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 尚月靜
援非兩年用行動詮釋中國大愛
尚月靜,女,現任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擔任陽泉市三甲醫院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的教學秘書。從事放射醫學診斷工作29年,對普放的常見病和疑難病能夠做出正確診斷。2017年9月28日,她正式踏入由山西省衛健委組織的國家第22批援多哥醫療隊,赴瀕臨大西洋的幾內亞灣的西非多哥國家首都洛美地區中心醫院執行為期2年的國家援非醫療任務。
擅長對呼吸系統(DR胸片)、骨骼系統、消化道造影及泌尿系統靜脈腎盂造影的診斷,長於女性乳腺鉬靶片子的診斷及有關乳腺的影像學資料知識的諮詢。
本報記者 孫夢釗 王鈺欽
「如果條件允許,我願意再次回到非洲,為中非友誼長存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回想起兩年的援非經歷,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尚月靜百感交集,回國近一個月,在非洲的經歷依然歷歷在目。
醫者仁心
2017年3月,經山西省衛健委選派,尚月靜成為中國第22批援多哥醫療隊中的一員。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尚月靜本著「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援外醫療隊精神,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用醫者仁心詮釋了中國大愛,圓滿地完成了援非任務。
「我們的醫療援助既要 『輸血』,幫助他們改變當地落後的醫療水平現狀;又要『造血』,努力提高當地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為當地培養一支本土化的醫療骨幹隊伍,才能長久為非洲人民帶去健康。」尚月靜說。
「為了不影響患者就診,尚月靜在工作中都儘量減少休息時間,展現的是援非醫生的仁心。也許在很多人眼裡,醫者是神聖的,是無所不能的,醫生可以主宰一個人的生死。其實,醫生也只是個普通人,他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醫生的難處也就在這裡。看著患者在痛苦和呻吟卻沒有更大的能力去挽救,醫生也時刻承受著痛苦和壓力,只能咬緊牙關,盡最大的努力去減輕患者的痛苦。我們經常看見醫生在緊急時刻堅守崗位,是因為醫生是病人的唯一希望。
據介紹,我省自1975年開始選拔、派遣援外醫療隊,分別在喀麥隆、吉布地和多哥執行援外任務。其中,和多哥的醫療衛生合作始於1983年,截至目前,已累計選派18批,醫療隊員381人次。
氣候溼熱、蚊蟲肆虐,這是兩年前,尚月靜剛抵達多哥時的第一感覺。儘管出發前,她已經在網上查看了多哥的相關資料,自認為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還是「跟想像中相差太多太多」。
勇擔重任
醫生,往往被稱為 「白衣天使」,他們時刻保持著對生命敬畏的態度,遊走在各種病痛與生死之間,是他們為黑暗的土地撒下希望,為陰暗的角落點燃明燈。只有真正踏進這個行業,才會明白這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而對於援非醫生來說,他們代表的不只是醫生,更多的是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多哥位於非洲西部,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初到多哥時,正值當地政府換屆,遊行、罷工時有發生,醫療隊員不能單獨出門,住的地方還有持槍衛兵把守。
這些以往在新聞中才能看到的場景,都真實地發生在尚月靜身邊,但她很快就適應了下來,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尚月靜所在的醫院叫洛美地區中心醫院,位於多哥首都洛美,是一所由中國政府援建的綜合性醫院,於2010年4月建成。
在尚月靜到達之前,該醫院的放射科僅有一名醫生,科室的儀器設備雖然齊全,但有的機器年長老化出現故障,只有一臺普通的X線照相機和黑白B超機能正常使用。
面對比想像中還落後的醫療條件,尚月靜仍然積極地展開了工作。她手把手地教當地同事怎樣去辨別照片質量,增加了很多新的投照位置,掌握合適的投照條件,這樣就能為當地病人提早發現病情,得到及時救治。由於病人多醫生少,尚月靜每天平均要診斷30多份片子。
然而第二年,同科室的醫生去法國進修,所有的工作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每天忙碌且責任重大。即便如此,尚月靜還兼了醫院藥庫的管理工作。洛美氣候潮溼悶熱,藥庫中充滿刺鼻的氣味兒,人進去一會兒就大汗淋漓,衣服溼透。一次,尚月靜在藥庫中累得頭暈眼花,汗水直流,差點暈倒,幸好及時跑到走廊才緩過來。
「家」在遠方
「後經醫療隊長通過多方聯繫,才給藥庫安裝了空調,還置辦了存放藥品的三層貨架子,為當地醫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尚月靜說,除了放射科和藥庫的工作,她還隨醫療隊定期到鄉下參加義診活動,為當地居民就醫提供了方便,也擴大了醫療隊在當地的影響力。
工作之餘,尚月靜也沒閒著。當地有個男孩開設了漢語班,一直想找個中國人代課。受到邀請後,尚月靜欣然答應,不僅利用業餘時間教授漢語,還捐贈了好幾本工具書。
援非期間,想家在所難免,但尚月靜和隊友們早把醫療隊當成了「家」。醫療隊的生活比較單調,物資相對匱乏,為了改善醫療隊的生活,尚月靜和隊友們開荒種菜,調劑生活。
兩年的時間轉瞬即逝,離開前,多哥衛生部為中國援外醫療隊舉辦換屆迎送儀式暨表彰大會,多哥衛生部秘書長阿烏希博士代表衛生部長對中國第22批援多哥醫療隊兩年來的醫療工作給予了高度讚揚和衷心感謝,並對中國醫療隊員予以表彰。
接到特殊貢獻榮譽證書,尚月靜的內心既激動又自豪:「我感到十分榮幸,沒有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為兩年的援外工作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敬畏生命,救死扶傷,為祖國的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