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蘑菇雲」,近看「泡泡花」,太后御膳泡泡糕和晉中油糕做法

2020-12-19 天天德州

歡迎大家走進小峰的百家號。炸糕是小峰小的時候很喜歡吃的小吃,還記得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每天都會去早市買炸糕和豆漿來當作我們家的早餐。炸糕的做法有很多,今天小峰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太后御膳泡泡糕和晉中油糕的做法!

第一道美食—太后御膳泡泡糕

【原料】

精粉500克,白豬油150克,紅棗500克,核桃仁25克,花生仁25克,熟芝麻25克,冰糖50克,綿白糖150克,花生油2.5千克,青梅、櫻桃、玫瑰醬、青紅絲各適量,礦泉水(用麥飯石浸水也可)適量,上等紅茶水1杯、黨參、黃芪各20克,海馬0.5克,山芋肉0.2克,枸杞子0.5克。

【製法】

首先將黨參、黃芪用開水泡汁。再將海馬、山芋肉、枸杞子、核桃仁、熟芝麻、青梅、櫻桃、青紅絲剁碎。將紅棗煮熟,去核、去皮後,加入綿白糖、玫瑰醬和冰糖末攪勻拌成餡。

然後將炒鍋上火,放入白豬油70克,待油化開時加入黨參、黃芪水汁100毫升及適量開水,等鍋中水燒沸時,速將精粉倒人,用筷子不斷攪拌,注意掌握火候,面要攪勻,不得有疙瘩。把面燙熟後倒在案板上攤開晾涼後,反覆加幾次茶水和白豬油後揉勻,使面達到三不粘為止。

再把麵團搓條,揪30個劑子,揉圓壓扁,包餡合口後在手心團成「泡肚「狀糕坯,要求是邊捏糕邊炸。

最後在炒鍋內放入花生油,待油五成熱時,將糕坯封口朝上,順鍋邊溜入鍋內,並迅速將糕翻過,待油糕呈蘑菇狀、形似花朵、色澤金黃時即可撈出。將炸好的泡泡糕擺在盤子裡,在糕上撒上白糖即可食用。

【特點】

遠看「蘑菇雲",近看「泡泡花」,色澤金黃,酥脆香甜。

第二道美食—晉中油糕

【原料】

軟黍米麵、植物油、紅棗、豆、小豆、白糖、冰糖、紅糖、桂花、玫瑰醬、青紅絲等各適量。

【製法】

制炸糕:將軟黍米麵加水後握成團上籠蒸熟,下籠後蘸水概勻揉好。將紅棗、豆豆、小豆煮熟,做成豆沙餡,或用冰糖、白糖、紅糖,再加上糖料,拌成糖餡。最後揪糕面劑子,分別包入豆餡或糖餡,成小圓餅狀糕坯,人油鍋炸成金黃色即可。

制雲片糕:將軟黍米麵加水,和成散性麵團後上籠蒸熟,下籠撓好攤在案子上,把蒸好的紅棗鋪在糕片上,再捲成卷,切成雲片形,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即成。

制切糕:將黃米麵與紅棗混在一起,用大火蒸熟後下籠,切片食用。

制生炸糕:將黃米麵用水拌好揉勻,包上餡,直接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即可。

制菜糕:與豆餡糕製法大致相同,主要是用餡不同,糕的造型不同,是餃子形,個頭比餃子大,讓人一看就能分出豆餡與萊餡的不同。

【特點】

色澤金黃,外脆裡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小知識:

油糕是晉中地區民間百姓比較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因「糕」和「高」諧音,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民間百姓往往在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嬰兒過滿月、慶賀生日、起房蓋屋都要有糕,名稱隨著節日變換,如年糕、喜糕等。油糕伴隨著辭舊迎新、慶賀道喜而成為這一帶百姓生活中離不開的傳統小吃食品。

以上就是太后御膳泡泡糕和晉中油糕的做法啦,小峰覺得做法還是蠻簡單的,大家可以動手嘗試一下哦,今天小峰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啦,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泡泡油糕的製作方法
    及至18世紀,陝西省文化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原縣,在宴席上,有一種名點叫作「泡泡油糕」。它是用麵粉製成糕餅,經油鍋浸炸以後,成品色澤乳白,表面膨鬆, 如輕紗、蟬翼,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其味芬芳醇香,人口即消;其形玲瓏剔透,酷似巧制綾花。食時要小心輕拿,否則一觸即散。其用料、製法、特點與「見風消(油浴餅)」一脈相承,只是在長期的烹飪實踐中,質量有所提高。
  • 陝西名吃泡泡油糕,一個代表地方性的風味小吃
    每一次品嘗陝西美食的時候,總能和陝西這些悠久的歷史文化相會,想想也是挺有韻味的。說起美味且有典故的陝西美食,怎麼都繞不開這一款——泡泡油糕。泡泡油糕是陝西很有名氣的傳統小吃,因其色澤黃亮,表面蓬鬆如輕紗,結有密密麻麻的小泡,故而得名。
  • 「薄如蟬翼」的泡泡油糕,經過複雜的製作,才有如此好看的外表
    不過,和陝西菜的悠久相比,陝西當地的一些小吃點心,卻呈現出一種奇特的西域之風。下面的這種陝西點心,會讓你感覺這不是身處西北,而是處在某一個南方的點心攤中。這種統稱為油糕的當地小吃,其實是陝西在節日裡用來慶祝的一種寓意,也是一種當地的習俗。我們要介紹的,只是油糕的一種,它的名字叫做泡泡油糕。
  • 陝西三原名吃泡泡油糕五塊一個,薄如蟬翼也不破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獨具陝西特色的美食泡泡油糕,那可是上過中華名小吃金榜的哦。豬油,開水和面,和成軟軟的麵團放置備用。白糖,玫瑰,黃桂,熟麵粉拌勻做餡兒料。捏一塊劑子把餡兒包裹進去。很神奇有沒有?泡泡油糕帶餡兒,居然也能按壓的這麼扁平,入油鍋炸制起泡。蓬鬆即可出鍋。
  • 農村小夥製作泡泡油糕,集市上排隊等著吃,曾百公裡外拜師學藝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百公裡外的萬榮縣吃了當地的泡泡油糕。那滋味就記在了心底,聽說萬榮縣的李長河老師有著炸泡泡油糕的手藝,在萬榮縣裡遠近聞名,於是便拜師李老師,學會了炸脆皮泡泡油糕。 (來自:黃河灣)
  • 饕餮中國︱清宮御膳中真的有「滿漢全席」嗎
    據史料記載,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份一個月裡,御膳房和太后送給小皇帝吃的菜餚,光肉就有三千九百六十斤,雞鴨三百八十八隻。加上幾位太后太后,清宮皇室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算下來,一個五歲的孩子,一個月要吃肉、雞鴨合計兩千來斤。按宮中每日兩餐計算,皇帝每餐要吃三十多斤肉。這恐怕連《水滸》小說中一頓飯能吃個肘子的花和尚魯智深也要自愧不如了。
  • 為什麼說在李蓮英身邊,離得不遠不近的人,最容易發財?
    本文由【夢夢伴你看歷史】獨家原創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的請點擊關注,防止迷路哦。為什麼說在李蓮英身邊,離得不遠不近的人,最容易發財?慈禧太后御膳房熬粥的師傅(不是太監)也是經李蓮英保薦去的,是大城縣西陳莊子村人,姓陳,後來很得慈禧太后歡心。因為慈禧太后每頓飯後都必須喝半碗粥。在她吃飯的時候,要提前擺好二三十碗,等慈禧太后吃完飯,擺膳太監要一碗一碗地摸,哪一碗溫度合適,就趕緊奉獻上去。熱了不行,涼了也不行,這一著很難伺候,為此常常有人挨慈禧的責罵或痛打。
  • 遠看是朵花,近看以為還是花,實際是臺灣特色水果,很少有人吃過
    遠看是朵花,近看以為還是花,實際是臺灣特色水果,很少有人吃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很多人都非常愛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因為除了我們平常吃到的一些常見的水果蔬菜美食小吃之外,世界那麼大,還有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美食,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種外表
  • 紅糖炸油糕的正宗做法,牢記配方,油糕各個空心不破皮
    美食知識看小甘,美食菜譜問小甘,愛下廚的都關注咯!提起油炸糕,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這是北方很多朋友都愛吃的早餐,外酥裡糯,配上豆漿正合適。今天小甘就和你們分享這道美味小吃,做法超簡單的。脆皮紅糖油糕食材:麵粉500克、甘汁園雙碳白砂糖30克、乾麵粉適量、甘汁園純正紅糖100克、糯米粉30克、食用油60克、水900克做法:1、900克清水煮沸改小火下入500克麵粉,快速攪拌均勻至無乾粉,加入30克甘汁園雙碳白砂糖,攪拌均勻。
  • 陳道明書法:抄寫《春江花月夜》遠看還行,近看有毛病,一般化
    陳道明書法:抄寫《春江花月夜》遠看還行,近看有毛病,一般化。都說陳道明文化修養不錯,人品也不錯,藝德也可以。又聽說陳道明書法寫得也還行,在演藝圈裡寫書法,功力能數得著。心有好奇,看看陳道明的書法,到底好不好。
  • 爆紅的蘑菇雲分子美食菜是怎麼做出來的?
    今天晨晨爸爸就用乾冰做一個乾冰蘑菇雲一起看一下吧—乾冰蘑菇雲—洗手液 1份玻璃杯布條 1根沙拉碗 1個乾冰 50g清水 1份第一步將清水和洗手液混合
  • 農村老話「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面相」該咋看?
    農村老話:「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說的是什麼意思?農村的俗語老話是咱們農村的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朝代更替,不少的俗語老話已經消失在時間的潮流之中。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俗語老話流傳了下來,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來看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