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仰認識自我的旅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020-12-19 笑語千年

李安導演的電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過船隻失事、人獸共處、海上奇觀、浩瀚晴空、神奇浮島等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影像,表現了一個少年在大海上冒險求生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心靈探索的故事。

在大海上漂泊的日子裡,少年派與自然抗爭、與最真實的自己抗爭。活下去的本能,逼迫著少年派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他的道德底線。正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與死亡較量的過程中,少年派認識到了人性最本真的欲望,解開了對母親的依戀情節,也接受了死亡與災難的意義,更進一步地理解了宗教對於人類的意義———信仰、精神力量才是支撐人類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少年派在這個過程裡成長起來,這段漂流成為了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段經歷。觀眾也在這部影片 裡經歷了一段奇妙的旅行,獲得了人生的感悟。

隱喻的視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 充滿隱喻的人生寓言,電影中導演藉助各種隱喻。完成了他對人生、信仰、心靈的解讀。

1、少年派和老虎。少年派和老虎是整部影片中最醒目的一對隱喻。老虎含有兇殘、獸性的欲望,是人性中"惡"屬性的代表。影片中,導演把派設置在茫茫大海這樣一個特殊的生存環境裡,在求生本能驅使下,人的動物本性也暴露無疑。另一方面,老虎又是派勇氣、和求生意志的象徵。派在茫茫大海上,體現出了老虎一樣的勇氣和自信。派馴服了猛虎,這時的"虎"代表了人類在絕境中生存的希望和精神支持。

2、母親與蓮花。蓮花在佛教和印度教裡,代表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 高雅等意象。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蓮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佛教認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又非常香潔,隱喻著佛在生死煩惱中出生,又從生死煩惱中開脫,有"蓮花藏世界"之義。

電影的開頭,母親蹲在地上畫一朵巨大的蓮花給派看,她在河邊放蓮花燈;而在食人島上,派又在亦真亦幻的海底,看到了蓮花和母親的臉龐。這裡蓮花代表了母親的善良與仁愛,是派對母親思念的隱喻。

3、大海和"齊姆楚姆"號航船。"齊姆楚姆"有 "回歸、放逐"之意,從派踏上這艘航船開始,註定了他的這場漂流是一場自我放逐、自我探索的靈魂之旅。最終"齊姆楚姆"回歸大海,而派依靠信仰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難,獲得了重生。在某種意義上,派的漂流之旅是信仰指引他在苦難中前行,是信仰使他在地獄中看到了無上的美景。

這部電影的導演李安祖籍江西,出生於臺灣,23 歲之之後前往美國生活。李安坦言"我左腦是中國思考模式,右腦是美國思考模式"。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李安一直試圖通過電影,找尋自我的存在及自我身份的認同, 這種迷茫、探索與認定構成了他藝術創作一貫的動力。

在李安以往的電影《推手》、飲食男女》、《喜宴》中,主題都是追求自我的精神信仰和自我身份的認同。一直以來,李安試圖借電影調和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衝突。在《少年派》這部作品中,也處處體現出東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對抗和諧的玄機。派的父親是名商人,迷戀自然科學,是理性的代名詞;而派的母親信仰宗教,是感性的代表。這種多元文化和信仰的思考,是李安電影的一大特徵。

漂流與追求

少年派是動物院長的兒子,他聰明好學,同時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他16 歲時,全家乘貨輪攜動物移民加拿大途中沉沒,只有少年派和幾隻動物倖存。少年派與名為理察·帕克的成年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最終獲救。

在結構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採取了回憶和對話的方式,將"漂流"放置於亦真亦幻的敘事空間,而且分成"漂流"之前和 "漂流"之後,兩個敘事時空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繫,極大豐富了敘事層次和價值內涵。造成"漂流"的是一場海難,少年派目睹了"上帝的風暴"的壯美,也見證了大海吞噬一切的殘忍,讓他不得不與一隻老虎度過同生共死的漫長旅程。面對生存的壓力,少年派對人生和信 仰的追求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更加堅韌和成熟。

在與世隔絕的空間,少年派面對生存、道德、理性、宗教等多種選擇,反而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更容易展現自我抗爭、感悟生命的心路歷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現代哲學思想和東方和諧思想的交融,這種交叉和想像讓影片充滿了多元解讀的可能性,讓結果和意義無法準確把握,增強了神秘色彩和哲 學意義。

少年派的"漂流求生"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物質求生,一個是精神求生,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依靠理性求得物質需要,擯棄幻覺、回歸現實,是少年派理性成長的結果。少年派在漂流中突然發現,雖然他一直在追求宗教信仰,但父親灌輸給他的知識才能讓他在絕境中求生。

精神求生指的是少年派要控制老虎並與之和平共處,老虎成為少年派活下去的精神支撐,這種交流和精神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超物質層面,也是一種信仰。正是因為準確把握了物質與精神、現實與信仰的關係 ,李安才能同時將少年、動物和水等同時包含在一部影片中,從而多層面地展示了人生的隱喻。

人的雙重人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建構了李安電影的二元敘事結構,這在李安的作品中並不鮮見。李安作品中所塑造的主人公,都具備糾結的兩面性。《臥虎藏龍》中的李慕白一個是體制內的李慕白,是翩翩君子和大俠;一個是狂野不羈的李慕白,有著正常人的七情六慾。《色,戒》中的王佳芝也具有雙重人格,一個是遵循指揮的女特務,為了使命不惜付出身體;另一個是個人情慾噴薄欲出的小女人,內心渴望擺脫歷史的重負和體制的約束。

影片中讓人為之震撼的地方,是派第一次見到海上日出的場景。 此時的大海如同一個熟睡的孩子,平靜、沉穩,根本無法想像就在不久之前,它兇狠地吞噬了派的一切。海面倒映著天空,救生艇與派自製的 "小船"如同漂浮的小雲朵一般輕輕地點綴在畫面的左下方,整個畫面暖洋洋的,靜謐到讓人不得不感嘆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那麼渺小與無能為力。這幅充滿希望和溫度的畫面,卻是在派失去了一切之後出現,觀眾也不禁會去思考,當我們失去一切之後,面對這樣的美時,我們是會去歌頌還是會去哭泣?

平靜如鏡的海面之上,除了救生艇和派,就只有海天交融的底色。派在此時才真正開始接受死亡的考驗,他面無表情,沒有痛苦、沒有哀傷、沒有絕望,平靜地扔出裝有紙張的罐子,發出求救信號。罐子在海面上激起的漣漪,同樣一圈一圈蕩漾在觀眾的心海,再一次暗示觀眾: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觀眾在每一次的鏡頭中,化身為派,親歷著這次漂流,感受著派的內心。那種無形的力量在一次又一次的激蕩著我們的心靈。派與理察·帕克之間的關係在這一次又一次的 "對視"中遞進,從恐懼害怕到和平相處再到產生感情。沒有老虎,派恐怕撐不到得救的那天,也不會真正地成長,真正地認識上帝。

信仰的力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的成功在於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展示,其中最成功的是對信仰價值的多元闡釋。從某種意義上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信仰電影,所有敘事和技術都圍繞信仰來完成,電影的創 作者有信仰,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有信仰,甚至連動物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

信仰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電影對信仰的展示從不同語境展開,處理得十分巧妙,而且出人意料。當少年派和老虎終於脫離險境時,老虎徑直走向森林深處,並 回應激動不已的少年派,也讓觀眾想像中的激情 釋放落空:老虎甚至都沒回頭看一眼。人虎同舟共濟的長途跋涉,但卻無法打破現實冷酷。這種冷酷不僅在於少年派的情感沒有得到老虎的回應,更在於得不到人類的信任。

在日本調查員無法相信的情況下。少年派只得用另外一個由水手、廚師、媽媽和自己構成的故事,去對應了真實的斑馬、豺狼、猩猩和老虎。這正是影片的高明之處,少年與兇猛老虎的友誼不能讓人相信,而合理的謊言卻能矇混過關。沒有信仰的人,寧願相信謊言,也不相信奇蹟。

信仰不是萬能的,但卻不能沒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理察·帕克至關重要,它是一種象徵,可以有多重解讀。老虎理察·帕克融合了自我與他者的雙重身份,既有人的一面,又有動物的一面。在"漂流"之前,少年派與老虎之間存在明顯的對立,即使少年派想與老虎溝通也被父親打斷,並且劃清了人與動物的界限,這種界限讓少年派陷入迷茫,失去了自我。

"漂流"之後,少年派陷入陌生而無邊的海洋,喪失了一切熟悉、可以把握的東西。更可怕的是,少年派同時失去了自我。少年派恢復自我的過程,也是建立他者的過程;對老虎的恐懼和徵服,讓他感知 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在兇猛的老虎面前,少年派被激發起求生的欲求和智慧,人性和智慧讓他在挽救老虎的同時救贖了自己。

電影帶來的啟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過程。李安說"我覺得這部影片不只是海上漂流存活的故事,更是對人生 的隱喻。這個旅程是比較抽象的東西,結尾有一個反轉,有一個思索,一個討論,這個東西才是片子的主題。我要講的其實是在心靈上的追求。" 他拍的是人和神的關係,是人在自然中、孤獨中和自己的對話。

理性和理性建立起來的科學知識可以幫助人在艱難的逆境中活下去,但這僅僅是輔助的作用,支撐人活下去的依然是精神信仰。這又呼應了影片開頭餐桌上母親說的那句話: "科學能幫助我們了解外在的事物,但是內在世界卻不行。"而派活下來的真相,便是 這兩種能力同時發揮作用,互相依存,互相警醒的結果。

沒有人與少年派一起親歷這次海難,沒有人能夠證實哪一部分是真的哪一部分是假的,或許連少年派自己也分不清了。或許如同他自己所言,他只是在訴說一個故事,或許我們看到的所有一切不過是他的幻想。幻想的功能是維持欲望而非滿足欲望,在幻想中,欲望的對象總 是會從我們的凝視中逃逸而去。換言之,凝視是一種欲望的投射,是一種想像中獲得欲望滿足的過 程,但凝視本身所印證的只能是欲望對象的缺席與匱乏。

少年派是一個和大家一樣的平凡人,他所經歷的也許每一個人都在經歷,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只要我們能在這部電影中窺見了自己真實或虛偽的欲望,那便是最大的收穫。每個人都是少年派,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奇幻的旅途,然後才能成長。

李安以他特有的東西方文化背景,用瑰麗的視覺影像、虛實相間的電影手法為我們構築了一個關於信仰,關於人生的故事,用多模態隱喻的方式呈現出了獨特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相關焦點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暗黑童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暗黑童話 早期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把眼光聚焦在中國傳統家庭倫理中,體現出家庭中的溫情;後來又刻畫出了細膩的文人江湖——《臥虎藏龍》,緊接著就執導出了具有童話色彩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導演在不同的創作風格中遊刃有餘,這也體現出了李安具有深厚的導演功底。影片描述了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船上漂流時建立了特殊關係,最終戰勝困難,獲得重生的故事。
  • 《少年派奇幻漂流》導演李安:我沒有宗教但有信仰 母親是基督徒
    2012年年末,在電影界紅得發紫的《少年派奇幻漂流》引發中國觀眾對信仰的思考。不禁惹人發問,為何李安導演會拍這樣一部有關信仰的電影?因著這樣的疑問,近日,媒體工作者陳文茜在採訪李安過程中問到他是否有宗教信仰,李安回答「沒有宗教,可是有一些信仰」。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難得的是對於信仰和信念的表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表達感情很含蓄,這直接導致了它的票房是不如一般商業大片高的,並且也導致很多人說不好看/看到一半就睡著了。對於GET到G點的觀眾來說,少年派的震撼應該是很大的。畫面美這是毫無疑問的。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敘述視角切換與敘事結構生成
    經驗自我視角呈現的段落相對較長,如少年派遇見各種神與喝聖水(時長4分30秒左右)、少年派飼虎、父親給動物餵安眠藥(時長12分左右)等,這些關鍵情節交待少年派的求生技能、精神信仰、愛情經歷等種種人生體驗,以經驗自我視角直接展現給觀眾,外在感性場面視覺衝擊力強,真實可信。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生的三重境界:本我、自我和超我
    隨著悠揚的印度女聲哼唱,各種動物緩緩相繼在熒幕上出現,一段充滿異域色彩的風土人情讓人如痴如醉,預示著一部奇幻的海上歷險記就要展開。這是2012年上映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始的畫面。此片根據一次真實的海難事件改編,由蘇拉·沙瑪,拉菲·斯波,伊爾凡·可汗主演,是李安導演繼《臥虎藏龍》之後又一部舉世矚目的佳作。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相信這個世上有神存在嗎?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2012年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這是著名導演華人李安的 作品,是一部他的同行詹姆斯·卡梅隆都讚不絕口的電影,憑藉此片李安獲得了八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殊榮。該片同時還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這個獎項即便是放到今天頒給它都不足為過 。
  • 觀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有感
    觀看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有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這部電影看似是在為我們講述一個與現實毫無關聯的故事,但實則是對人生的領悟與對人性的解讀。電影比人生簡單,也比人生理想化,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全篇的故事圍繞著派這個主人公展開,儘管他常常被夥伴們嘲笑名字的怪異,但他卻從不迷茫,一直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定義自己,用自己的智慧與堅持讓人們明白與理解,派對神的虔誠使他同時接納不同宗教與不同的信仰,他認為宗教與科學本就沒有衝突,而宗教造就了信仰,人一旦有了信仰生活將會一片光明。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個神奇的經歷,到底是童話還是現實呢?
    一個虛幻又美好的童話故事,一個殘忍又黑暗的現實故事,你所認為的就像是真相,這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基於童話故事,又進行屬於自己的整合,為我們講述了一出奇幻漂流史。影片的前期,給我們構建了一個魔幻又美好的大花園,在此我們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友誼,自然的惡劣與探險,一切塵埃落定後,卻轉而告訴我們,之前的都是虛假,現在想要告訴眾人的才是真相,純真又奇幻的背後是赤裸裸黑暗與人性。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大家好,我是小詢,今天我為大家帶來我所看到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這並非他的原名。他的原名的發音和「尿尿」非常的像,所以在向同學們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他自稱為派,這個名字是圓周率的意思,無限不循環,他非常喜歡。派的家裡有很多動物,因為他的爸爸在經營一家動物園。動物園裡最威風的動物是那隻孟加拉猛虎理察帕克。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與原著的不同和相同
    很喜歡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瑰麗奇異的畫面,奇幻故事背後殘忍的吃人故事,都讓人無法不去想它。電影看了好幾遍,原著也看了一遍。相對於原著來說,電影做了很多的改編。我一直在等漂流的故事開始。在漂流的故事開始前,是派名字的來歷,是他依次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信仰佛教呢?)。然後,原著裡並沒有派寫了滿滿幾黑板π的故事,也沒有那個跳舞的阿南蒂,這都是李安在電影裡面加上去的。漂流開始了,書中的漂流比電影描寫的更加細緻,在電影裡,幾隻動物之間的衝突進展的很快。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在少年派身上的體現
    根據湯·馬特爾同名小說改編、由華裔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於2012年底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全球巨大反響,在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同時,還摘得2013年奧斯卡金獎的熱門提名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分。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這些作品的年代都已經漸漸久遠,而反觀李安近十年來的作品,最出名的應該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豆瓣上拿下了9.1的高分,而李安也憑藉這部作品,再次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臺摘得「最佳導演獎」的獎盃,除了這個最實至名歸的獎盃,這部作品也同時在各大頒獎活動上獲得了多個獎項。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風暴,海難,吞噬——這是一場內心博弈
    2013年,在第85屆奧斯卡的頒獎禮上,導演李安親吻著剛剛獲得的小金人,他憑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這個獎得來實至名歸。不僅3D的電影畫面純美,流光溢彩,故事本身充滿玄幻,而且到現在為止,對於它的過程和結局,這個豆瓣高達9.1分的電影,後坐力還極強,引發了網友大量的討論: 一部分人把它看作是一位勇敢少年海上漂流的勵志故事,一部分人想把它理解成人獸相處的寓言故事,更有一部分人則用它來拷問靈魂。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從未被低估的神作
    而我對導演李安的印象,卻是始於他的另一部神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還是上初中的時候,英語老師推薦了這部電影(好遙遠的記憶),那時的我什麼也不懂,不懂為什麼派要講兩個故事,不懂漂流中小島的意義,不懂為什麼派最後對來訪者說:So it goes with god.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只是因為想活著
    「少年派奇幻漂流」這部影片通過派與作家的交談為我們交代了整篇故事。其中的故事又分為兩個版本,影片中著重表現人與老虎,而以人比喻動物卻是以口頭敘述的形式,這個版本的出現只是因為保險公司需要一個能讓大眾明白的故事。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宗教、感情、人性的碰撞,不凡歷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中國人李安。影片講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其實這部電影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隱藏著第三個故事,而最終所要表達的是人性思考,心靈的追求。在談論少年派之前,需要預設若干個前提。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為什麼要活著?
    他出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重溫這部經典,以期能帶給我們更的人生感悟。2020年,註定是人類歷史中不尋常的一年。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過刻畫一個遇到海難的少年派,與一隻老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並最終戰勝困境獲得重生的故事,冥冥之中,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做這樣一個假設:這場世紀疫情,就是少年派遇到的海難,而那隻孟加拉虎比作北美大國。
  • 為什麼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能夠最直接地揭露人性醜惡?
    少年派在極致的環境裡激發內心的獸性存活了下來,而在近乎死亡的狀態下僅存的點滴人性讓其由絕望之路折回到重生之門,當一切回歸平靜,善良的本性驅走了所有的獸性。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中情節環環相扣耐人尋味,派的經歷詮釋了理性,信仰與本性的真諦,開篇以派跟父親在餐桌上的對話埋下理性與信仰的伏筆,是對整部電影的第一次預示,當派做出選擇時也預示了接下來的三個故事的發展與落幕。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的放下
    點擊關注晚聽英語,置頂公眾號回復「英語」,送你一套免費英語學習資料主播© / 陳杰瑞音樂© / 《Pi's Lullaby》Mychael Danna♪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Jerry朗讀音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黑暗的第三層故事,揭示了人類文明的真相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李安用真真假假的線索,構建了一個巨大的敘事迷宮,迷宮表面奇幻而迷人,內裡卻幽暗而隱晦。為了生存,你要學會講故事很多人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會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作家。也許有人會認為,作家不過是引導派講出故事的工具人,其實沒有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