是杯水車薪,所以助手的培養尤為重要,學生的主要工作是學習,管理能力是額外的一種培養,在不特別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將班級工作細化,落實到具體的學生,再對具體學生的具體工作進行指導,比如管紀律又分為早自習午自習和其他自習課,管紀律又包括具體的安排,具體內容,,比如周一早自習提問語文古詩文固定有哪幾個人提問每個學生有幾次被提問的機會,提問的時間截止到什麼時候,沒過關的有誰,記名在家長群公布有什麼懲罰措施,諸如此類的工作安排得越細越好。學生工作起來也就不盲目。班主任不能把工作一古腦推給學生,班主任對工作都沒有預設,推給學生,學生也沒數,落實不好如一鍋粥,班主任批評學生,學生因為沒有頭緒所以心裡有怨氣。如果學生能自己理出管理的路子,他就不是學生了,就脫離了出於藍的過程而直接勝於藍了。其實,就算是班主任安排指導,學生也不是一下就能落實好的,還得在具體工作中,班主任經過反覆指導,但最終的結果是完美的,不僅學生能領會老師意圖,執行力強,落實到位,而且自己在班主任影響下能搶前抓早做預設,先下手,比如練大合唱時,班長在我沒想到的情況下,提前去四樓觀察,確定四樓沒人的情況下請示我,讓學生到四樓練合唱,以適應現場的音效和上下場的安排,這類事件在我班不勝枚舉,遇到這樣的事,我在班級趕緊大肆宣揚,不僅在於表揚學生這種有思想有頭腦的作風,更是為了讓更多學生從中受到教育,也學會這種思維方式,我希望從我班級走出的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這種能力,而不僅僅是培養幾個人有這種能力。
五、獎懲分明。
雖說這個世界是相對公平的,但總是公平,在班級中更要體現公平,否則學生怎麼有勇氣走更長的人生路呢?對於現在許多獨生子女來說,許多人不讓別人說,聽不得一點批評的聲音,這也是抗挫力差,進入社會,許多人因此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抗挫力是從小培養的,是在學校培養的,做錯了就要接受懲罰,做好了就要給予獎勵,獎懲分明,讓學生遇到事不逃避,勇於承擔,有責任心。獎勵,讓學生有前進的動力。
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家有家法,班有班規,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一視同仁,尤其是班幹部犯錯更不能偏袒,這不僅讓學生看到班主任的公正,更讓學生拉近與班幹部的距離,有同病相憐之感,而且班幹部將犯錯學生上報時,學生不會有牴觸情緒,班幹部也更有底氣,學生會明白,如果不上報,班幹部會挨罰的,所以班幹部上報是應該的,否則難辭其咎,班幹部管理學生也更理直氣壯了。不管不行。不管學生則不理,老師還發罰,所以必須立規矩,而且一定要守規矩。
七、學做人是畢生功課。
教書育人是老師永遠的職責,育人又尤為重要,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很重要,時時處處都是教育,比如十月一的大合唱比賽,在我班上臺時,正值雨最大時,但學生表現出色,甚至沒人抹一下順臉流下的雨水,最後成績不盡人意,許多學生有怨言,家長也想不通,我趕緊趁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我以為,做事的態度重於最後的結果,但行善事莫問前程,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未必一帆風順,難免遇到風雨挫折,甚至是別人的不認可,不公正的待遇,那是時應該怎麼做?沒人認可就放棄了?絕望了?自暴自棄了?那才是自毀前程,自我毀滅!越不認可,就應該越不放棄,就越應該不懈地努力,越要充實自己,越要堅持下去。否則,當有機會來臨時,就無法把握,只能怨天尤人,滿腹悔恨。把握住教育時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於老師不是一件幫助學生的善事嗎?
八、與家長接觸,火候、分寸很重要。
老師的工作離不開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在我們抱怨現在家長對老師要求苛刻,對自己要求不嚴格,不好溝通,不在一個頻道上,甚至許多家長因為和老師對學生的標準不一樣,出現家長覺得老師事兒多的現象。而教育的根本點又在家長,家長不支持工作,老師孤軍奮戰,做再多的工作也沒用,反而會招致家長學生的反感,所以及時和家長溝通,本著幫助的心態,而不是質問的態度。和家長溝通很重要,同時溝通機智更重要,比如,家長們說,孩子只聽老師的,把問題推給老師,此時老師千萬別得意,讓得意衝昏了頭腦,認為自己真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自己地位舉足輕重,沒有家長配合,教育就是無助的,此時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家長與孩子十幾年的交情,到將來孩子會給誰養老,孩子在一個家裡決定幸福指數,深入淺出,通過嚴密論證,最後得出結論,孩子還是聽家長的,老師是被派來幫助家長管教小惡魔的天使,在家長對老師心存感激情況下,順勢提出要其輔助對學生進行監督監管的建議,家長也會比較容易接受,雖然家長也堅持不了幾天,但堅持幾天算幾天,總比不堅持強。九、真誠是基礎。記得有位班主任曾說過,每個班主任站在講臺上,都是透明的,這位班主任是怎樣的人,家長和學生都一目了然,心知肚明,班主任說話有信服力,更多的源於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最重要的是,老師的真誠的,試想,一位虛偽的班主任面對家長學生,他們能認可嗎?
其實,所謂經驗,都是每一位班主任日積月累,一天天摸索出來的,而絕不是紙上談兵得來的。人說,能當班主任的人都不是普通人,那得是智勇雙全的人,有人說,沒當過班主任的老師,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說當一名班主任,我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