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宅家學習的懶散中跳出,調整到開學狀態;從「睡衣裝備」中跳出,調整到「開學著裝」;從「胡吃海喝」中跳出,調整到規律飲食……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返校復學,閔行區君蓮學校向家長發出一封公開信,建議家長協助孩子做好相應的調適。
4月9日舉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市教委負責人宣布了本市學校返校復學的安排後,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是即將重啟的校園是否足夠安全,學校有關疫情防護安排是否科學到位。
「當天朋友圈裡有關這方面的討論,都刷屏了」,君蓮學校校長鄭菊蘭告訴記者,在市裡公布返校復學安排後,君蓮學校防控領導小組立即召開了工作會議,周密部署開學前的準備工作,制定開學複課防疫演練方案,設計進校、校內教育教學活動的流程。
「20日之前,熱成像體溫篩查儀將可安裝到位。」鄭菊蘭透露,君蓮學校還專門設置了兩個臨時留觀區,一個安排在校門口,供進校時體溫異常的可疑症狀人員使用,避免校內人員交叉感染,也便於相關學生等候家長來校接回時使用;另一個安排在衛生室旁邊,供校內體溫異常可疑人員使用。
■ 君蓮學校在設置返校後學生進校線路
「這特殊的2020的春天,讓孩子作息時間變得自由,少數學生的學習變得懶散了起來。如果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開學……一定會落後,這毫無疑問。」
在鄭菊蘭看來,返校復學的準備中,家長和孩子的相關準備也同樣重要。
為此君蓮學校專門向家長發出一封公開信,希望家長能督促和協助孩子,做好返校復學的相應準備。
由於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出現在孩子身上的一些狀況具有共性,因此君蓮學校的這封信公開信的內容,不僅適用於君蓮學校學生家長,對其他家長來說,也用得著。
■ 君蓮學校家長陪伴孩子上網課
以下是君蓮學校致家長的公開信詳細內容:
為了保證孩子以最佳狀態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老師提醒各位家長,抓緊時間做好以下幾點,幫助孩子快速進入回歸校園的狀態——
從「延遲開學」中跳出調整到「開學狀態」
面對開學「一再延遲」的消息,即便已進入「線上開學」,還是有不少孩子的生活狀態是這樣的——
晚上很晚睡,早上起不來,白天參加空中課堂沒精神,不認真聽講,做作業敷衍了事……
種種表現昭示著曾經的良好習慣正揮別孩子們遠去,想來這應該是讓家長朋友們面對「神獸」接近崩潰的真相,大家一定懷念以往正常開學後孩子每天按時起床,按時上學,按時睡覺,固定的生物鐘和學習習慣。
而這特殊的2020的春天,讓孩子作息時間變得自由,少數學生的學習變得懶散了起來。
如果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開學……一定會落後,這毫無疑問。
因此,家長朋友們聽到開學在即的消息,務必行動起來,利用「21天好習慣養成定律」,一定要讓孩子在開學前,把放飛的心收回來,把散漫的態度集中起來,以精神飽滿的狀態走進新學期。
具體請參考以下幾點:
1.制定時間表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校園常態」學習生活時間表,做到生活規律,做到學習規律,家長要起到督促作用。
制定學習計劃。長計劃,短安排。多以短期目標為主,目標具體,難易適中,通過努力能達到為最佳。除了正常的學習計劃之外,還要有課外活動的計劃和安排。比如每月閱讀多少本書,體育運動的時間和頻率等。完成計劃後,家長應嚴格遵守承諾,及時給予獎勵並進行總結調整。
2.回歸學子心
幫助孩子整理心情,讓孩子靜下心來,把仍處在「假期」的玩心清掃出去,遠離網路遊戲,把學習重新裝進孩子心裡,回歸學子心態。但切忌操之過急,需循序漸進,每日整理多一點。
3.爸媽做榜樣
想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家長要以身作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請您或陪伴、或監督、或自己也拿起書本,靜心閱讀。自律是孩子迎接開掛人生的最佳姿勢,凡是自律的孩子,背後肯定站著自律的父母。
當孩子端正好心態,認真投入到學習中,才能高效地學習。
從「睡衣裝備」中跳出調整到「開學著裝」
穿一身睡衣「走過」春天的日子就要結束啦!
穿著的暗示,也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們對待線上教學和居家活動的態度。這也是為什麼學校的許多活動中特別提示君蓮娃們一定要穿好校服,戴好領巾。
作為家長的您,是否懂得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 君蓮學校建議學生在家上網課時穿校服
開學在即,孩子們的校服到哪兒去了?
開學階段應該是春末的感覺了,還是需要穿著春裝校服,請和孩子們一起把校服整理出來,洗洗乾淨,熨燙平整,用積極從內到外的良好心態迎接開學。
從「胡吃海喝」中跳出調整到「規律飲食」
從現在起,家長就應該開始調整孩子的飲食搭配,三餐分配要合理。讓孩子提前適應開學的節奏,在心理上和身體上做好開學的準備。
開學後,學生用腦較多,如果早上不吃早餐會嚴重影響孩子上午的聽課狀態,更會嚴重損傷孩子上學的積極性,而且時間久了會影響記憶力。
午餐和晚餐絕不可以用零食來代替,因為零食往往是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低蛋白、低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能為學生提供足夠且均衡的營養。
孩子需要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每天要吃蔬菜、另外也要攝入一定量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如奶類、大豆、魚類及雞肉等。當然鐵和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肝、瘦肉、蛋黃、黑木耳、大豆等食物也要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