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安導演,在電影界那可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雖然近20年主要轉去了國外發展,但在國內依然還是留下了「李安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以及更加著名的《臥虎藏龍》和《色·戒》。
這些作品的年代都已經漸漸久遠,而反觀李安近十年來的作品,最出名的應該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豆瓣上拿下了9.1的高分,而李安也憑藉這部作品,再次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臺摘得「最佳導演獎」的獎盃,除了這個最實至名歸的獎盃,這部作品也同時在各大頒獎活動上獲得了多個獎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58歲時候的作品,過了50歲的李安,創作力並沒有以前那樣旺盛。早年間兩年就能導一部作品,而上了年紀後,要看李安的一部作品,通常要等上四年。「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關係,也電影行業同樣適用,事實證明,這部作品即便讓觀眾再多等上四年也是值得的。
男主角派出生於一個印度的4口之家,父親是信仰理性主義的動物園老闆,母親是信仰宗教的植物學家,家中還有一位哥哥。
派的出生家庭還算富裕,所以父母也都非常看重對他的培養。但因為父親是一位徹底的無神論者,而母親卻信奉宗教,所以兩人對派的培養也存在著不同的意見。但因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所以對派的培養也都比較開放。
派童年時期接觸了宗教,並且同時信奉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派和母親一樣成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而在進餐前,派總是要逐一進行三種宗教的禱告。在崇尚理性科學的父親看來,小兒子的舉動幼稚而近乎可笑。
宗教的世界觀裡,神的一切的主宰,而人和所有動物一樣,都是具有靈性的。派又一次在父親的動物園想要和老虎親近,幸而被及時趕到的父親制止。父親也給派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他讓飼養員牽來一隻山羊,逼著派目睹了老虎捕食山羊的場景。
看完這血腥一幕的派,雖然過去的他虔誠的信奉三個宗教,但他的所有信仰全部崩塌。很難想像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信仰破滅是如何一副樣貌。派的體現,如同是生了一場大病,雖然身體依然健康,但如同卻丟失了魂魄。
後來派結識了阿蘭蒂,跳舞很好的阿蘭蒂又讓派重新相信了神明的存在。
後來派的父親決定把動物都賣到美洲,然後全家去澳大利亞生活。他們乘坐的日本遊輪沉入海底,而全家只有派一人倖存。
派與老虎帕克在船上艱難的熬過了227天,最終承載他們兩條生命的小船橫跨大西洋,漂到了美洲。
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
船上的經歷,應該會讓派終身難忘,沒有食物和引用淡水,一切的生活資源都需要派自己考雙手獲得。
因為從小家境富裕,所以派為了生存需要現學求生本領。從小受到宗教洗禮,只吃素食的派,在船上求生的時間裡,也只能吃肉。而這些賴以生存的肉,卻是派從海裡辛苦捕上來的魚。
在派自我講述的裡,他提到了鬣狗咬死了斑馬,而老虎吃了鬣狗,在老虎嫉妒飢餓時,也曾多次兇猛的向自己撲過來。
而派時刻對老虎的警惕,這種求生的本能讓他在船上與老虎一起度過了227天,所以,看似兇猛的嗜血猛獸,其實在用致命的力量監督自己,讓派能夠滿懷警惕度過這煎熬的227天。
在海上漂流的每一天,派都在經歷著上帝和生產兩種極端的考驗,宗教告訴派要吃素,而求生的本能則讓派選無可選。
海上漂流的這227天,無論外面的世界發展文明程度有多高,但對於派而言,他依然只存在於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在極端的生存環境下,藏在基因裡的本能求生欲,能夠一瞬間摧毀人類創造的數千年的文明。
電影中頻繁出現的蓮花其實也有暗指,第一次是出現在女友跳舞的時候,她告訴派:蓮花藏在森林裡。而派在還是漂流時,在陷入絕望與求生之間,出現了那座人形的小島。島上長著密密麻麻的樹,而樹根卻是可以直接食用的,低洼中的水,竟然也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淡水。
派在島上看到了一朵酷似蓮花的花,而花裡卻有一顆人類的牙齒。派明白白天的小島是可以讓人生存的補給之島,而晚上卻變成了一個食人島。這也讓派決心重新回歸到還是去漂流,在海上漂流至少還有一線生機,而如果繼續留在島上,無疑自己會變成下一顆牙齒。
電影沒有變成《魯濱遜漂流記》,也是出於這樣的原因。
在海上漂流的227天,派雖然無助過、悲傷過、也絕望過,但在求生後都熬過來了。而在獲救時,老虎帕克跳下船,步伐踉蹌的走入林中,但頭也沒回一個。派以為帕克會回頭看看自己,但帕克並沒有。這一刻對於派而言,雖然肉體獲救,但精神上卻已失無可失。
與帕克相處的日子,雖然每天提心弔膽,但這股壓力也讓派能夠保持振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雖然派和帕克的關係,已經變成了相依為命的夥伴,所以帕克對於派而言,是他失去的最後一位親人。
電影中運用了許多超現實主義的鏡頭,比如派在還是漂流,當暴風雨預來時,派和帕克可能都會在這場暴風雨中喪命。在絕望之際,天空突然出現一團亮光,照射在孤獨的小船上,仿佛猶如神跡降臨,這也重新燃起了派求生的欲望。
那個白天是補給站,晚上卻是煉獄的人形小島,其實也是虛幻的存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乍一看是非常正能量滿滿的求生計,但剝開奇幻二字,其實暗藏了許多悲慘的暗示。
這事件真的有上帝嗎?
電影的表層,給出了正面的回答,因為有上帝的存在,所以一直信奉宗教,虔誠的教徒派受到上帝的保佑,在海上漂流227天,從而平安的生存了下來,而那座人形的小島,也就是上帝賜給派的補給站。
電影的內層表達,其實又是那麼的血腥。從理性的思考,小船上不可能有那隻老虎,也更不可能有那座樹根能吃的人形小島。
派的講述裡,另外一個故事是廚子、水手、母親和派獲救,而廚子殺了水手,吃掉了水手的肉,廚子又殺了母親,將母親的屍體丟入了海裡,而派則殺掉了廚子。
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這個故事太過血腥,所以日本的兩名調查員都不願相信。其實,這個故事應該也不是最真實的。因為在極度生存環境下,廚子殺害母親後,不可能把母親丟入海裡。
所以,派對於最真實的故事,必定有所隱瞞。顯然,雖然第二個故事過於血腥,但卻更貼近真實。因此,可以推斷派最終吃掉了所有人的肉,而那個人形小島其實就是指代的自己的母親,可以吃的樹根其實是母親的肉,可以直接引用的淡水其實是母親的血,而島上的那些狐獴,其實是母親身上的蛆。
藏在人類基因中最本能的求生欲,在極端生存環境下,我們所謂的倫理道德顯得那麼不堪一擊。也許這樣的結局屬於過度解讀,也有可能真實的結局比這個更加殘酷。
顯然,李安在電影中,並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而李安想透過這個故事傳達的,也並非只人類本能的求生欲這樣簡單的問題。
全片都在暗示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上帝。在派的答案裡,上帝是存在的。不過在海上漂泊227天之後,派心中的上帝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派如今所信奉的上帝,應該是要打引號的。派獨自一人在海上漂流227天,在絕對的孤獨下,明明只有上帝才能見到他,他也只能與上帝進行對話,但從始至終宗教裡的上帝並沒有出現。
而支撐他在還是生成227天的信念,並不是上帝的眷顧,而是人類本能的求生欲,及對生存的希望。
極端環境戲,人類幾千年養成的文明習性,會化為泡沫。但藏在基因中對生存的希望,卻不會湮滅,這就是藏在人類身體裡的「上帝」,更確切的名字應該叫做信念。
幾千年前,我們從莽荒而來,茹毛飲血,一路走來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像派這樣奇幻的生存故事,人類經歷了無數次。我們之所以能成為地球霸主,創造這個文明的世界,靠的是我們基因裡的對生存的信念,而不是所謂上帝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