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人生的加減法,精神的舍與得,物質的幻滅

2020-12-23 運動30分

早稻田畢業的山下英子,在日漸枯燥的人生之中變得煩躁,變得迷茫,她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也不是在自己現在想要什麼。要學歷嗎,自己日本早稻田畢業,頂尖大學出身得自己,不論是工作還是前程,都已經不需要擔憂。

此時的山下英子,得到了許多卻又彷佛什麼都沒有,這種焦慮讓她不知所措。而斷舍離的哲學思想,正是在這個時候被山下英子參透出來的。不久之後山下英子便將之際的感悟整理出版,斷舍離知道究竟是怎樣得呢?

何為斷舍離,斬斷的是什麼,捨棄得又是什麼,離開的又是什麼,是來自物質的壓迫,還是精神上的墮落,總有各種各樣的事物困擾著現代人。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壓抑,到處都是快節奏,每一日中的每一分鐘彷佛都是在重複,沒有新意,沒有激情。也許是受到了來自物質上的羈絆,也許是精神上的累贅。

斷舍離既是一種哲學思想,也是一種人生理念,更是一種生活習慣。

斷舍離思想的產生讓我想到了老莊思想,自在無為,道法自然。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身上的苦悶以及無奈,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精神上的累贅,我們背負了太多。父母的期望;愛人的期盼;上司的輕視或者重用,等等這些,將我們壓抑著。

這樣的生活狀態,讓我們很多時候無法更好地放開自己的身心,總是將自己禁錮在籠子中,可以說這樣的禁錮,既是他人給的,也是我們自己套上了來的。因此在某些時候我們應該放開我們自己,甩掉籠子的束縛,找尋真正的自己。這不是捨棄,而是發現,發現真實的自己,真實的想要的未來,而不是他人眼中的自己。

這樣的生活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城市之人開始嚮往鄉村生活,因為鄉村有著城市沒有的寧靜。在哪裡沒有喧囂,沒有爭奪,人們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這樣的鄉村可能也已經所剩無幾了。但這不僅僅是一種物質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種灑脫與放空。

但是,試問今日有多少人願意放下城市之中的生活去鄉村,恐怕沒有幾個人,那些享受慣了城市便捷生活的白領們,是無法適應沒有快捷交通、食物,還要自己動手的生活的。

因為他們無法捨棄,也無法放下,這就是他們的累贅,物質上的累贅。他們總是幻想著精神上的解脫,放不下物質上的誘惑。

這就是當代人的困境,物質的脫離,精神上的假掙脫,每個人都期待著遠離喧囂,卻永遠也無法放下物質上的優渥,這就是斷舍離的出發點。

物質上的斷舍離才是起點,唯有打破自我,將自己從物質的壓迫之中解放出來,才有機會去談精神上的追求。很多人總是嚮往著精神上的自由,卻永遠也走不出來其中桎梏。

何為斷舍離,捨棄的時候雖然痛苦,但是在社區只後來自精神之上的愉悅,卻是我麼應該體驗到的。陶淵明咋為官期間,每日庸庸碌碌,和上司打著交道,絲毫沒有一點點的激情。

最終陶淵明不願意為了五鬥米折腰,選擇了離開官場,他捨棄了物質上的優越,去追求來自精神上的自我放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是陶淵明的精神追尋。

人生在世,除了需要做「選擇題」,也需要「加減法」,便是懂得取捨。生活工作快節奏的今天,很多人會感到內心疲憊,卻又無法提高效率。其實仔細想想,每天有多少無關緊要的事情拖累了我們的做事節奏。

只有學會正確取捨,合理安排自己的形式節奏,才能夠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如何通過「分離」和「取捨」,使自己身心輕鬆呢?給大家推薦這本《斷舍離》。

這本書的核心便是「整理和取捨」,先從觀念上認識現狀,停止自我否定。之後再通過「雜物」的整理了解當下自己的真實需求。只有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夠果斷捨棄其他事物,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之中。

正如書中所說:有時候我們只看到了斷舍離的痛苦,而忘記了若不斷舍離,就會失去更多。懂得「捨車保帥」,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這本書原價98,現在活動價只要49.9,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不到幾杯奶茶錢,就可以擁有這本助你輕鬆前行的「枕邊寶典」。

總結:對於生活在一二線繁忙之中人來說,每日的生活看似充實,實則枯燥無味,日復一日的重複,早就讓人心身疲憊。每一個都在幻想自己精神世界的狂歡,然而卻從來無法從物質上先解放自己,這是當時下人最大的問題,也是最無法避免的問題。

斷舍離的重點不在於要捨棄什麼,而是捨棄之後所獲得的精神變化,對於物質的捨棄,以及精神的獲得,這才是我們所需要追求的。但是事實上卻是很多人忌憚於物質上的得失,最終未能夠打破自己身邊的桎梏。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從物質、思維到社交斷舍離,讓孩子學會打造精緻人生
    今天閱讀日本山下英子的《斷舍離》,讓孩子整理書桌抽屜和書包其實就是斷舍離。 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捨棄多餘的廢物,離就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堅持斷舍離,人在健康、金錢、婚戀、家庭、時間、家居、事業、臨終等等方面,總會遇見人生的各種美好。脫離心中執念,人生才能輕盈前行!
  • 《斷舍離》講的是什麼,物質和精神層面如何抉擇,作者告訴你答案
    每次我收拾物品出門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箱子不夠用,後來才明白不是箱子的問題,是旅行中沒用的東西帶得太多了。「這次網購也太便宜了吧,再下一單!」每次收快遞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房間太小裝不下了,後來才懂得,原來是沒用的東西買得太多。
  • 2020年15條斷舍離清單,學會告別,教你走向輕盈精緻的人生
    有舍才有得,能成大事者都是敢於捨棄的極簡主義者。捨棄應該捨棄的,堅持應該堅持的。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斷——斬斷物慾,舍——捨棄廢物,離——脫離執念。自2001年山下英子提出斷舍離到現在,這個概念已經成為適合當下的生活哲學。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而是更奢侈地愛自己。通過物質的精簡,實現精神的清澈。
  • 當代書評丨斷舍離,不只是扔東西而是讓思維清晰、人生輕盈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在物質豐富、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容易混淆所需和所要。囤積物品,被其困擾,幾乎成為一種常見「病症」。大量的信息攝取,卻缺乏判斷,內心的精神空間,卻被擠壓得越來越小。要想活得清爽,取捨成為一種剛需。所以,當「斷舍離」出現,它迅速流行開來。
  • 斷舍離!(經典)
    人生其實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的過程。許多人常常覺得獲得不易,其實比獲得更難的是斷舍離,每一次抉擇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過程,非常不易。斷舍離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 一種能力。物質財富的追求總是無止境的,你就是整天二十四小時不休息,也很難把事情做完,做得十全十美,總是有遺憾,總會有不足,誰也無法改變。人生除了健康,其餘都是浮雲。我們要好好地活著,但也沒有必要無限制地透支自己的身體健康去獲取健康以外的幸福。
  • 《斷舍離》中很理智的一句話,短短的25字,是成年人聰明 的活法
    「他生活得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 ----山下英子《斷舍離》《斷舍離》這本書,聽起來是一本古典味道非常濃鬱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跟稻盛和夫畢業於同一個學校的山下英子寫的,她出生於東京,她寫的這本書在中國很暢銷。
  • 過得好的女人,都懂得「斷舍離」,越捨不得失去,越得不到想要的
    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山下英子人生中的斷舍離,是一種最高級的自律。一個懂得「斷舍離」的女人,便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也會過得更好。越捨不得失去,越得不到想要的。
  • 斷舍離人生清單:8個生活方向,16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不斷收穫的過程,我們常說:捨得捨得,沒有舍就沒有得。斷舍離近年來已成為一種潮流,它並不單單是指扔東西,更關鍵的是做人生的斷舍離。雜物管理諮詢師,斷舍離概念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在書中說:斷舍離就是通過反覆選擇,逐漸喜歡上自己,然後創造出更加優秀的自己,可以把這個看成重獲新生。
  •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僅25個字,卻是人生低谷時的「強心劑」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僅25個字,卻是人生低谷時的「強心劑」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低谷時期,當我們處於這個時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夠力挽狂瀾?因為在她情緒低落,並且對未來一片迷茫的時候,遇到了《斷舍離》。在《斷舍離》2019新版中的推薦序中,陳數寫到:「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停下來,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 《斷舍離》,把你的減法生活變成加法人生
    古人說「大道至簡」,做人做事力求至簡,捨去不必要的多餘之物,以便心不為物所役,保持精神的自由。周國平在《願生命從容》中寫道:「智者共同的特點是:一方面,因為看清了物質快樂的有限,最少的物質就能使他們滿足;另一方面,因為渴望無限的精神快樂,再多的物質也不能使他們滿足。」
  • 佛說:舍與得【晚課】第367期
    人生,註定是有舍有得,在舍與得之間,有小歡喜也有大智慧。捨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即是去,離,失。得,即是獲,取,來。捨得微笑,得到溫暖;捨得寬容,得到大氣;捨得虛名,得到自在。捨得小,就有可能得大;捨得近,就有可能得到遠。
  • 斷舍離:杭州姑娘扔掉半個家,刪掉200個好友,最後成為人生贏家
    「斷舍離」這一概念進入公眾視野,並迅速得到公眾的認可。斷舍離,是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生活概念: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不需要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杭州姑娘小周前些年無意間讀到了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便對這樣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便也開始在生活中踐行斷舍離。
  • 40歲的女人,需要一次斷舍離,讓你重回18歲,重拾美麗人生
    《斷舍離》中曾說:「無能無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用的人,當舍,心頭煩欲執念,當離。」這是斷舍離的真諦所在,也是一種自在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已經40歲的女人,當你讀完《斷舍離》一書後,秉持著斷舍離的理念生活,也許你就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主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別人、被外物幹擾自己的人生。到那時,相信你心態好得能讓整個人都重回18歲。當生命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你的生活空間也會被漸漸擠壓,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你的心情也隨著環境的擠壓而變得壓抑煩躁。
  • 斷舍離:給思維、認知和行動,來一場變革,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斷舍離》一書的出現引起了一場年輕人斷舍離的熱潮,我們驚喜地發現,雖然精簡了物質,精神卻充盈了起來,這裡面發生了微妙的改變。我們常常圍繞著物品本身是否能用、是否有效的角度來看待它們的價值,而忽略了在整個人生的時間軸上,物品對我們的價值。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物品,卻仍然在選擇、使用以及放手時感到苦惱。可見,自由不僅僅體現在獲取物質的自由上,更重要的還有選擇和放手的自由。斷舍離,能夠讓我們真正理解「舍與棄」的區別。
  • 「斷舍離」指南:從這3個方面做起,重拾簡單生活,擁抱精緻人生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無用之物;離:脫離對物質的迷戀。由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這一概念起源於日本,卻風靡於全球。「斷舍離」的內涵就是:通過整理和捨棄多餘的物質,擺脫對物質的迷戀,使自己達到生存舒適、內心輕快的愉悅狀態。只是在如今物慾縱橫的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物品已經過剩,很多時候反而是在被物質,甚至是被廢物綁架和操控。
  • 《斷舍離》: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文/素衣姑娘《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 紐西蘭夫婦斷舍離比賽,30天扔900件雜物,2021你也需要斷舍清單
    在這個處處充滿誘惑的物質世界中,斷舍離對於人們來說是十分困難的。即使人們每次都高舉著「剁手」的大旗,但在節假日和優惠日時,還是會控制不住買東西的衝動,囤貨的欲望。購買仿佛成了一種令人上癮的東西。紐西蘭有一對夫婦,也是和平常人一樣喜歡買貨和囤貨,家裡東西多到連下腳都很難。
  • 讀書也需「斷舍離」
    讀書,面臨著「舍」與「得」的問題,捨棄多少,往往也就意味著得到多少。捨棄了推杯換盞的忙碌,才能得到讀書的充盈;捨棄了對虛名浮利的追逐,才能得到讀書的寧靜;捨棄了向泛濫資訊的舉手投降,才能得到讀書的深刻。讀書的「舍」與「得」,也可謂「減」與「加」,唯有「斷舍離」了種種主、客觀條件上的枝枝蔓蔓、牽牽絆絆,讀書方可獲加分增效。
  •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首次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總是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如果細細品讀,簡直是一本教人精緻生活的好書,把斷舍離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就能簡單很多,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與質量
  • 斷舍離清單:從這3個方面做起,讓我們越活越輕鬆,收穫愜意人生
    斷舍離清單:從這3個方面做起,讓我們越活越輕鬆,收穫愜意人生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無用之物;離:脫離對物質的迷戀。由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這一概念起源於日本,卻風靡於全球。「斷舍離」的內涵就是:通過整理和捨棄多餘的物質,擺脫對物質的迷戀,使自己達到生存舒適、內心輕快的愉悅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