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曹村初中工作十年的記憶

2020-09-06 富平人


我在曹村初中工作十年的記憶

文/黨克榮


1981年秋,曹村初中建立,縣教育局任命陳永福為校長,楊嘉興副校長,我副校長兼教導主任。記得8月22日公社主管教育副主任王耀祖在新建的初中召集縣局任命領導班子及部分調入的教師會,開展工作。當年集中全社初三學生8個班,從各校抽骨幹教師22名。隨後兩三年基本把全社各校設的初中班撤消完。那時曹村是人民公社,所以把曹村初中也稱社中。當時初中校舍不足,在曹村小學東院設了個社中點,減少初中本校壓力,設置多年,歸屬曹村初中。


曹村初中的校舍建立那是神速化,1981年暑假,公社決定在原廢棄的企業廢址辦初中,地處曹村街道東,臨近漫漲村,處公路南,開北門,佔地60餘畝。開始曹村公社決定辦兩所初中,還有個鄒村初中。但在鄒村大隊開會徵地未果,故公社決定辦一所初中,把已拉到鄒村木料又拉回到初中。建校一個暑假,一個或兩個大隊包建一棟三個教室,因為當時企業的廠房、大型燒窯在西邊,所以教室建在東邊,磚木結構廈房,每一排三個教室相連。公社管教育的王耀祖副主任總負責,王耀祖主任對修建曹村初中付出心血,貢獻卓著。修建技術員及監管是尚書大隊樊忠哲(匠工),趕開學前完成教室修建任務。


1981年秋開學後,由於還未建教工宿舍,我和陳永福、支懷敏、王郎亭四個人住企業留下一個窯洞,其他十多名教師在東南角一個新建教室住,課桌對起來就是床鋪,既是宿舍又是集體辦公室。兩個女教師和幾個女學生住一起。


學生開學桌凳是從各大隊原七年制學校抽調,開學後校舍修建繼續,81年開學又逢一個月連陰雨,道路泥濘,教師都穿雨鞋上課,學校校園面積大,我記得前後跑檢查,一天下來兩腿腳酸痛。直到後季才在進了校門兩側和南邊操場北蓋了三棟簡陋教工宿舍、學生宿舍和水飯灶房。在迎面蓋了三間會議室、三間儀器室,東、西兩邊加蓋兩個單間,為校長和副校長宿辦室,連在一起,算當時學校中心,我一直住西邊房子。會議室南邊有個小廣場地,是集合開全校學生大會的場所。直到第二年春由西頭、周家兩個大隊打了東西兩邊土圍牆。


開學學生分班我親自負責,那時沒有統一考試,但要求各校將送的學生名單用本校期未考試排隊。因設八個班,儘量做到學生成績平衡,不設重點班,班主任確定後,抽籤決定班次。


王浪亭老師負責教導工作又兼政治課教學,開學編排課表,印發各種制度,那時用鋼版、燭紙刻,油印,王老師不辭勞苦,分配的任務常常加班到晩上十一二點,有時甚至通宵。他又帶政治課,經常編印政治複習資料,可惜已離世多年了。


學校建成後,校園綠化美化在即,81年後季師生動手,特別是年輕教師,在校門外兩側和校內路旁栽泡桐。82年春又在進了校門修了一個大型圓型花壇,請了匠工,教師當土工,陳永福校長親自上陣搬磚。花壇修好後從閆良買回雪松栽在花壇正中,棘柏栽在校園迎面,又從土坡買回月季等花木,栽在花壇內。進了校門迎面有了一點氣息。


1982年秋陳永福退休,楊嘉興調回流曲,縣教育局任命王世傑為校長,我仍為副校長兼教導主,黨清敏調學校後勤組工作,學校安排負責後勤工作。陳永福校長退休後,多年一直住在學校,自願承擔起管理校內花木,修剪、鋤草、育苗、看護任務。


前:陳永福楊嘉興;後:黨克榮王世傑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建校初,我主管教學工作,學校成立學科教研組,研究教學工作,檢查教師備課上課。那時教學秩序井然,學生學習風氣濃厚,學校每期中期未統一考試,統一閱卷,對優異的學生予以表彰,記得還對前十名學生合影留念,以示表彰鼓勵。


這是85級學生一次統考前十名


1984年年秋,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王世傑校長,我副校長,劉望治教導主任,王積林副主任,趙杲總務主任。這樣領導分工有了調整,我負責召集全體教工會,教師考勤,師生政治教育,各項制度訂立落實,安排日常具體工作,協助王世傑校長處理日常事務。王世傑校長作風強硬,要求嚴格,所以學校校風正、校紀嚴明,很少有師生違紀,在我任職期間沒有開除過一個學生。那時時教師辛苦,周日只休一天假,每周日晚開全體教師會,會前點名,幾乎沒有缺席。

隨後幾年,班級增加,從全社各校又調進一批教師,師範院校又分來一批新教師。教師骨幹力量增強。我記得政治教師李凌林,教學認真負責;語文教師支懷敏、郭清輝、教學經驗豐富,板書清晰工整;新調入語文教師梁丁旺,教學認真,愛好書法,我到雷村初中工作,他任雷村、宮裡鄉黨委副書記,常來看望我,前不久還讓我侄子問候。數學教師田積勤、任克彬兼任班主任,深受學生喜愛;英語教師康中文、口語標準,嚴格要求學生訓練;物理教師王浪波,文革前高中畢業,教學功底紮實,新教師任寶善,刻苦好學,後調入曹村中學成骨幹教師。化學教師王維濤,教學認真,又負責學校團幹,現為我縣某單位副處級幹部;歷史教師黨成斌記憶力超常;地理教師陳德敬,教學認真;負責儀器室的黨滿陽老師,儀器室布置井井有條,又兼任物理課教學和管學校廣播室工作。還有不少,這裡不一一列舉,他們都是曹村初中初期的骨幹力量,像劉望智爾後任曹村初中校長多年,王積林任教育專幹多年。還有好多位同志雖離開曹村初中,但他們在不同崗位上貢獻卓著。


84年老教師馬正堂退休歡送留影


在曹村初中工作期間,我於一九八五年九月至一九八八年七月在陝西省渭南教育學院政教專業函授學習,獲得大學專科文憑。此外曹村公社八三年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我被選為曹村教育工會主席,曾組織全鄉教師進行了一次外出旅遊。


在我任職期間,初中學制已恢復三年,那時高中錄取率低,要求補習的學生多,所以每年初三招兩個補習班,初三班多,基本8個班,初一初二每一級四到六個班,每一班學生五六十名,學生最多時18個教學班,一千多名學生,近五十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四十多名。那時學校條件差,沒有學生飯灶,僅供開水,所以遠路學生多數吃冷饃,喝開水,曹村四坡加幹河遠路在校住宿的學生條件差,冬冷夏熱,但學生不怕苦,堅持學習。


曹村初中3O畝大的操場,那時雖體育器材缺乏,但每一年秋季運動會豐富多彩。體育教師張建興、焦維賢(已故)精心組織,編制秩序冊。張建興集合隊伍的哨音,焦維賢響亮的發令槍,體育健兒英姿飛跑,至今記憶在腦海中。爾後張建興調任迤山中學,是迤山中學體育骨幹教師。


我在曹村初中任職8年,協助兩任校長陳永福、王世傑,團結全體教師,曾創造了曹村初中的輝煌。82到84年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攀升,其中84年中專錄取23名,師範錄取10名(全縣僅77名)那時錄取高分先錄中專、師範,學生畢業後鐵飯碗,當年曹村高中錄取新生2OO名,其中錄取曹村初中101名,是全縣錄取率最高學校之一。多學科名列全縣前茅,縣教研室把曹村初中作為當時教研點。


1989年8月王世傑離開曹村初中,到小惠初中工作後任教育專幹,我在曹村社中點工作後調雷村鄉任成教專幹,兩年後又調雷村初中任校長十一年退休。


我在社中點雖然短短兩年,和廣大教師結下深厚友誼。當時負責的譚立苔老師每周僅給我安排初一兩個班政治課教學。


當時各大隊黨員歸大隊支部,初中、中心小學及教育組黨員建立教育黨支部,我是教育黨支部組織委員,我和鄉黨委組織委員趙建印聯繫,根據申請入黨積極分子表現,認真考核,召開支部黨員會,按程序吸收惠安利、李金印兩同志加入黨組織。我記得我和周振榮老師負責外調。


社中點全體教師留影


這張當年社中點的留影,印象蠻深刻的,一個個都歷歷在目。可惜仇品陽、楊奉舉、徐永生永遠離開了我們,其他的同志有的已經退休了,有的仍戰鬥在工作崗位,多數曾是教育界精英。其中惠安利任初中校長、專幹多年,同從軍接任我雷村初中校長任職多年,黨樹海曾在雷村初中任教,現在縣社保局工作。馬啟光到教育局工作退休後筆耕不輟,多篇佳作發表,每次我都拜讀,高啟壽現聖光學校校長。



1996年曹村建教學樓,那時我離開曹村初中,雖經濟不寬裕,還特意捐款三百元,被刻入捐款功德碑。



三十多年過去了,曹村初中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那是我一生最黃金時期。曹村初中從1981建立到2O16年撤消,整整35年歷史。在我離開曹村初中後,還多次全流曲片組織統考,安排我去曹村初中當主考官。每次都拜訪當年仍住在學校的老校長陳永福及一些老教師,多數都是新教師,他們對我十分熱情。曹村初中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寫此以作紀念。


二零二零八月十六日於西頭村寒舍

(本文部分重要資料由王世傑老校長提供)


作者簡介:黨克榮,男,退休教師,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從事鄉村教育工作四十年,現居家鄉曹村西頭村。

相關焦點

  • 通報:唐山曹某某、石某被逮了
    曹某某通過微信招募多名賣淫女賣淫...**,漢族,小學文化,現住河北省承德市**縣***鎮***村**溝**號,無業。被告人石某1被告人石某,男,1984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1525271984********,漢族,初中文化,現住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旗**鎮***村**營子*組**號*戶,無業。
  • 曹李曉‖我的媽媽是老師
    有一年春節,媽媽給了我五毛錢的壓歲錢,怎麼花?我去村代銷點買了平生的第一本作文選,記得那作文選的封面是粉紅色的,清新脫俗,讓我愛不釋手。還剩下一毛五分錢,我買了香噴噴的瓜子。可我卻喜歡聽各種各樣的音樂歌曲,喜歡或纏綿悱惻或柔情似水或激越昂揚的歌詞。N年後,我到了南方,真的操著一口南腔北調,我總在想,這難道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可我有一次也傷了媽媽的心。那是初中時,也許是課外書讀多了,總對著萬事萬物有著特別美好的幻想。想每次回到家,家裡人都笑語盈盈,但那個年代,經濟不寬裕,家裡總有這樣那樣的煩心事。
  • 「文學改變了我的人生」——來自李白故鄉的作家曹發明
    看到《敵後武工隊》中的英雄人物智勇戰勝敵人的各種本領,曹發明被深深地吸引、打動,由衷的敬佩。曹發明把看到的故事講給小夥伴們聽,後來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同學們都爭著聽曹發明講述他前一晚看到的精彩故事。《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等世界文學名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他那顆幼小的心靈紮根生芽。瘦小的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覺的曹發明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 「這十年是我人生最珍貴的記憶」
    此前傳聞郜林、曾誠和馮瀟霆等球員可以零轉會費自由轉會,昨日,郜林在社交平臺發文告別廣州恆大,他在文中寫道:「這十年是我人生最珍貴的記憶!願大家一切都好!」  「都是職業球員,明白俱樂部的發展計劃,都會理性地考慮個人職業規劃,球隊這邊肯定也是好來好去,不會設置任何限制,全力配合老隊員的去留工作。」有接近恆大俱樂部的人士昨日表示,「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名球員有明確的轉會方向。」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工作將是我一生最難忘的記憶丨貴陽市...
    我叫李仁傑,是貴陽市南明區後巢鄉四方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自去年4月到四方河以來,我帶領全體駐村幹部積極轉變角色,調整心態,紮根基層,當好「五員」(即黨建指導員、政策宣傳員、和諧調解員、致富信息員和民生服務員),以主人翁的意識全身心投入到村支兩委的工作中。
  • 《常熟記憶》十年規劃
    因為他們知道我有很多照片,也一直在堅持拍攝、記錄。當時我的想法,是等鄉鎮拍全、再積攢一些文字,計劃大約是2016年。    之後幾年,問的人越來越多,但我也發現了難處,續集將如何超越《常熟記憶》?說實話,《常熟記憶》是一本隨意拼湊而成的雜燴,從2011年9月初臨時起意要出書,到12月8日就正式出版發行。
  • 原創 | 人才輩出的老池初中
    文/徐炳坤老池初中是我的母校、也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過去隸屬於當時的白廟鄉,現在歸屬曹村鎮管轄。也一度為此驕傲過,高興的是我當上了初中教師,帶上了我喜愛的專業對口的化學課,自認為升了格。更讓我自豪的還是工作於仰慕已久的這所名聲遠揚的老池初中。老池初中地處白廟山區,歷史悠久,很早以前是一所完全小學,1970年以後成為七年制學校,隨著國家學制的改革升格為九年制,近年由於生源的減少與撤點並校現在是老池小學。
  • 【苦樂年華16】第四章 初中時期:第4節 我到韓村中學上初中了!
    16】第四章 初中時期:第4節 經學校推薦,我到韓村中學上初中了!寫作說明:自本章開始,博主把《我的苦樂年華》寫作結構做個調整:第一章出生;第二章童年時光;第三章小學階段,第四章,初中時期;第五章,高中時期;第六章大學時代;第七章工作時期。我的少年時代,到18歲成年為止,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年級四個階段。那我就從各個階段依次說起吧。本章就說說初中時期吧!
  • 曹二哥
    班上的學生來自於黃河沿線上的各個城市,大多是十五六歲的初中應屆畢業生,少不更事,幼稚得很。年齡比大家大了好幾歲、相對成熟的曹振民,開展班級工作如魚得水,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擁戴。不知是誰開頭叫他「曹二哥」的,這個稱呼很快就風行於班上,最後甚至連曹姓都被省略了,在私下大家都直呼他為「二哥」。有次我問他,在家裡是不是排行老二啊。
  • 江蘇濱海前案村:經濟薄弱村「蝶變」成最美鄉村
    前案曾經是一個經濟薄弱村,2017年,記者在一次扶貧專題採訪中來過這個村,當時的前案村已經摘掉了「經濟薄弱村」的帽子,而這一次,記者明顯感到,如今的前案正邁步在小康路上。十年前的前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村。
  • 十年——我的縣幼記憶
    回想半生,在定邊縣幼兒園工作的十年就是最絢爛的那一筆。        第一份工作好比原生家庭,會形成一個初涉世事者對社會的認知、職業習慣等基礎構架,進而影響她的一生。        2001年6月我從西安市幼兒師範學校畢業,8月就被順利分配到定邊縣幼兒園工作。當時和兩個比我早一年工作的同事鍾亞麗、石豔梅一起帶小班。
  • 【方志四川•散文】曹茂 ‖ 執著藝術追求 釋放生命精彩——記我...
    執著藝術追求 釋放生命精彩記我的父親曹永泉(上)曹 茂1會理時光勉強依靠上山找些柴火出去賣(每個月找柴4次能掙2元)和3.5元每月的助學金,父親終於把初中讀畢業。在艱難的環境中,父親依靠自己勤工儉學和國家的救助初中畢業,奠定了邁向社會需具備的最基本的文化基礎。1961年父親初中畢業後,到民營企業會理縣城關鎮綜合製造廠工作。先在三車間修自行車,後來到四車間(冶煉車間)。
  • 十年後,女兒向我講述了她是如何還擊初中老師的暴力的。
    十年後,女兒向我講述了她是如何還擊初中老師的暴力的。大女兒上初二那年,我生了二女兒,從此顧此失彼,感覺虧欠大女兒很多。實際上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堅強的多,也不象我們想像的那樣自私。記憶中女兒的叛逆也是從初二開始的,這種時間的巧合,曾一度讓我以為她討厭我生二女兒,直到十三年後的今年,她告訴我是因為她以牙還牙的還擊了老師的暴行,才惹得老師在之後接下來一年多的初中生活中,處處刁難她,而當年只有十三歲的女兒,卻獨自承受了這一切。
  • 德州曹村小學舊物義賣慶六一,人人成為小當家
    為了給青少年兒童過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兒童節,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文化傳統,曹村小學除了開展少先隊手抄報展、新生入隊儀式外,還開展了舊物義賣活動。義賣曹村小學的慶六一舊物義賣活動圓滿結束,同學們戀戀不捨地「收攤兒」回到教室,他們都期待著下一個兒童節的到來!
  • 教師節到了,說說我記憶中的教師的樣子
    教師節到了,突然想說說我記憶中的教師的樣子。母親在我們村小學當老師、校長十幾年。十幾年間村裡傳沿了「再窮也要讀書,越窮越要讀書」的風氣,父老鄉親們知道了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才能走出黃河灘的道理。記憶中我在老家的十幾年裡沒有孩子輟學。
  • 十年後,這兩所初中將成為合肥初中頂尖學校,你想到了嗎
    如果說五十中新校天鵝湖校區十年後成為頂尖名校還說得過去。畢竟50中天鵝湖前幾年還不錯,一直在合肥市區一百多所初中學校前五名左右,今年儘管沒有考好,廋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排在前十。但是要說四十五中森林城校區,十年後成為頂尖,很多家長還不相信,畢竟組建時間很短,才參加過兩次中考,兩次排名都接近二十名左右,一個二流學校,十年光陰,能夠躋身一流頂尖?
  • 記錢橋鎮朝陽村駐村工作隊長曹健
    三年六個月,這是銅陵市廣播電視臺行政業務中心副主任曹健作為選派幹部參加扶貧工作,擔任樅陽縣錢橋鎮朝陽村駐村工作隊長至今的時間。2016年4月,當他滿懷著對扶貧工作的炙熱情懷來到朝陽村時,便告訴自己,扶貧這條路不好走,但一定要把這條路走好,因為這不僅是駐村幹部的責任,更是全村百姓的心願。用真心換民心,是曹健駐村後要求自己做到的第一件事。
  • 復讀十年 他考上川美
    復讀十年,曹大為也在思考,自己骨子裡的「執著」的個性究竟源自哪裡?「大多數人對原生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滿,我也如此。」曹大為回憶,初中時,父母長期冷戰,回到家,空氣凝固得有些窒息。「這也許就是我想要考上美院的原動力——不是為了藝術,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只是想要逃離,想要擁有逃離的能力。這也是我在考學過程遇到的很多人共有的經歷。」
  • 陳奕迅《十年》埋葬了多少記憶
    陳奕迅《十年》和陳奕迅就像是雙生兒,只要是陳奕迅演唱會幾乎必然會上演《十年》,只要《十年》的旋律緩緩奏起,聽眾們心底的感情防線便會在頃刻間瓦解,無數的情感故事開始隨著音樂輕輕流淌,十年前,我的回憶還很長,長得足以把整個童年裝下,無憂無慮;十年後,我的回憶很短,短得讓我只能用照片來想起走過的地方,遇到的人,記憶裡每天都會有新的東西出現。
  • 「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國!」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棄美籍扔綠卡
    三年內完成小學、初中、高中三階段課程1996年,曹原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他在不到三年內就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的課程。他在上小學時就已經進入了位於深圳市的耀華小學,這個小學可不是一般的學校,其中有超常班級專門招收像曹原這種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