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早早等在校門口接兒子放學。
路上,我忍不住問兒子:「見到了久違的老師和同學們,你有沒有很高興呀?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呀?」
然而,兒子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興奮,反而蔫蔫地回答到:
「還是放暑假好,可以隨便玩。上學既要早起做操,又要完成一大堆作業,太苦了!」
我摸了摸兒子的頭,決定好好和他談一談:
1
學習如上山爬坡,先苦後甜才是真滋味
還記得去年12月,在書房學習的你突然嚎啕大哭。
爸媽連忙上前,一問才知道,你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很是著急:
為什麼寫了那麼多,題目還是解不出來?為什麼學了這麼久,成績還是不見起色?
爸媽既心疼又欣慰,心疼你所受的壓力,欣慰於你對學習的上心。
其實,學習就像用積木搭城堡,沒到最後一步都不算完成。
堅持到底,你才能看到努力的全貌,才不會辜負一路以來的刻苦;
可如果嫌苦嫌累、提前放棄,你將永遠等不到大功告成的那一刻。
學習如上山爬坡,辛苦是不可逃避的主旋律。
但孩子你要知道,學習的苦是暫時的、有盼頭的,而不學無術的生活之苦卻是終身的。
今天多吃點讀書的苦,明天就能多繞過一些生活的累。
現在多為自己積攢實力,將來就更能成為人生的主宰者。
因此,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不要選擇玩樂,在最應該吃苦的時候不要選擇安逸。
周末、假期不只是用來休整玩樂,更要用來查缺補漏、蓄勢待發。
媽媽不反對你玩,但前提是做到有玩有學、守時守約。
如果你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媽媽很樂意讓你去玩/陪你一塊兒玩!
2
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好走的那條
前些日子高考放榜,一眾學霸、狀元紛紛亮相。
某天晚飯後,電視中播著唐楚玥大姐姐(總分725,今年湖北省理科狀元)的新聞內容。
你若有所思地問:「考高分,究竟是為了什麼?高考,又是為了什麼?」
孩子,在和你這般大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有過這樣的困惑。
而一路走來,我們不得不承認:
高考可能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對大多數人而言,高考卻是最好走、最有希望的那條路。
幾年前,白巖松的一番話引人深思:
「不考試、不上學,你還有多少東西可拼?連考試都考不好,你憑什麼覺得自己行?」
2006年河南考生蔣多多、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因高考交白卷而備受關注。
可很快,由於學歷低、能力不足,苦於輾轉打工的他們後悔了。
最終,前者幾經周折進入一所技校讀書,後者在十年後考上了一所專科院校。
經歷過社會的殘酷後,他們終於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而這條彎路,你不要走!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寫道:「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親愛的孩子,我希望你長大後能不悔年少,期盼你有個無限可期的未來。
所以,媽媽這般 「狠心」督學,你一定要讀懂背後的用心良苦啊!
3
少壯工夫老始成,學得越多選擇就越多
宋代詩人趙恆,在《勸學詩》中這樣寫道: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書中真的有千鍾粟、黃金屋、馬多如簇和顏如玉嗎?並沒有,但讀書大成之後,這些都隨之到來。
還記得媽媽讀初中時,班裡一女生無心學習,逃課早戀各種混。
後來的一次班會課上,班主任說了這樣一句話,讓我記憶至今:
「你們還小,不要著急著闖社會、談戀愛。
趁現在多讀書、爭取考到好大學,在那裡你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遇到更優秀的人!
到那時,你想要的東西都會自己找上門來,任君選擇。」
明天的命運是由今天創造的,現在學多少,未來的路就能拓寬多少。
好好讀書,你就能更快、更有機會實現理想,成為想成為的人。
而從更現實的角度出發,努力讀書將助你進入更高的學府、帶你認識傑出的人才,並使你躋身其中。
爸媽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給你,但比起物質,我們更希望豐富你的學識。
因為,即使擁有千萬身家,也終有揮霍殆盡的那一天。
而別人搶不走、最不會背叛你的,是滿腦的知識和一身的技能。
少壯工夫老始成,媽媽的這一番話,希望你能牢牢記住、慢慢體會!
待我說完,原本急躁的兒子漸漸平靜了下來。
我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或許他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我堅信:
教育無法一蹴而就,但也不能等孩子長大後再來引導。
儘早和孩子說,他便能早一點領悟,進而做到為自己而學、為理想而奮鬥。
親愛的孩子,讀書實苦,願你不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