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秋,曹村初中建立,縣教育局任命陳永福為校長,楊嘉興副校長,我副校長兼教導主任。記得8月22日公社主管教育副主任王耀祖在新建的初中召集縣局任命領導班子及部分調入的教師會,開展工作。當年集中全社初三學生8個班,從各校抽骨幹教師22名。隨後兩三年基本把全社各校設的初中班撤消完。那時曹村是人民公社,所以把曹村初中也稱社中。當時初中校舍不足,在曹村小學東院設了個社中點,減少初中本校壓力,設置多年,歸屬曹村初中。
曹村初中的校舍建立那是神速化,1981年暑假,公社決定在原廢棄的企業廢址辦初中,地處曹村街道東,臨近漫漲村,處公路南,開北門,佔地60餘畝。開始曹村公社決定辦兩所初中,還有個鄒村初中。但在鄒村大隊開會徵地未果,故公社決定辦一所初中,把已拉到鄒村木料又拉回到初中。建校一個暑假,一個或兩個大隊包建一棟三個教室,因為當時企業的廠房、大型燒窯在西邊,所以教室建在東邊,磚木結構廈房,每一排三個教室相連。公社管教育的王耀祖副主任總負責,王耀祖主任對修建曹村初中付出心血,貢獻卓著。修建技術員及監管是尚書大隊樊忠哲(匠工),趕開學前完成教室修建任務。
1981年秋開學後,由於還未建教工宿舍,我和陳永福、支懷敏、王郎亭四個人住企業留下一個窯洞,其他十多名教師在東南角一個新建教室住,課桌對起來就是床鋪,既是宿舍又是集體辦公室。兩個女教師和幾個女學生住一起。
學生開學桌凳是從各大隊原七年制學校抽調,開學後校舍修建繼續,81年開學又逢一個月連陰雨,道路泥濘,教師都穿雨鞋上課,學校校園面積大,我記得前後跑檢查,一天下來兩腿腳酸痛。直到後季才在進了校門兩側和南邊操場北蓋了三棟簡陋教工宿舍、學生宿舍和水飯灶房。在迎面蓋了三間會議室、三間儀器室,東、西兩邊加蓋兩個單間,為校長和副校長宿辦室,連在一起,算當時學校中心,我一直住西邊房子。會議室南邊有個小廣場地,是集合開全校學生大會的場所。直到第二年春由西頭、周家兩個大隊打了東西兩邊土圍牆。
開學學生分班我親自負責,那時沒有統一考試,但要求各校將送的學生名單用本校期未考試排隊。因設八個班,儘量做到學生成績平衡,不設重點班,班主任確定後,抽籤決定班次。
王浪亭老師負責教導工作又兼政治課教學,開學編排課表,印發各種制度,那時用鋼版、燭紙刻,油印,王老師不辭勞苦,分配的任務常常加班到晩上十一二點,有時甚至通宵。他又帶政治課,經常編印政治複習資料,可惜已離世多年了。
學校建成後,校園綠化美化在即,81年後季師生動手,特別是年輕教師,在校門外兩側和校內路旁栽泡桐。82年春又在進了校門修了一個大型圓型花壇,請了匠工,教師當土工,陳永福校長親自上陣搬磚。花壇修好後從閆良買回雪松栽在花壇正中,棘柏栽在校園迎面,又從土坡買回月季等花木,栽在花壇內。進了校門迎面有了一點氣息。
1982年秋陳永福退休,楊嘉興調回流曲,縣教育局任命王世傑為校長,我仍為副校長兼教導主,黨清敏調學校後勤組工作,學校安排負責後勤工作。陳永福校長退休後,多年一直住在學校,自願承擔起管理校內花木,修剪、鋤草、育苗、看護任務。
前:陳永福楊嘉興;後:黨克榮王世傑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建校初,我主管教學工作,學校成立學科教研組,研究教學工作,檢查教師備課上課。那時教學秩序井然,學生學習風氣濃厚,學校每期中期未統一考試,統一閱卷,對優異的學生予以表彰,記得還對前十名學生合影留念,以示表彰鼓勵。
這是85級學生一次統考前十名
1984年年秋,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王世傑校長,我副校長,劉望治教導主任,王積林副主任,趙杲總務主任。這樣領導分工有了調整,我負責召集全體教工會,教師考勤,師生政治教育,各項制度訂立落實,安排日常具體工作,協助王世傑校長處理日常事務。王世傑校長作風強硬,要求嚴格,所以學校校風正、校紀嚴明,很少有師生違紀,在我任職期間沒有開除過一個學生。那時時教師辛苦,周日只休一天假,每周日晚開全體教師會,會前點名,幾乎沒有缺席。
隨後幾年,班級增加,從全社各校又調進一批教師,師範院校又分來一批新教師。教師骨幹力量增強。我記得政治教師李凌林,教學認真負責;語文教師支懷敏、郭清輝、教學經驗豐富,板書清晰工整;新調入語文教師梁丁旺,教學認真,愛好書法,我到雷村初中工作,他任雷村、宮裡鄉黨委副書記,常來看望我,前不久還讓我侄子問候。數學教師田積勤、任克彬兼任班主任,深受學生喜愛;英語教師康中文、口語標準,嚴格要求學生訓練;物理教師王浪波,文革前高中畢業,教學功底紮實,新教師任寶善,刻苦好學,後調入曹村中學成骨幹教師。化學教師王維濤,教學認真,又負責學校團幹,現為我縣某單位副處級幹部;歷史教師黨成斌記憶力超常;地理教師陳德敬,教學認真;負責儀器室的黨滿陽老師,儀器室布置井井有條,又兼任物理課教學和管學校廣播室工作。還有不少,這裡不一一列舉,他們都是曹村初中初期的骨幹力量,像劉望智爾後任曹村初中校長多年,王積林任教育專幹多年。還有好多位同志雖離開曹村初中,但他們在不同崗位上貢獻卓著。
84年老教師馬正堂退休歡送留影
在曹村初中工作期間,我於一九八五年九月至一九八八年七月在陝西省渭南教育學院政教專業函授學習,獲得大學專科文憑。此外曹村公社八三年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我被選為曹村教育工會主席,曾組織全鄉教師進行了一次外出旅遊。
在我任職期間,初中學制已恢復三年,那時高中錄取率低,要求補習的學生多,所以每年初三招兩個補習班,初三班多,基本8個班,初一初二每一級四到六個班,每一班學生五六十名,學生最多時18個教學班,一千多名學生,近五十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四十多名。那時學校條件差,沒有學生飯灶,僅供開水,所以遠路學生多數吃冷饃,喝開水,曹村四坡加幹河遠路在校住宿的學生條件差,冬冷夏熱,但學生不怕苦,堅持學習。
曹村初中3O畝大的操場,那時雖體育器材缺乏,但每一年秋季運動會豐富多彩。體育教師張建興、焦維賢(已故)精心組織,編制秩序冊。張建興集合隊伍的哨音,焦維賢響亮的發令槍,體育健兒英姿飛跑,至今記憶在腦海中。爾後張建興調任迤山中學,是迤山中學體育骨幹教師。
我在曹村初中任職8年,協助兩任校長陳永福、王世傑,團結全體教師,曾創造了曹村初中的輝煌。82到84年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攀升,其中84年中專錄取23名,師範錄取10名(全縣僅77名)那時錄取高分先錄中專、師範,學生畢業後鐵飯碗,當年曹村高中錄取新生2OO名,其中錄取曹村初中101名,是全縣錄取率最高學校之一。多學科名列全縣前茅,縣教研室把曹村初中作為當時教研點。
1989年8月王世傑離開曹村初中,到小惠初中工作後任教育專幹,我在曹村社中點工作後調雷村鄉任成教專幹,兩年後又調雷村初中任校長十一年退休。
我在社中點雖然短短兩年,和廣大教師結下深厚友誼。當時負責的譚立苔老師每周僅給我安排初一兩個班政治課教學。
當時各大隊黨員歸大隊支部,初中、中心小學及教育組黨員建立教育黨支部,我是教育黨支部組織委員,我和鄉黨委組織委員趙建印聯繫,根據申請入黨積極分子表現,認真考核,召開支部黨員會,按程序吸收惠安利、李金印兩同志加入黨組織。我記得我和周振榮老師負責外調。
社中點全體教師留影
這張當年社中點的留影,印象蠻深刻的,一個個都歷歷在目。可惜仇品陽、楊奉舉、徐永生永遠離開了我們,其他的同志有的已經退休了,有的仍戰鬥在工作崗位,多數曾是教育界精英。其中惠安利任初中校長、專幹多年,同從軍接任我雷村初中校長任職多年,黨樹海曾在雷村初中任教,現在縣社保局工作。馬啟光到教育局工作退休後筆耕不輟,多篇佳作發表,每次我都拜讀,高啟壽現聖光學校校長。
1996年曹村建教學樓,那時我離開曹村初中,雖經濟不寬裕,還特意捐款三百元,被刻入捐款功德碑。
三十多年過去了,曹村初中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那是我一生最黃金時期。曹村初中從1981建立到2O16年撤消,整整35年歷史。在我離開曹村初中後,還多次全流曲片組織統考,安排我去曹村初中當主考官。每次都拜訪當年仍住在學校的老校長陳永福及一些老教師,多數都是新教師,他們對我十分熱情。曹村初中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寫此以作紀念。
二零二零八月十六日於西頭村寒舍
(本文部分重要資料由王世傑老校長提供)
作者簡介:黨克榮,男,退休教師,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從事鄉村教育工作四十年,現居家鄉曹村西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