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立場較為中立的TVBS民調中心,昨天發布的臺灣政治人物聲望調查顯示,新北市侯友宜排名第一,臺中市長盧秀燕排名第七,成為國民黨唯二進入前十名的政治人物,在「臺灣山河一片綠」的當下,他們二人的存在,為國民黨再起保有一線希望。
在大陸網友的語境下,侯友宜、盧秀燕是不招待見的,尤其是前者,很多人直接冠以「藍皮綠骨」、「王金平第二」的稱號。之所以如此,大概有兩方面原因,其一、侯友宜幾乎不對兩岸議題表態,有「暗獨」的嫌疑;其二、侯、盧二人在2020「大選」期間,遲遲不願表態支持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落下「不團結」、「扯後腿」的罵名。
眼看著侯友宜、盧秀燕這兩人聲勢鵲起,大陸網友紛紛感嘆,「國民黨的人只有『暗獨』才能生存」、「臺灣人已是是非不分」……這種論調顯然是站在大陸視角看問題,難怪一次又一次地「看走眼」。
大陸網友出於「擁護祖國統一」的美好初衷,很多人會偏好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比如公開喊出接受「九二共識」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但在臺灣的選舉中,特別對於地方選舉而言,統「獨」議題並不是最重要,選民更多會看重候選人的個人特質以及服務選民意識。
遺憾的是,國民黨在地方施政、基層經營方面做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很爛。大師兄過去在臺灣南部採訪時曾問當地人「南臺灣為什麼這麼綠,一點機會都不給國民黨?」有人就直言,選舉其實很多時候是講人情,平時選民找人服務看不到國民黨的人影,一到選舉才出現,誰會把票投給他們?「不是民進黨做得有多好,實在是沒得選擇!」
大陸網友看到國民黨選舉失敗,通常給出的理由是「臺灣選民太好騙」。但理性分析起來,國民黨每次失敗不是沒理由的:2016年「大選」國民黨搞出「換柱」戲碼、2020「大選」幾個老爺們又展現「勾心鬥角、吃相難看」的嘴臉;罷韓投票和高雄市長補選落敗,則印證了韓國瑜當初跳出來角逐「大位」不得民心。
在國民黨聲望不見起色的情況下,侯友宜、盧秀燕通過認真拼市政的姿態,贏得了島內民眾的認可,為國民黨未來再起保留了一線生機。
在臺灣當今政治環境中,侯、盧也許只有這樣做,才能在政壇生存下去。如果他們都按大陸網友的想法去做,如在兩岸議題上講一些咱們喜歡的話,積極介入國民黨黨務的爛攤子,其最終的結局可能是大家一起陣亡,讓民進黨長期一黨執政。
在「武統」一時半會實現不了的情況下,很顯然國民黨執政會對大陸更有利,起碼給大陸爭取更長的發展機遇期。
最後說一句,兩岸最終統一不能指望島內某個政黨、某個政治人物,歸根結底還是依賴於大陸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