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來在一些社交每天上看見了一個話題:《獨角戲》抄襲張杰《他不懂》。
《他不懂》筆者已經聽過了,所以第一時間就去聽了《獨角戲》,很標準的模板歌曲,是大眾會喜歡的那一套,這種歌曲在市面上很常見。
從聽感上來說,大部分聽眾應該會覺得,兩首歌曲在副歌部分的開頭部分有點過於相似了。
《獨角戲》原唱則是在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完整內容如下:
哈嘍大家~關於有部分小可愛說我的新歌副歌開頭兩句跟張杰老師的歌旋律一樣,在這裡統一回復大家的疑問吧~1、首先《獨角戲》這首歌當時創作之時是由鍵盤老師先出的鋼伴然後我才編寫了主旋律的唱,副歌前半部分我們用的和弦是C調的4536,而張杰老師用的是A調的156 251。我們用著不一樣的和弦進行喲~
《獨角戲》前半段的和弦很簡單,4536,套著和弦進行創作,那麼這兩首是如何從聽感上撞上的呢?
因為張杰的這首歌曲,本身用4536去彈的話實際上是並不會有多突兀的。
這裡強調一點,這樣的歌曲實際上非常多,學吉他的朋友應該知道TXT譜,通常情況那種譜就是簡化版本的譜子,便於初學者演唱。
對原曲和弦進行簡化之後,能夠讓初學者也有能力能夠彈奏,這裡說這個的意思就是,同一段旋律,並不是說一定要和弦相同才行,同理,和弦相同,旋律也並不一定會類似。
所以原作者的解釋挺蒼白無力的,他沒有直接解釋,為什麼旋律會撞上,而是選擇解釋說兩首歌曲的調不同,和弦走向也不同。
如何判斷作者是否抄襲?
首先,這是一個非常客觀得不能再可觀的評價了,對於如今網絡上流傳度極高的一些套路歌曲,我都是本著善意的想法去看待的:只是基於同一模板下創作時候不小心撞上的旋律罷了。
這一次只是因為,《獨角戲》,碰上了《他不懂》,平常即便是有人覺得聽著像,可能也不會多說什麼。
那麼,這一次,維權能否成功呢?
我並不看好,首先要說的,實際上,《獨角戲》與《他不懂》撞上的,僅僅只是副歌的前半段罷了。
為什麼旋律幾乎差不多卻還是不能認定為抄襲?(我用的幾乎差不多,而非完全一樣)
主觀上的刻意抄襲和創作時無心的撞上,是沒有辦法分辨的,就拿《獨角戲》原作者來說,是刻意去抄《他不懂》還是根據4536自己哼出來的,這隻有自己才知道。
而套路和弦下的創作,創作時無心哼唱的旋律和其他歌曲撞上,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了,那麼如何避免這些現象,我們來說說下一個點:低質歌曲。
低質歌曲
這個真的很不好寫,點名與文章無關的歌手或者一些歌曲都不太合適,筆者這裡就不提任何歌手和歌曲,避免被噴。
大部分的低質歌曲有一個共同點,你聽著它都是屬於非常合理的歌曲,就應該這麼唱的感覺。
套和弦創作的歌曲並不一定低質,但是低質的歌曲,卻大都是套和弦的,這句話應該不難理解。
聽完上一句,你基本就能想到下一句怎麼唱了,有的歌曲可能更離譜一些,你在聽歌的時候,想到的就是其他的一些歌曲,似曾相識的感覺。
就如同《獨角戲》撞上《他不懂》一樣,為什麼會撞上?主要其實還是因為是基於4536進行的創作,不過撞上這麼多音,也難怪網友們會蓋章抄襲了。
為什麼以前沒有這樣的情況?因為那會兒做音樂的門檻挺高的,如今誰都能發歌了。千禧年實用的套路創作,如今再用,實際上就是一種不進步的表現。
這依然是主流
然而實際上,這並不是說音樂人們願意去做這樣的音樂,而是這就是如今的主流,有著太多太多太多太多的人喜歡這樣的音樂了,有人喜歡,自然也就有人去做。
常見的一個觀點是,音樂人們做什麼音樂,大眾就聽什麼,但是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大眾在選擇著音樂呢?
大眾喜歡聽什麼,一些音樂人們自然也就跟著做這樣的音樂,這樣的音樂簡單而又省事,大家還喜歡,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的情況不改變,以後,我們依然還能看見這樣的話題,《XX》抄襲《XX》,前者是網絡紅曲,後者是傳唱度極高的HIT曲目。
批量化的音樂,模板下的音樂,導致的結果就是同質化,他們是沒法保證自己與眾不同的。
低質歌曲能夠如此火爆,的確是華語樂壇的悲哀。
《獨角戲》
從《獨角戲》原作者的回應來看,我認為她很難說會選擇道歉,如果她是無心撞上的,她內心甚至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我也沒法去蓋章說原作者就是抄襲,我只能說:你寫這旋律,為什麼能和張杰的《他不懂》這麼相似,寫著別人曾經寫過的東西,還發表出來不覺得自己擔不起作曲人這個名頭嗎?
最後,還是那句話,希望大家真的不要去聽這些毫無營養的作品了,這樣的歌,想要做出來是非常快的。
而大家都不聽,都開始討厭這一類型的音樂,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人去做了。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讚並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