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乘用車市場經濟指數分析
2018年1月乘用車銷量大漲,《選車網》認為不應過於樂觀。同樣,今年1月乘用車銷量大跌,《選車網》認為不必過度悲觀。
諸多指標不理想
銷量大幅下挫,市場規模萎縮,市場銷售平均價漲幅不大……僅從單月數據看,1月乘用車大盤各項指標都不理想,因而業界出現了對今年車市過度悲觀的解讀。
來自北京正則大成汽車信息諮詢中心的統計分析顯示,今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規模為3313.3億元,同比增幅為-15.1%。正則乘用車市場規模指數為702.5點,較去年同期下降124.7點,表明消費能力大幅下降。1月乘用車市場銷售平均價達到16.4萬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0.3萬元。正則乘用車價格指數為118.5點,較去年同期上漲2.2 點,是消費水平出現上漲的表現。按常理,市場規模萎縮,市場銷售平均價上漲,意味著市場根基不牢——低端消費需求不振,但審慎分析才能得出清晰的結論。
低端市場太冷淡。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1月乘用車銷量為202.0 萬輛,同比增幅為-16.6%。其中,低端車(<9萬元)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幅為-39.1%。很明顯,低端市場消費低靡是拖累乘用車大盤整體下跌,市場規模萎縮的直接原因。
高端市場表現相對較好。統計顯示,1月高端車(≥20)銷量為53.5萬輛,同比增幅為-4.6%。儘管高端市場銷量低於去年同期水平,但卻是乘用車大盤中表現較好的細分市場,也是支撐市場銷售平均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市場慣性下跌,廠家偏向保守操作。業內人士指出,乘聯會數據為廠家的批發數,由於去年第四季度車市表現欠佳,部分經銷商庫存較高,所以今年1月多數廠家沒有過度「壓庫」,表現在批發數據上,今年1月總體銷量大大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部分悲觀者一葉障目不見森林。2018年1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大漲,原因是2017年春節假期在1月份導致銷量基數較低,因而當時《選車網》認為不要對後市過於樂觀,結果2018年車市出現28年來罕見下滑。同樣,少部分人僅從1月的批發數據推斷今年市場更差,難免有失偏頗。
市場結構調整在深化
車市下行的表象下,市場重心繼續向中高端轉移。換言之,車市正處於爬坡換擋期,因而不必過度悲觀。
1月批發數處在歷史同期高位。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乘用車批發量大幅下跌,但與過往五年(2014年~2018年)同期相比仍處於中高位水平,表明市場穩步擴張的勢頭仍在繼續。
長期來看,車市正處於爬坡換擋、量變向質變轉變的過渡期。市場結構性調整仍在深化,一方面,市場重心向中高端轉移。另一方面,市場向德系、日系車集中。
統計顯示,今年1月高端車市場份額為26.5%,中端車市場份額為57.6%,與2016年同期相比分別上漲了6.1和6.3個百分點。市場規模穩步擴張的情況下,中高端車銷量佔比大幅提升,低端車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從國別角度看,市場向德系、日系車集中的勢頭愈發明顯。1月份,德系、日系車累計銷量為89.3萬輛,市場份額為44.3%,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4.1個百分點。
兩大細分市場今年有望發力。從產品結構看,SUV 市場由增轉降,轎車市場需求相對提高;從銷量結構看,中端低價車(9萬~14萬元)市場潛力尚待釋放。
統計顯示,1月轎車銷量為100萬輛,市場份額為49.5%,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6個百分點,SUV和MPV市場份額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表明消費需求正在向轎車集中。
同時,9萬~14萬元市場銷量為92.6萬輛,同比增幅為-9.0%,表現好於乘用車大盤(增幅-16.6%)。該細分市場銷量佔比為45.9%,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3.9個百分點。換個角度看,普羅大眾的消費潛力能否更好地被激發,對今年車市表現起著決定性作用。
多項政策促進,2019年車市或將出現改觀。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改善消費環境,增強消費能力。今年1月底,多部委聯合出臺多項舉措,有關部門下決心改善2019年消費環境,部分細分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整體看,雖然今年1月新車批發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較大,但市場總量處於高位,質量好於往年水平,且細分市場具備增長潛質,加之「穩增長」政策逐步發力,所以看待今年市場,不必過度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